記者們在新聞中心關注會談實況
【環球時報赴新加坡特派記者 白雲怡】朝美峰會已然落幕,但相關的議論仍在發酵:他贏了,他輸了;誰讓步更多,誰真正受益……在此類不絕于耳的聲音中,對未來局勢的預測也在持續。這是一場具有曆史意義的會晤。會晤前,風波不斷,一時宣布告吹,一時恢複舉行。當大戲開場後,全球記者雲集,各路間諜齊聚,領導人的專機、保镖、翻譯及個性簽名、肢體語言等都引來解讀。這是一場媒體盛宴。自始至終,《環球時報》記者都對“金特會”給予關注,並有幸參與其中,當14日記者離開新加坡時,回看這場“世紀會晤”,感觸良多。
從“過山車”到不確定性“像鞭子般揮舞”——“他們騎上了同一只老虎的脊背”
對于包括《環球時報》記者在內的絕大多數國際新聞記者來說,報道“金特會”從一開始就是一場“過山車”般的體驗。當5月24日特朗普戲劇性地宣布取消美朝會晤時,全世界好像一下子“懵”了:一些記者匆忙取消此前在新加坡“搶購”的酒店,另一些在猶豫要不要退訂機票,而對于那些還在做准備工作的記者們,“可退款”“可更改”成爲他們選擇任何服務的“第一要務”。
當時,白宮和東道主新加坡的相關部門看起來同樣進入“懵圈凍結期”:5月25日,新加坡通信和新聞部剛開放的媒體注冊頁面上出現大大的“Suspend(暫停)”字樣,而負責特朗普新加坡之行媒體溝通工作的白宮新聞處也連續兩天不回複《環球時報》記者的任何詢問。
盡管“金特會”很快重啓,但“峰回路轉”並未立即迎來“柳暗花明”,巨大的不確定性和猜測仍然存在于每個細節中。會議地點、日程遲遲沒能確定,不少媒體不得不像“撒網”一樣派出多路記者在新加坡多家酒店門前“蹲守”,捕捉一切蛛絲馬迹。“有一天,太陽很大,我在一家酒店前不吃不喝足足站了5小時,最後還是什麽也沒等到”,一名韓國記者曾這樣向《環球時報》記者訴苦。由于難以得到任何信息,目睹幾個身著西裝的白人在一家酒店進出,就能讓一些媒體猜測“是美國政府先遣隊在勘測可能的會議地點”。
更大的不確定性是,雙方巨大的立場差異能否在短短十幾天中縮小到能夠達成一份讓兩國領導人簽字的文件,以及特朗普與金正恩到時會做出什麽讓人意想不到的舉動。“談判桌的一邊將是金正恩,這個高度封閉國家的領導人曾表示朝鮮正走向專注發展經濟的曆史轉折點上,但他們此前也有過類似說法……坐在桌子對面的將是一名與曆史上任何一位美國總統都大相徑庭的總統:他反複無常,比起幕僚們的建議,他更相信自己的直覺”,英國《衛報》寫道:“不可預測性像鞭子一般揮舞著。”
“做好准備,像報道突發新聞那樣報道這次會議吧,它將不像一場傳統、提前安排好的峰會活動”,就連白宮記者團赴新加坡“打前站”的記者發給《環球時報》等媒體的郵件中也這樣提醒。
不過,這前所未有的“不確定”中是否也蘊含著某種“笃定”?對于一些分析人士來說,答案是肯定的。“任何領導人級別的峰會召開前,兩國工作團隊都會敲定所有日程、細節以及最後的成果文件。如果無法敲定,會晤根本不會舉行。”韓國國際政治學會副會長金珍鎬在“金特會”前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而在韓國外國語大學全球安保合作中心主任黃載皓看來,“金特會”的確定因素在于,無論是特朗普還是金正恩,內心深處都迫切需要這場會晤成功。“在‘通俄’調查的嚴重政治危機下,特朗普若能解決前任總統幾十年未能突破的朝核問題,就可以爲美國外交立下汗馬功勞,而外界對他‘超級不確定性’的諷刺也會淡去——當然,他將依然翻手爲雲覆手爲雨,但反複將只會被視爲他‘交易’的手段”,黃載皓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而對于金正恩來說,如果已炸毀核試驗場卻沒有成功從美國方面得到安全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可能性,他也將面臨巨大的壓力。”
某種程度上,這兩個互相仇視幾十年的國家的領導人在這一刻結成了“利益共同體”,這名韓國學者形容道:“他們騎上了同一只老虎的脊背。”
安保人員手持沖鋒槍巡邏
撫背、自拍、揚州炒飯——看得見的角力與“看不見的參與者”
在這場“世紀會晤”中,朝鮮與美國這兩大“玩家”的較量不僅在談判桌上的“硬內容” 中,其實每一個微小的“軟細節”背後都是一場看不見的外交角力。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會晤當天的嘉佩樂大酒店每一處布置都有精心考慮的痕迹:“世紀握手”的背景是六面朝鮮國旗與六面美國國旗依次間隔擺放,圓形的峰會Logo被完全平均地分成分別代表朝鮮和美國的兩半,而特朗普與金正恩工作午宴的餐廳是一間兩側均有門的房間,兩人距離門的位置基本相當——在絕大多數社交文化中,坐得離門較遠的人意味著擁有更高地位。一切都在無言地昭示著,朝鮮終于得到了其長期希望從美國得到的認可和“平等對待”。
不過,在一些更細微的小動作中,仍可看出特朗普試圖占據“上風”的努力:兩人在樓道中並肩行走時,特朗普時不時會用一只手輕拍金正恩的背,頗有長者鼓勵年輕人的意味;幾次握手,幾乎都是特朗普先主動伸手,“帶節奏”的感覺十分明顯;在午宴廳內,特朗普甚至像主人一樣招呼朝方一行,還對隨行攝影師開玩笑說“請把我們拍得帥一些”。
盡管兩人在互動中都稍顯緊張,但金正恩在整個“金特會”期間的表現讓朝鮮收獲了更多實質好處。6月10日與李顯龍會見時,金正恩罕見地同意李顯龍在臉書上發起一場社交媒體直播;“金特會”前夜,金正恩和妹妹金與正一起離開酒店前往新加坡著名景點魚尾獅和濱海灣花園遊覽,吸引包括《環球時報》記者在內的上百家媒體對他展開“全城大追蹤”。
在“獅城”的夜幕下,金正恩和新加坡外長維文及教育部長王乙康居然玩起自拍,這也是金正恩首次公開與外國政要自拍。在這張被維文傳至臉書的照片上,金正恩面色紅潤,笑容燦爛。當看到遠處的媒體與人群時,這名一向被認爲嚴肅、神秘的領導人還微笑著揮手致意,更是引發現場一陣陣騷動。
“毫無疑問,這些舉動將明顯提升金正恩和朝鮮的國際形象,讓世界看到一個不同于傳統西方媒體報道中的朝鮮領導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研究員何遠生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通過此刻彙集在“獅城”的全球媒體,一部分西方人將改變此前對朝鮮人形成的只知尚武強硬的刻板印象。“他們會感覺到,金正恩也是一個和大家一樣的普通人,一個並不是那麽難溝通的人。”
除了坐在談判桌兩側的美國與朝鮮,中國和韓國是另外兩個“看不見的參與者”。6月11日,韓國在新加坡單獨設立了自己的“新聞中心”,還邀請多名學者前去演講,會晤當天更是時時發布有關會談的信息,如此積極的姿態顯然超出了傳統雙邊會晤中第三國扮演的角色。
至于中國,“在朝鮮官方報紙上刊登的金正恩走下專機的照片上,能清晰看到中國國旗,這無疑釋放出某種清晰的政治信號”,何遠生表示,“在12日中午金正恩與特朗普的菜單上,除了來自美國的牛肉,來自朝鮮的腌黃瓜,竟然還出現了中國的揚州炒飯。這是一個線索: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種食物,這種場合下的每一個選擇背後都有原因。”“可能在看到這道菜時,金正恩與特朗普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中國領導人曾經跟他們說過什麽”,這名新加坡學者開玩笑說。
憶往昔鄧小平訪新、訪美——學者:改變“不再僅是假說”
在不少人看來,會晤通過的《美朝聯合聲明》讓東北亞和平繁榮的夢想第一次前所未有地接近現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李明江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朝美關系改善,整個東北亞將有望走進一個“以和平穩定爲主題的新時代”,“這意味著特朗普政府放棄了美國過去漫長幾十年的對朝敵對政策,第一次開始用新的視角看待朝鮮。對美國來說,做出這樣的承諾並不容易”。
美籍資深東北亞問題學者約翰·德勒裏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有人擔心美朝走近會破壞美韓同盟關系,但現實恰恰相反。“無論是青年還是老者,保守派還是自由派,在所有韓國人內心深處,其實都存在著對民族統一的期盼。從政府的角度來說,朝美關系改善也一直是在韓國享有很高支持率的文在寅政府所尋求的突破,所以美韓的盟友關系只會更加穩固。”
“對于中國來說,自冷戰結束,中國一直希望同時和朝韓建立良好關系,美朝敵意消散將有利于這一目標的達成”,這名曾在美國和韓國高校任教的學者認爲:“更爲穩定、和平的地區關系將使中國更好地維護自身的利益。”
堅冰融化帶來的改變或許比人們想象的還要深遠。“在‘金特會’前夜,當金正恩走進電梯,登上海濱灣金沙酒店的頂層,並遙望這座世界上最繁華城市之一天際線的那一刻,還有他走下高樓來到花圃和新加坡官員一起用手機自拍的那一刻,很多人都會情不自禁地聯想到1978年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訪問新加坡的情景,以及他1979年訪問美國得州戴上牛仔帽的瞬間。”德勒裏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聯系金正恩此前在“板門店會談”中有關全力發展經濟的承諾,朝鮮開放和發展的可能性終于“不再僅是一種假說”。
不過,即使是盛開鮮花的道路上也少不了荊棘。除了美國國內已經出現的大量反朝強硬聲音,朝鮮自身也面臨嚴峻挑戰。“在過去漫長的幾十年,朝鮮社會已經習慣將核武視爲自己最爲重要和驕傲的事情。如何向民衆解釋棄核這樣重大的政策轉變,將是擺在朝鮮政府面前的考驗”,何遠生說,此外,如何安置一大批與曾經的核計劃利益相關的人員、機構、資金,也是朝鮮需要開始切實考慮的問題。
“未來朝鮮的外交與經濟可能更多元化,中國將不再是其唯一選項,這是很自然也合乎邏輯的”,李明江說:“另一方面,朝鮮的政治體制和意識形態跟西方世界終究不能完全兼容,如何平衡與西方的靠近、發展經濟和保證內部社會與文化的穩定,需要朝鮮謹慎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