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五度維度空間
印度媒體報道,2016印度經濟增速是7.3%,是世界上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印度經濟發展真的那這麼快嗎?NO!因為去年2月,印度改變了統計GDP的方法,使本國整體增長率添加了2個百分點,實際按照以往統計方法,印度仍在5%速度躑躅前行,只是印度人太自信了,自己拔苗助長而已,雖然這樣,但印度經濟發展之快也是有目共睹的,那印度最大的優勢在哪呢?小編認為兩點最為突出!
印度籍微軟CEO納德拉
第一、印度語言優勢明顯,英語是國際的官方語言,而印度恰恰是一個普遍說英語的國家,在印度中學生主要要學習英語和印度語,故此印度英文程度高,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印度說英語的人口大約只占總人口的5%,約為1.2億人口,這個數字顯然比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加拿大等國的人口還多很多,由於印度在貿易和金融方面、在計算機與醫學方面普遍使用英語,使得印度經濟在這些領域率先進入世界行列,這也是亞洲發展中國家很少能夠進入國際領先行列的原因。
第二、印度國際化管理人才優勢明顯,印度從事工商管理教育的歷史比我國早,國際化程度更高,印度全球化企業在亞洲僅次於日本和韓國,國際企業管理經驗豐富,最著名的商學院已經成為全球用英文授課成本最具競爭力的學院,吸引亞洲留學生紛紛前來學習,類似這樣國際水準的商學院在印度還有多家,每年培養出眾多國際水準的職業經理人從事印度企業以及海外印度企業的管理工作,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水平,在矽谷,印度人已經大量占領了各大知名公司的中高層管理崗位,這些企業中的CEO印度人僅次於美國人,印度國際化人才也是促進印度經濟發展的最大優勢。
印度籍谷歌皮查伊CEO皮查伊
一招鮮吃遍天,印度阿三就靠這兩招能趕超中國嗎?大家也給支支招,希望積極評論!
延伸閱讀: 中國死敵印度 究竟是怎樣個國家? 問題不比中國少
來源:多維
自2017年6月中印邊境局勢緊張以來,印度國防部長一句「現在不是1962年」,引發中國媒體、網民的「熱烈反響」——中國更不是1962年。誠然,中印兩國都不再是1962年,但在1962年中國戰勝印度後長期的心理優勢下,中國人習慣性地「蔑視」印度,其結果是中國對於印度的了解,實際上與1962年差別並不大。也有媒體批評中國從未真正了解印度,了解印度的需求,那麼這個將中國作為頭號假想敵的國家,作為中國「對手」的印度究竟是怎樣一個國家?
印度斯坦與少數民族
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多民族國家。根據「印度人口時鐘」統計,截止2017年7月15日,印度人口為13.45億。可以預計印度的人口將是印度社會經濟等重要指標中最先趕超中國的。
中國與印度同為多民族國家,但與中國不同的是,印度的主體民族印度斯坦族僅佔全國人口的46.3%(註:以下關於印度人口數據,如無特別說明,均為2009年數據),而中國的漢族高達91.51%。印度除印度斯坦族外,尚有10個比較大的少數民族以及無數個小的民族。
這10個比較大的民族,佔印度人口比重雖遠不如主體的印度斯坦族,但在印度龐大的人口基數下,這些民族的絕對人口數放在世界任何國家都不可小覷。
排名前四位的所謂印度「少數民族」,其人口接近1億,單拎出來都可算是世界人口大國。第1的泰盧固族又稱安得拉族,人口1.03億;第2的孟加拉族,人口9,225萬;第3的馬地拉族,人口9,105萬;第4的泰米爾族,人口8,865萬。
另外6個「少數民族人口也在2,500萬到6,000萬之間。古吉拉特族:5,510萬;坎拿達族:4,630萬人;奧里薩族:4,550萬;馬拉雅拉姆族:4,300萬;阿薩姆族:2,995萬;旁遮普族:2,755萬人。
與這些人口眾多的少數民族相對應的是,上述十大少數民族每一個都擁有一個以本民族為主體的省級政治實體——邦。泰盧固族——安得拉邦(印度第5大邦);孟加拉族——西孟加拉邦(第4大邦);馬地拉族——馬哈拉施特拉邦(第2大邦);泰米爾族——泰米爾納德邦(第6大邦);古吉拉特族——古吉拉特邦(第10大邦);坎拿達族——卡拉塔克邦(第9大邦);馬拉雅拉姆族——喀拉拉邦(第12大邦);旁遮普族——旁遮普邦(第15大邦);奧里薩族——奧里薩邦(第11大邦);阿薩姆族——阿薩姆邦(第14大邦)。
反觀主體民族印度斯坦族,僅在北方邦(第1大邦)、比哈爾邦(第3大邦)、中央邦(第7大邦)、拉賈斯坦邦(第8大邦)、賈坎德邦(第13大邦)、哈里亞納邦(第16大邦)、恰蒂斯加爾邦(第17大邦)等9個邦和德里首都區為主體民族。
也就是說,在印度29個邦中,十大少數民族為主體的邦正好全部位於前15位,佔據10個名額,前十名更是佔了6個,主體民族印度斯坦族僅佔5個。
十大少數民族雖然總體人口比不上主體民族,但都有自己的一方天地,並不輸於主體民族。尤其是在印度的聯邦制民主政治下,十大少數民族邦都將本民族語言定為邦的官方語言,卡納塔克邦、馬哈拉施特拉邦甚至宣布在義務教育階段使用本邦語言。
可以想見,作為主體民族的印度斯坦族心中應該是鬱悶的。
不平衡的經濟
更鬱悶的是,在經濟上印度斯坦族落後更多。
翻看印度地區,很難容易就會發現,印度主體民族印度斯坦族主要分布在恆河流域的平原上,十大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印度南部半島及海邊。這樣的民族分布正是印度歷史的反映,雅利安人的入侵,將原本生活在恆河流域的印度本土民族如泰盧固族、泰米爾族的祖先達羅比荼人,驅趕到南部半島上。雅利安人取代印度本土民族,在恆河流域演化為印度斯坦族,成為今天印度的主體民族。
按照傳統的觀點,恆河流域充沛的水源、肥沃的土地,正是經濟發展的絕佳之地。因而,恆河流域成為印度的中心,所謂的印度歷史,實際也就是以恆河流域為中心的歷史。
然而,現代文明來源於海洋。伴隨西方殖民者而來的現代潮流,首先被南部、靠近海洋的少數民族地區接受,從而在經濟上將恆河流域遠遠拋在身後。用中國類比,海邊的各少民族邦就是東部沿岸,恆河流域的印度斯坦民族各邦成為了」內地「。
經濟地理上,通常將印度分為東、南、西、北、中、東北五大區域,以少數民族為主體的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特侖甘納邦、喀拉拉邦、卡納塔克邦)、西部(馬哈拉施特拉邦、古吉拉特邦),七個邦的國內生產總值就印度全國的50%以上,可以說是印度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
根據印度媒體《今日印度》(India Today)的報告,2016年印度國內生產總值為2.45萬億美元,其中有11個邦超過一千億美元。在這11個邦中,僅北方邦、拉賈斯坦邦、中央邦等3個屬印度斯坦族為主體的邦,分列4、7、10。少數民族所屬的馬哈拉施特拉邦、泰米爾納德邦、卡納塔克邦、古吉拉特邦、西孟加拉邦、特侖甘納邦、喀拉拉邦、安得拉邦分列1、2、3、5、6、8、9、11位,奧里薩邦、旁遮普邦、阿薩姆邦位居15、16、18位。11個少數民族為主體的邦的國內生產總值佔印度全國的60%以上。(註:特侖甘納邦為2014年從安得拉邦析置)
此外,印度排名前十的大城市中,除首都德里及拉賈斯坦邦的齋浦爾外,孟買、加爾各答、班加羅爾等全部位於十大少數民族邦。
印度引以為傲的IT產業重鎮、」印度的矽谷「班加羅爾,是卡納塔克邦首府,全國第3大城市、第5大都會區。班加羅爾還是印度的科學研究樞紐,其中的印度科學學院是印度歷史最為悠久的大學和研究所,印度的航天研究中心也位於班加羅爾。
第一大城市孟買,是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世界排名第6的都會區。這裡不僅是印度的經濟中心、金融中心還是娛樂中心。印度中央銀行——印度儲備銀行,證券交易所——孟買證券交易所、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印度國家造幣廠等都位於孟買,代表印地語電影最高水準的寶萊塢也位於孟買。印度最大的企業集團塔塔集團也發源於孟買,2010至2011年度其收入達到833億美元,相當於印度國內生產總值的6.14%。孟買一座城市就貢獻了印度10%的產業工人、40%的所得稅、60%的關稅、20%的中央特許權稅、40%的對外貿易。
西孟加拉邦的首府加爾各答,是印度第8大城市、第3大都會區。從1772年到1911年,曾擔任英屬印度首都長達140年。是印度東部、東北部的商業和金融中心,加爾各答證券交易所是印度第2大交易所。
第四大城市海得拉巴,曾是安得拉邦首府,特侖甘納邦分出後為該邦首府,是印度的冬都。第五大城市金奈又稱馬德拉斯,是泰米爾納德邦首府,擁有印度第二大IT產業,第一大汽車產業。集中了印度大約49%的汽車配件工業和34%的車輛工業,包攬了印度60%的汽車出口,號稱」印度底特律「。
一股清流
根據印度國家規劃委員會2011年出版的《2011年國家人類發展報告》,除阿薩姆邦、奧里薩邦外,其餘9個少數民族邦的人類發展指數都在印度平均水平以上,其中喀拉拉邦與德里國家首都轄區是唯二的兩個高人類發展指數地區,旁遮普邦、馬哈拉施特拉邦、泰米爾納德邦、古吉拉特邦屬於中等水平。
印度2011年各邦人類發展指數(圖源: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印度中部以印度斯坦族為主體的各邦一片血紅,屬於低人類發展水平,北方邦、拉賈斯坦邦、中央邦、賈坎德邦、比哈爾邦、恰蒂斯加爾邦等6個印度斯坦族為主體的大邦全部低於印度平均水平。在這裡需要指出的是,2014年中國內地的人類發展指數平均為0.754,印度僅喀拉拉邦的0.79超過;中國最低的西藏為0.6,遠高於印度平均水平,僅次於排名第5的旁遮普邦。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排名第一的喀拉拉邦可以說是印度的一股」清流「。單就人類發展水平論,2011年的喀拉拉邦就與可與2014年的中國江蘇、浙江相媲美。該邦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59人,為印度平均水平的3倍,但其人口增長率全印度最低。女男性別比1.084,為印度唯一女性比男性多的邦。2011年,人口識字率高達93.91%,預期壽命74歲,60歲以上人口佔11.2%,全印度第一。截至2011年的10年裡,該邦人口僅增長了4.9%,同樣為印度第一。
針尖上的莫迪
綜上所述,現代的印度形成了一種很奇怪的場景:主體民族印度斯坦族,佔據肥沃的恆河流域,人口、政治上上佔據優勢,但經濟上落後;十大少數民族雖地處南部高原、沿海,人口遠不如主體民族,但卻經濟發達,並且都有以本民族為主體的政治實體。
主體民族經濟比少數民族落後,這一狀況在現代民族國家中極少出現。通常經濟發展的差異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引起種種社會矛盾乃至國家的分裂,如美國的南北戰爭。因而,如中國就推行西部大開發等,通過轉移支付推動落後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發展。中國以主體民族支援少數民族發展,名正言順,印度卻需要以少數民族地區支援主體民族發展,可謂有些逆水行舟。
來自經濟發達的古吉拉特邦的現任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Modi),其上任以來的所做所為,如推行稅改統一稅制等,受影響最大的正是經濟發達的少數民族為主體的邦。可以說,莫迪的所謂改革是在針尖上跳舞,極易激發這些少數民族邦本就存在的分裂民意,引起社會動蕩,如近日西孟加拉邦大吉嶺地區就出現了騷亂。
實際上,印度國內的問題並不比中國少,並且遠比中國複雜。莫迪也如中國領導人一樣,知道發展是解決印度問題的關鍵,但當改革在國內難以推進時,也就只能藉助外力了。莫迪所謂的「內病外治」的背後,實際是無奈,也是一場賭博。(荏苒 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