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正在北京舉行。本屆高峰論壇以“共建‘一帶一路’、開創美好未來”爲主題。今日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重慶專場媒體吹風會上傳來消息,近3年來,重慶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均保持在1100億元以上規模,今年一季度再增長34.6%,拉動整體進出口增長21.9%。與此同時,重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際友好城市達到14個。
“一帶一路”建設,作爲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一致行動,既爲沿線國家和地區協同發展提供了難得的契機,也爲包括重慶在內的中國內陸城市主動融入全球發展大格局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廣受沿線人民擁護和社會各界好評。
作爲我國重要的國家中心城市、中西部地區唯一直轄市,重慶是中國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也是具有3000多年曆史的著名文化名城,肩負著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的重要使命。
近年來,重慶市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加強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全方位合作,取得一系列成效。
會上介紹,重慶加快構建貫通“一帶一路”的出海出境大通道,推動鐵海聯運、國際鐵路聯運和跨境公路運輸常態化運行。從目前各項運行數據表明,綜合立體的國際物流通道有機貫通和暢通,有力促進沿線國家和地區經貿往來更加頻繁,推動重慶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加快崛起。
重慶市還正在建設水、空、鐵等全方位、立體化口岸體系,積極尋求與“一帶一路”國家的通關合作,共同推進國際口岸大通關。目前,已建成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並實現關區全覆蓋,實現7×24小時通關常態化,整體通關時間壓縮1/2以上。
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重慶在鞏固發展傳統貿易的基礎上,大力創新貿易業態,優化貿易結構,拓展貿易合作新空間。會上介紹,借助“保稅+展示交易”、總部貿易、轉口貿易等新興業態,重慶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近3年均保持在1100億元以上規模,今年一季度再增長34.6%,拉動整體進出口增長21.9%。其中,對俄羅斯、捷克、沙特阿拉伯、波蘭等國家的進出口均增長了40%以上,對伊拉克進出口增長了3.8倍。
接下來,重慶市將緊緊圍繞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要求,以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打造、重慶自貿區和中新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建設爲核心抓手,加快大通道、大平台、大通關體系建設,增強物流通道互聯互通能力,健全投資貿易便利化機制,拓展國際産能合作空間,開展形式多樣的國際交流合作,在共建“一帶一路”中積極發揮好帶動作用。
【開放·新動向】
多維開放平台融合 重慶內陸開放按下“加速鍵”
近年來,重慶市大力推進開放平台建設,打造投資貿易合作高地。多維開放平台融合,加速孕育發展新動能。
“陸海新通道”:
推動渝企赴東盟建物流分撥中心、海外倉
隨著“陸海新通道”日漸成熟,西部地區之間、西部地區與東南亞之間貨物流通、資金融通、信息溝通不斷提速,爲“一帶一路”建設增添了活力,也讓“一帶”和“一路”在“陸海新通道”的起點沙坪壩成功交彙。
4月25日,市中新示範項目管理局負責人介紹,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陸海新通道”主要物流組織形式均實現常態化開行,通道複合運行格局全面形成,構建起國際互聯互通發展格局。
截至今年3月底,國際鐵海聯運累計開行901班,其中“渝黔桂新”鐵海聯運班列累計開行854班(2019年197班),目的地通達新加坡等全球71個國家、166個港口;國際鐵路聯運(重慶—河內)班列,累計開行67班,其中2019年開行12班;重慶—東盟跨境公路班車,累計發車846車次,其中2019年開行185車次,服務網絡從越南、老撾和緬甸延伸至泰國曼谷、柬埔寨金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此外,“蘭渝”“隴渝”“桂隴”“黔桂”“青渝桂新”等班列相繼開行,形成互爲補充、協調發展的運行格局。
與此同時,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也進展順利。截至3月底,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框架下,累計簽約156個合作項目、總金額逾224億美元。在金融服務、航空産業、交通物流、信息通信等重點領域,一批戰略性、示範性項目落地,合作空間將逐步拓展到各個領域。
“針對“陸海新通道”規模和品質有待提升、市場競爭力有待增強等問題,下一步,我們將以中新兩國政府簽署的“諒解備忘錄爲契機,發揮好重慶和新加坡的“雙樞紐”作用,擴大輻射和帶動效應,助推“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市中新示範項目管理局負責人表示。
爲了更好地發揮好互聯互通帶動作用,不斷拓展合作新空間,市中新示範項目管理局方面透露,我市正在推動中新雙方聚焦“一帶一路”等戰略,加強戰略研究,聚焦問題導向、項目導向,根據需要向國家部委和新方爭取創新舉措,共同拓展合作新空間。
具體路徑來看,將加強基礎設施領域合作,推動重慶企業通過投資、租賃、技術合作等方式參與海外交通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加強物流供應鏈合作,借助新加坡葉水福等物流企業在東南亞的已有布局,推動重慶物流企業在東盟地區建設物流基地、分撥中心和海外倉,完善國際供應鏈體系,助推重慶內陸國際物流分撥中心和“陸海新通道”建設;探索與新方共建工業園區等形式,推動重慶汽車、電子、裝備制造等優勢産業“走出去”,拓展國際産能合作,推動中國西部地區開放發展。
果園港:
多式聯運“版圖”愈加清晰 力爭年底獲批口岸開放
3月12日上午10點,一列滿載貨物的班列從果園港鐵路專用線徐徐駛出,將沿著“陸海貿易新通道”直通廣西欽州港,隨車商品將陸續走進東盟各國,並運往西貢、海防、雅加達、印度欽奈等地。這標志著陸海貿易新通道(果園港)班列正式開通運行。去年11月18日,中歐班列(重慶)“德國曼海姆港—重慶果園港”首個班列搭載著汽車零配件等貨物抵達重慶果園港。
這“一出一進”意義非凡。“這意味著,果園港已基本打造成爲中歐(重慶)國際班列和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班列的第二始發港站。” 重慶港務物流集團有限公司港航經營部副部長張水平稱,以此爲標志,陸海貿易新通道、長江黃金水道、中歐班列(重慶)等國際物流通道在果園港實現了無縫貫通。
通過這種方式,作爲我國最大的內河水、鐵、公綜合交通樞紐港—果園港,已成爲“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的重要支點,並逐漸成爲“世界的中轉站”——向東,通過長江黃金水道連接太平洋,可達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向西,經蘭渝鐵路,通過中歐(重慶)國際班列連可達中亞、歐洲;向南,通過中新互聯互通陸海貿易新通道國際班列連接印度洋,可達東盟、南亞。
截至目前,果園港碼頭前沿16個5000噸級泊位已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港區“前港後園”和“鐵公水”聯運基本實現,並形成集裝箱80萬TEU、件散貨600萬噸、滾裝商品車70萬輛和鐵路1000萬噸的通過能力。去程回程貨物達到200單。
“預計今年5月中旬,新設海關監管設施設備將進行驗收,將進一步助推‘陸海貿易新通道’、中歐國際(重慶)班列在果園港的常態化運行。”張水平說。
與此同時,果園港多式聯運的“版圖”正愈加清晰。果園港正在打造“鐵、水、公”多式聯運示範項目。“我們將力爭果園港在今年年底實現口岸開放,同時正在積極策劃申請設立進口水果、肉類、糧食、整車等指定口岸功能。”張水平說。
張水平還透露,目前,果園港正在積極申請設置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以構建果園港進出口貨物的快速通關模式,提升多式聯運貿易便利化,實現多種運輸方式間的自由換裝。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郭欣欣 嚴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