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奶奶,你要沖到100歲哦!”聽到這句話,李奶奶握著王偉林院長的手,開心地笑了。醫院供圖
都市快報訊(記者 金晶 通訊員 王蕊 胡枭峰)“因爲自己不注意,生了這麽嚴重的毛病,真的要特別感謝王偉林院長和他帶領的肝移植團隊其他醫護人員,我這麽大年紀,他們冒著手術的高風險,王院長親自給我做了手術,把我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好好珍惜。前幾天我剛過完75周歲生日,現在身體感覺良好,你們看,我原來一頭白發,現在都長出黑頭發來了。”
昨天早上7點半,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肝移植病房,身穿玫紅色沖鋒衣的李奶奶(化名)拉著來查房的醫院院長王偉林教授的手,開心得像個孩子。
兩個多月前,李奶奶被確診爲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病情已發展到終末期肝衰竭的階段。
26天前,也就是11月4日,李奶奶在浙大一院肝移植中心接受肝移植手術,迎來新生。李奶奶也成爲該院開展肝移植以來年齡最大的患者。
愛旅遊的李奶奶,查出肝硬化
李奶奶身體一向硬朗,膝下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兒女孝順,和老伴一起過著幸福生活。她曾做過鄉村民辦教師,也當過工人,退休前,是一家企業的出納。退休後,李奶奶喜歡在社區老年活動中心和老姐妹們打打老K,或跟老伴一起出去旅遊。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俄羅斯、日本都留下了她和老伴的足迹。
“你有兩年沒體檢了,去做個檢查吧。”老伴催她去檢查。
“我身體這麽好,沒毛病的。”李奶奶還是拗不過老伴的念叨,今年7月,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做了個體檢,報告結果顯示,她的肝功能異常,谷丙轉氨酶673U/L,谷草轉氨酶967U/L,遠遠高于正常範圍(0~40U/L),但這沒引起李奶奶的重視。
“那時我壓根不覺得這個問題有多嚴重,我自己身體也沒覺得不舒服,就配了點藥吃吃。其間還去江蘇揚州、建德玩了兩趟。”
這兩趟玩下來,李奶奶開始覺得自己的體力明顯不如以前,動不動就覺得累。從9月份開始,李奶奶總覺得肚子脹、沒胃口,吃不下東西,皮膚發黃,消化道有出血,肚子也大了起來。
家人趕緊把她送到浙大一院肝病科,最終被確診爲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這是一種自身免疫性肝病,並已進展到終末期,肝功能衰竭的情況。
做肝移植
成爲李奶奶唯一的救治出路
經過護肝治療,李奶奶的黃疸指數還是高達210μmol/L(正常值
王偉林院長和浙大一院肝移植團隊爲李奶奶做了終末期肝病模型(MELD)評分,這個評分,可有效評價移植前患者等待供肝期間的死亡率及預測患者移植術後的死亡率,成爲分配肝源的主要依據。
“我們通過肌酐、膽紅素、凝血功能指標發現,患者MELD評分達到25分,最高分是40分,病情非常嚴重,肝髒移植是唯一能夠救她的治療手段。”王院長說。
年齡大、病情複雜、手術風險高
翻越三大難關
75歲成爲醫院肝移植中心
肝髒移植受體最高年齡
75歲的年紀能不能承受得了肝移植?要不要移植?家人犯了難。對醫生來說,也是不小的挑戰。
一方面,75歲,對麻醉如何做到恰到好處有著更高的要求,術中出血越少越好;另一方面,術前的心髒彩超提示,李奶奶左心室舒張功能減退,二尖瓣和三尖瓣輕度返流,冠狀動脈造影也顯示她右冠狀動脈輕度狹窄,手術中出現心髒驟停等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較高。
最後,因爲肝衰竭引發肝腎綜合征,李奶奶有輕度腎功能不全,她還在兩年前查出糖尿病,這對術後恢複和康複護理有著更精准的要求。
風險和收益的博弈中,如何權衡?得知李奶奶病情的複雜性,浙大一院院長、肝移植中心主任王偉林教授馬上組織腎髒病中心、麻醉科、感染科、心內科、放射影像科等科室進行多學科會診(MDT),制訂了一套科學可行的手術方案。
11月3日晚間,李奶奶匹配到了合適的肝源。11月4日下午5點21分,由王偉林教授主刀的這台肝髒移植手術正式開始,在肝移植團隊、麻醉團隊、手術室團隊等的密切配合下,曆時4個半小時,手術順利結束。
順利康複出院
奶奶你要沖到100歲啊
術後不久,李奶奶便從監護室轉入普通病房,目前肝腎功能各項指標都很正常,肝病引起的皮疹、蜘蛛痣、牙龈出血症狀也都已消退,精神狀態一天比一天好。目前已出院。
“浙大一院移植中心這些醫護人員,就跟我的親人一樣,照顧我、鼓勵我,他們跟我說,奶奶你要健健康康,沖到100歲!我聽了很開心啊。”
浙大一院是我國器官移植的領頭雁,移植技術和聲譽名揚國內外,擁有肝髒、腎髒、心髒、胰腺、肺等多個器官移植資質。
該院肝移植中心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成爲國際上最大的肝移植中心之一,目前已完成肝移植2517例,移植受體5年存活率達75.7%,高于國內平均水平。
近年來,醫院肝移植水平不斷提升,完成浙江省首例離體肝切除聯合自體肝移植手術,成功實施全球首例S5,8段減體積肝移植手術,制定了首個肝移植國際加速康複指南。
該院還是國家肝移植注冊中心和肝移植質控中心依托單位,爲提升我國肝移植事業發揮巨大作用,先進肝移植技術輻射全國31個省市,還多次走出國門,將技術傳播至印尼、泰國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