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走到哪裏,祠堂建在哪裏。這不是簡單的華夏民族團結奮鬥的精神驿站,更是華夏人有信仰的提現,彰顯了華夏文明血脈相連。如今,華夏人走到海外,對祠堂建設重視超過了在許許多多國內省會城市。在新加坡,我們只要看到紅色,就像看到華人線索,很快能找到華人居住區。
新加坡寸土寸金,和其他古建築物一樣,陳氏宗祠也被林立的高樓淹沒了,它沒有周圍現代建築物的高大,沒有靓麗的色彩,默默無聲,但卻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曆史。陳氏宗祠是一處清雅、甯靜的百年古室,是尋幽訪古的最佳選擇。陳氏宗祠爲華夏南方寺廟建築風格,最顯著的特色就是屋脊、屋檐的雕刻,刻有花朵、鳳凰等。每個門都有門神來辟邪,來保護宗祠的安全,宗祠內部的裝飾至今保存完好,特別是香台和牌匾全部辛辛苦苦從老家搬過來。
2017年9月22日晚7時許時,雅加達陳氏宗祠建詞155周年慶典在太陽城大酒樓隆重舉行。
中國駐印尼大使館參贊兼總領事劉玉飛、世界陳氏宗親總會陳正德總主席、馬來西亞陳氏宗親總會陳聲評總主席、泰國陳氏宗親總會、新加坡陳氏宗親總會、菲律賓菲華妫汭五姓聯宗總會、緬甸颍川總堂、香港陳氏宗親總會、泰國舜裔總會、以及中國福建漳州陳元光國際聯誼會、台灣財團法人陳德星堂、新加坡保赤宮陳氏宗祠、新加坡海南工會,馬親西亞槟城陳氏颍川堂、柬埔寨舜裔陳氏宗親會、中國浙江上虞虞舜文化研究會、台灣台中啓興宮主席及代表團們,還有印尼外島萬隆、蘇甲巫眉、北幹、廖島、壟川、巴淡、占碑等陳氏宗親會的主席代表團及來自9個國家和地區的陳氏宗親領袖或代表等嘉賓逾千人出席盛會。
慶祝大會在雅加達大叢山西禅寺鼓樂隊擊鼓,爲盛會來開了序幕。
慶會上,首先放映了由陳氏宗親名譽會長陳大江、陳炎松、陳紹秋等宗親的祝賀詞後,籌委主席陳社棟致詞,這次舉辦慶典活動等到宗親們的積極響應,在金錢和精神上都給予極大的支持,感謝全體籌委工作人員,辛勤工作,同心協力,,體現出緊密合作的團隊精神,工作順利完成,並氣的圓滿的成功。讓我們攜手共同創造和謝社會,爲陳氏祖宗爭光,爲我們的國家爭輝。
劉玉飛參贊致詞表示,陳氏宗親會在陳主席的帶領下,致力于聯系宗親,促進交流,增進情誼,積極組織社團活動,鼓勵年輕一代踴躍參與社團,並熱心公益與文化教育。她深信,在各位宗親的共同努力下,雅加達陳氏宗親會必將不斷向前,實現越來越好的發展。
陳氏宗親會主席陳有瑞致詞,謹代表雅加達陳氏宗親會全體理監事,向風塵仆仆遠道而來的海內外宗親宗長、嘉賓們表示熱烈的歡迎。
中華民族的姓氏,不僅是血緣和生命源流的標志,更是我炎黃子孫呈現道德倫理和文化的表征,雖然我們生在不同國度,說不同語言,接受不同教育,可是我們站在宗祠牌位前,就有一種自然無形的力量,牽引著故土鄉情、牽引著我們後代子孫慎終追遠,飲水思源。
全球陳姓已有7000萬人口,名列中華百家姓氏第五位,可以說,“有太陽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陳氏宗親。”
155年前,西元1861年6月30日(清鹹豐年間)陳氏先祖先賢集資新建了“陳氏宗祠”;西元1943年日本南侵,占領印尼全國,陳氏宗祠當時成爲收容華人難民、扶貧濟困的場所;1950年更名爲“颍川堂陳氏宗親互助會”,就這樣一直延續到印度尼西亞立國三個政權,期間曾更名爲“雅加達陳氏宗祠基金會”和現在的“印尼雅加達陳氏宗親會”。
值此155周年慶典之際,回首走過的風雨滄桑歲月,“陳氏宗祠”仍然屹立不搖地站立在槟榔廈第三街上,這象征著“颍川陳氏”堅忍不拔與團結奮鬥的“大無畏”精神!讓我們學會包容謙恭,犧牲奉獻,讓我們懂得團結互助,繼往開來!我們願以謙虛學習的態度與各位宗長先進共同勉勵。
世界陳氏宗親總會陳正德總主席、馬來西亞陳氏宗親總會陳聲平總主席、泰國陳氏宗親總會總會長陳金輝、馬來西亞光華日報董事主席陳博士分別致詞表示給以祝賀,希望華人業務蒸蒸日上,更上一層樓。
光華日報是馬來西亞的一份中文報紙。《光華日報》在全馬來西亞有發行,但主要在西馬來西亞西海岸的北部,尤其是槟城州最爲暢銷,其他國家與地區如泰國、新加坡及香港等地也有發行,每日發行量超過10萬份。《光華日報》于1910年12月20日由孫中山爲推翻大清帝國的革命而創設,是世界上最長壽的中文報紙。
附陳博士帶來河南學長編寫的陳氏祠堂宣傳單內容如下:
陳氏家族,源遠流長;祠堂文化,根深葉茂。悠久的中華陳氏,孕育積澱了豐厚的民族民間文化,祠堂文化作爲中國獨具特色的古老文化遺存,根植于久遠的神州大地,蘊藏于深厚的華夏文明之中,並遠播于海外。滄海桑田,祠堂文化代代傳承,層層積累,成爲所有陳氏家族傳統民俗文化一盞永不熄的明燈。
宗祠因供奉祖先,祭祀祖先,形成宗族內部強大的凝聚力。宗祠不僅融合了血緣、親緣的醇厚甘泉,還濃縮了建築、繪畫、雕刻等空間藝術在民俗文化中獨特的審美取向,多層面折射出瑰麗的民俗風情、民間信仰、宗族觀念,其隽永的文化魅力是不可替代的。
宗祠是維系海內外宗親血緣關系的重要載體,也是子孫後代了解家族移民史、繁衍史、發展史的一個重要平台,宗祠屹立,可以起到很好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陳氏祠堂大觀》征集了全球5000多家大小宗祠,采編出版了380多家具有代表性的各類宗祠。因其蘊含著精美的建築和厚重的人文,具備這些因素的宗祠,基本上被各級政府列爲文保單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藝術性。其中還包括部分滿堂書香名人的紀念祠、名人故居、區域性較強的古民居、曆史文化名村的古建築、與陳氏家族息息相關的廟宇等素材的挖掘與展現,林林總總,蔚爲大觀。
在中國南方,鄉村最精美的建築是宗祠;在高樓林立的城市,如能見到一座宗祠,其古樸的建築風格耀人眼簾。在南方的浙、閩、粵陳氏主要聚居省份,諸多鄉村都有大大小小的宗祠,如浙江溫州蒼南,一個縣有100多家宗祠,在廣東潮汕地區,一個鄉鎮就有近百家祠堂。在南方,只要有陳氏聚居地,都能看到宗祠的身影,大的村莊有大宗祠、小支祠、小家廟等;宗祠的涵蓋面十分廣泛。在南方沿海地區,很多宗祠造價數以千萬元計,在廣東還有造價達10億元的家廟,由此可見,宗祠對家族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從本次征集的稿件看,不乏精品、國粹,其中諸多宗祠還是國寶級的曆史建築。
這次征稿,得到全世界陳氏宗親的大力支持,不僅編入國內名祠,還涉及海外特別是東南亞等國的部分祠堂。大家積極的參與,讓編者深感欣慰的同時,也深感壓力之大。今所編纂出版的陳氏宗祠,因限于篇幅及其他因素,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要全面、系統地進行編纂,是一件任重而道遠之事。
最後,感謝各地宗親組織、有關研究機構及事業有成的宗親鼎力相助,感謝編委會全體同仁共同努力付出。鑒于編者水平限制,差錯在所難免,誠望專家學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