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從事智能交通系統方面研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雲鵬,9月8日履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這是院士任職高校校長的最新一例。
今年履新高校校長的兩院院士已至少有12名。其中,中科院院士7名,中國工程院院士5名,他們大多有海外科研工作經曆;從性別來看,僅鄭州大學校長李蓬一名女性;從年齡來看,最年輕的是生于1969年12月的華南理工大學校長張立群。
王雲鵬任北航校長,新華社曾報道其科研成果可以治療“路怒症”
據北航官網,日前,中央批准:王雲鵬同志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副部長級)、黨委副書記;由于年齡原因,徐惠彬同志不再擔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職務。
公開履曆顯示,王雲鵬1966年12月生,吉林人,滿族,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早期在吉林工業大學學習工作。其本碩博均就讀于吉林工業大學,1997年取得博士學位後留校工作,曆任交通學院副教授、院長。2001年,其遠赴美國堪薩斯大學交通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4年回國後曆任吉林大學科學技術處處長、長春工程學院副院長。
2010年,王雲鵬調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後兼任飛行學院院長,2016年任副校長。2021年11月,其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雲鵬長期致力于智能交通系統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據北航官網顯示,其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SCI/EI論文96/67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與國家獎不重複的省部級一等獎4項(均排第一)。授權發明專利51項(排第一)。
2016年1月,新華社發布《“高大上”的國家科技獎能給百姓帶來哪些實惠?》一文,其中提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雲鵬團隊開發的“車輛聯網感知與智能駕駛服務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可以說給“路怒症”對症下藥,讓駕駛員事先知曉周圍的危險情況。
王雲鵬說:“駕駛行爲對避免車輛的安全事故貢獻率高于90%。駕駛人、汽車、路況等綜合情況非常複雜,要讓開車的人快速知曉身邊的危險,提前對危險作出反應,避免緊急情況發生,這就是我們科研的目的。”
徐惠彬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出生于1959年,長期從事先進航空發動機高溫材料和特種功能材料的科學研究、工程應用和人才培養。1993年,他便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作,2004年任該校副校長,201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5年任校長。
兩院院士任高校校長
隨著王雲鵬的到任,今年至少已有12名兩院院士履新高校校長(院長)。
8月,王雲鵬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張立群任華南理工大學校長;6月,王樹新任重慶大學校長,張鎖江任河南大學校長,李蓬任鄭州大學校長,李亞棟履新安徽師範大學校長,龔旗煌任北京大學校長,李術才任山東大學校長;5月,龍騰任北京理工大學校長;4月,陸林獲聘出任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校(院)長;2月,徐春明任山東石油化工學院院長,毛軍發出任深圳大學校長。
上述12人中,中科院院士7名,分別是張鎖江、李蓬、李亞棟、龔旗煌、陸林、徐春明、毛軍發,中國工程院院士5名,即王雲鵬、張立群、王樹新、李術才、龍騰。
他們當選兩院院士的時間跨度也較大,最早的是李亞棟于2011年當選中科院院士,他曾入選首批清華大學“百人計劃”,1999年任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最近的則是龍騰、王樹新、張立群、王雲鵬于2021年11月當選兩院院士。
從年齡來看,12名院士出生于1964至1969年間,最年輕的是1969年12月出生于內蒙古的張立群。他主要從事橡膠材料科學與工程、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生物基高分子材料與聚合物加工工程方面的研究,早期在北京化工大學學習任教。
從性別來看,僅有1名女校長,即鄭州大學校長李蓬。1987年從北師大獲得本科學位後,她赴美國留學,而後在新加坡、香港研究室工作,2016年全職回到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任教授,2009年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多名院士有國外學習工作經曆。毛軍發、張立群、李蓬曾在美國做博士後研究,徐春明曾在加拿大Syncrude研究中心工作,龍騰于1999年任美國斯坦福大學電氣工程系客座副教授,王樹新先後在法國巴黎機器人實驗室、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美國密西根大學工學院訪問。張鎖江于1995年赴日本大學與小島和夫教授合作開展研究,1997年受聘于日本三菱化學株式會社,擔任客座研究。
九派新聞記者 李楊
【來源:九派新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