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總結奧康成功之道時,本書作者之一的吳甘霖,便回想起自己爲全球服務業第一明星企業Service Master的高級管理者做培訓時,講述了這樣一個觀點:
“賺錢的法則,與行善的法則,是同樣一個法則——貢獻法則。
只有你先爲他人著想,盡可能滿足他人的正當需求,你就能夠得到應有的回報–利潤只是你多多付出而得到的副産品。”
的確如此,佛教中有一些很好理念,可以作爲企業經營者的借鑒。
如“謀事先爲他人想,自有榮華在己身。”
“廣結善緣。”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行善可開運。”
……這無一不在彰顯著一個道理,就是凡事多想別人,凡事先想別人。
有著紅頂商人之稱的清代巨賈豪商胡雪岩有句名言:
“上半夜想自己,下半夜想別人。”
這中間,蘊含著一個既簡單又深刻的從商道理,就是凡事都要考慮到別人。
我們認爲:
如果僅僅這樣,還遠遠不夠,最多只能打60分。因爲這是一個成功商人的基本標准,但並沒有達到最高的經商境界。
那麽最高的經商境界應該是什麽呢?
我們不妨把商人分成了三種:
第一種是整夜都想自己;
第二種是像胡雪岩一樣,頭半夜想自己,後半夜想別人;
而第三種是頭半夜想別人,後半夜想自己。
這第三種才是商人的最高境界!
在發展過程中,奧康已經按第三種境界開始要求自己。于是,在奧康,也出現了不少感人的故事。
有一名學生考上了大學,可是卻因爲家境貧寒交不起學費,無奈之下,他想到了奧康。奧康立即慷慨解囊,資助他上了大學。
這名學生非常感動,以發憤讀書的方式,報答幫助他的人。
故事到了這裏,也許我們並不覺得有什麽新鮮,畢竟這種事情太常見了,每天翻開報紙就能讀到類似的新聞。可是故事到了後半段才算是真正開始。
這名大學生畢了業,懷著一顆感恩之心走上了社會,隨後到了福建一家企業工作。
雖然有了穩定的工作,但他一直沒有忘記,自己能走到今天,是和奧康的幫助分不開的。
于是他在做好工作的同時,花了大量的業余時間,去做市場調查。
調查什麽呢?
調查奧康在當地專賣店的情況。經過分析,他發現專賣店存在一些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可能會企業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于是他給奧康總部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不僅表達了對奧康的感激之情,更重要的是,他將自己調查後獲得的情況進行了總結分析,並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奧康收到這封信後,十分重視,立即對信上反映的情況進行了核實,並很快采用了那名大學生的意見。
新措施實施後,效果非常明顯,專賣店經營管理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變化。
有句著名的話:種善因得善果。這不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這樣,做企業其實也一樣,當你凡事先想別人時,好運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跟著到來。
我們不妨再來看另外一個故事:
一次,浙江省共青團浙江省委號召企業家出資捐助四川貧苦地區,奧康集團積極響應,捐了76台電腦。
給予別人力所能及的幫助,這在奧康看來,是十分平常的事,因此並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
一年後,一天,奧康的領導突然接到一個電話,對方是某地的一個領導,說有一個非常不錯的生物制藥項目,問奧康有沒有興趣投資。
奧康的領導聽完介紹,覺得這確實是一個前景非常好的項目。可同時又覺得非常奇怪,自己和對方素不相識,爲什麽這麽好的項目他會首先想到奧康呢?
後來經過了解才知道,原來對方正是一年前奧康捐贈電腦那個地方的領導。由于當時的善舉,才有了這樣一個緣分,奧康也因此贏得了一個多元化發展的新平台和新方向。
回顧奧康的發展史,其實也是在自己不斷成長的同時,也幫助別人的過程。
談到這一點,王振滔回憶說:
“我之所以總是想幫別人,跟小時候媽媽對我的教育有很大的關系。”
他小的時候,每年過年時,媽媽都會將精心餵養了一年的一頭豬殺掉。
盡管家裏很窮,可是媽媽還是把一半的豬肉,送給左鄰右舍和比自己更窮的人。
當時他並不明白媽媽爲什麽要這樣做,他曾經問過媽媽:
“爲什麽不把豬肉賣了呢?還可以賺些錢。”
可是媽媽總是和藹地一笑說:
“我們還能吃上肉,可是有的人連肉都吃不上呢。過年的時候,誰不希望歡歡喜喜呢?咱們給不了別的,給一點自己有的東西,讓別人也多一點快樂,難道不是件很幸福的事嗎?”
媽媽的善良與質樸,不僅贏得了鄰居的尊敬,也深深植根在他年幼的心裏。長大後,他也不知不覺中將這種行善的意識帶到了做企業中。
佛教中有一句話叫做:
“行善可開運。”
每個人的成功是無法離開運氣的,但如何才能獲得運氣呢?
這種運氣不是天上掉餡餅,而是與自身的爲人行事有很大關系的。我們信奉兩句話:一是“運隨心轉”,即心往哪個方向努力,運氣就容易在哪個地方出現。二是“行善可開運”。
新加坡的紙業大王黃福華,他曾經有個朋友,想開一家照相館,可是又沒有足夠的資金去開辟市場。
黃福華很想幫助他,可又想先考察一下他的能力,就讓他做了一份詳細的商業計劃書。當朋友把計劃書拿給黃福華看時,黃福華覺得寫得十分有條理,且言之有物,于是便盡自己的能力幫助他,投資了幫他開一個小照相館。
幾年後,朋友的業務做得越來越好,公司也越做越大。
後來,朋友的兒子接下了父親的公司,成爲小有名氣的企業家,並且他的企業成爲了黃福華公司的重要客戶。
這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舉措,卻換來了“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的甘美,這就是行善的魅力。
善良的心是永遠年輕的,善良的人是永遠受歡迎的,行善不僅能夠提升我們生命的品質,更能給我們帶來生命的好運!讓我們都做一個快樂的行善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