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今年最火的動漫,那非《哪吒之魔童降世》莫屬。熟悉哪吒故事的人們或許還記得,哪吒大鬧東海時,蝦兵蟹將齊上陣。而在電影外,食品界的蝦兵蟹將也按捺不住了。
小龍蝦已經從餐廳的盤中餐變爲包裝食品的一員,麻辣扇貝、八爪魚也成爲年輕人的深夜尋味。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中國進口了價值119.1億美元的海産品(不包括魚粉(HS code 2301)的進口數據)。同比增長36.2億美元,增幅43.6%。
除此之外,海裏的蔬菜也融入許多食品中。據Innova Insights Marketing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17年,含有海洋蔬菜的零食新品發布數量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了19%[1]。
浩瀚的海洋雖然深不可測,但卻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食品行業如何把握海洋資源?海洋食品是一片藍海嗎?來自海洋的海藻、海鮮,正在食品界泛起浪花。
01
海洋食品1.0,海的味道你真的知道嗎?
海洋食品對中國人來說,屬于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
波力海苔 圖片來源:波力食品官網
“海的味道我知道”,這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廣告語。波力食品是我國早期較有名氣的做海洋食品的企業,其專攻海苔市場,多年來開發出十幾個海苔相關的SKU。喜之郎旗下的美好時光海苔,也是幾代人的童年記憶,與波力海苔的策略不同,美好時光突出海苔的分享屬性。
即食海苔可能就是不少消費者對海藻零食的認識了。隨著韓國和泰國海苔産品的名氣逐漸增大,中國消費者接觸到更多花樣的海苔産品。隨之中國的海苔也開始求新,如將海苔和芝麻、巴旦木等堅果結合,夾心海苔脆在口感和口味上都有很大的提升。
百草味 蜜汁鳕魚 圖片來源:天貓百草味旗艦店
而說到魚類的海洋食品,烤魚片、鱿魚絲可能是人們印象中常見的,也是常吃的品類。這類海洋食品大多經過烘烤而成,沒有太多的調味,而是追求自然的原味。
在傳統的海洋食品中,這些品牌大多來自沿海的地區,如浙江省、山東省和遼甯省大連市等。靠海的先天優勢給這些地區帶來了豐富的海産資源,企業可以就近加工,接著售賣給周邊的地區。所以如果讓全國人民說出自己喜愛的海洋食品品牌,大概都不盡相同。
這也就造成了一種現象,沒有龐大的消費群體支撐,全國各地零散的海洋食品企業在食品界掀不起波瀾。消費者影響輻射面窄,且在食品品類上沒有創新,是阻礙海洋食品發展壯大的主要原因。
所以說,海洋食品對中國人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許多消費者都吃過海苔、烤魚片等海洋食品,而陌生的是,當被問到還有什麽其他的海洋食品時,消費者可能一時間答不上來。
但是國內零食大牌的紛紛入局,給海洋食品帶來更大的“曝光面”。良品鋪子、百草味和三只松鼠都開始開辟海味産品線,海洋食品繼而迎來增長期。
02
海洋食品2.0,海藻蘇打水、魚皮脆…海藻和海鮮還能這麽吃?
說完上述人們較爲熟悉的海洋食品,海洋食品有哪些可以創新的地方?或許從國外的視角,我們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日本作爲一個島國,四面環海,自然擁有豐富的海産資源。海藻和海鮮食品已經深深地融入了日本的飲食文化,從日本人喜愛的刺身可見一斑。
此外,昆布堪稱日本料理的靈魂,基本上日本料理中所有的烹煮過程中,都離不開昆布。數據顯示,日本是海藻食品及保健品生産銷量最大的國家,海藻加工食品種類繁多,包括各類傳統海藻食品、海藻茶、海藻飲料、海藻保健品等300余種[2]。
創健社Maisyのおきにいり海藻仙貝 圖片來源:創健社官網
日本創健社有一款海藻仙貝(日本傳統小吃,由粳米做成)。這款仙貝添加了昆布、裙帶菜、羊棲菜、海白菜四種海藻,就像我們中國也有的海苔餅幹、海苔蛋卷,將海藻與其他食品結合。但不同的是,海藻其實有很多種類,而中國消費者目前接觸較少。
PeyoungScalp D海藻炒面 圖片來源:Peyoung官網
日本還有一款海藻食品,可謂脫發星人的救星。Peyoung Scalp D海藻炒面添加了對于頭發來說必要的營養成分——鲑魚提取物和枇杷葉提取粉,此外還加入了大量的昆布、羊棲菜和裙帶菜粉末,有著很高的食物纖維和礦物質含量。
王子 海藻蘇打水 圖片來源:青島啤酒官方微博
日本還有昆布茶、昆布糖、海藻薯片和海藻餅幹等海藻食品,可在我們上周發布的文章中查看詳情。那麽海藻近年來在中國有沒有哪些亮眼的産品呢?
近日,青島啤酒旗下的王子上新了一款海藻蘇打水,刷新了中國消費者對海藻食品的認識。王子海藻蘇打水利用專利技術,將褐藻中提取的精華與源自地下180米深層的天然蘇打礦泉結合,並通過工藝調整去除了褐藻的腥味,最終打造出清新爽口、具有抗衰老等健康功效的蘇打水飲品。據了解,這款蘇打水是青島啤酒布局海洋大健康産業的關鍵一步。
當海洋裏的植物在零食屆大顯神通,海洋的裏動物被裝進“口袋”裏。
三只松鼠 口袋海鮮系列 圖片來源:天貓三只松鼠旗艦店
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海鮮食品不再是沿海地區的專屬,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喜歡上“海味”,而且對“海味”的追求呈現日常化趨勢。于是,即食海鮮應運而生——開袋即食的海鮮食品,滿足了人們隨時隨地享受“海味”的訴求。如三只松鼠的“口袋海鮮”系列,就有扇貝、對蝦、貝柱這些以前只能在餐廳裏吃到的海鮮。此外,一些地方海鮮食品企業也在發力,看准了即食海鮮的市場。
嚼味鮮 麻辣小海鮮系列 圖片來源:淘寶嚼味鮮旗艦店
大海紀食 即食罐裝海鮮 圖片來源:天貓大海紀食旗艦店
嚼味鮮是來自遼甯大連的品牌,主打麻辣海鮮,其産品有麻辣花蛤、扇貝裙邊、珍珠鮑、瑤柱絲、全貝五種。真空的小袋包裝十分符合休閑零食的定位。大海紀食則來自同樣臨海的山東威海,不同于嚼味鮮的小袋包裝,大海紀食采用罐裝,與其說是零食,不如說更像是一頓迷你海鮮餐。生蚝、八爪魚、鮑魚等各種貝類産品五花八門,王牌産品麻辣生蚝已經有20萬罐的銷量。
鹹蛋黃魚皮脆 圖片來源:天貓味back旗艦店
如果說鹵味海鮮體現的是人們對味蕾刺激的追求,那麽魚皮脆則是人們對口感創新的喜愛。富含滿滿膠原蛋白的魚皮脆來自新加坡,因其獨特的酥脆口感俘獲了不少消費者。目前在中國,消費者對味back和單身糧的魚皮脆的接受程度較高。搭配今年最火的鹹蛋黃口味,和薯片都有的一拼。
03
海洋食品的未來,是一片廣闊的藍海嗎?
通過上文,我們大概可以總結出海洋食品的兩個時代。1.0時代,人們對海洋食品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即食海苔和烤魚片這樣的小單品上;2.0時代,海藻食品、即食海鮮嶄露頭角,更多種類的海洋食品開始湧現。
伴隨中國海産品進口量的增長,海洋食品的未來,是一片什麽樣的海洋?海洋食品面臨著哪些機遇和挑戰?
1、“兩低兩高”是海洋食品的最強武器
海洋食品在零食界如何才能獲得一席之地?與肉類零食相比,海鮮類零食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優勢。而海藻類食品,一方面有著多種礦物質元素和維生素,另一方面,海藻低熱量、高纖維的特點也讓其受到不少健身人士的青睐,因爲會給人帶來飽腹感而被稱爲“減肥零食”。
根據英敏特的數據,2014年至2016年間,中國零食市場上有25%的新品是肉類或海鮮類零食[1]。爲何海洋零食迎來快速增長?英敏特全球新産品數據庫(GNPD)表明,31%的中國消費者將“高蛋白質的”與健康零食聯系在一起[3]。因此可以判斷,零食健康化正是海洋食品大步前進的一個契機。
此外,海藻還是全球公認的有機、具有可持續性食品。低碳種植是海藻的優勢。英敏特將“可持續發展”列爲2019年全球三大食品飲料趨勢之一,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對食品飲料的可持續性關注度持續升高。
2、從工藝到口味的改變,海洋食品不再是沿海消費者的心頭好
海洋食品1.0時代,最大的特點就是從工藝出發,力求還原海藻或海鮮的本味。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早期的海洋食品多爲地方企業的自産自銷,口味上自然要契合當地人,在海邊長大的人們傾向于不經調味的海洋食品;另一方面,烘烤的技術能夠延長海鮮的保質期,在包裝和運輸上也沒有太嚴格的要求。
而到了2.0時代,工藝、包裝、運輸的進步推動了海洋食品的發展。首先是工藝,從原先的烘烤爲主變爲烘烤和鹵味並駕齊驅。鹵味海鮮出現,讓海洋食品的口味更加多元。麻辣、藤椒、孜然等口味符合了更廣泛地區消費者的口味偏好,並且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海鮮的腥味,解決了內陸消費者對腥味的困擾。其次是包裝,真空包裝、罐頭包裝保留了海洋食品的最佳風味,小袋裝的海帶、魚幹成爲許多人喜愛的休閑零食。而在運輸方面,冷鏈運輸保證了即食海鮮的新鮮度,如大海紀食罐裝海鮮就采用零下30℃以下低溫速凍+冰袋+高密度保溫箱的組合,保證送到消費者手中依然保持新鮮。
從工藝到口味的改變,海洋食品不再只是沿海消費者的心頭好。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海洋食品企業不能因調味能遮蔽腥味而在原料上降低標准,劣質的原料可能會帶來食品安全問題。
3、“絕味”們迎來新對手,餐飲零售化是海洋食品發展的快速通道
人們對海鮮的需求不斷增長,但是海鮮的處理和烹饪卻難住了大部分消費者。近年來,盒馬鮮生、超級物種等高端超市均看中了海鮮市場,也抓住了年輕人愛吃海鮮卻對烹饪無能的痛點。線下即食海鮮,是一個海洋食品不容錯過的良機。
絕味食品和周黑鴨是中國休閑鹵制品的雙巨頭,鴨脖等禽類産品占據了中國休閑鹵制品市場的大部分份額。有一家企業,想做海鮮版“周黑鴨”,給中國休閑鹵制品市場刮去一陣海風。它就是海鮮盒子。
海鮮盒子 麻辣鮑魚 圖片來源:海鮮盒子美團
海鮮盒子創立于2018年1月,不到一年的時間便獲得500萬的天使輪投資,可見勢頭之強勁。將烹饪好的海鮮裝在充氮鎖鮮盒內,保質期爲 7-10 天,一盒單價 30元左右。不同于周黑鴨的門店形式,海鮮盒子將智能貨櫃和門店結合,擴大了海鮮的消費場景。
于今年同樣獲得百萬投資的大鮮浪,主打撈汁海鮮,比鹵味海鮮更突出鮮味。據悉,目前大鮮浪在線上渠道的單月銷量已經超過 300 萬元,正在規劃以“外賣店”的形式開拓線下市場,計劃年底開出 300 家門店。
餐飲零售化將大大刺激人們對海洋食品的消費,拉近了人們與海洋食品的距離。
4、從地方走向全國,海洋食品的品牌化路在何方?
當海洋食品不再是沿海消費者的心頭好,海洋食品企業面臨著從地方走向全國的問題,這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不是開辟線上電商渠道就代表走出地方,想要擁有全國範圍內的消費者認知度,品牌化是關鍵。
我們總結了四種路徑,可以幫助建立品牌化,供海洋食品企業參考。
一是強調産地屬性,地方企業可以憑借正宗性獲取消費者的信賴。産地不僅意味著食材原料的可追溯,也代表著工藝水准、口味品質的保證。在這方面,大連、舟山和山東的企業都具有優勢。二是創建一個品牌形象,如海鮮盒子就采用了一個北極熊的形象,這樣容易讓消費者記住自己。三是創新産品,避免産品同質化,如青島啤酒開發了海藻蘇打水。而在即食海鮮市場,或許可以突破麻辣、藤椒等重口味,泰式、日式或西式口味都可以借鑒。四是加強與消費者的聯系,如開設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賬號,建立與消費者的日常聯系。在這一點上可以向互聯網零食三大巨頭學習,絕味和周黑鴨在社交營銷上也很擅長。
中國的海洋面積約爲300萬平方公裏,在看似波瀾不驚的海面下,其實有著一個熱鬧的世界。海洋食品也是如此,看似是一個小品類,卻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Whole Foods Market將除海藻外的海洋食品列爲2019年十大食品趨勢之一,Innova也將“海洋的饋贈”列爲2018全球食品飲料10大趨勢之一。海洋食品的更多可能性,等著我們去探索。
參考來源:
[1] 2018IFT | Innova揭曉10大食品行業趨勢,輕量零食、迷你餐成新品熱門,2018年7月28日, FBIF食品飲料創新
[2] 《藻食:“微型營養庫”》,2018年12月12日,《環球》雜志第25期
[3] 健康零食受追捧:四成中國消費者吃了更多的堅果,2017年3月30日,英敏特
文/FB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