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電 題:博采衆長,進而有爲——寫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之際
新華社記者徐超 周蕊 宿亮
東方潮湧,金秋意濃。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即將如期舉行,給多重風險挑戰下艱難複蘇的世界經濟帶來暖意和期待。
彙五洲佳品,聚四海賓朋。更多互動、更大平台、更潮創新……這場東方之約,正向世界進一步展示中國的開放姿態、合作誠意和包容胸懷,也將見證中國在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與世界攜手應對挑戰、共促繁榮進步的新篇章。
迎難而進,中國開放助力世界經濟融合
“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曆史大勢,爲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在首屆進博會開幕式上,國家主席習近平深刻洞察世界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對全球發展大勢作出重要論斷。
這是2021年9月6日在埃及吉薩的埃及生物制品與疫苗公司疫苗生産廠拍攝的疫苗生産線上的新冠疫苗。2021年4月21日,中國科興公司與VACSERA公司簽署在埃及生産科興新冠疫苗的協議。5月21日,埃及從中國采購的首批科興疫苗原液運抵開羅,埃及由此成爲非洲大陸第一個同中國合作生産新冠疫苗的國家。 新華社發(艾哈邁德·戈馬攝)
過去幾年,世界經濟遭遇多種不確定因素挑戰,延宕反複的新冠疫情又爲經濟發展前景蒙上濃厚陰影。發展鴻溝、數字鴻溝、融資鴻溝、疫苗鴻溝……世界經濟複蘇之路荊棘叢生,各經濟體發展也出現分化和失衡。世界經濟將向何處去?我們能夠創造什麽樣的未來?這是人們迫切希望得到解答的問題。
2021年9月18日,工作人員在科特迪瓦阿比讓國際機場搬運中國國藥集團通過“新冠疫苗實施計劃”供應科特迪瓦的新冠疫苗。 新華社發(伊萬·宋攝)
“我們要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和舉措,共同把全球市場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機制做實、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共同把經濟全球化動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在第二屆進博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同世界分享對經濟全球化、全球經濟治理的思考和主張。
2021年10月27日,工人在哥倫比亞麥德林的哥氏咖啡工廠工作。哥倫比亞的哥氏咖啡企業將參加于11月在中國上海舉行的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新華社發
如今,盡管疫情仍在多國多地肆虐,第四屆進博會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如期開幕。數據顯示,共有來自127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0家參展商亮相企業展,境外中小企業組團參展企業數量較去年增加30%,反映出人們對經濟全球化大勢的認同,也再次彰顯中國市場的“全球磁力”。
2020年5月20日,在泰國莊他武裏府,果農運送新采摘的榴蓮。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令當地果農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但是,中國市場的強勁需求幫助泰國果農渡過疫情難關。 新華社發(拉亨 攝)
舉辦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爲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正是中國爲助力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作出的原創性貢獻。“每年如期舉行的進博會已成爲世界矚目的盛會。進博會絕不僅僅與進口相關,事實上我們均可以從中尋找機會,擴大與中國的雙邊合作範圍。”泰國駐上海總領事樂達·普瑪說。
2019年10月25日,在法國巴黎,一名顧客展示歐萊雅集團的美妝黑科技産品:蘭蔻定制粉底液。該産品曾連續在進博會上展出。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今年進博會,適逢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二十周年。入世以來,中國堅定履行入世承諾,關稅總水平從2001年的15.3%降到目前的7.4%,農産品平均關稅水平遠低于世貿組織成員的平均水平。推進外商投資備案制,不斷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中國實施一系列自主擴大開放政策,不斷助推世界經濟走向融合。
“中國入世造就了真正的經濟全球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說。
2020年11月6日,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工作人員展示跨境電商平台潘帕市場出口中國的紅蝦。 新華社發(馬丁·薩巴拉攝)
中國市場正在邁向“世界的市場”。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22.7%,對主要貿易夥伴進出口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對華出口成爲多國外貿增長主要驅動力。
2021年2月4日,農戶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郊區展示收割好的大豆。得益于大豆、鐵礦砂等初級産品對華出口的良好表現,2020年巴西出口展現較強韌性。 新華社發(盧西奧·塔沃拉攝)
中國市場正在邁向“共享的市場”。以進博會爲代表的開放平台,不斷推動要素資源共享。“中國進出口産品中原材料和中間産品的比重不斷增加,中國爲全球貿易和供應鏈穩定作出直接貢獻。”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說。
這是10月15日拍攝的第130屆廣交會場館。 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中國市場正在邁向“大家的市場”。疫情之下,中國堅持爲各國企業搭建互利平台。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消博會……中國的國家級展會“矩陣”日益豐富,以“展會力”深化國內國際大市場的聯通,推動形成集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于一體的經濟生態圈。
攜手同行,中國機遇提振全球發展信心
“各國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重大危機面前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團結合作是應對挑戰的必然選擇。”第三屆進博會上,習近平主席爲應對全球性挑戰指明方向。
面對風險挑戰,中國始終秉持新發展理念,與各國直面時代命題,拉緊合作之手,以實際行動推動構建全球發展命運共同體。
8月7日拍攝的位于江蘇連雲港港區的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發(耿玉和 攝)
推進合作共贏,中國始終堅定搭橋、鋪路。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疫情以來,全球供應鏈持續緊張,國際物流堵點頻現。中國産業鏈高效運作,穩定全球供給;中歐班列今年累計開行超過1萬列,惠及千家萬戶。隨著中國消費市場顯著壯大、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産業鏈布局日臻完善,中國作爲全球産業鏈供應鏈中的可信賴力量,爲確保世界經貿經脈暢通、消化全球通脹壓力作出了越來越大的重要貢獻。
2020年5月9日,開往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的中歐班列(武漢)准備從吳家山站駛出,該班列滿載3500立方米、294.42噸國際合作防疫物資,支援塞爾維亞及周邊國家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越來越多的中國機遇成爲世界機遇,越來越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機遇也加速了中國的發展。”已經提前簽約參展第五屆進博會的歐萊雅集團董事長讓-保羅·安鞏說。
2020年11月7日,參觀者走過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消費品展區的歐萊雅展台。 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推進合作共擔,中國大力提倡拉手、拆牆。縱然全球疫情多有反複,中國仍克服困難,連續第二年堅持在特殊情形下舉辦進博會,目的之一就是幫助因疫情遭遇困難的各國企業共渡難關、攜手前行。“進博會向各國企業提供的機會極其重要,全球難得!”泰國商業部國際貿易促進司副司長南塔蓬如此感慨。
“我們已成爲中國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霍尼韋爾中國總裁林世偉說。這家美國企業連續第四年參加進博會,近年來不斷緊跟中國市場需求研發産品和服務,同時推動“中國創造”服務全球,實現逆勢上揚。
推進合作共治,中國一貫秉持包容、互鑒。經過3年多探索與實踐,進博會已成爲連接國內國際、聯通五湖四海的重要國際合作平台。每屆進博會期間,專家學者彙聚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積極爲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和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進博之智”。
2021年9月25日,在新西蘭最大城市奧克蘭集裝箱碼頭,中遠海運集運(新西蘭)有限公司承運的新西蘭與南太平洋島國瓦努阿圖特色展品准備裝船,運往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場館。 新華社發
“全球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中國從國家治理層面,成功引領自由貿易制度與規則創新,爲疫情之下的世界經濟複蘇提供了中國經驗與中國方案。”新西蘭商學院院長黃偉雄說。
從中國市場到世界市場,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從“中國智慧”到“世界智慧”,以進博會爲代表的合作平台,正爲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創新引領,中國理念彙聚全球發展力量
“人類是一個整體,地球是一個家園。”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日益成爲全球共識。爲了建設更美好世界,中國和其他國家共同致力于推動可持續發展。第四屆進博會,成爲外界感受中國高質量發展活力、研判全球可持續發展方向的重要窗口。
10月29日,施工人員在第四屆進博會展館內搭建展台。 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展覽面積超過36萬平方米,參展國別、企業數均超過上屆,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回頭率高于上屆水平,部分展區“首發”“首展”産品數量遠超前三屆……第四屆進博會展示規模特色的同時,更突出數字經濟、低碳技術、綠色生産與消費等可持續發展理念。
進博會已成爲創新之窗。今年是中國“十四五”開局之年。一年前,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進博會開幕式上說:“中國廣闊的內需市場將繼續激發源源不斷的創新潛能。”一年來,中國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爲全球創新和各國企業在華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第四屆進博會首次在技術裝備、汽車和醫療3個展區分設創新孵化專區,近100家展商將帶來人工智能、健康科技、自動駕駛等領域的創新産品。
“中國市場潛力巨大,中國企業正在加大創新和研發力度,給了愛普生更多空間與合作夥伴實現共創。”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深石明宏表示。這家企業將在進博會上展示投影、機器人等20多種創新産品及解決方案。
進博會已成爲綠色之窗。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黨委副書記時煌軍說,本屆進博會通過碳交易等方式在中國乃至全球形成綠色展覽的標杆效應,展示中國堅定實現“雙碳”願景的決心。
“‘雙碳’正在成爲汽車行業聚焦的新方向。”法國汽車零部件企業佛吉亞中國區總裁唐德福說,今年企業將帶來一系列綠色智能出行的首秀展品。
“在新能源的大規模普及應用方面,中國是引領全球的火車頭,擁有新能源行業發展所必需的主要要素。”德國西門子能源有限公司高管趙作智說。
透過進博會之窗,人們可以感受不可逆轉的開放大潮,體察順應時代要求的合作大勢,預見創新引領的可持續發展前程。
博采衆長,進而有爲,未來可期。第四屆進博會將再次奏響開放融通、合作發展的華彩樂章。中國願同各國一道,在開放中創造機遇,在合作中破解難題,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目標不斷前進,共同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參與記者:任芊、王亞光、蔡蜀亞、朱晟、單宇琦、沈忠浩、康逸、盧懷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