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訊
中共上海市委今天(8日)舉行“中國這十年”主題新聞發布會,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砥砺奮進,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探索實踐,並回答記者提問。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清,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嘉鳴分別回答提問。
人民日報記者:上海因改革開放而興。過去十年,上海代表國家參與全球合作和競爭,在更好服務國家戰略方面做出了哪些探索?對承擔排頭兵、先行者的使命有哪些體會?
龔正:上海是世界觀察中國的重要窗口,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對上海發展高度重視,強調“上海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求我們勇于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發揮開路先鋒、示範引領、突破攻堅的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把首個自由貿易試驗區、首批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放在上海先行先試,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總書記又親自交給上海一系列國家重大戰略任務,概括起來就是“1+3+3+3+3”。我們把服從服務國家戰略作爲頭等大事,大力推進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開拓性創新,不斷取得新突破。
“1”,就是浦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
我們著力強化自主創新、改革系統集成和制度型開放,生物醫藥特殊物品入境便利化、“一業一證”等一批重大政策舉措落地,數據交易所、自貿區“離岸通”等一批重大功能平台建成運行。
第一個“3”,就是三項新的重大戰略任務。一是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78項制度創新任務基本完成,正在爭取國家層面出台總體方案2.0版。二是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上海企業首發融資額達到1684億元、總市值1.2萬億元,均保持全國第一。三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與蘇浙皖三省相互賦能,在科技創新、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持續深化合作,已取得重大成果。
第二個“3”,就是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産業三大“上海方案”。目前,102項任務已經全部落地,世界級創新産業集群正在加快打造。
第三個“3”,就是三大國家實驗室。這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都已挂牌,要發揮骨幹引領作用,集聚更多頂尖科研機構,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
第四個“3”,就是擴大開放的三大平台。一是進口博覽會,已經連續成功舉辦四屆。二是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累計形成88項制度創新成果。三是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總體方案29項政策措施基本落地,要把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這個“動力核”做得更強勁。
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是總書記對上海的明確要求。貫徹好這一要求,最根本的,是始終對標對表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把中央賦予上海的重大戰略任務,不折不扣落實到位。最重要的,是把服務全國作爲上海的重大使命,立足國家最迫切需要、上海最有優勢的領域,聚焦發力、多作貢獻。最突出的,是對標最高標准、最好水平,用改革開放的思路和創新的辦法,解決發展難題、闖出發展新路。最關鍵的,是始終保持迎難而上的勇氣、爬坡過坎的韌勁、百折不撓的毅力,持之以恒、久久爲功。
路透社記者:上海的開放與發展離不開外商投資。當前形勢下,請問在吸引外資方面上海在考慮哪些措施和新政策?另外,上海會采取什麽政策吸引更多國際人才?
吳清: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也是上海最大的優勢。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我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上海始終把吸引外資作爲擴大開放重中之重的工作,率先探索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持續提升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上海已經成爲全球最富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熱土之一,成爲跨國公司産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全球布局的首選地之一。今年上半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上海實際使用外資仍然保持正增長,超過120億美元,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26家、外資研發中心10家。截至目前,超過6萬家外資企業在上海投資興業、蓬勃發展。
十年來,外資企業與我們這座城市共同成長、共同發展,成爲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經濟增長、推動科技創新、提升城市功能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我們將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著力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持續打造新時代外商投資首選地、高質量外資集聚地。一是不斷擴大開放領域。加快落實新版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同時引導外資更多投向高技術、高附加值、高知識含量的産業領域。二是加快打造空間載體。圍繞五個新城、南北轉型等重點區域,推出更多的特色産業園區,爲外資企業集聚發展拓展空間。三是著力提供優質服務。深化“放管服”改革,強化招商安商穩商工作,進一步完善法治,更高效地保護知識産權,保護企業合法權益,讓外資企業在上海敢于投資、安心經營、做大做強。
上海因商而興,因才而盛。人才始終是這座城市最重要的資源。當前,我們正在加快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大力引進集聚更多國際人才,是上海的優勢所在。我們將進一步發揮開放引才綜合優勢,加快打造高品質的國際人才生態系統,做到三個“持續優化”。一是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的工作環境。建設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産業平台、展會平台、合作平台,爲在滬國際人才施展才能提供廣闊舞台。二是持續優化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率先探索既有中國特色又有國際競爭比較優勢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加快推動一批人才政策先行先試,讓人才來得了、待得住、幹得好、流得動。三是持續優化後顧無憂的生活環境。爲國際人才在簽證居留、出入境、住房、醫療、教育、文化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不斷提升服務保障的精准性、有效性、滿意度。
總台央視記者:浦東開發開放一直以來是一項重大國家戰略。去年黨中央批准浦東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面對百年變局,引領區如何堅持面向全球面向未來,對標最高標准最好水平,繼續打好改革牌、走出創新路?
龔正: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出席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周年慶祝大會,親自賦予上海推進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重大曆史使命。去年7月15日,中央的支持意見公開發布,現在已經一周年了。一年來,我們舉全市之力,狠抓推進落實,浦東的“引領”作用得到充分彰顯。2021年,浦東地區生産總值突破1.5萬億元,同比增長10%,高于全市近2個百分點,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超過40%。今年上半年,浦東全力確保城市核心功能穩定運轉,在全市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壓艙石、穩定器作用。
面對百年變局,浦東是我們搶抓戰略機遇、應對風險挑戰的一張“王牌”。我們要堅定地走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面向世界、擴大開放之路,打破常規、創新突破之路,努力把這張王牌打得更加有力、更加出彩。重點是深入推進“兩特四區一中心一樣板一保障”。
“兩特”,就是在浦東全域打造特殊經濟功能區、建設高質量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關鍵是更好發揮自貿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的作用,推動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在投資、貿易、金融等領域率先形成成熟、定型、有效的制度標准。
“四區”,就是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的核心區。我們已經在張江科學城建設上取得明顯進展,在保稅研發、離岸金融、離岸貿易、外貿集裝箱沿海捎帶等重點領域也率先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此基礎上,還要進一步增強資源配置能力,不斷提高對資金、信息、技術、人才、貨物等要素配置的全球影響力。
“一中心”,就是建設國際消費中心。我們要著力提升陸家嘴等世界級商街商圈功能,持續增加高品質商品和服務供給,加快打造全球高端品牌集聚地、本土制造品牌創新地、國潮消費品牌策源地。
“一樣板”,就是打造宜居宜業的城市治理樣板。我們要推動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的持續創新,全面提升城市數字化治理水平,在探索超大城市社會治理新路子上走在前面。
“一保障”,就是建立完善與支持浦東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相適應的法治保障體系。我們圍繞知識産權保護、綠色金融等領域,已經出台了10部浦東新區法規或浦東專章。下一步,要聚焦智能網聯汽車、文物藝術品、新型研發機構等重點領域,推動出台更多浦東新區法規和管理措施,更好發揮法治的規範、引領和保障作用。
鳳凰衛視記者: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上海如何積極探索多種方式的一體化發展路徑,共同高水平打造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
吳清:上海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與蘇浙皖三省凝心聚力,努力創新方式方法探索一體化發展路徑,不斷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總結起來,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做法:
一是聚焦規劃對接。規劃對接是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牛鼻子”。上海牽頭建立了跨省市、跨部門溝通聯系機制,共同參與編制國家規劃綱要“1+N”規劃和政策體系。牽頭編制兩輪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以清單式、項目化、責任制推進落實。牽頭建立三省一市“十四五”規劃編制協同機制,在過程中加強規劃對接和協同。二是聚焦戰略協同。三省一市共同承擔了一系列國家戰略任務。上海著力發揮制度創新先行先試的優勢和作用,與蘇浙皖三省共同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等重點區域和重點領域加大改革創新探索力度,共享改革成果,持續放大改革創新示範效應和帶動作用。
三是聚焦專題合作。專題合作是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主要抓手。上海會同三省共設立了15個專題合作組,充分發揮各牽頭單位的積極性,聚焦各方關注的焦點和一體化發展的難點攻堅突破,不斷提升專題合作質量。其中,城市合作專題組由上海牽頭,我們充分發揮國際經濟中心城市的功能優勢和城市經濟協調會的平台作用,加快推進跨區域重點合作事項,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四是聚焦市場統一。一體化發展要充分運用好市場力量,著力消除市場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加快提升區域市場一體化水平。我們共同推進了一系列創新舉措。比如,聯合制定《船舶水汙染物內河接收設施配置規範》等14項長三角區域統一地方標准,牽頭推動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不斷叠代升級等。
五是聚焦機制完善。機制完善是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保障。上海會同三省不斷優化完善“上下聯動、三級運作、統分結合、各負其責”的區域合作機制,牽頭組建了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充分發揮對接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服務平台功能和協調三省一市抓落實的樞紐作用。同時,廣泛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支持長三角企業家聯盟、研究型大學聯盟、一體化示範區開發者聯盟等組織載體積極發揮作用,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一體化發展的強大合力。
上海廣播電視台記者:這幾年,上海“一江一河”兩岸公共空間貫通,把最好的空間資源留給市民;完成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裏以下房屋改造,解決困擾上海多年的民生難題。在打造“人民城市”方面,上海有哪些重大舉措和成果?
龔正:上海是習近平總書記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首次提出地。我們牢記總書記的囑托,以人民城市建設爲主題專門召開了一次市委全會,制定了貫徹落實的意見,提出了“五個人人”的目標願景,就是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人人都能有序參與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質生活,人人都能切實感受溫度,人人都能擁有歸屬認同。過去幾年,我們著力打牢城市物質基礎,著力增進人民群衆福祉,著力彰顯城市精神品格,著力提升城市安全韌性,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特別是在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上更爲明顯。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市民生活更有品質。我們聚焦解決市民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實施16項民心工程和每年10方面爲民辦實事項目。“老小舊遠”等民生難題加快破解,完成了一批養老床位、幼兒托育點、老舊公房加裝電梯、農民相對集中居住等實事項目。特別是我前面提到的舊區改造,這幾年是提速推進,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別完成改造55.3萬、75.3萬、90.1萬平方米,過去五年累計改造318萬平方米,受益群衆達到16萬戶,原計劃“十四五”完成成片舊改的目標,在7月下旬就提前實現了,曆史性地爲這項持續30年的民生實事畫上圓滿句號。
二是城市治理更加高效。我們聚焦“兩張網”建設,從無到有,打響品牌,不斷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一網通辦”已接入各類服務事項3514項,高頻事項基本實現一件事、一次辦,實名注冊個人用戶突破6900萬、企業用戶超過281萬,累計辦件量超過2.4億件。“一網統管”形成框架,在公共衛生、防汛防台、交通管理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是人居環境更加優美。我們聚焦“一江一河一帶”,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城市環境。黃浦江45公裏、蘇州河42公裏岸線實現貫通開放,北外灘世界會客廳、蘇州河華東政法大學濱水區域等一批新景觀,成爲市民喜愛的打卡點,昔日的“工業鏽帶”變成今天的“生活秀帶”、“發展繡帶”。環城生態公園帶加快建設,世博文化公園北區和一批郊野公園建成開放,全市公園達到532座,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在過去十年從7.1平方米提高到8.7平方米,城市更加可漫步、宜休憩、有溫度。
解放日報記者:上海是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地,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用好用活豐富的紅色資源方面,上海做了哪些探索?如何通過弘揚紅色精神,鼓舞激勵更多人特別是青年人投身新征程?
趙嘉鳴:謝謝您的提問。上海是我們黨的初心之地。五年前,黨的十九大閉幕後,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來到上海瞻仰中共一大會址。總書記動情地把一大會址稱爲“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家園”,強調“建黨時期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貴、每個情景都耐人尋味”,叮囑“一定要把會址保護好、利用好”。上海市委始終牢記總書記囑托,把保護傳承利用好包括一大會址在內的寶貴紅色資源作爲無上光榮的使命,激勵引領全市上下特別是青年一代從紅色精神血脈中汲取力量,奮勇投身偉大新征程。概括講,主要開展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用心守護紅色陣地。我們黨成立後中央機關長期駐紮上海,留下了豐富的紅色資源,第一批《上海市紅色資源名錄》就包括了612處。除了家喻戶曉的中共一大會址、一大紀念館,還有二大四大紀念館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機關舊址、中共中央軍委機關舊址等,每一處都承載著紅色記憶,凝結著鮮活的紅色價值。近年來,上海市先後實施了“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紅色文化傳承弘揚工程,在全國率先制定實施《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條例》,推出紅色文化資源信息應用平台“紅途”,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努力把紅色資源保護工作做細做實。
二是用功傳承紅色精神。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産黨的“精神之源”。上海成立了全國首家中國共産黨偉大建黨精神研究中心、“黨的誕生地”主題出版中心,連續舉辦了“中國共産黨的創建與上海”學術研討會、初心論壇,前不久上海市委、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聯合舉辦了紀念首部黨章通過100周年座談會。我們就是要彙聚全市乃至全國的研究力量,推出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把上海革命曆史特別是黨中央在滬12年的光榮曆史挖掘好、梳理好,把偉大建黨精神的豐富內涵研究好、闡釋好,爲使廣大黨員幹部群衆努力成爲偉大建黨精神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提供指引和支撐,以精神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三是用情講述紅色故事。上海的每一處紅色資源,每一段紅色足迹,都凝結著革命先輩艱苦卓絕、蕩氣回腸的動人故事,值得深入挖掘、廣泛傳揚。我們持續推動紅色舊址遺址成爲黨史“教室”、文物史料成爲黨史“教材”、英烈模範成爲黨史“教師”,以精品展陳吸引人、以精彩故事感染人。我們持續推出紅色主題文藝精品,包括大家熟悉的電影《1921》、歌劇《晨鍾》、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長篇小說《千裏江山圖》等,引導人們銘記革命先輩的奮鬥犧牲和崇高風範,這些作品廣受好評。我們持續開展“永遠跟黨走”“強國複興有我”等群衆性主題教育活動,組織百萬青少年紅色大尋訪,舉辦豐富多彩的體驗教學和主題黨日活動,引導人們尤其是青年一代深刻感悟我們黨的百年曆程,奮鬥何其艱難、經驗何其寶貴、精神何其崇高。
紅色,是我們上海這座城市永恒的底色。市委書記李強同志多次強調,要充分用好上海豐富的紅色資源,讓革命舊址遺迹煥發新的光彩,讓偉大建黨精神和黨的初心使命永放光芒。我們將再接再厲,傳承好紅色基因、赓續好精神血脈,激勵引領廣大黨員和市民把使命勇擔在肩、讓初心薪火相傳。我們堅信,作爲中國共産黨初心始發地的上海,明天會更好!
新加坡聯合早報:再過不到100天,第五屆進博會將在上海舉行。舉辦進博會爲城市的發展帶來哪些改變和提升?如何繼續借助這一平台爲國際國內“雙循環”發展彙聚全球動能?
龔正: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提出、親自部署推進,迄今爲止世界上首個以進口爲主題的國家級展會。
2018年以來,進博會已經連續成功舉辦四屆,充分彰顯了我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決心和信心,在構建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進博會企業展面積從首屆的27萬平方米擴展到36.6萬平方米,參展企業數量保持在3000家左右,成爲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的四大平台,成爲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産品。
上海借助進博會這個大平台,展示城市形象、提升核心功能,溢出帶動效應持續放大。突出表現爲“四大升級”。一是貿易升級,累計意向成交2700多億美元,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全球數字貿易港加快建設,聯動長三角、服務全國、輻射亞太的進出口商品集散地持續強化。二是開放升級,助力上海實到外資屢創新高,去年全市實到外資達到225.5億美元,上海始終是外資最青睐的投資目的地之一。三是消費升級,引進進博會各類展品21.4萬種,超過3000個國際國內品牌在上海首發、首秀、首展,全球新品首發地和高端品牌首選地加快形成。四是産業升級,1500多項新産品、新技術、新服務加速應用,有力地促進了上海相關産業轉型升級,亞太産業鏈供應鏈管理中心地位不斷強化。
今年,第五屆進博會將如期舉行,各項籌備工作正在穩步推進。到目前爲止,簽約展覽面積已占規劃面積的85%,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簽約270多家,50多個國家確認線上參展。我們將繼續提供一流的城市服務、一流的城市環境,更好發揮進博會聯通內外、暢通循環的紐帶作用。
一要促進消費提質,推動更多國際優質展品變商品,更好發揮消費潮流風向標作用。二要強化要素集聚,繼續辦好城市推介大會,吸引更多高能級市場主體、高新技術企業和高端品牌集聚。三要優化服務網絡,持續做強“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構建“連接全球、買賣全球、服務全球”的網絡樞紐。
澎湃新聞記者:臨港新片區成立三周年。三年以來,作爲黨中央總攬全局的重大戰略部署,新片區如何先行先試,在推進全方位高水平開放方面取得了哪些實效?下一步如何更開放、更自由?
吳清:三年來,臨港新片區以習近平總書記“五個重要”指示精神爲統領,在中央、國家相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對標國際最高標准、最高水平,加大開放型經濟的風險壓力測試,主要在以下六方面實現突破。
一是投資自由方面。全國首家外資控股的合資商業理財公司、首家跨國金融集團獨資的金融科技公司等一批項目率先落地臨港新片區。在全國率先試點強化公平競爭政策,率先實施市場主體登記確認制。二是貿易自由方面。在具備全國唯一性的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構建全新的“六特”海關監管模式,首創以一線徑予放行、二線單側申報、區內不設賬冊等爲代表的全新海關監管制度。國內首單跨關區國際中轉集拼、首單國際銅保稅標准倉單質押融資等創新業務相繼落地。三是資金自由方面。在全國率先試點取消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資本金專戶、率先開展境內貿易融資資産跨境轉讓、一次性外債登記等。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外彙管理改革試點。推動建設國際金融資産交易平台、場內全國性大宗商品倉單注冊登記中心,建設科技保險創新引領區,打造以跨境金融和離岸金融爲特色的滴水湖金融灣。四是運輸自由方面。實行“中國洋山港”籍國際船舶登記制度,推動法定檢驗放開,打造洋山保稅船供公共服務平台。落地國內首單外資班輪船公司“沿海捎帶”業務。2021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4700萬標箱,連續12年位居全球第一。五是人員從業自由方面。全面推進移民政策實踐基地建設,率先探索口岸電子簽證實施機制,先行先試更加便利更加開放的外籍人才長期及永久居留政策。實行4地14種職業資格執業備案。六是數據安全有序流動方面。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已投入使用,成立國家(上海)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建成臨港新片區數據跨境流動公共服務管理系統。實現首家企業通過數據跨境流動安全評估試點。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繼續堅定不移地加大臨港新片區風險壓力測試力度,全力做好臨港新片區三年總結評估工作,出台支持臨港新片區加快建設獨立綜合性節點濱海城市的若幹政策措施,爭取國家層面印發臨港新片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在攻堅突破中爲全國自貿試驗區發展探路破局。
新華社記者:上半年,我們經曆了疫情的考驗,打贏了大上海保衛戰。這場“戰役”對上海最大的啓迪是什麽?下一步在高效統籌疫情防控方面還將有哪些舉措?
龔正:3月份以來的這波疫情突如其來,全市上下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在這場抗疫鬥爭中,最大的啓迪就是“三個根本”:
一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是我們抵禦一切風險挑戰的根本保證。我市的抗疫鬥爭,是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關心和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進行的。總書記先後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發出打贏大上海保衛戰的動員令,爲我們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最危急時刻,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工作組來到上海,有力地指導幫助我們遏制住了疫情指數級上升勢頭。
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根本優勢。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全國19個省份派出2.46萬名醫務人員、2.85萬名采樣檢測人員馳援上海,解放軍醫療隊5658人接管國家會展中心方艙,蘇浙皖周邊25個地市累計支援隔離用房12.3萬間次。
三是人民群衆是我們走向一切勝利的根本力量。這場大戰,最應當感謝的是2500萬上海市民。全市人民克服長時期封控帶來的困難和壓力,積極配合黨和政府的各項防控措施,顧全大局,嚴格自律,诠釋了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深厚情懷,彙聚起同心抗疫、衆志成城的磅礴力量。
下一步,上海要更加高效地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疫情防控上,該管的堅決管住,該保的堅決保住,切實鞏固好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關鍵是持續優化“五項機制”:
一是完善以核酸篩查、“場所碼”和“數字哨兵”爲主的便捷靈敏早發現機制,進一步強化檢測哨、監測哨等“多哨聯動”,切實提高監測預警的靈敏性。
二是完善以“2+4+24”機制爲主的快速高效應急處突機制,進一步落實好“屬地負責制”和“首接負責制”,強化“三公一大”協同,爭分奪秒做好管控、檢測、流調、轉運、隔離、收治等工作。
三是完善以風險區域防控爲主的動態調整管控機制,嚴格按照國家第九版防控方案要求,科學劃定中高風險地區,既不盲目擴大,也不隨意縮小,壓實風險區域管控措施。
四是完善以堅持“新三件”“老三件”爲主的自我健康管理機制,“新三件”即定期測核酸、主動掃場所碼或“數字哨兵”、盡早接種疫苗;“老三件”即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做好個人衛生,進一步築牢個人防護、疫苗接種“兩個屏障”。
五是完善以定點醫院、方艙醫院、隔離用房、核酸檢測點等四個資源爲主的資源儲備機制,堅持平戰結合、梯次啓用,全力提升資源儲備能力和水平。
通過這五大機制,努力做到“四早五最”,即在常態化階段要早發現、早預警、早研判、早處置,應急處突階段要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在最低的層級、用最短的時間、花相對最小的成本、解決最大的關鍵問題,取得綜合效益最佳,實現“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目標。
責任編輯:徐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