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3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爲應對工程時間、成本上升及人手等問題,香港特區政府及建築業探討增加使用預制組件,但目前香港並沒有工場生産混凝土預制組件。建造業議會早前完成的首份可行性報告稱,建議在屯門第40區興建香港首個預制組件工場,選址有陸路及海路運輸配套,也靠近原材料來源地,如可全面投産,可滿足未來5年,香港62%的預制組件需求。
據報道,以預制組件興建房屋在香港不是新鮮事,如在所有公屋項目中,已有使用混凝土預制組件作外牆、樓板、樓梯或浴室等不同組件,而也有過半數私人樓宇工程有使用半預制組件。不過,目前在香港並沒有混凝土預制組件工場。建造業議會報告引述顧問認爲,如在香港生産預制組件,可降低體積較大組件的運輸成本,有利質量控制及監督,也節省測試及監督人員的長途奔波,同時可提高本地勞工技術水平及發展本地預制建築行業。
爲進一步了解在香港設立預制組件工場的選址可行性,報告選取了新加坡及日本的數個工場作爲參考個案,並列出工場所需的數項“基准”,包括占地面積不少于1.9萬平方米,樓面面積不少于2.8萬平方米,年産量高于21萬噸等。此外,顧問又根據規劃署的工業用地研究報告,列出全港23個潛在的工業用地,作爲潛在的工場選址。
向業界收集意見後,顧問稱工場應需符合靠近原材料來源的內地,也需擁有道路基礎設施及鄰近海上運輸路線等三大原則,以便運輸原材料及制成品。最後,顧問發現只有元朗、屯門及粉嶺/上水區內的選址合乎首項條件,而粉嶺/上水的選址卻已有計劃興建公營房屋,同時也有交通擁堵問題,因此將其排除。最後顧問認爲屯門工業區內的選址離碼頭設施只有1米,因此成爲最終的選址。
而在區內,顧問也曾仔細研究屯門第40區,或是一些港口後勤地帶較適合,最後就認爲在交通狀況而言,位于屯門至赤鱲角連接線收費廣場以東的第40區一帶,最爲理想。
報告還提及,未來5年預計香港將供應九97200公營單位,及96700個私營單位,預計預制組件需求達到2680萬噸,預計香港工場每年可生産331650公噸的工場,可滿足5年內62%的預制組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