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是人生大計,每個人都應追求財務獨立,而財商教育尤其需要從小培養,終身學習,越早知道就越能感受幸福的複利效應。
在新加坡的教學環境當中,常會把財商教育融入學校教育裏,孩子從上小學就開始管理自己的錢包,學校會提供多種有趣的情景式教學,家庭也爲孩子制造多種理財與生活的連接,“理財從小培養”成爲越來越多新加坡父母的共識。
來自新加坡的Rebehak是職業投資人,身處金融界,又是4個孩子的媽媽,她分享了新加坡財務教育計劃、對孩子的財商教育:
“理財要學的是管理金錢,如何分配受上的資源,如何取舍花費的優先級,背後更重要的是父母傳承給孩子的價值觀,做一個負責任的人,不會被錢控制的人。”
全國範圍內施行的“理財有方”計劃。
理財教育從孩子出生之後就開始了
新加坡政府規定從2019年起,所有理工學院和工藝教育學院的新生都要完成財務教育課程,這是全國財務教育計劃“理財有方”推出的新措施之一,意圖在于讓學生在踏上工作崗位前具備足夠的財務技能,以達到未來的財務目標。”
其實,理財教育不僅在“高階階段”,從孩子出生之後就開始了,政府也出台了很多鼓勵政策。
理財有方Money SENSE:
新加坡金管局和人力資源部于2003年聯合設立的促進理財教育的政府機構,是新加坡理財教育計劃的主要倡導者。目標是幫助新加坡公民學會理財,做出優秀的財務決策。
在Money SENSE網站上,可以做財務測評、尋求財務建議,了解各種金融産品。政府的執行力強,爲公民提供有趣的、實操的課程及理論知識。
新加坡有許多針對學生的銀行賬戶,提供優惠利率的存款業務
POSB新加坡郵政儲蓄銀行是新加坡最大的本地銀行,POSB Smiley CDA爲幼兒提供專門的銀行賬戶服務。
3歲以內的幼兒在開戶後可以獲得銀行提供的3000美元初始基金,之後用戶每存入一筆款項,政府將以1:1的比例將同樣的金額存入賬戶,不同年齡有不同限額。
它提供2.68%年利率、購買合作商戶産品享獨家折扣、附帶POSB kids聯名賬戶等福利。兒童12歲之前可以往賬戶裏存款,未使用的部分將在下一年轉入高等教育賬戶,在就學時取出。
新加坡有許多針對學生的銀行賬戶,比如渣打銀行、OCBC銀行、星展銀行、花旗銀行等等,有些利率較高,最高可達4.05%,有1000元存款門檻;
有些利率較低,但沒有存款門檻,且有提供帶有現金返還的存款業務。
新加坡儲蓄率高,家長願意給孩子開銀行賬戶
新加坡的中小學生儲蓄率高達53%。Rebehak介紹說,家長很願意替孩子開“銀行戶頭”,因爲這樣存錢有福利很劃算,孩子也能早早建立儲蓄的概念。
她回憶自己小時候,父母就爲她開了戶頭存壓歲錢。有了屬于自己的戶頭,孩子會覺得是自己的錢,更有參與感。
“‘參與’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觀念,有的父母會幫孩子買保險、投資等,實際你對孩子付出的這些行爲,孩子‘沒什麽感覺’ “,當孩子感覺較少時,就不會懂得珍惜。
所以讓孩子親自參與去銀行儲蓄、並且決定投資標的,讓儲蓄、投資隨著他的年紀增長,孩子對于金錢的敏感度也會提升。
新加坡還有一些專門的理財網站和APP,教孩子們如何理財,有的可以通過虛擬貨幣,模擬儲蓄,購物,支出,借貸等理財金融行爲,建立基本金融概念,知道金錢的流動過程和規律,還有的通過記賬和遊戲來,讓孩子很快掌握怎麽算賬。
生活中我用體驗式的教育培養思考力
每日餐飲讓孩子學會算賬
Rebekah說,就算是剛剛進入小學的孩子也需要學會 自己給自己買飯吃。
新加坡常年氣溫在33℃左右,這樣的天 氣帶飯很容易變質,所以學校都設有食堂,孩子們在吃飯時 間內自己買飯吃,從而體驗到金錢使用的真實感,學會做金 錢相關的決定,懂得元、角、分之間的換算關系。
不同年齡的孩子如何教理財
3歲:新加坡的幼兒園也有體驗式的理財課程,Rebekah參加 過3歲小兒子的幼兒園活動,
“把財商課程融入到活動中,比 如會賣甜品、水果,用真錢換遊戲用的假錢,每個人都在遊戲 中扮演角色,去購買商品,感受用錢去交換商品。”
5歲:Rebekah的二女兒上小學一年級,每到周一都會給她 足夠一周的飯費,可是到星期三時,錢就被花光了。
原來女兒 把錢用來買了糖果、文具。Rebekah告訴女兒,這些錢是買主食吃的,要在吃飽之後,剩下的錢才可以留作他用,要懂得花費的優先級。
10歲:對理財知識的灌輸是日積月累的,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理解和消化,往往需要2年甚至3年後,才能看到理財教育的效果。
現在,上五年級的大女兒對儲蓄就很認真, 也學會了支配金錢,比如弟弟妹妹過生日,她都有禮物贈送,去年外公過生日,她寫了一份生日賀卡,裏面還貼 了5元的紅包表達心意,讓外公格外高興。
“她已經意識到錢的用處,錢用在哪個方面,買什麽東西才最重要。”
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才是兒童財商教育的重點
理財價值觀:先分享和儲蓄最後消費
教孩子學會儲蓄、學會支配零用錢、承擔責任等等,實際背後是一個價值觀的漸漸形成。
理財教育包含“創造金錢“與”駕馭金錢”的能力,而兒童的理財則需要加入品格教育與習慣養成的環節。
價值觀影響金錢的分配,父母對金錢的態度也影響著孩子的價值觀。真正的金錢教育,應該是從家庭教育來落實的。
英國劍橋大學的一項研究報告發現:父母在子女用錢習慣、心智模式的養成是扮演著最重要角色的,父母是最能教導他們的人,但是要建立良好的用錢習慣光靠知識的傳遞是不夠的,父母親最好能提供他們一些親自體會的經驗。
“我的父親是商人,在我從小的價值體系裏,金錢的分配是這樣的,如果有十塊錢,我會分爲捐獻和慈善、儲蓄、消費。先捐獻和做慈善20%,儲蓄20%,剩下的60%再消費。每一份錢都有不同的功能,認知金錢如何做分配,就會自己決定分配比例。”
Rebehak說,讓理財教育去啓發孩子自主思考,錢應該怎麽花,花在哪裏,怎麽花最有效益,怎麽理財可以讓錢滾錢,或是把屬于自己的錢,分享給其他更需要的人。
財商教育的目標是讓孩子獲得財富獨立的幸福生活能力
Rebehak最大的孩子只有小學五年級,雖說現在給孩子說投資還早,但她會給孩子們講,住的房子很貴,有貸款要還,讓孩子大概了解家裏收入支出情況,懂得錢財來之不易,了解父母工作辛苦。
她認爲,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每一次對于金錢的提問,都是他們學習金錢價值觀很好的時機。等孩子上中學之後,Rebehak打算講一些投資方面的知識給他們。
“我有四個孩子,新加坡高房價,將來我沒有能力去給他們每個人都買房,他們只能靠自己工作、儲蓄和投資實現置業。”
財富是一種力量,但更有力量的是“財商教育”。
理財是人生大計,每個人都應追求財務獨立,而財商教育尤其需要從小培養,終身學習,越早知道就越能感受幸福的複利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