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軍事
“康涅狄格”號核潛艇南海碰撞事故
發生近一個月後
11月1日
美軍公布調查結果稱
核潛艇撞到一座未知的海底山脈
這次撞擊事故爲什麽會發生?
“央視軍事披露”
帶你聚焦事故發生地——南海
一組數據爲你撥開迷霧
美軍在南海軍事行動,強度和頻次創新高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長期跟蹤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美軍在南海軍事行動的強度和頻次,創曆年新高。
截至11月1日,美軍大型水面艦艇活動強度進一步提升,較去年同期幾乎翻倍。
“羅斯福”號、“尼米茲”號、“裏根”號、“卡爾·文森”號4個航母打擊群,以及“馬金島”號、“埃塞克斯”號2個兩棲戒備群,先後前往南海活動,累計11次進出南海。包括“麥凱恩”號驅逐艦在內的多艘美海軍驅逐艦,10次穿越台灣海峽。
此外,5艘驅逐艦5次闖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和南海群島12海裏臨近水域,開展所謂“航行自由行動”。
美空軍累計出動22架次B-52H和B-1B戰略轟炸機,14次進出南海,重點演練“動態兵力部署”作戰概念。
根據有限的信息披露,美海軍至少有“康涅狄格”號、“芝加哥”號、“基韋斯特”號、“俄克拉荷馬城”號、“俄亥俄”號、“阿什維爾”號、“傑弗遜城”號、“斯普林菲爾德”號、“夏洛特”號、“漢普頓”號、“伊利諾伊”號等11艘核潛艇前往包括南海在內的西太平洋地區執行戰略巡航任務。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主任胡波分析認爲:“美軍在南海的軍事行動,2009年是一個分水嶺,2009年以後明顯加大了行動的頻次和針對性。這是個長線的增長趨勢,年份越靠後越強,2021年肯定強于去年。今年,美軍潛艇在南海周邊的活動也很多,包括近期的核潛艇事故,可以看到水下活動的增長趨勢非常明顯。”
美偵察機、偵察船不斷抵近我國
截至11月1日,今年美軍對南海的偵察力度進一步提高。據開源信息統計,美軍從日本三澤基地、橫田基地、沖繩嘉手納基地、關島安德森基地以及菲律賓克拉克基地等多個基地出動包括E-3B預警機、E-8C空地監視機、EP-3E電子偵察機等機型在內至少563架次大型偵察機前往南海抵近偵察,實際可能在900架次左右,每天平均2個架次以上,最多時達7個架次。
爲配合抵近偵察任務,美軍每天還出動約2架次KC-135C或KC-135T加油機。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數據根據ADS-B信號統計,由于部分美軍機在執行任務過程中不開啓信號或使用虛假地址碼,且並不包括在南海活動的航母艦載預警偵察機E-2C的架次,因此真實數目更多。
美軍5艘海洋監視船、1艘海洋測量船在內的6艘偵察船,也不時出現在南海進行抵近偵察,活動時長達396艦日,出動率達86%,幾乎沒有“空窗期”。
美軍在亞太過度部署、過度疲勞
胡波說:“今年根據我們的掌握,美軍空中的抵近偵察大概有十幾次基本上是貼著中國的領空飛,離中國大陸領海基線不到20海裏,依據公開數據,實際情況有可能會更近。長時間貼著飛,甚至保持幾個小時來回折返巡邏,這是個比較突出的特點,也說明美國對中國的提防、忌憚和反應越來越大。”
美軍在南海的軍事行動,除了“高強度”和“高頻次”,還出現兩個新動向。
胡波表示:“首先,要關注美軍一線兵力出現的疲勞狀態。2017年頻繁出現撞船事件後,美國內部也做了調查,爲什麽在西太平洋,特別是美第七艦隊所屬單位經常出狀況?一個很關鍵性的原因就在于過度疲勞、過度部署。除非美國自己能夠轉換思路、改弦更張,否則這個狀況改善不了,一旦狀況惡化,對地區局勢很不利。”
“其次,近兩年以來,美軍在我國周邊活動,除了日常的巡邏外,更多轉向戰場建設和戰爭准備,應對所謂的高端軍事沖突。這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美軍在南海過度部署、過度疲勞,從這張圖可見一斑:
根據《2018財政年度美軍基地結構報告》,美海外軍事基地514個,海外領地軍事基地111個。在南海,這些密布的點位,就是美軍建立的多個部署進攻性武器裝備的軍事基地。
軍事專家羅曦表示:“美軍514個海外軍事基地,駐軍有30萬人,而在亞太就有10萬人。其中,一是東北亞軍事基地群,二是關島基地群,也被美軍視爲非常重要的前出戰略基地和戰略支點,三是東南方向的軍事基地群,由于與南海相關國家地緣政治非常接近,所以也成爲美軍介入南海事務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方向。”
美軍近年撞船事故多與南海有關
2017年3月28日,“菲茲傑拉德”號導彈驅逐艦進入南海,由于艦員疲憊、決策失誤、操艦技術不精等原因,6月17日返航時,在日本附近海域與一艘4萬噸菲律賓貨輪相撞,右舷損毀嚴重,至少3個船艙進水,7名美軍士兵喪生,只能返回美國大修。
2017年8月10日,“麥凱恩”號導彈驅逐艦闖入我美濟礁附近海域,8月21日在新加坡附近海域,由于操作失誤和指揮失誤,撞上一艘3萬噸油輪,10名艦員死亡,經過一年多大修才重新下水。
僅2017年,美海軍太平洋艦隊艦艇就發生5連撞,造成17人死亡。調查結果顯示,人手不足、疲勞作業、操作失誤、訓練不足是事故主要原因。
對此,軍事專家羅曦認爲:“通過這次核潛艇碰撞事故,可以看到美軍在南海地區潛在的軍事企圖,想要介入南海地區事務,對我國進行抵近偵察、軍事圍堵。另外,美軍在南海頻繁地‘亮肌肉、秀拳頭’,通過在南海駐軍、軍售、聯演、聯訓,包括戰略轟炸機飛行、艦艇過航,實際上是對南海地區安全秩序的破壞。美國是推動南海軍事化的最大的推手,是破壞整個南海地區安全形勢的最大危險源。”
外交部回應美國核潛艇事故
在11月2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就美軍公布核潛艇調查結果作出回應。
汪文斌(資料圖)
汪文斌表示,事故發生一周後,美方才發表了一份語焉不詳的聲明,說核潛艇撞上了不明物體。事故發生近一個月後又說撞上了無知名的海底山,美方還將事故地點刻意模糊爲所謂的印太地區國際水域,對核潛艇的航行意圖,事故發生的具體地點,是否在別國專屬經濟區甚至領海,究竟有沒有造成核泄漏,以及破壞海洋環境等外界嚴重關切和疑慮的問題,始終沒有做出明確的說明,這充分暴露了美方的不透明和不負責任。
汪文斌強調,我們再次敦促美方詳細說明事故的有關情況,充分回應地區國家的關切疑慮。關鍵是要停止派軍艦軍機四處滋事挑釁,炫耀武力,停止損害別國主權安全的行徑。否則,此類事故恐怕不會更少,只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