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鲈又稱中國花鲈,俗稱海鲈、寨花、七星鲈等,分布于我國沿海、日本國靠近中國一側,南到越南邊界,北到朝鮮半島西岸,爲東北亞特有種。其近似種有日本真鲈(Lateolabrax japonicus)、高體鲈(Lateolabrax latus)。花鲈是我國海水養殖鲈魚的主要種類,一般大衆所說的海鲈,基本指花鲈。花鲈曾用學名爲Lateolabrax japonicus,目前學名爲Lateolabrax maculatus,英文名爲spotted sea bass。
全球海水養殖鲈魚主要包括中國海域的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和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以及廣泛分布在歐洲的歐洲舌齒鲈(Dicentrarchus labrax),這三種鲈魚性腺發育成熟與生殖過程均在海水環境中完成,幼魚和成魚生長階段均具有廣鹽的適應特性,是世界範圍內的引種與主要養殖對象,是經濟價值很高的鲈形目魚類。
花鲈外部形態特征
海鲈産業總體情況
2018年我國海水養殖魚類産量爲149.51萬噸,其中大黃魚産量最高,爲19.80萬噸,海鲈(花鲈與尖吻鲈總和)産量位居第二,爲16.66萬噸。我國花鲈人工養殖區域較廣,除了台灣省(沒有統計)和上海市外,其他沿海省區均有養殖,但産業主要集中在廣東、山東、福建、浙江、廣西等沿海地區。花鲈在海水養殖魚類中産量始終名列前茅,2010年以來,我國花鲈每年養殖産量均超過10萬噸,約爲日本和韓國鲈魚養殖産量總和,年總産值超過30億元。海水網箱、工廠化、海水池塘、淡水池塘、半鹹水池塘和中小型水庫等均適合花鲈規模化養殖。珠江口地區池塘養殖花鲈年生産量占我國花鲈總産量的一半以上,是我國花鲈養殖與加工主産區。
室外池塘中網箱花鲈養殖
2009年,鬥門區“白蕉海鲈”獲評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産品;2011年,鬥門區獲得“中國海鲈之鄉”稱號;2016年,白蕉海鲈榮獲最具影響力水産品區域公用品牌;2017年,廣東省珠海市鬥門區白蕉海鲈獲批農業部第一批中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是廣東省唯一的上榜者;2018年,“白蕉海鲈”獲得了廣東省最具影響力漁業區域性公用品牌稱號;2019年,珠海市獲得“中國海鲈之都”稱號,鬥門白蕉海鲈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花鲈苗種市場需求量爲10億尾左右,近年來內陸養殖水域對花鲈苗種需求也在增加,每年受精卵生産量爲3000~4000公斤。中國每年出口花鲈3萬噸左右,主要出口到日本、韓國、新加坡以及歐洲等一些國家和地區,其中對日本和韓國的出口量占總出口比例的80%以上。我國黃海、渤海花鲈種質資源優良,深受日本和韓國企業歡迎,據不完全統計,兩國每年從我國進口花鲈苗種約2000萬尾。
花鲈人工繁殖與苗種培育模式
總體來看,我國花鲈産業已形成了包括種質資源保存、苗種繁育、商品魚養成、加工、流通與銷售的全國大循環鏈條,産業的空間布局特征明顯。從運作模式看,花鲈産業基本上形成了“南北接力”的繁育與養殖模式,即:優良的花鲈種質資源來自黃海、渤海海區,福建和浙江繁育所需要的花鲈親魚均是黃渤海群體,它們在浙江等地進行人工繁殖後,受精卵銷往福建漳州等地,進行孵化與仔魚培育,苗種銷往廣東珠海地區進行中間培育和商品魚養成,成魚銷往全國各地。
中國花鲈養殖産業空間布局
海鲈形態與主要生物學特征
中國花鲈、日本真鲈和高體鲈的形態特征進行比較發現,高體鲈體高、頭小、鱗較大、體色爲灰色,與其他兩種很容易區別。中國花鲈主要特征是體背側具許多大黑斑,黑斑直徑大于鱗片,並分布至側線下方;而日本真鲈成魚體背側基本無小黑斑;中國花鲈的瞳孔比較大,側線鱗數、鰓耙數和脊椎骨數量均少。這兩種幼魚的特征常在體長25厘米以內較明顯,故常用來區分中國花鲈與日本真鲈的苗種。
花鲈通常生活在近海區域,喜歡生活在河口半鹹水區域或淡水湖泊等。性凶猛,屬于肉食性魚類,體長2~3厘米的幼魚以糠蝦和端足類等爲主食;14~20 厘米時以蝦類和小型魚類爲食;17~30厘米時,以魚類爲主食,兼食一些大型蝦類。花鲈爲長壽命周期魚類,通常成魚體長25~40厘米,最大體長爲100厘米。體長達到60厘米左右時,性腺成熟,雄魚3齡性成熟,雌魚4齡性成熟,絕對懷卵量爲30萬~220萬粒。黃渤海海區花鲈群體9—11月産卵,水溫爲18~20℃,東海和南海中國花鲈群體12月至翌年2月繁殖,水溫爲18~22℃。在人工養殖條件下,黃海、渤海花鲈群體在南方水域養殖具有更顯著生長優勢,在人工養殖條件下能夠很好攝食顆粒飼料。
花鲈生命周期
海鲈養殖模式
目前花鲈已成爲海水池塘和抗風浪網箱養殖支柱品種,在保障優質動物蛋白供給、促進漁業産業興旺及漁民生活富裕、出口創彙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隨著我國大力發展深遠海養殖産業,花鲈作爲重要的候選品種更是受到極大關注。
花鲈屬于廣鹽性魚類,還能在一定範圍內的鹽堿水域中正常生長,可以針對不同地區的鹽度環境條件進行耐鹽堿品種的選育,選育後可適應中等鹽堿水域養殖。因此,開展耐鹽堿花鲈品種選育,對于內陸和沿海大面積鹽堿水域漁業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花鲈市場需求不斷擴大,支撐産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配套體系、組織機制等已經基本建立並在不斷完善和優化中。在國家海水魚産業技術體系的技術支撐和全國性協會的組織協調下,更有利于花鲈的人工繁殖、苗種培育、商品魚養成、産品深加工等産業環節的進一步完善和提升,産業的空間布局和運作模式將會進一步優化,産業發展前景極爲廣闊。
廣東珠海池塘養殖的花鲈
福建沿海抗風浪網箱養殖花鲈模式
山東深遠海智能網箱養殖花鲈模式
內蒙古黃河流域鹽堿水域池塘養殖花鲈模式
海鲈的營養與食品
花鲈魚肉蛋白中氨基酸組成種類齊全,富含人體所必需的優質氨基酸,且比例均衡,營養價值高,其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總量的50.84%,高于其他很多養殖魚類;魚肉中鮮味氨基酸含量豐富,如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的含量占氨基酸總量的38.13%,所以魚肉很鮮甜。花鲈魚肉脂肪中的脂肪酸以不飽和脂肪酸爲主,富含人體所需的必需脂肪酸,高不飽和脂肪酸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其EPA和DHA的含量相比其他海淡水魚類更高,花鲈肌肉與內髒脂肪中的DHA含量高,占其脂肪酸組成的18.6%~20.1%,比同時檢測的鲑魚DHA含量高出近5個百分點。可以說,花鲈是衆多漁業品種中的DHA之王。
花鲈一直是北方傳統飲食習俗中的主菜,在南方珠三角一帶也有吃鲈魚的風俗習慣,在非物質文化遺産“鬥門水上婚嫁”之中,花鲈在喜宴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花鲈肉質白嫩、清香,沒有腥味,肉爲蒜瓣形,最宜清蒸、紅燒或炖湯。廣東人認爲,清蒸的花鲈才能保持其原汁原味的新鮮,其肉質才能保持白嫩細膩。花鲈以其優良的肉質、適宜的價格,形成了多種各具特色的美味佳肴,走上了千家萬戶的餐桌。其中清蒸海鲈和手撕鲈魚是南北方菜品中普遍受歡迎的一道菜。
手撕鲈魚菜品
加工後的花鲈魚松産品,不含魚骨魚刺,色澤金黃、質地松軟、口感細膩,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必需氨基酸、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及鈣、磷、鐵等,且蛋白質質量優異,結締組織少,可溶性蛋白多,脂肪熔點低,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是兒童智力發育和骨骼生長上佳食品之一,也是老年人、孕産婦等人群攝取營養物質理想食物。
轉載聲明
本文來源:中國水産,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