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抗擊肺炎的關鍵時刻,另一個大災難也正在向我國靠近——世紀大蝗災。
世紀大蝗災,爆發于阿拉伯絆倒,如今正在東非和印度半島肆虐。
但近日,印度已宣布蝗災基本結束,但或6月會出現更嚴重的蝗災。
爲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因爲蝗蟲群飛行的速度很快,每個地區大概停留2-3天,大部分經過的都是非洲無人區,信息反饋較爲緩慢。
那麽這次蝗災的開始與結束到底是怎麽樣的呢?會不會威脅到中國呢?我們接下來看下去。
這次蝗災的主角是——沙漠蝗。蝗災的開始是從2018年5月開始的。
飓風襲擊了阿曼、也門和沙特阿拉伯這幾個國家,帶來了大量的降雨。
沙漠地帶灌木叢開始蓬勃生長,爲蝗蟲的生長提供了溫床與食物。
6個月的時間,當地蝗蟲數量暴漲400倍。
正常情況下,降雨後會持續幹旱,當地灌木叢會枯萎,蝗蟲失去了食物會逐漸減少。
但是爲什麽蝗災還會爆發呢?當年的10月份,飓風再次帶來降雨,植物生長,爲蝗災添了一把火。
到2019年3月份,蝗蟲數量已暴漲到8000倍。當食物啃食完後,它們開始了大規模的遷徙,繼續肆虐其他地方的糧食和植被。
它們首先跨越波斯灣,抵達伊朗南部,而後到達印度和巴基斯坦,還有一部分順著夏季風往南達到也門。
過了一個月,蟲群順著風跨越紅海,抵達埃塞俄比亞和索馬裏。
目前最嚴重的是埃塞俄比亞和索馬裏,2019年底的氣旋帶來的豐富降雨,蟲群繁衍生息,不斷擴張陣容,現在已經占領了烏幹達、肯尼亞以及坦桑尼亞了。
這就是這次蝗災爆發的過程,其中不乏有天氣的助力,也有人的助力,比如也門的內戰,因爲沒有噴灑農藥而繼續讓蝗蟲跨越紅海,抵達非洲角。
那麽這次蝗災會不會危害到中國呢?
沙漠蝗曆史上的活動範圍最南到非洲東部,最北到土耳其,最東到印度。
國內鬧的蝗災主角一般是東亞飛蝗,俗稱螞蚱。潮濕天氣對它們是沒有影響的。
沙漠蝗喜幹旱,不管是氣候還是地貌還是植被,都需要符合少水這個特性,所以阿拉伯半島才是它們的主戰場。
而中國離阿拉伯半島最近的新疆和西藏中間隔著喜馬拉雅山和喀什米爾原,這一條長長的天塹,沙漠蝗根本沒辦法自然繁衍過來。
而雲南氣候潮濕,它們不喜歡這樣的氣候也是不會過來的。
但是,如果沙漠蝗選擇在印度東進,穿越孟加拉,進入緬甸,也是可以進入雲南地區的。
爲什麽前文說雲南氣候潮濕,它們不會來,現在又說可以來了呢。
這是因爲季風的原因,因爲印度3-5月會刮西南方向的季風,如果蟲群在印度産卵,大批蝗蟲再順著西南季風東進雲南。
由于雲南冬季風和夏季風在風向上是和我國其他地區風向有區別的,冬半年和夏半年刮的風向都一樣都是西南風,也就是從左下方往上吹,那麽還是有可能肆虐我們中國的。
不過這種可能性十分低,還是因爲氣候的原因——潮濕。
而且我國對蝗蟲自古以來的治理,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針對方案。
央視2014年的一段紀錄片《牧雞治蝗》被網友贊上熱搜,我國勞動人民用的是一群大家都熟悉的雞、鴨來治理蝗蟲。
牧民們會選取了在固定雞舍養殖60天的雛雞進行草地馴養,訓練到大約90天的時候經過考核,成爲合格的牧雞。而蝗蟲在出生後攻擊力也不行,第14天到21天是它們蹦的很歡但卻最虛弱的時候。
時機成熟!牧民們帶著牧雞出發了,哨聲一響,雞群出擊,片甲不留!
因爲小雞是從出生就開始養,又一直聽特定的哨聲,所以它們只認這種哨聲,一只優秀的牧雞一天能吃掉70多頭蝗蟲。
童子雞們被訓練一聽牧民哨聲,不管多遠都會跟著跑,每天轉場地吃,每3-4天就跟著牧民搬營地去別的草場吃,不用趕不用運,自己跟著牧民拖拉機跑。據悉,“流動治蝗雞”,5天時間內就可以完成1000畝的活動任務。
事實上,牧雞治蝗也有一定的“門檻”:低矮的草原適合雞奔跑跳躍,所以牧雞治蝗更多針對草原上發生的蝗蟲災害。
遇到比較高的牧草,就需要脖子矚目的鴨子出場了。鴨子吃蝗蟲的場面是很有看頭的。草場上,鴨掌踏過之處,蝗蟲紛紛跳起來,鴨子用它彈簧般靈活的脖頸在空中啄食,猶如武林高手用筷子夾蒼蠅般彈無虛發。
除了陸地襲擊,據@中國新疆網 報道,經常活動在新疆西部的粉紅椋鳥則往往使用“空襲”的方式,每天捕食蝗蟲120-180只,是當之無愧的滅蝗主力軍。
查詢農業部此前印發的“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蝗蟲災害可持續治理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發現,爲增強增強蝗災應急防控能力,我國在重點蝗災發生省(區、市)建設區域性蝗蟲應急防治中心,河北、內蒙古、山東、河南、新疆等蝗蟲重發省(區)支持配備施藥飛機以及大中型防控設施設備;其他省份以配備大中型防控設施設備爲主,確保應急防控處置率達100%
所以我們可以不用擔心蝗災的危害。
此時正是肺炎疫情的重要時刻,我們一定要繼續堅守,少聚集,勤洗手,戴口罩!
期待春暖花開,疫情散去~
我們一起去武漢看櫻花。
更多有趣冷知識,歡迎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