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城市人最需要的就是擁抱自然。在快速發展、高度密集的城市中,一抹綠色、一汪清水令人可以凝神靜思。通過設計手段,讓城市居民可以在家門口就接觸自然、了解自然,這就是景觀設計學的使命之一。這門學問與技術正在蓬勃發現,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景觀設計給城市帶來了很多精細化的空間。比如,近年在上海頗有名氣並發展到國內多個城市的四葉草堂社區花園,就是通過專家發起、居民參與的方式,讓大家聚集到一起共同創造花園、農田,用綠意填滿樓宇之間的閑置空地,讓自然的魅力牽引大家建立情誼。
疫情期間,我們也常常看到,公園綠地等各式各樣的景觀空間轉而成爲承擔核酸檢測、分發物資、工作人員休息等功能的場所。景觀設計不僅是爲城市造景,供人觀賞,其創造的空間還可以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
源自花叢中
中文版“牛津通識讀本”系列最近推出一本新書《景觀設計學》,簡明扼要地介紹了景觀設計的要義,及其興起至今200多年的曆史。英國景觀設計師、學者伊恩·湯普森撰寫這本普及讀本,意在告訴人們,景觀設計學的實踐塑造了當今人類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場所,同人居環境的改善息息相關。
曆史上,景觀設計與造園一直密不可分,在中國同樣如此,古代文人不僅親自著手設計並建造園林,用來吟詩作對、接待親友、閱讀散步,還不斷地把園林藝術寫入詩文中。
1975年出版的《人類的景觀》一書中,展示了法國布列塔尼地區卡納克鎮的上千塊紀念碑和巨石的排布,以及英國威爾特郡50噸重的巨石陣。建築史學者們發現這些史前遺留的神秘景觀,展示了人類有意識地修整土地的行動。這種改造地景來表達某種觀點或價值追求的做法延續下來,成爲人們在土地周圍設立防護屏障、創造院落與花園的本能。
湯普森由此提出:“景觀設計學通常涉及功能性和生産性景觀的設計,如農場、森林和水庫,但它與造園在美學、愉悅感和舒適性方面有著共同點,這不僅讓它同最早的定居點和耕地聯系了起來,也使它與古人對天堂樂園的夢想有了關聯。”
就像樓前的一小塊空地總是被老人種上菜或花草一樣,人們一旦在身邊擁有一小塊可以支配的場地,就會想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尋找一些用得上的材料,營造一個可以享受的樂園。這種念頭無論在什麽年代都十分常見。
在亞洲最大的鮮花市場——昆明呈貢鬥南花市,可以看到人們摩肩接踵穿過花叢,選購喜歡的花草綠植。在精品盆栽區,甚至有各種尺寸的精修盆栽出售,每一盆裏面都用不同的植物設計出一個有主題的小世界。整個花市熱火朝天的交易場面也是一幕吸引人的勝景。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花園營造在西方是一門專項技藝。造園師對花園場地有種種不同的設計,比如采用幾何圖形、直線和規則的平面布局,也可能安排非規則性或自然式花園以及更加豐富多樣的平面布局。在刻板與自由之間,曆代造園師不斷作出新的嘗試,在各國和地區形成具有本地化特征的風格。
比如,在英王愛德華七世時期(1841~1910),英國工藝美術風格雖然以直線、規則幾何和規整的平面布局爲特色,卻在種植方面體現出自然主義的柔和,還在所有鋪裝、牆壁或其他建築元素中更多地利用當地特色建材和傳統施工技術,鄉土細節很多。巴黎郊外的凡爾賽宮,是造園家勒諾特的傑作,面積約爲紐約中央公園的兩倍,是歐洲皇家花園的典範。當然,這類花園也會耗費宮廷巨大的財力。
用湯普森轉引建築史學者傑弗裏·傑裏科的話來說,“景觀設計可能會被公認爲最全面的藝術”。
爲公共利益
梳理英國景觀藝術史之後,湯普森談到了在景觀設計學中擁有開創地位的英國人漢弗萊·雷普頓,他是第一個把園林現貌和改造後的“設計效果圖”畫出來一起交給客戶看的人。兩相比較,客戶自然了解了雷普頓的設計能爲自己的花園帶來什麽。這種工作方法,對當今設計業的從業者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建設的需要,在19世紀30年代,倫敦東區和英國北部工業城市興起了“公園建設運動”。當時,哲學家邊沁的功利主義思想流行,有識之士開始謀求“爲最多數人謀求最大幸福感”,在城市中建造公園之類能供大衆休憩的場所,顯然符合追求公共利益的目標。
湯普森指出,以當時的英國設計師勞登在德比郡設計的植物園爲代表,打造這類爲大衆服務的公共建築,就稱得上是在做景觀設計了。約瑟夫·帕克斯頓設計的1851年世博會水晶宮、默西賽德郡伯肯海德公園,以及1857年美國人奧姆斯特德設計的紐約中央公園,都是典型的景觀設計作品。它們不僅成爲景觀設計的名作,也都是所在城市曆時數百年的地標。
1899年,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在紐約成立,景觀設計師成爲一種明確的職業。不過,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造園與景觀設計並沒有分得太清楚。這一點與中國當下的情況也有些相似,我們的城市中也在經曆這樣的過程。
獨立執業的景觀設計師Steven告訴第一財經,每個項目中他最看重的環節之一,是選擇植物,征詢使用者的意見也是必不可少的。時隔百年,如何更好地理解布滿綠植的花園與滿足人們需求的公共場地之間的關系,仍是一個常見的問題。
爲城市創造景觀,“經曆了從重視實用價值到充滿天馬行空的想象”的過程,如我們日常所見,很多精巧雅致的場所爲人們所喜愛,恰恰是因爲它能滿足各種不同的需求。複合功能的空間在當代城市中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比如上海嘉瀾庭口袋公園,既有社區曆史展示牆,有環繞式的長凳,也有可以用來擺攤、開辦二手市場的空地,還有咖啡館。設計師把多種想法集中到一小塊場地中,讓不同的人交替使用這裏的空間。
新華路的生境花園,源自裏弄狹窄空間的改造更新,設計師用多樣的植物圍出一條小徑,給遊人一塊可以坐下來聊天的私密天地。地方雖然不大,卻讓人有一種躲藏在城市角落中的樂趣。這類貼近社區、滿足居民日常娛樂休閑需求的花園正越來越多。
探索未來
湯普森也在書中舉了很多例子,來描述景觀設計如何改良和營造一塊場地,給人們提供暢遊的機會。
新加坡公園局從2006年起,在濱海灣新城區填海造陸地帶建設100公頃的熱帶花園。其中的濱海灣南花園,由一家英國設計團隊接手,設計師們設計了兩個人工生物群落,引入地中海地區和熱帶山地氣候區的植物,圍繞這些植物建造50米高的“擎天樹”,讓植物攀附其上生長,夜間還能提供照明。濱海灣花園被認爲是園藝界的“迪士尼樂園”,它的最終樣貌讓人聯想到《愛麗絲夢遊仙境》。
作爲一座“花園城市”,新加坡給景觀設計師提供了創造新經典的機會,而新的景觀則不斷幫助這座土地空間逼仄的城市向前探索發展的極限。
在其他方面,景觀設計因爲展現著人營造自然環境的欲望和價值觀,而呈現出十分多樣的探索。湯普森在書中輕快地談到了幾個影響較廣的方向,包括環保主義、生物多樣性、大地藝術、社會價值等。
他提醒我們,當代的景觀設計經曆了種種求索,例如效法梭羅等自然主義者搞“少即是多”的淡雅景觀,或像北川富朗在日本舉辦的“大地藝術祭”那樣追逐宏大敘事,等等,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更好地展示出與人共情的能力,呈現對土地的尊重。
奧姆斯特德設計的紐約中央公園不僅解決了城市環境衛生問題,也爲市民的休閑娛樂提供了場所。記者曾在內蒙古紮赉諾爾看到百年曆史的露天煤礦礦坑被改造爲國家礦山公園,它不僅實現了礦産采掘枯竭後的生態修複,也可以向遊客展示采煤這一古老行當的曆史和地質科學知識。
正如湯普森指出的,從商業園區的布局規劃、工業廢棄地的複墾、城市曆史公園的修複,到高速公路等重要基礎設施的選址與設計,景觀設計的未來與人居環境的前景息息相關。景觀設計不只是營造可以觀看的對象,在未來還要解決更多的城市問題。
《景觀設計學》
[英]伊恩·湯普森 著
譯林出版社 2022年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