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緬甸特派特約記者 李秉新 辛木 楊桑】如果說美國選舉是共和黨與民主黨的“紅藍之爭”,那麽,有90多個政黨參與的緬甸大選就是“赤橙黃綠青藍紫之爭”。11月8日,緬甸將迎來新一輪的大選。5年前的11月8日,昂山素季領導民盟贏得大選,獲組閣權。過去這5年,緬甸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今後緬甸又將如何發展?《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緬甸民衆大多認爲,盡管民盟的執政經驗不足,但這幾年的努力可圈可點。可以說,緬甸基層民衆仍是民盟的“票倉”,他們對于民盟也有很多期待。
有94個政黨登記參選
11月8日的大選是2010年以來緬甸民衆迎來的第三次多黨民主選舉,登記參選政黨多達94個。在2010年11月的全國多黨民主制大選中,聯邦鞏固與發展黨(鞏發黨)以絕對優勢贏得大選,大選的成功也意味著緬甸順利實現由軍政府向民選政府的過渡。在2015年11月的選舉中,民盟贏得壓倒性勝利。2016年4月1日,由民盟領導的緬甸新一屆政府正式運作,一晃已經曆了4年多的風雨。
按照緬甸聯邦選舉委員會的規定,緬甸大選拉票助選的時間爲期60天,從9月8日持續到11月6日。受防疫舉措的影響,緬甸民衆不能大範圍聚集,一些黨派的支持者就穿上該黨特定顔色的衣服駕駛摩托車或汽車,搖旗呐喊上街造勢。路上行人一看就知道,穿紅衣服的是民盟支持者,綠衣服就是鞏發黨,黃衣服是聯邦改善黨,藍衣服則是人民先鋒黨……據緬甸《十一新聞》報道,10月10日,民盟支持者還在伊洛瓦底省渺彌亞鎮造勢,有上百艘船參與活動,人數上萬。
緬甸選前也出現一些意外或沖突,如有人爲展示黨旗爬上電線杆不幸被電死。9月20日中午,民盟支持者及鞏發黨支持者在曼德勒密鐵拉鎮娘蓋村內發生流血沖突,雙方互擲石塊造成部分人員受傷。據緬甸《伊洛瓦底》新聞報道,10月3日,馬圭省棉因鎮崗基村民盟負責人吳敏奈因在家中播放民盟競選歌曲,遭同村不同政見者打砸,最後有19名參與者被逮捕。不過,《環球時報》記者也注意到,“綠色陣營”的鞏發黨支持者和“紅色陣營”的民盟支持者日前攜手到仰光市敏咖貢村,了解村民的疫情防控情況,並發放口罩等防疫物資。
盡管選前有這麽多的新聞發生,但在爲法新社工作的緬甸籍記者妙杜拉看來,“與5年前熱鬧的助選場景相比,今年受疫情影響,真算是安靜了很多”。在和《環球時報》記者談起哪個黨派有可能勝選時,妙杜拉表示“還是看好民盟”。還有分析人士認爲,疫情期間,面對鞏發黨聯合多個黨派多次要求推遲選舉的建議,緬甸政府不爲所動,堅持大選按原計劃進行,這也表明了民盟有獲勝的信心。不過,有緬甸媒體分析說,這幾年一些少數民族黨派在區域範圍內的崛起,已形成一定的分票局面。如果民盟無法單獨贏得議會過半席位,就要與其他政黨合作,組建聯合政府,而這也是軍方、鞏發黨和其他少數民族政黨所希望的。
緬甸朋友和《環球時報》記者聊天時,經常提到“不要回到過去”。他們最怕的就是軍人回到台前,即便是軍方已經發生很大變化,注重和民衆搞好關系。42歲的吳覺圖是一名工程師,他說:“那段日子不堪回首,現在社會上雖然還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至少壓迫感少了,每個人都有上升的機會。”38歲的杜溫瑪在銀行工作,她認爲,盡管民盟的執政經驗還是顯得太少,但鞏發黨和軍隊的關系多少還是讓人心存疑慮,這也是多數緬甸人選擇民盟的原因之一。
71歲的吳覺林退休前在緬甸一家電視台當高管,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民盟政府過去幾年做了不少努力,一些地方省和少數民族邦從中央獲得撥款,高級政府官員的腐敗現象也很少。吳覺林說:“我出生在緬甸獨立之後,經曆了軍政府的統治。終于能看到緬甸再次迎來民主。民盟執政只有4年多的時間,緬甸社會不可能一下子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民衆已經看到進步和發展。當然,民盟的執政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民地武、少數民族、憲法改革等深層次問題依然沒有改變。我希望再給民盟5年,看看他們還能做些什麽。”
民盟的四大挑戰
即使已執政4年多,但正如杜溫瑪所說的,很多緬甸民衆還是認爲,民盟一定程度上還是依賴昂山素季的個人號召力和威望,民盟的人才青黃不接,普遍缺乏行政管理經驗。確實,民盟執政這幾年面臨的挑戰不少。新加坡亞洲新聞台的分析認爲,緬甸民盟執政主要面臨四個挑戰:經濟發展、若開邦羅興亞難民問題、民族和解、修憲。
民盟政府執政以來,爲改善民生和促進經濟增長,制定了一些短期和長期的經濟發展規劃。近5年來,除2016/2017財年外,GDP增長率均保持在6%以上。據世界銀行發布的《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在納入評價的190個國家和地區中,緬甸排名第171位。在《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中,緬甸排名第165位。過去幾年,緬甸人均GDP一直在1200美元到1300美元之間。爲加強底層民衆基本生活保障,緬甸政府還調整員工最低工資標准,2018年時將2015年9月出台的最低工資標准每天3600緬幣(1美元約合1415緬幣)提高到每天4800緬幣。政府對市場價格進行管控,並加強國家金融系統建設,如允許分期付款購買私家車等。
民盟上台後修了不少路,特別是對一些交通要道的拓寬和瀝青澆築,促進了各省邦之間以及緬甸與中國、泰國、印度等鄰國間的貿易往來。34歲的哥哥奈來自北部克欽邦首府密支那,過去幾年在仰光、曼德勒等城市打工,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以前曼德勒到密支那的道路狹窄,路況極差,每次回家都像是探險,有時候運氣不好要走3天才能到家。政府拓寬車道後,現在回家最多只要8個小時。
民盟政府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還有很多,如加強各省邦通電工程建設,讓更多民衆順利用上電。哥哥奈說:“以前村裏每周只能保障兩三個小時的供電,村裏有錢人家自備柴油發電機,而沒錢的人家一到晚上只能摸黑過日子。現在村裏通電了,我在外面掙了錢,還給家裏買了電視機、冰箱。”
對緬甸經濟發展來說,外國投資尤爲重要,而一些西方國家認爲緬甸政府還沒有爲外資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據在銀行工作的杜溫瑪介紹,過去4年超過2000萬美元的西方國家投資基本沒有。杜溫瑪還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稅收增多和電費漲價讓老百姓很不滿,“畢竟鞏發黨執政時期,民盟是反對漲電價的”。不過,她認爲,雖然在經濟發展上有所不足,但緬甸市場活力在不斷增強。以超市爲例,在緬甸,來自韓、日、泰、法等國的超市以及本地超市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商品種類越來越豐富。杜溫瑪說:“超市裏的人越來越多,老百姓的錢包‘鼓’了,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當然,鞏發黨執政時也做了很多改變,引進不少大項目,如海上油氣開發、跨國油氣管道、大型水電站等。”
在緬甸,不同地區不同階層對民盟政府的評價不一,有人會說“這5年比以前自由多了”,但也有人說“這5年生意比以前更難做了”。私企職員瑪敏祖今年剛滿30歲,月薪約50萬緬幣。談到民盟執政5年以來的變化,他感觸最深的是重視教育。瑪敏祖說:“政府會給貧困家庭的學生發放助學金,這在以前是想象不到的。”《環球時報》記者這幾年也聽到緬甸中小企業主抱怨說,中央一級權力高度集中,下面的官員怕犯錯,因此政府部門辦事效率顯得拖沓。
如何應對疫情也在考驗著民盟政府。從3月23日出現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緬甸目前確診病例已超過5萬。封國封城的防疫措施對緬甸經濟活動造成很大影響。壓力之下,民盟政府已允許來料加工和服裝廠等勞動密集型企業恢複開工,盡可能保障普通勞工的收入。同時,給貧困戶提供油米、土豆等基本食物,盡力安撫底層民衆。
吳昂爵銀是仰光一家貿易公司的高級經理,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不管誰執政,緬甸作爲一個佛教國家都保持著樂善好施的傳統。疫情期間,緬甸政府、軍方、國內外愛心組織、明星及愛心民衆,都在竭盡所能地開展捐贈活動,幫助民衆渡過難關,爲國家抗疫做出貢獻。對于緬甸人來說,給予就是最大的幸福,不管是軍人獨裁時期,還是鞏發黨、民盟執政時期,捐贈布施傳統都沒有任何變化。10月24日,內比都的軍方新聞發布會上,軍方真實信息宣傳委員會秘書左敏吞准將稱,爲幫助國家抗疫,各級軍官捐出一個月工資,士兵們捐出一天的工資。
和西方“蜜月期”不再
緬甸今年大選的選民人數預計有3900萬,比2015年大選多出500萬左右。盡管一些西方人士也預判“民盟不會失去政權”,但還是借機在緬甸社會內部以及緬甸與鄰國關系上挑事。人權觀察組織緬甸問題高級研究員大衛·斯科特·馬蒂森近日在接受緬甸媒體采訪時,先是說“緬甸有深層次的社會裂痕、應産生新的政治領袖階層”,接著又挑撥“緬甸正遭受中國的掠奪性擴張”,最後還稱“2025年大選才是緬甸民主進程的真正未來”。
這場選舉體現出緬甸民盟政府和西方國家的關系依舊冷淡。2015年緬甸大選時,歐盟來了150多名觀察團人員,而今年只派出4名顧問。2015年,美國卡特中心派出大批人員來緬觀察,今年只雇用了一些緬甸當地人代爲行事。這背後有疫情的原因,但也折射出緬甸人對西方國家的失望和不信任。民盟政府和美國政府有過“蜜月期”。2016年9月,昂山素季訪美。同年10月,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發政令,宣布終止實施針對緬甸的《國別緊急狀態法》,放寬了美國企業和個人對緬的投資和業務往來。2017年8月羅興亞人危機發生後,西方國家撤回多個授予昂山素季的獎項,並制裁緬甸軍官。緬方認爲這是對緬甸內政的粗暴幹涉,緬甸高官對西方國家的出訪隨之減少,很多緬甸民衆對西方的好感度也開始下降。2018年9月,緬甸法院還以非法獲取國家機密文件罪,判處兩名路透社駐緬甸記者7年監禁。據緬甸《十一新聞》稱,美駐緬使館今年8月曾在社交媒體上宣稱要向緬甸大選相關機構及政黨提供4600多萬美元的資金援助,結果這筆錢沒了下文,25個緬甸政黨發公開信表示不滿。
爲應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緬甸政府的經濟救助計劃已投入4萬億緬元,相當于GDP總量的3.4%。但苛刻的西方經濟學家們還是覺得不夠。荷蘭跨國研究所瓦爾登·貝羅等多名專家近日撰文說,緬甸的經濟救助計劃看起來太籠統,沒有詳細列出救助的範圍,這種大水漫灌的救助方式只會導致所有企業都只是“沾點光”,但什麽實際問題也解決不了,不利于經濟重啓。對此,不少緬甸民衆並不完全認同。瑪敏祖說:“我們知道國家還不富裕,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目前民盟政府所做的,我們覺得是盡力了。”緬甸衛生與體育部醫學研究司司長佐丹吞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坦言:“沒有一個國家能完全消滅病毒,緬甸人民也只能與病毒長期共存。政府在應對新冠疫情的沖擊時建立了追蹤系統,並不斷完善隔離措施。此外,緬甸政府還將與國際社會合作,隨著新冠疫苗的即將問世,民衆對政府還是有信心的。”
“此次選舉對中緬關系影響不大。”有緬甸分析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因與西方國家在羅興亞人危機等問題上再度交惡,緬甸這幾年在對外關系上和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等國來往更爲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