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度 | 提前散會,“金特會2.0”爲何無協議而終?
微笑、握手、交談、互贊……在啪啪啪的閃光燈中,“重逢”河內的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再次成爲世界矚目的焦點。28日,河內峰會的最後一天,兩位主角又制造了一個大新聞——提前散會,各自離場,未簽署共同文件。會前,輿論調侃坐等兩位領導人摘取諾貝爾和平獎。然而,最後一天的“突發”狀況表明解決朝核問題遠遠沒有那麽輕松。
爲何“變調”?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28日,當外界還在等待會談結果的時候,突然傳來一個意外消息,“金特會”提前結束,原定共進工作午餐、簽署共同文件的環節都被取消。白宮很快宣布,朝美未簽署任何文件。
這一切與前一天的良好開局似乎完全相反。27日晚,特朗普與金正恩進行了一對一對話,並參加社交晚宴,首日會面比原定時間延長了近20分鍾。而且,美朝雙方都給第一天會談打了“好評”。朝中社稱,金正恩與特朗普在第一天進行了真誠、深入的交談。路透社報道,特朗普又吹噓與金正恩關系融洽,雙方進行了“非常好的對話”,對會談“滿意”。
韓媒此前認爲,第一天會談的氣氛很重要,將爲峰會定調。結果證明這話未能經受住考驗,非但沒有定調,反而“變調”。韓媒不用爲預測不准“埋單”,但韓國股民卻要爲現實付出慘痛代價,當河內峰會未達成任何協議的消息傳出後,韓國股市暴跌。
那麽,在特朗普與金正恩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麽?
當地時間下午2點多,特朗普在下榻酒店舉行新聞發布會,由他最先揭開“謎底”。按照原定計劃,這個時間點,他和金正恩應該在簽署共同文件。
按照特朗普的說法,會談破裂與制裁有關。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特朗普表示,金正恩願意拆除甯邊核設施,但交換條件是解除“所有制裁”,這點美方“做不到”。
不過,特朗普在制裁問題上也釋放出一些新的信號。他自稱“非常想取消制裁”,因爲朝鮮具有很大的經濟增長潛力。同時,他不會再追加制裁,現有制裁已足夠“有力”,“朝鮮人民也要生活”。他還強調,由于對金正恩的深入了解,他對制裁的整個態度改變很多。
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劉鳴認爲,美朝河內峰會之所以沒談成協議原因有二:
一是會前准備工作不足。自雙方有意再度會面到本月峰會舉行,美朝談判代表的工作磋商非常倉促。而且在今年2月中旬才加快進程,本周“金特會”之前,雙方又“加班”磋商,但也只是臨陣磨槍,無法在短時間內彌合雙方立場差距。
二是雙方對對方預期都較高,結果落差太大,出現誤判。
朝鮮或許認爲,自己如果同意開放核查豐溪裏核試驗場和甯邊核反應堆、關閉東倉裏導彈發射台和發動機試驗場,美國就應該全部取消制裁。在朝鮮看來,自己這樣做已經是很大讓步。“現在,朝鮮最關心的就是取消制裁,這是它想要得到的最大回報。”
但這並沒有達到美國預期。美國的目標不限于此,認爲還應該制定棄核路線圖,把核設施、核原料等都納入其中。而且美國以爲,朝鮮或許可以接受部分放松制裁,沒想到朝鮮的要求是全部,感覺要價太高。
在新聞發布會上,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說,朝鮮尚未做好滿足美方要求的准備。“我們要求金正恩做得更多,但他還沒准備好。”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認爲,河內峰會沒談成,但也沒談崩。雙方事實上談了很多問題,也取得共識,成果文件都准備好了,但是最後絆倒在一個問題上:朝鮮應該采取什麽棄核措施,美國應該采取什麽對應行動。“美國要求朝鮮采取盡可能大的棄核措施,而自己最好采取盡可能小的對應措施,朝鮮則要求美國采取盡可能大的對應措施,自己采取循序漸進、從小步走的棄核措施。都要求對方做得更多,自己有所保留,巨大立場差距導致會談沒有談成。”
此外,還需注意的是,截至目前朝方沒有就會談結果做出表態。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28日所言:“關于對這次河內會晤如何評價……很想聽一下朝美雙方是怎麽表述的。”
沒談成但也沒談崩
在美方突然宣布提前結束峰會時,韓國媒體表示,世界感到很困惑。這種困惑很大程度緣于峰會的走向脫離了外界設想的劇本。
在峰會舉行前,對于第二輪“金特會”會取得什麽成果,輿論給予高度關注。因爲去年的新加坡峰會,雙方只有承諾,沒有實質內容,所以對河內峰會多了一份期待。
媒體到處打探消息,試圖猜測峰會成果。比如預測,雙方或將就無核化定義達成共識,可能會設立美朝聯絡處以推動兩國關系正常化,甚至還可能宣布結束朝鮮戰爭等等。結果全部落空。
在劉鳴看來,美朝之間的工作磋商是閉門會談,真實內容外界不得而知。無論是政府內部官員透露的消息,還是媒體得到的消息很可能並不准確。
不過,在外界期待之余,也並非沒有疑慮,尤其是美國國內,對河內峰會不乏唱衰之聲。在一些人眼中,由于在最關鍵的無核化問題上沒有進展,新加坡峰會可謂一無所獲,河內峰會也難取得實質成果。美國國內甚至擔心,特朗普爲化解“後方”政治壓力,以及爲備戰2020大選“刷政績”,他會在“前方”對朝鮮做出太多讓步。
疑慮來自美朝在一些核心議題上存在很難調和的矛盾和分歧:
在無核化問題上,朝鮮承諾棄核,但希望分階段實現,以及需要美方的“互動”,采取相應措施,諸如放松制裁。美國則堅持朝方必須先完成完全、可驗證、不可逆轉的無核化,並申報核清單,甚至設棄核時間表,否則其他免談。
在半島和平上,朝鮮要美發布終戰宣言,但美國還是一口咬定得先棄核,當然這背後可能還懷著不願撤出駐韓美軍的“私心”。
總之,美國咬著朝鮮先棄核,“不見兔子不撒鷹”;朝鮮則牢牢守住底線,“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雙方僵持不下,以致新加坡峰會之後,美朝談判飄忽不定,一度陷入停滯。後來,在多方努力下,朝核談判才峰回路轉,河內峰會得以啓動。不過在會前,美方已對峰會降低預期,尋求達成有限的共識。
楊希雨指出,美朝沒有達成協議的根源還是互相存在戰略猜疑,朝鮮擔心自己步子邁得太大,就會重蹈伊拉克、利比亞覆轍,美國則擔心自己走得太快,朝鮮步子太小,無核化進程會逆轉。
談判大門依然敞開
河內峰會無協議而終是否意味著朝核談判前景趨于複雜?美朝關系、半島局勢也將出現反複?
從美方在會後的表態來看,事態恐還不至于如此嚴重。
白宮並未全然否定第二次美朝峰會的意義。發言人桑德斯說,兩位領導人在河內進行了良好的、建設性的會晤,討論了推進無核化和經濟驅動設想的各種途徑。雙方代表團未來計劃繼續談判。特朗普在發布會上說,金正恩承諾今後不會進行核試驗或火箭試驗,他相信他說的話。28日,在代表團大範圍會談前,金正恩回答媒體提問時再次強調朝方的無核化意願,表示“如果沒有無核化意志,我就不會來到這裏”。
“特朗普現在並不急于讓朝鮮立即達到美方要求。對他來說,無論會談結果如何,維持美朝現有關系很重要。因爲2018年以來半島局勢趨于緩和,需要保持現狀。只要朝鮮繼續停止核導試驗,美朝關系就能延續下去,雙方還能繼續保持接觸和溝通。”劉鳴說。不過,現在球踢到朝鮮這邊,朝鮮接下來會有較大壓力。若要盡快取消制裁,就必須在核問題上作出實質讓步,但是這種可能性不大。因此,美朝關系很可能會回到去年8月到10月之間的僵持狀態,並維持較長時間,至少會有半年。不過,雙方依然會保持工作接觸,只是縮小雙方差距並非易事。
在楊希雨看來,這次河內峰會雖未談成,但有一點值得慶幸,就是談判大門依然敞開,這也意味著沒談崩。“峰會結果出乎所有人預料,包括美朝最高領導人,但是美朝仍希望通過談判來縮小分歧,爲下一步取得進展保留了希望和基礎。”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28日也表示,朝鮮半島形勢過去幾十年的發展變化和曲折經曆告訴我們,堅持對話協商才是唯一出路,相向而行方能行穩致遠。
還會有“金特會3.0”嗎
這次與特朗普會面時,金正恩說了一句很幽默的話:對于懷疑論者,峰會就像一部“魔幻大片”。氣氛反轉、提前散會、無協議而終,河內峰會的“一波三折”確實很“魔幻”。
不過,對吃瓜群衆來說,“金特會”的看點或許不僅僅是核談。一個80後年輕領導人與一個40後老總統之間的“忘年”互動也是一大關注點。他們曾經一個嘲對方“小火箭人”,一個罵對方“老糊塗”,而且他們各自領導的國家還曾互相仇視,大動幹戈。但劇情反轉之快也超出預期,尤其是特朗普,他說和金正恩“墜入愛河”。以上種種,套用金正恩的話,同樣充滿魔幻色彩。
這次雖然沒談攏,但美朝領導人的關系沒有“破裂”。在新聞發布會上,特朗普強調,他和金正恩的關系很和睦,“當我們一起離開的時候,非常友好。”
此前有評論認爲,美朝領導人希望通過建立良好的個人關系來打破朝核僵局,結束美朝70多年的敵對關系。
對此,劉鳴有不同看法。他認爲,元首個人關系對朝核談判、美朝關系能施加的影響有限,因爲雙方基本的利益目標有差距。美國要朝鮮徹底棄核,特朗普面臨國內壓力,不可能在朝鮮棄核前就放松制裁。朝鮮方面也很難松動立場,完全照美國意思做。因爲金正恩也面臨國內問題,比如軍方的壓力。朝鮮的棄核分爲機制與戰略兩個層次。機制上的棄核,即關閉幾個核導試驗場、解除某些武器裝備,而且必須分階段實施;戰略上的棄核則需要很長時間,這點朝鮮還沒做好准備。“雙方利益目標差距很大,個人關系再密切也不可能放棄國家利益目標,因爲國家利益牽涉國內政治,朝鮮還存在政權穩定的問題。”
“元首外交確實能起到引領和關鍵拍板作用,但歸根結底還是要把朝美之間堆積如山的問題一一解決。”楊希雨說,河內峰會其實談出許多成果,但在最敏感最難啃的問題上沒談成,導致准備好的成果文件沒有發表。這就提示一點,元首外交很重要,但不能解決一切,更重要的還在于雙方都要采取務實立場,堅持通過談判解決問題。
“一次峰會可能還不夠”,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會前曾如此說。那麽,未來,特朗普與金正恩會三度會面嗎?對此,特朗普在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尚無第三次美朝峰會的計劃。
劉鳴預計,短期內不會有第三次“金特會”。“其實,河內峰會還沒開,美國國內就有人反對,認爲時間太倉促不可能有收獲,如今,第二次峰會的結果更印證了這些人的判斷,所以,不會再盲目舉行第三次峰會,那樣也對特朗普不利,在政治上會産生破壞性效果。除非雙方在無核化問題上找到重大突破口,‘金特會3.0’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