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這個生活用品發源于中國,但就目前的世界各國中不只是中國人在使用筷子,還有朝鮮、日本、越南、蒙古國、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的華人。
但值得注意的是,每個國家在使用筷子方面會根據自身的特色,發展出不同的文化,有的國家筷子文化跟中國還有著很大的不同。
筷子最早的叫法是“箸”,在距今6600年以前的筷子是用骨頭制成的,那時候成爲“骨箸”。其造型是一端平,另一端圓,長度在9.2-18.5厘米之間。
- 到商朝時,更是發明出了象牙箸、青銅箸等筷子,不過那個時候箸還不是用來扒拉米飯的,而是用來撈湯裏的菜,就是用來夾菜用的。
- 隋唐和五代時期,上流社會講究吃飯禮儀,更是發明出了金箸、銀箸、玉箸、犀箸、木香箸等等美輪美奂的筷子。當然,這麽高大上的物品只有皇室成員菜用的起。
- 明清時,才正式把“箸”改成筷子,明朝時期被朱元璋貶爲低級賤籍的百姓,一輩子只能在船上生活,而這樣的人終生的命運都很悲慘。所以“箸”是“住”的諧音,他們不想一輩子都住在船上,于是就把“箸”改成“筷兒”或“筷子”,之後後來慢慢習慣稱爲筷子。
相對于周邊國家使用筷子的年限,朝鮮應該是最早使用筷子的國家。在已知的記載中,筷子是有箕子帶入朝鮮半島的。而箕子是在商纣政權滅亡後,帶領子民逃難而來,因此當時的朝鮮半島也被稱爲“箕子朝鮮”。
日本人使用筷子的時間可追溯到彌生末期,也是有中國經過朝鮮然後傳入日本的。但當時日本比較貧瘠,沒有那麽富有的使用象牙箸,他們即使是皇室成員也只能用竹子加工成筷子,日語稱“折箸”。
而因日本一直在向中國學習文化,所以當時日本人非常崇拜中國文化,以至于這種“折箸”只能在祭祀活動中才能使用,意思是“折箸”對他們來說是神器。
反過來理解就是,當時的日本百姓吃飯只能用手抓,“筷子”這個東西一般人沒資格使用。
在公元5世紀時,伊勢神宮、出雲大社等寺廟舉行規模宏大的祭祀活動時,他們用兩根一套、一端圓形,另一端尖形的物品祭祀,而這就是資料上記載的“神箸”。
直到,奈良時期,聖德太子讓小野妹子出使唐朝,當小野妹子看到中原百姓在用筷子進食後,被這種進食文化折服,激動的將筷子帶回日本。
在對筷子進行了研究後,聖德太子將筷子的使用方法普及,但所謂的普及並非全民使用筷子,當時的皇室成員認爲,只有高貴的人才能使用筷子,因此百姓還是沒資格使用這種高級的進食文化。直到聖德太子的孫子輩,民間才陸續有資格使用筷子。
- 日本的筷子:
日本人吃飯習慣分餐制,沒有給人夾菜的習慣,因此他們的筷子比較短,自己夾自己飯盒的菜就行,所以筷子不用太長。
- 韓國的筷子:
韓國的筷子比日本的長一些、也更尖細一些,據說這是爲方便夾豆子,也容易撕開泡菜食用,我們知道韓國在成爲亞洲四小龍之前,經濟萎靡,並沒有現在這樣放開了吃。而韓國的美食也是比較單調,因此他們當時最多的就是吃泡菜、夾豆子,這樣的筷子很符合他們的飲食風格。
- 中國的筷子:
中國是禮儀之邦的國家,對客人也是極爲熱情,所以中國人吃飯都有長輩給晚輩夾菜的習慣。而我們吃飯習慣是人越多桌子越大,這樣聚在一起才熱鬧,但是桌子太大時,夾菜就需要手伸的很長,所以長筷子的作用就發揮出來了。
相對于別的國家,中國人使用筷子就更爲講究,這也是流傳了千年的飯桌文化,隨著時代的進步,飯桌文化也慢慢的改善。
這裏說說中國人使用筷子比較忌諱的幾種:
- 三長兩短
中國人用餐時,將筷子長短不一的放在桌子上是不吉利的做法,我們平常知道的三長兩短是不祥的預兆。
古人說的三長兩短是棺材的造型,所以如果這樣擺放筷子,是非常不吉利的。
- 仙人指路
在拿筷子的時候,大拇指、中指、無名指、小拇指等向外伸出,這樣的造型在北京人眼裏就是在“罵街”。
因爲在吃飯時伸出手指,就像在指責別人,這不但非常不禮貌,也會讓人覺得你沒教養。
- 品箸出聲
經常聽到有人吃飯的時候,把筷子含在嘴裏然後來回嘬,並發出很難聽的聲音,這是破壞形象的做法。
本身用嘴嘬筷子就很無禮,再發出聲音就更爲缺少教養,讓人厭惡。
當然,中國地廣人多,文化流傳不同,每個地方對飲食的規矩都不一樣,就像日本人吃飯前都想雙手合十把筷子橫著夾食指上,說一句“我開動了”,這也是日本飲食文化的一種,也是讓飯有個心理准備。
除了日本、韓國外,還有別的國家,如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也在使用筷子,但這些人大多都是華僑。
他們是一直保留了使用筷子的習慣,而本國的人民使用筷子的就比較少了,畢竟他們也有自己的進食工具,比如印度人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