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人遺址向南10公裏是雲居寺,再向南10公裏是張坊古鎮,再向南10公裏,是涞水板城村,接著不用10公裏,分別是石亭鎮、東文山,涞水縣城。
河北省涞水縣是一座曆史文化名城,建制2200余年,名勝古迹遍布城區及其周圍,是北京西南景觀群中一顆璀璨明珠。
塔是中國古代建築經典式樣,也是最具感召力、精神性的建築。一念造一磚,磚磚砌成塔。涞水山川縱橫的遼闊土地上,矗立著一座座古塔,它們穿過曆史的煙霧與塵埃,在荒野中曆經風雨雷電,呈現著獨有的古樸滄桑、厚重神秘。
涞水在宋遼時期曾爲契丹與中原作戰前沿,長期爲契丹經略占據,遼塔建築特點明顯,塔體多爲密檐式塔,塔基設置須彌座,第一層都很高大,而以上每層的層高特別小,各層塔檐緊密重疊。
遼塔多爲八角十三級密檐,十三層爲寶塔層數之最,佛教傳入中國有十三宗派,十三層寓意功德圓滿。涞水古塔雖各有特點,但基本特征在某個部分都有所體現。
金山寺舍利塔,位于涞水縣西北東龍泉村金山上。據塔銘記載,該塔始建于元代大德四年,曆時七年建成。由尼泊爾人阿龍哥等人資助創建。這個資助者曾讓我經常引發聯想,無法推斷這個尼泊爾商人爲何不遠千裏,來當初異常荒涼的幽燕之地。
明代天順年間,金山寺廢傾,僅存此塔和山門碑刻。什麽叫支離破碎?什麽叫巍然兀立?舍利塔就是兩者的結合,一切都在空寂之中。
此塔爲典型八角十三級密檐式石塔,塔體爲須彌座塔基,束腰部分浮雕海獸,環列八面。束腰上下雕海馬、海獅、海石榴、纏枝牡丹等各種幾何紋圖案,八楞塔柱上南面正中雕無量壽佛三尊。
腰檐、方柱、覆蓮,幢頂。日頭西斜,藤蔓茂盛,光影斑駁,一千余年的古塔神針般傲立,沒有一絲傾斜。金山寺舍利塔因其海外血統,在涞水各塔中,雕刻工藝最爲端莊,建築華麗而考究。
我曾多次到訪金山寺舍利塔,從山石土層遺迹分析,當時金山寺規模不小,這裏至今有著唐僧取經路過的傳說。其塔下中央深處有青砂岩排列,附近岩石上有類似經文痕迹,這說明當初此塔下應掩藏地宮,其中有石匣,依序爲鐵匣、銀匣、金匣,金匣內置金罐、銀罐各一只,罐中均盛“舍利”。這些遺物早年被盜一空,現在只留有地形的推理。
東龍泉村三面山巒環抱,東臨深谷,鳥瞰拒馬河,林木蔥郁,泉水叮咚,宛若仙境。舍利故事在民間流傳,有點神奇。故事傳說並不重要,只是曆史對後世的澤被。東龍泉村村風樸實,尤其是人文昌盛,靈光如同遙遠的夢境,依稀存在。
鎮江塔,位于涞水縣北水東村。據清光緒年間《涞水縣志》記載:“河東寺塔在山後河東村,高五丈,周三丈。”即指此塔。
據說當時的清水河常洪水泛濫,毀田傷人,爲息水患,築塔鎮之,故名鎮江塔。
鎮江塔是保定境內最爲古老的一座磚塔,始建于唐代,形制爲正方形七級密檐式空心磚塔。塔體高14米,磚角向外錯砌築形似蓮瓣,第一層塔身南向辟拱券門,爲漢白玉石雕刻而成,券上浮雕蔓草紋花邊,陰刻“萬曆二十三年重修”。
該塔沒有鬥拱、飛椽、瓦壟等仿木結構部件。各層檐大體相同,頂爲葫蘆刹。
鎮江塔的建造沒有確切文字記載,衆說紛纭。有的認爲是遼代建築,有的則認爲唐代修建,兩者都沒列出具體根據。但總的認爲是,鎮江塔沒有遼代密檐式塔特點,應爲唐代遺物。
鎮江塔雕刻不精美,色彩不光亮,塔身上已千溝萬壑。對于它的鎮江之本放在何處。囿于史料匮乏,只能通過有限版本的流傳作一管之窺,聊勝于無。我認爲,塔在人心,不在傳說中的機要之地。
慶化寺花塔,位于涞水縣北洛平村南側山腰。秋高氣爽,水天一色時,偶爾的雲彩飄過,塔接雲彩,雲移塔駐。
花塔在國內分布並不多見,保定境內有兩座花塔,慶化寺花塔是最典型的一座。
花塔建築源于晚唐,流行于宋遼金時代,是古塔造型中突破常規的一種,其特征是塔身上半部裝飾巨大蓮瓣,有密布的佛龛或雕塑天王力士等形象。遠看宛如一朵巨大花束,故稱之爲花塔。
花塔是《華嚴經》“蓮花藏世界”的象征,塔身上一座座小佛龛代表“如微塵數”的小世界。慶華寺花塔爲八角單層的磚塔,基座爲磚砌須彌座。
花塔磚雕非常精美,束腰各角皆磚雕力士一尊,形態生動,每面均雕有彈琴、吹箫、慢舞等形態各異的樂伎雕像。這些雕像都頭戴天冠,佩戴耳環,衣飾華美,但歲月斑駁,我已經無法分辨這些雕像是佛還是菩薩?
菩薩原本爲男相,或爲“勇猛丈夫”,或爲“善男子”,後來逐漸女性化。特別是西遊記的電視劇之後,更有了約定俗成的形象。
恍惚中看到,當年的千年古刹慶化寺中,四周古木掩隱,晨鍾暮鼓渾厚悠遠,檀香煙霧飄逸袅袅,這裏曾是一個莊重肅穆、清虛高渺的佛家境地。
花塔塔身磚砌八層小佛龛,每個小佛龛上部雕有三個壽桃,呈三角形。第一至七層每層16個小佛龛,第八層8個小佛龛,共計約120個小佛龛。花塔源于慶化寺,塔若有寺,則多爲僧人埋骨之地,其下埋葬的曆代得道高僧們的靈魂定會長年守護這裏百姓的生活。
該塔始建年代也沒有確切文字記載,從塔的造型及建築風格上分析,當屬遼代遺存。該塔結構精巧、造型古樸、是中國古塔建築藝苑的佳作,1993 年慶化寺花塔列爲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作爲遼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皇甫寺塔,位于涞水縣城東北皇甫寺村東。塔爲八角十三級密檐式實心磚塔,塔下有方形台階,上置八角形須彌座台階兩層,塔內有壁畫殘存。塔頂置鑄鐵葫蘆型塔刹。浮雕圖案與塔基卷雲欄板相呼應,呈現出塔逸雲端的藝術效果。
據縣志記載,皇甫寺塔建于金世宗顔雍大定年間,你無論從哪個角度觀賞,都會生出一種蒼茫的、淒涼的、沉重的、夢幻般的美感,該塔蘊藏著建築、雕刻、繪畫、宗教、書法等多角度文化內涵,特別是塔背後隱藏著珍貴的記憶符號,等待後人讀懂。
皇甫寺塔在1982年定爲省級文保單位,2013年定爲第七批國家級文保單位。
西崗塔,位于縣城西邊西崗村。塔爲八角十三級密檐樓閣式磚塔,須彌座式基座,下面有八角形磚砌台階。須彌座八角束腰、八面各雕飾騰飛角柱和間柱。二層浮雕纏枝西潘蓮、牡丹、卷草、蓮花等,平座以上用三層蓮瓣承托塔身。
古塔的內部爲獨特的雙層套筒樓閣式結構,由塔壁和塔心柱構成八角環形回廊 ,樓梯置于回廊和磚柱之中,從塔身可旋至塔頂。
現在的西崗塔旁邊,就是涞水最好的中學,祖沖之中學,閱盡千年滄桑的古塔,點亮了莘莘學子的希望和夢想,雖然它早已失去了人們的些許依賴,但作爲文明的象征,仍然有著讓人仰望的高度。
史上連個名字都沒有記載的西崗塔,無確切的建造年代可考,遼代磚塔內部多爲實心結構,少有樓閣式塔,以至于很多人認爲西崗塔不應爲遼代建築。但從塔的結構和造型看,應爲遼代磚塔。
西崗塔是唯一矗立于涞水縣城的古塔,周圍分布著學校、駐軍部隊和電視台,所處的地方,絲風、細雨、殘香、飛雪、戰禍,一切都曾經發生。
歲月蒼蒼,天地悠悠,西崗塔超然甯靜地注視著發生的一切。富貴如煙,日月如梭,大夢千年不過如此而已!故人已矣,塔卻依舊……
京西南莽莽群山之中,大大小小的縣有很多個,大大小小的山不計其數,位于縣城邊沿、且被叫做西崗塔的,獨涞水有。
當身在縣城的時候,這座塔十分具體而生動。街道寬闊,人來車往,樓房林立,鱗次栉比。多年以後,可能記不住曾到過的街道,忘了見過的人,但一定會記得西崗塔。
每年都有很多在涞水當兵服役的人,來到西崗塔下,回味那曾經激情燃燒的軍旅歲月。
毋庸置疑,西崗塔是一座承載了涞水文化傳承和曆史滄桑的豐碑。1982年西崗塔被列爲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列爲第六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涞水的塔,與史上澶淵之盟有著密切關聯。宋遼兩國締結“澶淵之盟”,大宋王朝從此放棄燕雲十六州的主權,契丹人開始對涞水地界的占領與統治。
失去燕雲十六州,大宋王朝也就在重要戰略方向上失去戰略屏障與高地,曆史已雄辯地證明,任何占據這個地區的遊牧民族都可以由此長驅直下、直搗中原。從此以後,大宋王朝完全失去了對國家安全的塑造能力。
一個不能實現國家統一的王朝,無論別的方面如何突出,也難以挽救其曆史地位的低下,這是一條基本的曆史規律。
宋朝在這方面就嚴重落後,最終也僅是一個半統一王朝,人們慣常以“弱宋”稱之。最令人膽寒的是,“澶淵之盟”開啓了曆史上屈辱事敵的惡劣先例,引起連鎖反應,一直影響到同樣馬背起家的滿清後裔。
這一段結尾與塔無關,卻有人心凝聚的本意。
涞水,就是這樣一片誠義與血性並存的土地,站在這裏,遙望古塔,思接千載,一吐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