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可持續的交通,就沒有可持續的發展。如何讓航行更安全?讓水域更清潔?讓航運更便捷?讓全球海事治理體系更成熟?作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家水上主要行政執法力量,海事人一直奮力爲水上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
“加減法”優環境
“放管服”改革激發市場活力
日前,山東港口集團煙台港西港區的30萬噸級原油碼頭,巴拿馬籍油輪“天蠍座”剛靠岸,海事部門的工作人員便開始對油輪進行“雲登輪”檢查,與此同時,港口輸油管道與船舶對接,開啓裝卸作業,海巡大隊的執法人員也同步開始現場巡查。
在海巡船艇的護航下,煙台西港區30萬噸級原油碼頭首次靠泊大型油輪。周洪洋 攝
據介紹,2019年以來,受國際油價下降影響,我國原油進口量大幅增加,作爲渤海灣的重要能源通道,煙台港西港區出現了嚴重的壓船現象,平均待泊船舶3—7艘,等候時間動辄超過一個星期,不僅給海上石油運輸鏈的暢通帶來一定影響,也給港口、船公司帶來了較大經濟壓力。壓縮時限、提升效率、優化營商環境已成爲亟待解決的問題。
民之所向,政之所往。煙台海事部門主動破解難題,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創新出超大型油輪“鏈式”服務方案,將多部門的審批環節整合到一起,打通信息壁壘,讓信息多跑路,讓船方少跑腿。將每艘船舶辦理進出港審批時間由平均1天縮短爲3小時,不僅爲每艘到港船舶節約了成本,也大幅度緩解煙台西港區油船壓港現象,保障港口保稅原油混配業務順利開展。
不僅企業得到了實惠,船員也嘗到了甜頭,這些行政相對人對海事部門的“放管服”改革措施頻頻點贊。
“以前換班要是遇到辦理人員的休息時間就無法辦理,現在海事政務自助服務站便利又快捷,解決了工作時間外無法辦理業務的問題。”廣州南沙海事處轄區某公司的代理人員陳先生高興地說。陳先生作爲廣東海事政務自助服務站啓動運營後的第一位體驗者,在工作人員耐心地指導和幫助下,僅僅幾分鍾就通過自助服務站完成了備案提交的全過程。
近日,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發布《關于運行海事政務自助服務站的公告》,自9月1日起,在長江幹線區域、粵港澳大灣區試點區域的145個海事政務自助服務站全面運行,其中長江幹線118個站點、粵港澳大灣區試點區域27個站點,主要分布在重點港區碼頭、水上服務區、船員培訓學校、海事政務中心及站點等業務辦理需求量大和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的場所。在一台機器上即可自助完成海事業務辦理的全流程,進一步優化海事“互聯網+政務”服務,擴大“不見面”業務辦理覆蓋面,以365天全天候“不打烊”的政務服務,解決船員在工作時間外無法辦理業務的痛點難點,切實提升人民群衆獲得感和滿意度。
3月2日,在南京海事局自助政務服務大廳,南京油運公司船員聶勇通過海事自助服務終端自行打印出《內河船舶船員資格證明書》。這是自江蘇海事局開展船舶、船員證書“多證合一”改革試點工作以來,發出的全國首張內河船舶船員資格證明書,標志著船舶船員證書多、辦理繁瑣、攜帶不方便的現象將到此終結。
記者了解到,“多證合一”改革之前,船舶船員證書有11本,其中船舶登記類3本、船舶航行資質類6本、船員資格類2本,攜帶和保管極爲不便,一旦丟失,每一個都要分開進行補辦,且異地辦理手續相對繁瑣。現在11本證書整合成了3本,即《內河船舶登記證明書》《內河船舶航行資質證明書》《內河船舶船員資格證明書》,且都能生成電子版本,同時從源頭上杜絕了假證、過期證等現象。
10月8日,根據黃石市鄂東海運有限責任公司申請,南通海事局迅速安排審核組,對到港船舶“蘇海奧油01”輪實施了船舶審核,並在當日出具了船舶審核報告,爲公司船舶體系審核節約了大量的時間,提高了船舶安全營運效率。這次審核是根據交通運輸部海事局要求10月1日起船舶安全管理體系審核實行“全國通辦”以來,江蘇全省首次對異地到港船舶實施安全管理體系審核。
實行船舶安全管理體系審核全國通辦,是自1998年我國航運公司實施ISM/NSM規則並建立運行安全管理體系以來,首次取消了船舶委托審核,明確了可采用告知承諾制實施辦理《臨時安全管理證書》,對船舶臨時安全管理證書核發時限做了大幅壓縮,實現了船舶審核全國通辦、一日辦結。
據了解,船舶安全管理體系審核全國通辦是海事部門爲了更好地服務相對人,對現行船舶審核發證工作的進一步優化。船舶選擇在異地接受審核,發證機構擬請異地海事局審核時,不必再走委托程序,不必再耗時等待對方接受委托,只要從信息系統裏將審核任務流轉過去,靠泊地海事局就會安排審核組,船舶到港即審。通過全國通辦能夠減少船舶滯港待審時間,提高周轉效率,節約營運成本,減輕船東負擔。此項便民舉措平均每年將惠及2000余艘船舶,僅臨時審核一項業務,每年即可爲國內船東節省上億元成本。
與此同時,海事部門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海事執法事權,推進自貿區國際船舶登記工作,運用“互聯網+”思維提升執法效能和智能化水平,強化航海保障能力建設、推動海事航保一體化融合發展等,切切實實服務港航企業發展。可複制推廣的經驗做法接連湧現,有效促進了航運市場要素有序便捷流動。
緊盯船舶排放
推動航運業綠色發展
2019年8月19日,一艘停泊在廣州新沙淡水河碼頭的船舶疑因非法使用不合格燃油被廣州海事局扣留,隨著檢驗報告出來,廣州海事局對該船依法進行查處。這不是一次普通的執法行動,而是廣州海事局聯合常熟海事局,借助岸基船舶尾氣監測結果發現並查處的在航船舶非法使用高硫燃油行爲的一次跨地聯合執法,也是新的排放控制區政策實施以來,國內首次嘗試借助遠程監測設備開展排放控制區跨地聯合執法。這也標志著海事部門對在航船舶監管、執法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能更有效地保護我國沿海的大氣清潔。
深圳海事局執法人員使用紅外遙測岸基設備監測船舶尾氣。彭勇平 攝
“讓航行更安全,讓水域更清潔”是海事一以貫之的使命,爲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和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部署,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在促進綠色航運的發展和船舶的節能減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015年12月,交通運輸部在環渤海(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水域設立船舶排放控制區,旨在控制我國船舶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顆粒物排放,改善我國沿海和沿河區域特別是港口城市的環境空氣質量。2018年11月,交通運輸部頒布《船舶大氣汙染物排放控制區實施方案》,對之前的船舶排放控制區進行了“擴容”。調整後的船舶排放控制區覆蓋了全國沿海海域、港口及長江幹線等內河水域。
在推動使用低硫燃油方面,我國提前一年實施國際海事組織相關規定,走在了世界前列。2019年,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發布《2020年全球船用燃油限硫令實施方案》,明確自2020年1月1日起,國際航行船舶在我國管轄水域不得使用含硫量超過0.5%m/m的燃油。同年,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印發《船舶大氣汙染排放物監督管理指南》,指導各級海事管理機構對靠港的船舶開展船用燃油質量的監督檢查,依法依規查處使用不合格燃油的船舶。
爲推進船用低硫燃油的供應保障,交通運輸部海事局還積極推動有關部門對國際航運船舶在我國沿海港口加注的燃料油實行出口退稅政策。2020年1月22日,財政部、國稅總局、海關總署聯合發布《關于對國際航行船舶加注燃料油出口退稅的公告》,明確對“對國際航行船舶在我國沿海港口加注的燃料油,實行出口退(免)稅政策”。此外,交通運輸部海事局還積極落實“互聯網+監管”的要求,上線運行全國統一的燃油報告信息系統。在有效加大船舶大氣汙染監管力度的同時,也維護航運企業的合法權益。
“首先打開‘船舶岸電’微信小程序,對著碼頭岸電上的二維碼進行掃碼,船舶就可以預約使用岸電或提交用電量等岸電信息了。”9月10日上午,張家港海事局執法人員畢德明正在向靠泊在保稅港務碼頭的“長航集**”貨船的船長介紹碼頭岸電小程序的使用方法。據了解,該小程序是江蘇海事局基于“船E行”系統新開發的船舶岸電管理信息系統。
“以前船舶都用柴油發電機發電,噪音大,還有氣味。用上岸電後,靠岸的時候船上的十幾台電器都能同時用,而且很安全,算下來,也便宜得多!”船民說。
作爲防治船舶汙染的主管機關,海事部門一直致力于推動船舶利用LNG作爲燃料動力、船舶在港使用岸電等清潔能源利用。2020年9月,江蘇海事局聯合江蘇省交通廳印發《推進船舶使用岸電實施方案》《碼頭船舶岸電使用推廣低壓示範區高壓示範點建設標准》,協同推動岸電建設和使用。出台限期內免收港口岸電使用服務費等政策,引導船舶積極使用岸電。與此同時堅持嚴格執法,督促“船舶靠港即接岸電”“先接岸電、後裝卸作業”要求。另外,江蘇海事局還在“長江幹線船舶水汙染物聯合監管與服務信息系統”增加岸電使用模塊,向船方、設施運營方、監管單位等提供服務,實現船舶靠港前可查詢碼頭岸電配置信息、靠港後可自助對接岸電,提升岸電使用便捷程度。通過以上種種措施,今年1—7月份,長江江蘇段具備岸電供應能力的泊位約835個、靠港船舶岸電超過11萬艘次、用電量2132萬度,同比分別增長170%、70%。
除了尾氣排放,海事部門對船舶汙水排放也是緊盯不放。2020年,按照交通運輸部等國家四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長江經濟帶船舶和港口汙染突出問題整治方案》的總體部署,實施了爲期一年的長江幹線船舶和港口汙染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在這期間長江海事局大力開展捍衛美麗長江“一零五全三提升”攻堅行動,建立實施“舉報獎勵、行刑結合、失信聯合懲戒”三項制度。江蘇海事局探索建立了“一零兩全四免費”機制,並在此經驗基礎上,全力打造了“港航企業全動員、汙染治理全覆蓋、接收處置全落實、監管服務全鏈條”的船舶汙染防治“江蘇模式”。重慶海事局提出從船、岸兩個維度同步發力,實施船舶水汙染物“零排放”、靠港船舶大氣汙染“零産生”、在港船舶噪音汙染“零打擾”三項治理,實現船舶“零汙染”治理目標。
擴大合作“朋友圈”
構建全球航運命運共同體
10月16日,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期間,中國海事局局長曹德勝和利比裏亞駐華大使杜德利·麥金利·托馬斯分別代表雙方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和利比裏亞海事局海事合作諒解備忘錄》,諒解備忘錄的簽署將有利于深化和細化海上安全、環保等領域的互利合作,對中利乃至中非海事合作都具有積極意義。
青島海事局執法人員在碼頭對船舶開展監督檢查。馬桂山 攝
近年來,隨著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制定,以“幫助發展中國家提升海事治理能力”爲目標的海事技術合作工作受到了IMO各成員國的廣泛關注,中國海事局積極參與IMO技術合作委員會工作,承擔了多項IMO技術合作項目,幫助發展中國家共同提高海事治理能力,同時積極分享我國海事技術合作的成功經驗,推出中國方案,推動全球海事技術合作水平的不斷提高。
9月20日至9月24日,國際海事組織(IMO)技術合作委員會第71屆會議以視頻方式舉行。中國首次向IMO技術合作委員會提交動議性提案—— “關于充分利用海事技術合作中心實施綜合技術合作方案的建議”被重點審議。該會議審議中國提案時認爲,相關建議十分具有建設性,有助于幫助IMO在開展全球海事技術合作時進一步統籌利用現有資源,提高技術合作項目成效,將被進一步納入到IMO正在制定的海事技術合作的長期戰略“能力建設十年(2021—2030)”中,用以指導未來IMO技術合作工作。
2020年12月29日,在中意兩國外長共同出席的中意政府委員會第十次聯席會議上,中國海事局局長曹德勝與意大利基礎設施和運輸部港口、海運和內河基礎設施和運輸局局長迪馬特奧分別代表兩國海事主管機關雲簽署了相互承認海員證書的諒解備忘錄。
兩國之間雙邊承認海員證書背後會帶來哪些紅利呢?以此次中意在海員培訓發證方面的合作成果來說,不僅有利于我國海員就業于意大利籍船舶,同時也將有利于意大利海員服務于我國郵輪産業,進一步促進兩國交通運輸領域的互利合作,推動兩國經濟更加密切往來,豐富中意全面戰略夥伴關系內涵。據悉,近年來海事部門與27個國家(地區)簽署單邊或者雙邊承認船員證書協議。
2019年9月5日,我國與新加坡簽署船舶電子證書諒解備忘錄,以促進兩國登記船舶使用電子證書,加強雙方在船舶電子證書領域合作。2020年“中新電子證書應用先導項目”在廣州南沙港和新加坡港成功完成船舶電子證書實船測試、實現兩國海事“單一窗口”對接,成爲全球首個跨國船舶電子證書應用案例。
國際運輸便利化推動了中國與沿線國家合作更加緊密、往來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今年8月,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局長柯麗芬充分肯定了“中新電子證書應用先導項目”這一富有成效的合作成果,並表示將積極推動簽署海員電子適任證書合作備忘錄,爭取再打造一個暢通區域海上物流的合作樣板,推動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的建設,保障全球物流供應鏈穩定,促進兩國全方位合作夥伴關系的不斷深化。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交通運輸部海事局與國際海事合作的深度、廣度得到大幅提升。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積極與國際海事組織、國際航標協會等國際組織溝通,利用亞太地區海事局長會議、中國—東盟海事磋商機制會議、東盟海事/海運工作組會議等平台,加強和沿線國家在海上運輸安全方面的合作。
根據瀾滄江—湄公河海事安全監管需求及老撾、緬甸、泰國的合作意向,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在“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支持下,于2016年啓動“瀾滄江—湄公河海事安全監管設施建設和管理項目”,計劃在中國景洪市至老撾琅勃拉邦的瀾滄江—湄公河通航航段沿線,建設8座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基站和8座VHF(甚高頻)基站,並開發面向中老緬泰四國的海事安全監管與應急救助系統,實現該航段重點水域的無線通信信號覆蓋。項目完成後,該水域的航行安全將得到極大提升,爲推動構建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
來源:中國水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