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 平民戰爭紀念館公園
在美芝路的 “戰爭紀念公園” 內參天而立的這座紀念碑,追緬著新加坡在日據期間蒙難的平民。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波及全球的大規模戰爭災難,新加坡也未能幸免。根據非正式估計,1942 年2 月 15 日至 1945 年 9 月 12 日、日軍占領新加坡的三年零八個月間,至少五萬人蒙難。“日本占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 坐落于美芝路 (Beach Road) 政府大廈草場 (Padang) 的東側,旨在緬懷二戰期間遇難的平民,象征新加坡四大種族(馬來族、華族、印度族、歐亞族)的團結一心。1967 年 2 月 15 日,已故前總理李光耀爲日本占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揭幕,這一天正是新加坡淪陷 25 周年紀念日。後來,于 2013 年,這座紀念碑獲列爲國家古迹。
四根支柱
四根形狀和結構一致的巨型石柱,在這片甯靜的公園正中央拔地而立 65 米,高聳入雲。四根支柱象征著新加坡的四大種族共同經曆的苦難,更爲紀念那些遇難並長眠于此的四大種族人民。
一個曆史悲劇
如今,新加坡的許多年輕人也許對日本占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的曆史意義已經沒有太多的概念,只是一味將紀念碑昵稱爲 “筷子”。其實,新加坡戰後在多個地方陸續發現遇難平民的亂葬崗,政府于是在 1962 年決定在此辟設集體墓地並建立紀念碑。單單在實乞納 (Siglap) 這個號稱 “死亡之谷” (Valley of Death) 地區,就發現了超過 40 個亂葬崗。日本占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伫立在一片墓地之上,下面埋葬著從各個亂葬崗挖掘出來的遇難者遺骸。每年的 2 月 15 日,這裏都會舉行二戰蒙難者追悼會,向亡靈致意,並謹記戰爭之痛。
第二站 安德森橋
安德遜橋是新加坡市中心的一座公路大鐵橋,跨新加坡河,靠近河口,于1910年開通,連接南岸的珊頓道金融區與北岸的政府大廈,取代了之前的大橋,緩解交通壓力。大橋長70米,寬28米,得名于總督安德遜,並由安德遜親自主持開幕儀式。安德遜橋中間是雙向的車道,兩側是人行道,兩端有裝飾華麗的拱形鐵門,讓人清晰的知道大橋行程的開始和結束。
安德遜橋已經成爲新加坡最重要的大橋之一,對于緩解交通起到了巨大作用。
關于安德遜橋還有一段讓人感覺血腥的曆史,在日本占領新加坡期間,幾個罪犯的頭顱層挂在橋上來恐嚇新加坡的人們,防止他們無法無天的造反,讓人不得不承認日本侵略者的殘忍。
安德遜橋是一個鋼鐵與石灰石完美地結合的橋梁,無論在清晨的晨曦中,還是夕陽西下的晚霞裏,白色的拱形鐵架總是時刻舒展著優雅的身姿,讓人感歎它的美麗。
第三站 福康甯公園
福康甯山頂上這片曆經數百年承載著不同曆史使命的古迹,絕對是曆史愛好者、音樂迷和自然傾慕者都會想要細細流連品味的寶地。
想象中世紀時代,馬來皇族統治著新加坡;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殖民政府向進犯的日軍投降;而時光快速推移到當代,世界頂級樂團激情演奏,樂迷觀衆爲之癡狂。
這些貌似毫不相幹的事,卻都曾經活生生地在山頂上的福康甯公園 (Fort Canning Park) 上演。這是新加坡一座重要的曆史地標,它最早稱爲“Bukit Larangan”(馬來語“禁山”之意)。如今,這片占地 18 公頃的公園布滿了各種迷人亮點,曆史愛好者所青睐的古迹文物,舉辦露天音樂會的廣闊草坪,以及讓自然愛好者癡迷的蔥郁青綠。迷人的福康甯精品酒店 (Hotel Fort Canning) 也坐落于此。
公園中的景點包括見證新加坡從轉口貿易港演變爲國際海運中心的海運角 (Maritime Corner)、19 世紀修建的堡壘遺迹 — 堡壘之門 (Fort Gate)、 香料園 (Spice Garden)、東盟雕塑園 (ASEAN Sculpture Garden) 以及碉堡 (Battle Box) 等等,其中碉堡還曾是二戰期間藏于地下的軍事基地。公園地處新加坡中心地帶,下山咫尺即到著名的烏節路 (Orchard Road) 購物區,新加坡國家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位于公園山後,有自動扶梯相連。
第五站 同樂餐廳
說起在新加坡吃海鮮,讓人最先想到的,不是東海岸的long beach、無招牌,就是新加坡河邊的珍寶、小紅樓。雖然烏節路上餐館林立,但真正要找一個吃海鮮的地方,卻突然發現原來選擇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