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3點04分,杭州大廈前董事長樓金炎因病在浙一醫院去世。
商海沉浮40余載,他將杭州大廈打造成“中國最賺錢的百貨”,是一代浙商中的傳奇人物。
樓金炎簡曆
1946年出生,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1970年從部隊複員,曾任杭州友誼皮件廠廠長、杭州新興塑料廠廠長、杭州電熱廠廠長、杭州工聯大廈總經理、杭州市二輕工業總公司副總經理。1992年至2013年任杭州大廈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浙江省勞動模範。被評爲首屆(2003年度)風雲浙商。
得知消息後,錢江晚報記者第一時間趕往杭州市殡儀館,想去送樓老最後一程。
吊唁現場擺滿了白色菊花,家人親朋紅著眼眶,也不得不強忍悲痛,料理後事。
17時左右,遺體正式安置進靈柩。那一刻,家人們早已泣不成聲,幾個大男人也在一邊悄悄抹眼淚。
越來越多的親友前來吊唁,除了擺放靈柩的禦風廳內,外面也聚集了不少杭州大廈原樓金炎的同事和下屬,在回憶他往年事迹的同時,也爲他過早病逝深感痛惜。
樓金炎長女樓虹:
住進醫院是父女相處時間最長的時間
樓金炎長女樓虹一邊抑制住心中悲痛,一邊跟記者回憶著父親生前的點點滴滴,印象中的父親一直是忙碌的,拼事業拼了幾十年,與家人聚在一起的時間並不多。“他並不喜歡應酬,基本上都是在忙工作上的事。”好在兩個孩子都比較爭氣,也比較自立,並不需要父親太操心。
“平時在家裏,父親話並不多,對我們也並不嚴厲,從來沒有向我們發過脾氣。”樓虹回憶說。而樓虹自己從19歲開始去國外讀書、工作,陪伴父親的時間也不多。“2013年開始,父親連續三年去新加坡治療,每隔三四個月就要去複查一次,我每年都會回來三四次去看望父親。”爲了更好地照顧父親的身體,去年7月份樓虹毅然回國,在父親住的醫院對面賓館住下,保證24小時隨叫隨到。
今年5月底,父親再次住進浙大一院,樓虹和家人一直陪伴在身邊,這兩個月也是父女相處時間最長的時間。她目睹著父親一天天憔悴下去,也見證了一次又一次搶救後的奇迹。“如果不是父親原來有這麽強健的體魄,有這麽堅強的意志力,恐怕父親早就走了。”樓虹說。
一次次的手術,讓父親的身體變得格外虛弱。醫生也多次勸告樓虹和家人,父親現在“皮包骨”的身體狀況,搶救雖然有可能會讓父親回轉,但也有可能搶救失敗。但是出于對父親愛的本能,樓虹仍堅持搶救了多次。
“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事業,尤其是杭州大廈這份事業。他剛想停下來休息的時候,就開始不斷的看醫生、動手術。這幾年,大大小小的手術,不知道動了多少次了,爸爸也受了不少罪。”。臨終前一段時間,父親還經常記挂著他曾經奮鬥過的工作崗位,多次提到杭州大廈。
前天下午,她給父親買了白板和筆,鼓勵父親把要說的話寫下來。“他當時已經非常虛弱,說不出話了,有了白板和筆,他就可以寫出來。”而這塊白板,承載了樓虹和父親最後的回憶。
“一拿到白板,他就寫了:感謝,感恩。因爲沒有力氣,他寫的一些字,我實在是認不出來,他就會有點失望。”樓虹眼圈一紅。
“父親是個求生意志很強的人。他最後一次寫在白板上的,是:‘氣管切開 搶救我’。”不過,由于身體太過虛弱,他已經無法把“我”字寫完。想到這個畫面,樓虹忍不住開始哽咽,記者也鼻子一酸。
樓虹記得,臨終前,父親還特地交待自己:照顧好媽媽,時間是昨天淩晨1點多。
杭州大廈總經理俞勇:
他對自己很“吝啬”對員工很慷慨
他培養了一支杭州商業夢之隊
在殡儀館,杭州大廈總經理俞勇一臉的疲憊。同事說,這段時間,俞勇每天都要去看望病中的樓金炎,大廈醫院兩頭奔波。在五月份第一次搶救的時候,醫生就說要放棄了。那個時候他們女兒女婿還在加拿大,俞勇流著淚強烈要求,一定要搶救,不惜一切代價救回來。然後再把他女兒女婿叫了回來。
在第一次生死關頭搶救回來之後,俞勇爲樓金炎家屬在醫院附近的賓館准備了房間落腳,好讓他們不用太辛苦,能及時陪在身邊。
“我是1993年進入杭州大廈工作的,也就是在樓董接手杭州大廈後的第二年。”俞勇告訴記者,他跟樓董的感情特別特別深厚。從1987年開始,30多年的深厚情誼。“從當營業員開始,一路做到總經理,我幾乎什麽崗位都做過,我的每一步成長都有他的心血和指導。樓在培養人的方面很有一套辦法,也特別用心,珍愛人才。像厲玲、童民強和我都是他一手帶出來的,是他打造了杭州商業的盛世。”
在他眼中,樓金炎還是一位愛廈如家的長輩,“爲了把杭州大廈做好,他把自己的辦公室放在簡易房的7樓,就是爲了把辦公室讓出來搞經營。要知道,當時他已經60多歲了,我們年輕人爬7樓都累,他爲了大廈能更好更高效地運作,甯可辛苦自己。”
“看了他的辦公室,你會覺得樓董是一個對自己很‘吝啬’的人。但是,對員工、對下屬,他又是那樣的慷慨,而這樣的慷慨,也正是他富有遠見的領導策略之一。”俞勇回憶,上世紀90年代,去香港還是一件很希奇的事。樓金炎爲了讓杭州大廈的中層幹部拓寬視野,提升業務水平,給每人發了一張港澳通行證,要求大家都要走出去。但走出去不是去旅遊,而且是去學習,回來後一定要提出創新性的改革方案。“現在看來,這正是杭州大廈能夠‘快人一拍’的原因所在。”
朋友眼中的樓金炎
消息傳開後,社會各界,尤其是跟他有過直接或間接接觸的朋友、浙商等紛紛表達自己的哀思。在他們眼裏,樓金炎是怎麽樣一個人?
杭州大廈現任黨委書記、董事長童民強:
他對屬下一直是放手式信任
下午三點出頭,童民強正在開會,手機響了:“樓總走了。”他心裏突然空了:那個曾經手把手教他如何管理、經營的人,走了。
前兩天,童民強還去醫院看過樓金炎。他躺在病床上,插著氧氣,非常虛弱,“他沒法說話,我們就用眼神交流。”電話那頭的童民強,正在趕往殡儀館的路上,聲音哽咽、低沉:“哎……”說著說著,他就會歎口氣。
童民強跟樓金炎的感情很深。“我是樓總手把手帶出來的,他一路培養我、教育我,整整20多年。”
1986年,童民強進入杭州大廈。1992年,樓金炎來了。“他做了總經理,我做副總經理。後來他做了董事長,我就做了總經理。這麽一路給他當助手,配合他的工作。2014年,樓金炎退休,童民強接替了他的工作。這些年來,樓金炎也會偶爾去杭州大廈看看,問問童民強如今的情況,“他不會經常問,但我知道他很關心。”
在童民強眼中,樓金炎既是他的領導,也是長輩、導師。他們相差12歲,都屬狗。相處的這20幾年中,樓金炎耐心、勤懇,面對困難不屈不撓,勇于擔當,影響著童民強的成長。“做對了,成績算你的;做錯了,責任我來擔。”是樓金炎的名言。
“他做事果斷有擔當,對屬下一直是放手式信任。比如當年引進LV 要改變整個建築結構,他沒有猶豫,說:‘行,童民強你就這麽去辦。’進口化妝品少,要引進國際的,他就連夜找相關部門、領導去爭取,爲杭州大廈帶來了整個化妝品調整的機會。”
“想要HOLD住消費者,只有不停地改變。”這句話,樓金炎經常說,童民強也深深地記著,“我記得有一次,我跟他說:“樓總,雖然我不是您徒弟,但卻像您徒弟。他說,你就是。”這個細節,到今天都讓童民強很感動。
跑了20年商場的老記者許春初:
他與錢江晚報有很深的感情
在杭州大廈B樓背後,曾有一棟老居民樓,順著破舊的樓梯走到7樓,敲開一扇門,樓金炎已經笑著站在那裏……那曾是樓金炎的辦公室,小如鬥室,辦公桌、文件櫃一擺,轉個身都覺得擁擠。
“以前聽說過他們辦公室有著與高大上商場大相徑庭的簡陋,真的見到了,很震驚。”即便過了十多年,許春初依舊記得那間“董事長的辦公室”,“要知道,那會兒有些行業老總的辦公室,站起身就能看見西湖的。”
是杭州大廈日子不好過嗎?不是。彼時,杭州大廈已進入快車道,想要入駐的品牌蜂擁而至,樓金炎們把能用的地方都騰了出來,用于經營和服務的改善。那一代的浙商都是那麽拼的。
“他做事幹脆,執行力強,是個富有人格魅力的企業家。”一個細節許春初記得特別清楚。“有一次與杭州大廈中層的分享會上,我舉了一個一條拉鏈中見服務的例子,特意隱去了品牌和人名,沒想到樓總在台下聽得仔細,一結束便讓工作人員去查,改進服務。雷厲風行。”
“作爲都市用戶的服務者,杭州大廈與錢江晚報是共同成長的夥伴,兩家的大發展時期高度重合,雙方掌門人及團隊關系一直很好,因而也合作做了很多事情。”許春初說,每年,樓金炎都會和錢江晚報記者的坐下來面對面聊上一兩次,無話不談,小到杭州大廈垃圾桶裝幾分滿的服務細節,大到集團的戰略調整、理念進化,可以說,在杭州大廈的成長中,晚報從未缺位。錢江晚報曾聯手杭州大廈推出轟動全國的“杭州名樓館”活動,將商品房買賣搬進了商場;推出向大學生贈閱晚報活動,做公益的同時又培養雙方的新用戶,等等。
許春初跟樓金炎的最近一次見面,是在去年。他很熱情,也很親切,“但行動沒有之前那麽利索了。”
“一個企業的成長和成功是一群人努力拼搏的結果,但一群人會那麽拼,與其帶頭人肯定有關。有胸懷善用人,有魄力能創新,有思想重執行。”這是許春初最大的感受。
浙江日報主任編輯顧金生:
他人也很聰明,是個圍棋高手
2009年左右,因爲“全國第一”,浙江省委黨校的企業文化研究課題,想要從文化和人物兩個角度,全面解讀杭州大廈何以崛起的謎團。也因爲此,《浙江日報》的老前輩、主任編輯顧金生得以在兩三年的時間裏親密接觸了樓金炎。
“樓老板圓目劍眉,實在是‘帥呆了’,近距離接觸,就會想起風靡日本電影界的冷面小生高倉健。”顧金生回憶,海軍出身的樓金炎樣子是個帥哥,人也很聰明,是個圍棋高手。“在經營中也是‘走圍棋’,做任何事情會提前想後續的三步四步。”顧金生說,樓金炎的身上既有南方人的那種精明,又有北方人的豁達,視野很開闊。
“我問他爲什麽一些奢侈品品牌能做到中國第一世界第二,他不自鳴得意,而是平平淡淡講述。”讓顧金生印象深刻的還有他的辦公室。“辦公室只有十來個平方,不可想象的小,而且很簡陋。只有最普通的桌椅。很難想象這樣的環境下操盤的奢侈品,能創下了那麽多全國第一。”
樓金炎雖然是個衣架子,但穿著並不講究,不穿名牌,也不抽煙喝酒。“每天第一個來,最後一個走,工作狂。”樓金炎還給顧金生講了一個故事:有一次一個年紀大顧客要退皮鞋,專櫃工作人員意見不一,原因是這雙鞋子下雨天穿了以後,這位顧客拿到微波爐去加熱,才導致變了形。樓金炎就一句話:那麽大年紀了,退。
顧金生至今保留著當年采訪後自己寫的筆記。筆記中,記錄下來樓金炎的兩件轶事:樓金炎要求兩個毛腳女婿跟他扳手腕,掰贏了就承認,幾乎沒有懸念,來一個輸一個,當然女婿照做;
雖然平時“不言自威”,但卻是個性情中人,送別一些退休老同志時,總會熱淚盈眶。
華立集團董事局主席汪力成:
他引領的線下零售商業模式創新
“我聽到這個消息,驚了一大跳,非常惋惜,非常痛心。”華立集團董事局主席汪力成告訴錢報記者,他跟樓金炎從90年代就是老朋友。在他的印象中,樓金炎個子很高、腰杆筆挺、身體一直很好。他們曾一起住在一個小區,經常碰到,最近幾年搬家後,聯系少了。
“樓金炎絕對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很低調、很樸實、很平和、很務實,爲人非常好,同時引領的線下零售商業模式創新功不可沒。”汪力成最早跟樓金炎打交道要追溯到1990年代初,當時杭州大廈還只是一個業績平平甚至有點難以爲繼的傳統商場。那個時代,零售和批發商場基本兩個模式,一種是各種大市場,家電、服裝、建材市場等等,攤位出租給商戶收租金、物管費,經營上基本不管。另一種是統一采購賣給顧客的老百貨商場模式。
但樓金炎在杭州大廈第一個搞起了平台化商業綜合體概念,統一招商、統一收銀,創造了固定租金+提成的概念,根據業績好壞不斷調整資源配置,優勝劣汰,打造了一個全新的線下零售生態。這種創新模式,讓杭州大廈一下子火起來了,成爲了杭州地標,也引領了城市商業體創新風潮。“現在的電商平台可以說也是借鑒了當年杭州大廈這種模式,只不過把場景從線下搬到了線上,但樓金炎20多年前就提出來了平台化模式,這眼光要超前很多。”
2003年,汪力成跟樓金炎一起成爲了首屆風雲浙商,也一起接受了錢報采訪,當時兩位老朋友就惺惺相惜,雖然從事完全不一樣的行業,但基本商業邏輯是相通的,所以兩人碰在一起經常談論各種商業模式和經營模式創新的話題。“我非常認可這個人。不光爲人好,經營和管理上也確有過人之處,一點也不亞于現在風頭正勁的商界大佬”,兩人的交情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平時很少來往,最多一通電話聊聊,但碰到一起就像一對老友聊得非常投機。
聽聞老友去世,今天汪力成特意推掉一個會議,擠出抽出時間要去送老友最後一程。
1999年就進入杭州大廈的小沈:
他做事雷厲風行,有魄力,有擔當
“看到新聞,都要哭了。”昨天下午,小沈坐在電腦前,看著樓金炎去世的消息,久久不能回神。
“1999年我大學畢業就進了杭州大廈,那會兒樓總就是董事長了。”小沈說,自己跟樓總直接接觸機會比較少,評上優秀員工後,才有機會在開大會的時候聆聽到樓金炎的指導。
“在我心裏,樓總是杭州大廈的開創者,是領袖。做事雷厲風行,很有魄力,很有擔當,很有魅力。”小沈說,樓金炎待人非常好,平易近人,沒有架子。“印象中杭州大廈很多理念都是他提出來的。比如,要將杭州大廈打造成‘中國最著名的百貨公司’;提出‘三個尊重’,尊重顧客、尊重供應商、尊重員工;凡事要發揚‘四千精神’,‘千山萬水、千辛萬苦、千方百計、千言萬語’……很多,我覺得這些都成爲我們杭州大廈人的精神,銘記在心。”
由于工作的調整,小沈沒法去現場送一送樓金炎,“我會在心裏默默爲他送行。”她說。
奧康投資控股董事長王振滔:
他認認真真做事,誠心誠意待人
下午,我聽聞樓先生過世的消息,深感惋惜。十多年前,我和樓先生有過多次碰面,他開創傳奇的大廈,讓杭州大廈四個字成爲武林廣場最爲驕傲的建築,也成爲杭州的地標。
二十年前,我也是在武林廣場點燃了一把燒掉假冒商品的誠信之火,而多年來,樓先生最爲奉守的,也是認認真真做事,誠心誠意待人。我想,這也是與奧康一貫堅守的理念是相通的。
16年前,我有幸和樓先生一同成爲首屆風雲浙商,回想當初,在現場遇到樓先生,他風姿勃發,對人親切,俨然一位老大哥。他沉浮商海三十余載,始終堅守自己的品質,最終成就一代傳奇人物的領向標杆。他說,不怕賣不出商品,就怕沒有好的品牌,我想,這也會是奧康人需要學習和堅守的。
如今,先生過世,回想便是無限怅然。先生身前的榮辱已如雲煙,但夢想者的商廈將永立!
有人評價樓金炎,是真國企骁將、福將。“我覺得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本身並沒有好壞優劣之分,民營企業有破産倒閉的,國有企業也有經營不善的,關鍵看經營者的責任心、事業心和能力水平。”這句話或許是一把解讀國企當家人心靈深處的鑰匙。
樓金炎:敢爲人先的改革家
“我希望人們知道,杭州除了西湖,還有杭州大廈。”——樓金炎
《夢想者的商廈-樓金炎40年商海風雲錄》一書的序這樣寫到。
15年前,樓金炎被評爲首屆(2003年度)風雲浙商。在接受采訪時,他坦言,自己經曆過的最艱難的事,就是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在東海艦隊服役,後因故離開了充滿深厚感情的海軍生涯。
事實上,正是這段軍旅生涯成就了樓金炎此後果敢實幹的行事作風。
- 就好像騎摩托打靶 有提前量才能打得准
年少時的樓金炎,曾經當過一段時間的摩托車運動員。而這段看上去和經商毫無關系的人生經曆,竟然爲他接手杭州大廈後的大刀闊斧的改革,提供了可參考經驗。
1992年,樓金炎到杭州大廈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當時的杭州大廈是一個賬面虧損191萬元,潛虧1.4億元的虧損企業。用了差不多十年時間,杭州大廈發展成爲營收88億元、贏利10億元的全國商業航母。2003年上半年,更是獲全國大型百貨商場單店中創造利潤、上繳國稅、人均創利、每平方米創利、每平方米營收五個第一。
從全國範圍來看,杭州大廈只能算是一個中小型商場,客流量跟北京、上海等一些一線城市的大商場也有較大差距。爲什麽能用較短的時間拿到五個第一?答案是:高端定位。
樓金炎曾表示,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杭州的有錢人一般都在上海購物。他接受杭州大廈後定了一個目標:在五年裏,把商場定位在中高檔,五年之後,發展成爲高檔商場,和其他的大商場錯位經營。
這個定位的依據是什麽?在樓金炎看來,浙江發達的經濟、超強的消費能力,就說最強有力的依據。“浙江是全國的經濟大省,人們的購買力很強,所以在浙江不要怕賣不掉,只怕沒好的名牌。杭州城市不大,但商業發達。當然,競爭也相當厲害。所以我們就定位高端,這樣才能錯位競爭。”
這樣定位的底氣又是什麽?這就要回到開頭說到的摩托車運動員生涯了。“就像騎摩托車打靶,你必須要有一個提前量,沒有提前量,肯定打不到這個靶上。誰能夠給出這個提前量,誰能夠奪得頭口水,誰就能得分。”樓金炎曾這樣生動形象地比喻。
- 把國際大牌們帶進杭州
在諸多國際大牌的眼裏,杭州大廈就是杭州的“商業地標”。據說,蘭蔻的全球總裁每天早晨都要看一看杭州大廈昨天賣了多少“蘭蔻”,因爲“蘭蔻”在這裏的年銷售額亞洲第一。
LOUIS VUITTON在杭州大廈的門店面積不算大,但一年銷售額和北京、上海的旗艦店相差無幾。是樓金炎將LOUIS VUITTON帶進了杭州,因爲這也是他的女兒送給他的第一件奢侈品。
現在看來,這些成績仿佛理所應當。但當年邁出第一步,是不容易的。那個時候,不少品牌方對杭州在什麽地方都沒有概念,只能介紹“在上海旁邊”。
在引進英國奢侈品品牌Burberry時,杭州大廈用了一年多來談判。當時,Burberry在北京和上海都有專櫃。“我們提出意向之後,對方拒絕了。認爲杭州太小,進來後會降低身價。我們就說,不進來沒關系,你來看一看,看看杭州的市場,看看杭州經濟發展的情況。
談判一年多,品牌方負責人終于從英國飛來杭州,看了以後,他們被杭州打動了——西湖很美,遊客很多,杭州大廈的整體氛圍也很好。特別是他們從國家內貿部、中國商會拿到一些數據後,就徹底被我們說動了。來了之後,銷售情況相當好。”
- 愛廈如家,辦公室十分簡陋
- 對抗危機,自降七成工資
樓金炎每天上7樓,在一個簡陋的辦公室上班,在業內是出了名的。“我的辦公室小,不是爲了省下幾個平方米,而是做出表率,資源要向經營一線傾斜。”他這樣說,“以前我當三個廠的廠長時,辦公室是在面包車裏的。我不計較辦公室,只要把經營搞上去就行。”
事實上,在掌舵杭州大廈的21年時間裏,樓金炎常常對自己如此“吝啬”。非典時期,杭州大廈啓動危機管理。所謂危機管理,就是壓縮一切可壓縮的費用,同時抓緊促銷。樓金炎曾表示:“那段時間,20多天裏我們共打了7000多個電話,發信18000多封,各種電子郵件16000封,向客戶介紹商品信息,建議網上購物。杭州基本控制住非典後,杭州大廈的銷售就迅速反彈。所以,非典期間我們不僅沒虧損,還盈利400多萬元。”
這是怎麽做到的?樓金炎的答案是:節省開支。“那段時間,我們節省了500多萬元費用,連員工浴室都關了。工資也減,比如我的工資就減了70%。”即便如此,當時依舊有很多員工表示,就算不拿工資也想回來上班。
從摩托車運動員,到海軍戰士;從友誼皮件廠最年輕的廠長,到完成浙江首個小廠兼並大廠的改革家;從爲商場安裝電動扶梯,到將杭州大廈從一個虧損企業,培養成“中國最賺錢的百貨”,樓金炎身上所散發出來的是敢爲人先的勇氣和敢想敢幹的底氣。他曾將企業比作一條魚,把市場比作大海。市場跟大海一樣千變萬化,但是魚離開不大海,所以,企業必須遵循市場規律,必須以市場爲導向。“而在遵循市場規律的過程中,改革是必須的。只有改革,動真格地改革,才能讓企業充滿活力。”
來源:錢江晚報/浙江24小時記者 馬焱 高佳晨 王燕平 朱銀玲 張雲山 陳婕 樓純 王益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