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觀察新加坡的近代史,我們可以了解到,這個國家不是在成爲殖民地就是在成爲殖民地的路上。總之就是一直被殖民統治。而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導致了新加坡的人種,主要民族由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組成。
1959年新加坡實現了自治,在四年後,與馬來亞、文萊、砂拉越和北婆羅洲聯合組成了馬來西亞聯邦政府,從此脫離了英國的統治正式加入馬來西亞。
1964年9月,由于印尼特務的挑撥離間,新加坡又發生了嚴重的種族暴亂。“馬來人至上”的觀念也逐漸走向了舞台的中心,當時第一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擔心華人會主宰馬來西亞的政治及經濟環境,他認爲,解決兩個族群沖突的最好辦法就是以華人爲主體的新加坡獨立出去,以保證馬來族的統治。于是,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迫獨立。
獨立以後,這個新生國家的各項事務都需要重新的來進行規劃和部署。在當時新加坡的人口數到達了兩百萬,其中有一大半的人口是華人。就連喝的水也需要從馬來西亞的柔佛州進口。而此時周圍國家對于新加坡剛剛成立的共和國還保持著不友好的態度。
作爲一個蕞爾小國,世界對于新加坡是否能繼續存在表示疑問,除了主權糾紛,其他重要的問題包括住宅短缺,缺乏土地與天然資源。失業率當時高達12%。新加坡爲了求存求活,開始一連串的措施來發展工業及經濟。
這時候新加坡的總理李光耀就站了出來。他深刻的知道人民需要他,國家需要他,和馬來西亞聯邦分隔後,新加坡作爲獨立的國家,迫切的需要一個新的模式去管理。而爲了這個新的模式,李光耀花了31年的時間。在這31年裏,他讓新加坡變成了一個政治民主、政府清廉、社會文明、經濟繁榮、人民幸福和諧、環境優美的國家。
新加坡的穩定繁榮離不開李光耀的努力奮鬥,他在建國後首先尋求了國際承認,加入聯合國,加入英聯邦,協立東盟,一陣操作的去擁抱西方,吸引外資。他積極的向先進的西方學習,從生産技術到軍事工業,還積極地把外資企業引進新加坡國內,給予了外國企業諸多優惠。
然而西方不是想攀結就攀結的,得拿出誠意,李光耀的其中一份“投名狀”就是把漢語廢除了,選用英語作爲官方語言。
我們可以在李光耀的自傳《李光耀觀天下》中,知道他爲何要把英語作爲官方語言。他曾表示,新加坡是不幸的,但是也是幸運的,他的幸運之處就在于過去我們被英國所統治,他們留下了英語。如果當初被別的國家所統治,那麽我們就要廢除掉那種語言,重新開始學習英語。
而細心的人也會發現這本自傳中。有人也曾提議將漢語當做官方語言。李光耀反駁:你得先把我打倒。想想,這也是情有可原的,因爲當時,中國還不夠強大。在國際社會上漢語並沒有達到像英語那樣的通用程度。還有就是李光耀本人一直以“反共者”著稱。他曾在他的回憶錄中表示,“之所以討厭共産黨人,根源在于他們采用列甯主義(領袖集權)的方法,不在于他們的馬克思主義理想。”對此,各位看官怎麽看?
參考資料:《李光耀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