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偉傑
每年春節過後,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都會舉辦大型藝術節“華藝節”──一個以華族文化的主題的藝術節,至今已到了第16屆。由國際知名指揮家葉聰掌舵的新加坡華樂團,近年在華藝節推出過多場精彩紛呈的節目,包括“陳潔儀:我的音樂之旅”“賢文雅韻之《三字經與弟子規》”“映彩詩樂”“阮玲玉《神女》默片音樂會”“原野——歌劇音樂會”“四大名著音樂會”“群英爭霸——武俠影視音樂”等。今年3月3日晚上的濱海藝術中心音樂廳,再一次呈現華樂團的力作。
舞台後方被一幅巨大的橫幕覆蓋,上面投射著水墨形態的桂林山水,大量的留白給予人無限的想象空間,過百人的樂隊與合唱團則置于其下。這並不是歌劇,也不是一般的音樂會,而是新加坡華樂團在“華藝節2018”呈獻的“歌樂《劉三姐》”。稱之爲“歌樂”,就是以唱“歌”與奏“樂”作爲整場演出的主軸。大量的歌曲與現場音樂在富有敘事性,以“歌”字以題貫串的六個樂章中環環相扣,把經典的“劉三姐”故事重現觀衆眼前。
舞台上簡約的布置,給筆者一種清新的感覺,第一樂章 “歌鄉”也是同樣清新。作爲序曲的首樂章,有著引領觀衆“入戲”的重要作用。音樂總監葉聰一身中式禮服,手起棒落,引人入勝的音樂隨之而起。擔任全場作曲的著名作曲家羅偉倫在音樂開始時起用了淡淡的弦樂和弦,逐漸加強,與打擊樂零碎的音符構成了波光粼粼的湖光山色。其後唢呐、笙、竹笛、管子交替奏出《劉三姐》的音樂主題動機,帶出弦樂從主題發展出來的動人旋律。這個樂章另一亮點是播放了一些廣西壯族的銅鼓、歌唱、蘆笙演奏影片,音樂卻是現場演奏的。羅偉倫精心地爲它們配上音樂,甚至連節奏、律動都配置得與影片一模一樣,仿佛音樂就是爲其而設。與前段也非常銜接,完全沒有違和感。
第二樂章“會歌”與第三樂章“對歌”把聲樂與華樂的結合得天衣無縫。“劉三姐”的故事是很簡單直接的老實窮人與壞蛋地主之間的矛盾。兩章的音樂都營造出這種對抗的張力。尤其是“對歌”中劉三姐與三位由地主莫懷仁派出的秀才對唱,鬥智鬥力。他們並沒有無刀弄劍,也沒有槍林彈雨,那股張力純粹是由音樂激發出來的。劉三姐唱歌時的急才與一氣呵成,與秀才們的技窮與窘迫形成了鮮明與強烈的對比。羅偉倫在音樂上以明快的節奏配合劉三姐的聰明機智,以不協和的和弦與拖拉的節奏去形容三位秀才的愚笨與無賴。他在第五樂章“戀歌”與第六樂章“歌海”更加入了爵士鼓,表現正面積極而又輕松的音樂氣氛,效果也是相當不錯。
歌唱家 王慶爽
《劉三姐》的女主角,中國著名歌唱家王慶爽的聲音圓潤甜美,帶有一種水靈靈的閃亮音色,而且極具穿透力。她的風采並不是來自霸氣的壓場感,而是來自一種親切的,好像在你身邊歌唱的感覺,猶如天籁,也恰似一股暖流,沁人心田。她並沒有刻意賣弄技巧,音樂表達非常真切,自然流露。一舉手一投足,加上能夠說話的一雙眼睛,王慶爽俨然就是劉三姐。她的舞台形象嬌俏,表現揮灑自如。她的氣息充沛,整場90分鍾的演出,絲毫不見疲態。飾演男主角阿牛的新加坡歌唱家鄭淵智非常稱職,把阿牛純樸憨厚的個性演繹得十分到位。他在第四樂章“囚歌”與第五樂章“戀歌”中把對劉三姐含蓄的內在情感表達得恰到好處。飾演舟妹的中國青年女歌唱家彭楒然的舞台表現也是相當精彩,她恰如其分地擔當女配角,既不搶戲,也能夠適當地表現自己。
指揮家 葉聰
同時擔任音樂會創意策劃的葉聰,乃整台節目的“幕後大腦”。他與羅偉倫雙劍合壁,從醞釀、構思、采風、創作到定稿、排練、演出,他們把《劉三姐》這部曾經風靡華人世界的作品重新打造,帶回獅城。葉聰既要通盤考慮制作,也要走到幕前,在指揮台上准確呈現羅偉倫的音樂。羅偉倫善于利用樂隊最佳的音區發出最美的聲音,葉聰則長于把華樂隊各個聲部高度融合,達到最佳、最和諧的總體音響效果。在葉聰的指揮下,羅偉倫的創作樂思與結構布局都得到高度展現。他的指揮精准、細致、一絲不苟,時而嚴肅,時而俏皮,使樂隊濃淡得宜。樂隊各聲部之間,樂隊與歌者及合唱之間都得到了很好的平衡,葉聰把羅偉倫的華樂交響性全然體現。滿場的觀衆,謝幕時全場之熱烈反應,足見葉聰這十多年來在新加坡的耕耘成果,經典與當代兼收並蓄,再發揮其精華,把華樂帶到一個全新的境界。
筆者認爲改編經典作品最困難之處,乃在于珠玉在前,作曲家需要在已有的框架下做出突破。這看似矛盾,其實兩者可以並存。羅偉倫以他爐火純青的作曲技術以及對民族樂器的深入理解,加上豐富的想象力,寫出一首首唯美的樂章,成就出這部“歌樂《劉三姐》”。他以數十年前的經典作爲藍本,重新創作,不但不會過時,更有了新時代的氣息,更接地氣。羅偉倫的作品,從“詩樂《天網》”“《神女》影畫交響曲”到“歌樂《劉三姐》”,用華樂去呈現人性最善良的初心。他如電影般的人生經曆,讓他從中感悟到人性的真谛,在浮躁的社會中,他以音符表達了真心,獨具匠心,使音樂極具感染力。筆者被他的作品深深感動,再一次流淚了。
作者:楊偉傑
攝影: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
來源:國音藝術 微信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