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前段時間筆者寫過一篇文章,大意是在講未來我國房地産能不能走新加坡的模式,讓底層的老百姓也能有房可住,讓大家不用憂愁房子的事情。畢竟現在一套房子動不動就是上百萬,對于一些月收入不到3000元的務工人員來說,買房之路遙遙無期。
那什麽是新加坡模式呢?
所謂“新加坡”模式,指的是大量低價房屋+小部分高價商品房的模式。新加坡的住房大概有146萬套,其中組屋有100多萬套,占比高達70%,私人住宅只有20%多,一般新組屋價格僅爲私人住宅市場價格的三分之一。
這樣的模式好在哪裏呢?我認爲對于收入中低等的購房者來說,買房更加容易了,因爲有錢人都買商品房了,不會跟收入低的人競爭房子,也不會購買組屋。所以,我覺得這個模式,如果能放在中國的話,也會適合我們。畢竟我們現在的財富分化也是蠻嚴重,如果在住房這一塊能直接隔開的話,雙方互不幹涉,也沒炒房者加入,買房一定比現在更輕松。
剛好,前段時間,深圳有關部門表示:“新加坡是深圳學習榜樣,將來深圳市60%市民住在當地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
這讓我從中嗅到了一絲不一樣的意味。因爲深圳目前可以說是樓市中的龍頭了,如果深圳都願意走新加坡模式,其他城市不可能不跟隨啊。何況今年深圳在安居房方面可是拍下了許多地,根據58、安居客研究院給出的數據顯示,2019年商品住房居住用地供應133.2公頃,完成年度任務目標的 129%,其中新供應用地43公頃,完成年度目標的253%,有效推動商品住房建設與供應工作進展。
而今年的話,建設籌集安居工程項目 8.1 萬套;計劃基本建成(含竣工) 安居工程項目約 2.28 萬套;計劃供應安居工程項目 4 萬套。從以上的情況可以得知,深圳是有決心往“新加坡模式”發展的。
那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什麽時候才可以住上這樣的房子呢?
對此,清華智囊教授李稻葵的預計,再過15年,也就是2035年,我國就能實現“居者有其屋”,人人都能有房住。要知道李稻葵身上的光環可不少,既是華大學管理學學士,又是哈佛經濟學博士等等,也正因爲這過人的履曆,讓人們無法漠視他的言論,特別是無房一族,更願意選擇相信他的言論最終能夠實現。
北京:“中國開放新階段高峰論壇”清華大學舉行
那他的依據是什麽呢?有以下三點:
首先,國家這兩年不斷打擊炒房、投機行爲。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全國70城中,有一大部分沒漲,甚至出現陰跌的現象。我相信,只要繼續加大調控行爲,使得炒房客看不到利潤的情況下,炒房客就會退出樓市,讓房子回歸居住屬性,房價正常。
其次,保障房的不斷投入和完善。
正如深圳市住建局張學凡局長日前提出的願景,要讓60%的市民能夠住上政府提供的福利房當中,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
還有共有産權住房已經在北、上等6個城市試點,但地方上已在積極推進共有産權住房落地,比如廣東、廣西、福州等多地均發布了共有産權實施方案,西安甚至提出到2021年,將供應15萬套共有産權房。因此,隨著共有産權房的推進,買房將變得不難。
最後,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
根據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人均收入報告》顯示,現階段我國中等收入群組的人數已經達到了4億人(按照一家人的年收入在10~50萬之間的標准)。只要在15年之後這個數字翻倍,那麽“人人有房”就一定能夠實現。
對此,董明珠也和教授的觀點一致,董明珠在今年的5月份就曾公開表示,住房公積金“沒有必要了”,因爲她已經爲員工蓋了房子,她的目標是做到9萬員工一人一套房。事實證明,她確實也在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今年四月份她宣布員工小區大廈已經建成,共有3700套住房,全都是兩室一廳。
確實,如果隨著企業家能爲員工提供住房,加上收入提高,保障房的完善,我相信15年或許真的可以大家都有房可住。
大家認可教授和董明珠的看法嗎?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