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到熟食中心用餐,都是爲了吃,不會太注意發生在熟食中心的事,而恰恰熟食中心,每天迎來送往,許多大大小小的事,都會在那裏發生。那天周末到史密斯街著名的牛車水大廈熟食中心用晚餐,我不經意留意到幾件事。
首先在二樓,一場盛大的慶贊中元活動正在舉行,祭壇設在中心內上下扶梯處,擺好多桌祭品和供品,搭起的布棚和吊起的布幕不少,占好大地方,紅彤一片,聲勢浩大,請來的道士就圍繞主神台誦經,間中夾雜鑼鼓聲齊鳴,讓原本就吵雜的熟食中心格外熱鬧。
幾個外地來的遊客好奇在那裏圍觀,他們滿臉疑惑,怎麽會在這麽多人用餐的地方,辦起這種“法事”,是否別有用意?我告訴他們,現在是農曆七月,俗稱“鬼月”,新加坡民間很重視這個節日,許多新加坡華人都會在這個月騰出時間,忙活一陣子,做些祭拜活動,“招待”好兄弟。
設壇祭拜 祈求平安
但在熟食中心內設壇祭拜,我也是第一次見到,好些攤檔因爲慶祝緣故,沒開檔做生意,讓位給祭拜活動,足見他們對這個活動的重視,甯願犧牲生意機會,也要舉行祭祀祈求平安。
熟食中心有兩個景觀也蠻有特色,它就出現在熟食中心旁。大家知道,牛車水大廈熟食中心旁有個舞台,坐落大廈東南側,臨近丁加奴街,舞台相當大,平時偶爾會演出一些戲曲或舉行歌唱活動。舞台下則是一片廣場,沒有活動時,愛跳舞人士,就常聚在一起跳熱舞。
去那天是星期六夜晚,舞台沒有演出,舞台下就聚了好幾十個婦女,跟隨強勁音樂,大跳踢踏舞和恰恰舞。這些婦女們年齡都不小,個個短裙短褲,配搭一雙帶點高跟的舞鞋,扭腰轉身踢踏,跳得不亦樂乎,這不其然讓我聯想在中國非常流行的大媽廣場舞。
妙的是,在舞台廣場前,也聚了一群人,都是樂齡人士。他們不是來看大嬸或大媽跳舞的,而是下棋,他們就圍住舞台前方幾張桌子,下象棋或走Lam(一種馬來棋)。盡管身旁舞蹈音樂連天震響,卻絲毫不爲所動,照舊全神貫注地下棋;眼觀的人也是聚精會神,一動一靜,形成鮮明對比,卻又能夠相互共存。
這些都是人氣的凝聚,很生活化,也是新加坡小市民生活的寫照。
來牛車水大廈熟食中心,免不了要談一談這裏的吃。這裏可說是吃的荟萃之地,各種本土美食,雞飯、鴨飯、叻沙、沙爹、羅惹燒臘、蘿蔔糕,應有盡有,一些外來美食家或食客造訪新加坡,也必會光顧。最重要是,這裏攤檔多,價錢大衆化,連新加坡觀光指南都有推薦。
那晚是特地爲一道醬蒸魚頭而去。我本身喜歡吃魚,尤鍾情吃用松魚頭做的醬蒸魚頭或港蒸魚頭。這裏賣這兩款魚頭的攤檔有好幾檔,包括安記、123、成記、香港旺角葵記小廚、澳門鳳城小廚、卿記廣東煮炒。我注意到,這些檔口都是緊挨著,賣的價錢也一樣,每道13元,而且每一檔生意都很好,人多的時候,每檔都要你等,那晚我就足足等了一個鍾頭。
很多人跟我一樣,都不在乎等,因爲是既經濟又好吃,叫了一道魚頭,再點一樣六七元的小菜,就吃得很飽足。
這裏經濟又好吃的美食很多,要你自己去挖掘,比如去年被米其林星探發掘的“了凡油雞面”,它原本寂寂無聞,開在大廈一個角落,但“酒香不怕巷子深”,終究被星探發掘,獲頒米其林一星,從此街知巷聞,每天大排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