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部網站28日正式刊登了布林肯與中國外交部官員的對話記錄,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通話過程中向布林肯表示,美國應該停止“政治操弄和幹擾”北京冬奧會,停止在台灣問題上“玩火打牌”,停止打造各種以反華爲目的的“小圈子”。王毅表示,俄烏之間的相關問題應該得到北約和美國方面的正視和解決。當前,俄羅斯不允許烏克蘭成爲實質上的北約國家,中國也不允許台灣島內的“台獨”勢力搞“台獨”,烏克蘭和台灣的“夢想”實際上都是違背地區利益的“白日夢”,夢醒時分的下場都會很慘。布林肯與北京方面的通話實際上是向中國求助,希望中國介入烏克蘭問題。從側面的角度看,布林肯求助北京,意味著拜登的全球戰略在亞歐兩側顧此失彼,美國當前已經玩不轉了。
烏克蘭的“北約夢”
新加坡媒體報道指出,當前美國想要同時在歐洲和印太方向發起挑戰的戰略正陷入左右爲難的境地,因爲美國無法決定到底是優先處理印太方向上的中國還是歐洲方向上的俄羅斯。實際上,美國計劃在北京冬奧會前後要在上述兩個方向之中的一個上推進相關的行動,但是由于美國無法團結歐洲和印太地區的盟友隨同其一起“搞事”,最終導致當前美國騎虎難下的格局。烏克蘭此前寄希望于美國和北約的支持,以實現“重新奪回”頓巴斯地區。對于基輔當局而言,頓巴斯地區是烏克蘭主要的工業區,烏克蘭一旦失去頓巴斯地區就意味著自己將徹底變成一個農業國,烏克蘭也就失去了“把握國運”的機會。在基輔當局看來,如果烏克蘭能夠在北約的支持下重新奪回頓巴斯地區,則自己將可能再進一步成爲實際上的北約成員國,屆時自己將獲得穩定的安全保障,不用再擔心直面俄羅斯。而對于俄羅斯而言,當前通過兩次精准的行動,俄軍已經基本掌控了克裏米亞半島,已經打開了俄羅斯國家發展的突破口,缺乏進一步對烏克蘭采取行動的動力。俄烏之間圍繞頓巴斯地區的博弈的導火索是烏克蘭方面試圖加入北約的相關舉動,這使得俄羅斯不得不采取行動爲自己謀求與北約之間的戰略緩沖帶。當前,以俄烏雙方在邊境方向上的兵力配置情況進行分析,烏克蘭花費數年時間組建的所謂政府軍新銳力量,只能堪堪與其正面的頓巴斯民兵武裝打個平手,至于更縱深位置上配置的俄羅斯正規軍,已經超出了烏軍所能對付的範疇。然而,即便是烏克蘭方向上的局勢已經極端不利于基輔方面,北約能夠給予烏克蘭的援助僅僅是數千頂德造作戰盔和數目不詳的醫療物資。至于基輔方面期盼的“安全承諾”,北約高層只字未提。一旦開戰,烏克蘭花費數年時間積攢起來的正軌武裝將再度遭遇毀滅性打擊,而徹底失去頓巴斯地區的烏克蘭將成爲世界上的不入流國家。
台灣的“白日夢”
近期美國國內部分政客和學者呼籲“像支援烏克蘭一樣支援台灣”的觀點讓島內某些人“很受用”。但是美國政客和學者在發表上述言論的同時有意無意的忽視了烏克蘭與台灣之間的不同。烏克蘭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北約和美國的支援行動只要得到了基輔當局的認可就可以推進,然而台灣屬于中國,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的一部分,美國想要支援台灣從現實角度就面臨著諸多的不可能。更何況,台灣周邊均爲海洋,完全沒有背靠北約的烏克蘭那樣能夠通過多樣化的陸上以及空中航道獲得支援,一旦局勢惡化,烏克蘭好歹還有數千頂“德造作戰盔”,而台灣島內的一衆宵小屆時恐怕連外逃的機會都沒有。當前,拜登政府在亞歐兩側執行的戰略類似于冷戰時期美國常用的“極限施壓”戰略,通過不斷的逼近對手的底線,利用對手不敢于挑戰美國的心理而促使對方“就範”。然而,當下的美國已經不是冷戰剛剛結束時期的“武林霸主”,而是一個正在經曆霸權加速衰退的老牌強國,在幹涉亞歐地區事務上,美國才是力有未逮的那個。于是,我們看到,每當亞歐局勢極度緊張時,美國都會被迫動用對話渠道“滅火”實現“管控風險”的目的。現在的美國,即便是單獨面對中俄其中一個都不是易事,可拜登偏偏采取了“雙線作戰”的策略,這將使得美國戰略能力萎縮的問題進一步凸顯,無論是在亞洲還是在歐洲,台灣和烏克蘭的“夢想”終究只是“白日夢”。
誰惹的事情誰負責
中國和俄羅斯之間是戰略合作夥伴,雙方的雙邊關系正處于曆史最好時期。布林肯希望中國官方在普京訪華參加冬奧會期間“幫美國做俄羅斯的思想工作”,這個要求很可能不會得到中方的響應。究其原因,俄烏沖突是美國主導下的北約無限制東擴而演變而出的地區性問題,冤有頭債有主,美國和北約才是應該承擔起解決這個問題責任的方面,中國既不是俄烏沖突的利益關聯方,也不是歐洲地緣政治博弈的參與者,沒有必要爲美國人當說客。此前,中俄高層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將支持對方的核心國家利益訴求,當前美國將北約東擴到俄羅斯的家門口,一旦未來進一步采取在烏克蘭部署導彈防禦系統或者中程導彈系統的過激舉動,那麽歐洲局勢將在一夜之間回到冷戰時期,此類關系俄羅斯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中國能做的唯有支持俄羅斯的正當訴求。當下的美國算是火燒眉毛,只能先穩定住俄烏雙方,阻止“熱戰”爆發。2021年剛剛過去,拜登政府就在2022年年初抱住了一塊“燙手山芋”,一旦搞砸,拜登很可能將輸掉今年的中期選舉,甚至輸掉與特朗普競爭第47屆美國總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