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問題必須成爲國家和整個政府的一項持續的優先關注事項。在新加坡,大家都認爲,生活質量不僅由經濟增長和物質成就的指標決定,而且還由主觀幸福感決定。
在新加坡,近幾年來出現不少因爲心理問題而影響到正常生活的案例:
異常聰明的孩子因爲抑郁症,17歲就辍學。並且多年來一直在接受重度抑郁症和輕度躁郁症的治療,嚴重影響了他的學習和就業狀況。
海軍陸戰隊新月街(Marine Crescent)的老叔叔,他因爲妻子去世而情緒低落,晚上開始睡在空蕩蕩的甲板上的長凳上。
一位年輕的出租車司機分享了他87歲的祖父跳樓自殺的故事——他們全家正在公寓裏吃早飯,突然聽到砰的一聲。
財政部長王瑞傑在2019年財政預算案中談到,“建設一個強大、團結的新加坡”這一目標只有在一個擁有堅韌樂觀精神的國家才能實現。
不同年齡段的“挑戰”
在新加坡,心理健康狀況不佳影響著各個年齡段和群體。
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裏,新加坡援人協會5歲至9歲的兒童人數增加了五倍多。
新加坡援人協會(Samaritans of Singapore,簡稱SOS),是一家非營利機構,致力于爲面臨危機的個人提供機密的情感支持,以促進人們掌握關于自殺的正確觀點及提高人們對預防自殺的警覺性。
2015年至2018年,16歲至30歲的新加坡年輕人向心理健康研究所(IMH)社區健康評估小組尋求幫助的人數幾乎增加了兩倍。
- 在與心理健康問題作鬥爭的成年人中,約有90%將工作壓力列爲主要原因。
然而,心理健康研究所(IMH) 2012年對精神障礙和工作障礙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就業人群中,有86.5%的人沒有尋求心理健康方面的幫助。
在新加坡,7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中,有五分之一表現出抑郁症狀。
2017年,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自殺人數爲129人,是自1991年開始跟蹤自殺案件以來的最高水平。
重視心理健康
新加坡心理健康研究所的最新研究顯示,在新加坡,每七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會在他們的一生中經曆心理健康問題,而就在8年前,這一比例僅爲八分之一。
- 相比之下,2017年新加坡有九分之一的人患有糖尿病,但人們對這一問題的關注要高得多。
我們必須使心理健康正常化,並將其公開化,政府和社區必須學會將心理健康作爲一項基本需求加以重視,尋求幫助和康複。
我們取得的重大進展:
- 擺脫了過去以醫療爲主的做法——2017年啓動的五年社區衛生行動總體規劃朝著正確方向邁出了一步。
- 綜合診所和全科醫生等初級保健提供者正在接受培訓,以支持精神衛生服務。
- 2018年,美國國家社會服務委員會(national Council of Social Service)發起了一項名爲“超越標簽”(Beyond the Label)的全國性運動,旨在打破圍繞心理健康問題的汙名。
- 今年總統挑戰的重點是心理健康。
然而,心理健康問題決不僅僅是衛生部和社會部門的責任,所有政府部門都應認識到自己在促進新加坡精神健康方面的作用。各部委應協調制定政策,在教育幹預、就業實踐改革和社區倡議等領域解決我們社會的精神衛生負擔。
需要擴大心理健康教育
我們的兒童和青年在心理健康方面面臨的挑戰不斷增加,因此健康促進委員會的全面健康框架等項目在學校應該要被重視起來,學校和高等教育機構(IHLs)的同伴支持項目也是可選的。
如需了解更多,請點擊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