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雙
蔡麗雙,國家一級作家、文學博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香港文化藝術界聯會主席、香港中華文華總會副會長兼執行監事長,已出版獲第二屆冰心散文獎的《星光下的情懷》、獲中央軍委批示到四大軍區贈書的《魚水情深》等九十多部個人專著,作品入編《大學語文》課本等,多次舉辦全球性的「蔡麗雙杯」:《祖國情》《故鄉情》《圖書緣》《草原頌》《赤子情》《中國夢》《草原情》《家國情》的散文、散文詩、新詩、歌詞和「清麗雙臻」及「曼麗雙輝」填詞大奬賽等。
蔡麗雙
解讀蔡麗雙“靈秀體”書法
上海 汪義生
欣賞蔡麗雙博士的“靈秀體”行楷,深感書法是以漢字爲基礎用筆劃線條造型來表現的視覺藝術,作品充分表現出漢字結構組合的特點,有主次,有正斜,有張弛,部首間相互照應變化,章法上也體現了整體的虛實動態。欣賞蔡麗雙的“靈秀體”行楷,領悟到書法是中國古代傳統藝術的瑰寶,是中國人獨創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種藝術形式,作品墨彩斑斓,涵蘊骨力,氣度平和,玲珑剔透,端莊多姿,開阖得宜,線條明快而暢達,潇灑而優雅,字的虛實、疏密、聚散都極見功力,一派大家風範。欣賞書法,如能走進書法家的內心世界,了解書法家的美學觀、價值觀,無疑能加深對其作品的鑒賞力。前不久,我參加在福州舉辦的“蔡麗雙杯赤子情”全球華文新詩大獎賽頒獎典禮,典禮圓滿結束後,對蔡麗雙博士作了一次專訪,請她談談對書法藝術的見解。
蔡麗雙
“左手寫詩,右手寫書法”的才女
蔡博士具有詩人和書法家的雙重身份,並且堪稱詩、書雙絕。我們的話題就從詩與書的關系入手,探討詩、書的美學特征,二者之間有著怎樣的關聯,蔡博士爲何不限于寫詩,而是還兼及書法呢?這些問題是蔡博士非常感興趣的,聽得出她對此有過深入研究,作過認真思考並有深刻的感悟。
蔡博士被譽爲“左手寫詩,右手寫書法”的“兩棲”才女,這一刻在寫詩,下一刻又在揮毫潑墨,能兩支筆交替使用。我想到古代文人稱“詩書同體”,當代人認爲“詩書殊途同歸”,于是向蔡博士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您認爲詩歌與書法究竟有怎樣的連系,您同時習詩、習書法,會有相得益彰的收益嗎?”
蔡博士顯然對此早已了然于胸,不假思索地說:“詩與書可以用孿生姐妹藝術來作比喻,二者異體而神似,異迹而同趣。”蔡博士指出,詩與書在創作時表述形式和表現手法看似不同,但二者在審美特征上是相通的,她在交替創作詩歌和寫書法時,深深地感受到二者之間是心心相映的夥伴關系。詩人以詩表達思想感情,傳達自己的觀念,但往往不是直白的表露,而是采用隱形的手法,詩人想要表達的東西是隱藏在語言背後,時常用暗喻等手法,詩中抽象的理念、哲思讀者需思而得之。一首好的詩,它的詩意總是隱含在形象、情理、語境等諸多因素之中,成爲一種引人追尋的可意會卻難以言傳的美質。漢字是書法的載體,現代漢字由象形文字演化而來,而象形文字中就充滿音韻和詩的律動,所以說,詩與書具有同一性,即具有同“根”同源的特征。
有人把書法的境界描繪得很玄妙,我忍不住問:“您在寫書法時,究竟要表現的是什麽?”
蔡博士沉吟片刻,笑著說道:“你想的這個問題,要詳盡地講述清楚,恐怕都可以寫一本書,很多熱愛中國文化的外國朋友都好奇地對我問過類似的問題,這正是中國書法獨一無二的地方。”爲什麽說書法是中國人貢獻給人類的一份藝術瑰寶呢?蔡博士的回答使我有茅塞頓開之感。她指出:世界上所有國家、民族的文化藝術,都源于形而下的物質,如天地、紅塵滾滾的社會生活,而中國書法則是一個異類,它源于形而上的精神世界,出自人的心靈。中國文化特別注重心靈的感悟,在中國古代,書法的地位要高過繪畫,這是因爲畫的意境能從自然景物中獲取,而書法的意境只能源于心靈,故楊雄稱書法爲“心畫”。蔡博士動情地說:“中國書法彙聚著我們華夏民族全部最生動、最深刻、最美的內涵。在所有藝術門類中,書法或許又是最難完善的藝術,因爲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而要用橫豎撇捺勾點這樣幾種筆劃加以表現,實在是勉爲其難。相對于中國文化的恢弘、深邃,書法難以盡善盡美,就像人,完美無缺的人是不存在的。所以說,書法藝術無止境,正是這種藝術充滿生命活力的表現,它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書法家苦其心志,锲而不舍地上下求索。”
說起平時進行詩歌和書法創作時的美妙感覺時,這位詩界和書法界的才女很陶醉地說:“交替使用這兩副筆時,沒有身臨其境的人是難以領略其中美妙的。當詩中飛揚的意象令我情感激蕩時,常常會油然而生一種沖動,迅速鋪開宣紙,揮毫潑墨,此時筆下的線條彷佛在追逐著詩意,産生了對藝術的頓悟,並在宣紙上直接訴諸視覺,心靈中便會充滿一種難以形容的愉悅。”聽了蔡博士的這番話,使我對平時人們所說的“意境美是詩、書的共同屬性”這句話有了很實在的感受。蔡博士進而分析道:書法在藝術上具有雙重性,書法並非對可見的客觀事物作具體摹寫而産生的具體形態,從這一點上看它是抽象的。然而,書法的抽象,並非純概念的抽象,這是因爲漢字是從象形字發展而來的,因此,中國書法又有形象特征。書法這種兼具抽象和形象的藝術特征,與詩歌在創作時兼具邏輯、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特點非常相似。
聽了這番話,我明白了這一事實:在對詩與書法意境的深層開掘過程中,蔡博士的才藝得到了叠加和放大。詩與書在蔡博士的筆下碰撞、交融,産生了嶄新的藝術元素,二者從內容到形式構思,相互補充、滲透和轉換,形成了一條血脈相融的通道。難怪,在蔡博士的詩中,可以領略到“靈秀體”書法的氣韻;反過來,在她的書法中,也能品味出她的詩的靈動意象和秀美的情境與情思。
書藝的形與神
蔡博士的“靈秀體”書法,以行楷見長。
她的楷書師顔、柳體而不拘泥,自出機杼。她在十多年的習字過程中拜過多位書法高手爲師,在習楷方面下了苦功夫。蔡博士說:“楷書自漢末孕育,經魏晉而隋唐的發展變化,成爲漢字日常應用書體。楷書藝術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已經高度成熟,不僅是書法入門的門徑,而且成爲一種與其它書體相並列的書法藝術表現形式。”
蔡博士取出她的一張楷書條幅,細細分析,使我了解了楷書的鮮明特征。楷書在每一個點畫的角色功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就這一點而言,其它任何書法都沒有楷書這樣完整、清晰。書寫楷書時,第一筆,第二筆,第三筆……每個筆劃角色都是非常明確、不能取代、不可移易的,它具有在藝術空間裏的唯一性。但楷書的規範並非一成不變,我在欣賞“靈秀體”楷書時,領悟到,蔡博士書寫楷書在遵循楷書規矩的同時,又充分表現出“靈秀”的韻味,一點一畫有詳略,有動靜,有快慢,因而“靈秀體”楷書給我的感覺是一種富有鮮活的生命力的書法形態,而不是一個固化的書寫模式。
蔡博士近年來寫得最多的是行書。她笑著對我解釋:“向我索要書法的朋友太多了,而寫楷書太費時間,所以寫行書慢慢就寫順手了。”蔡博士的行書在循章法的同時常常隨機生發,拓展了作品的境界,妙不可言。我觀蔡博士的行書,覺得最大的特點是形式與內容結合得可謂天衣無縫。根據所書內容,或柔,或剛,或剛柔相濟,透過線條的枯濕轉換,點畫間微妙的呼應,線與線的排列錯動,字形的斜正對比、大小參差,章法的整體動態變化,可以領悟到一種“靈與秀”特有的多種藝術元素相融互滲的情韻,欣賞者能穿越筆墨透視到書法家那澹定高曠而又優雅明麗的心靈世界。
蔡博士的詩以讴歌真善美爲基調,其“靈秀體”行楷如雲流水,洋溢著潇灑飄逸、委婉清麗的靈動秀美氣息。然而“靈秀體”書法並非拘泥于一格,而是根據表情達意的需要,有所變化。如新近出版的蔡麗雙《魚水情深》評論集《慧心摯語》一書中就收入不少蔡博士的書法,都是讴歌駐港解放軍指戰員的,充滿鐵骨铮铮的陽剛之氣。以《將軍心語》爲題的書法作品爲例,于“橫直撇捺勾點”這些筆劃之中,顯現出詩中的將軍“胸羅百萬兵”的沖天豪邁之氣。然而,“靈秀體”書法的陽剛,又浸潤了書法家的個性,這使我聯想起觀賞蔡博士操練八仙劍時的感覺,既有勇猛矯健、氣吞霄漢的剛烈之氣,又有靈動飄逸、神遊幻境般的柔美,具有剛柔相濟的韻味。
談到書法的氣韻風格,蔡博士強調指出:“書法作品展示的不僅是筆法、墨法、水法、章法等技藝,更重要的是作者的思想情操、人文修養、精神追求。在我看來,後者的因素越多,越顯著,其作品就越有價值,越令人喜愛,這方面的例子可以說不勝枚舉。”蔡博士舉了顔真卿和饒宗頤一古一今兩位高人爲例:顔真卿在書壇極受尊崇,除了他書法功力極深之外,與他在“安史之亂”中甯死不降,最後浴火取義有關;而香港國學大師饒宗頤周身洋溢著沉潛治學的靜氣和涵養道德的骨氣,這又與他翰墨中的金石之氣、丹青中的靈動之氣相融合,從而形成其獨特的文化氣象。蔡博士強調說:“書品與人品確實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具有一致性,所以,古人把學書法比作學做人。古人倡導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養性陶冶情操一個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讀書。讀書能開闊人的眼界,幫助人修身、立德、明理。古往今來,大凡有成就的書法家,多爲飽讀詩文,博覽群書、文化修養極高的文化大師。古代的大藝術家,如王羲之、顔真卿、蘇東坡等等;當代的如齊白石、徐悲鴻、林散之等藝術家莫不是如此。他們首先是飽覽群書的大文豪,而後才是著名的大書法家。”
我想,蔡博士這筆“靈秀體”書法遐迩聞名、博得八方喝彩,與她幾十年如一日的苦讀,肯定是分不開的。
爲普及書法教育鼓與呼
今天,人類社會進入信息化時代,計算機已走進千家萬戶,漢字書寫與現代科技條件下的日常生活不再密不可分。大多數人用筆尤其是用毛筆寫漢字的機會越來越少,漢字書法的普及程度每況愈下。記得我們念小學時有用毛筆書寫漢字的寫字課,而在今天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多數中小學書法教育已陷于停頓狀態。我問蔡博士:“您認爲今天的中小學生還有必要學習書法嗎?”
蔡博士的回答是肯定的:“盡管不必要求每個學生都成爲書法家,但作爲中國的傳統文化基因的漢字書法教育,意義非比尋常。”蔡博士首先強調普及漢字書法對于接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命脈,弘揚中華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與自豪感的重要意義。書法,是由漢字書寫發展衍生的,是中華民族獨有的傳統藝術,是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全世界只有漢字書法可以作爲室內藝術裝飾品。2009年9月,中國書法被批准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蔡博士如數家珍地說道:“在世界各國,尤其是東亞、東南亞漢字文化圈,書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力。例如,新加坡每年春季都舉辦全國性的‘揮春’書法比賽,參與者從幼童到老人遍及社會各個年齡層次;日本的小學、初中,書法都被列爲必修課,到高中學習階段作爲選修課,大學文科設有書法專業;韓國把習書法稱爲‘書藝’,該國還准備申報‘書藝’爲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由此可見,對于漢字書法的文化傳承,這些近鄰比我們重視多了。”蔡博士從多個層面概括了普及書法的重要意義。
其二,中小學校教育,是人文教育的基礎,在人生的這個重要階段普及書法教育,目的不在于將來一定要當書法家,其重要功能是接受藝術熏陶,這對塑造健全的人格很有幫助。蔡博士指出,孔子倡導的“六藝”,即禮、樂、射、禦、書、數,是中國古代教育的必修課,書法就是其中一項基礎學習內容,幼童開蒙要舉行開筆禮,學會書寫漢字的規矩法則,由此正式邁出修身學習的第一步,踏上進入中華文化殿堂的階梯。蔡博士很動情地說:“在習書法時會有一種很奇妙的感覺,你會自然而然地將主觀世界的想象思維和情感運用二者融爲一體,進而産生美的視覺感受,達到以字表意、傳達情感的藝術境界,從而體悟到漢字在應用功能的基礎上,如何産生出藝術表現、欣賞的功能。從書法中你能領略到儒家精神的‘中和之美”,道家文化的飄逸超脫和無所拘束,佛家文化的內心超越,從中感悟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人說‘以字正心’,確實是有道理的,通過學習書法,可以陶冶人文修養,端正思想行爲,提升個人藝術境界,坦蕩襟懷,于潛移默化之中塑造人格。當然,這也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
其三,學書法有助于思考,具有養生功能。蔡博士指出,如今處于信息爆炸年代,人心浮躁,淺嘗辄止的“快餐式”閱讀方式流行。打開計算機,信息鋪天蓋地而來,迅速浏覽一下標題,一掃而過,不懂就“百度”,人們似乎覺得沒有時間、也沒有耐心深入細致地學習思考。練習書法可以促進人靜下心來學習思考。蔡博士在練書法時有切身體會:自從學書法後,就注意閱讀各種藝術鑒賞類文章和專著,閱讀中國文化類的書籍,從而大大豐富了曆史和美學知識,提高了哲學水平。
隨著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開始意識到休閑生活對于養生的重要意義。今天,在業余時間練書法,已在工農商學兵政黨中盛行,社會各個領域,各個層次都有不少人在執筆學書法,使書法成爲一種普遍適合的修身養性、休閑養生的生活形式。蔡博士笑道:“我長期以來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睡眠不足,卻仍能有充沛的體力、精力,和我勤習書法一定有關系。”
蔡博士總結道:“書法在幾千年曆史進程中應付社會生活實用書寫的功能,在當今時代已經淡化,但隨著社會發展,對書法又形成了新的角色定位,它在今天國家大文化建設格局中的多種價值正在不斷凸顯、發展,我相信,書法家可以在人民群衆廣泛參與的書法氛圍中創造新的輝煌。”
聽蔡博士縱論中國書法,真是開拓了眼界,大長見識,也提升了我對“靈秀體”書法美學特征的認識,提高了我對蔡博士書法藝術的鑒賞力。
汪義生
(汪義生,文學博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從1982年起致力于華僑華人研究,在中國大陸、台港澳地區及世界各地華文書報雜志發表論文二百多篇,已出版《儒商學》、《儒商列傳》、《香港文學史》、《世界華文文學概覽》、《蔡麗雙新詩賞析》、《詩愛飛天宇》等十多本專著,曾獲中國圖書獎等獎項。有些論著在海內外學術界引起較大反響,受到矚目。)
蔡麗雙
蔡麗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