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佾生‖潮州的龍湖古寨(南國/散文)
2021-08-12 中山日報
點擊在線收聽語音版
美哉,龍湖古寨
這是一座始建于南宋,興盛于明清,綿延千年的古寨,一處自北向南依偎于韓江中下遊西溪南堤腳下的帶狀古村落。先人按九宮八卦格局營建,中央直街形似“龍脊”,韓水涵碧,湖池環繞,地稱“龍湖”,村名“龍湖寨”。直街兩側,三街六巷橫延,縱橫街巷中,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賈富紳豪宅100多座,構成了一處格局形制與古代潮州府城頗爲相似的繁榮街市——人稱“小潮州”。
這就是潮州市潮安區一處著名的曆史人文旅遊景區,2012年11月被評爲“廣東省十大最美古村落”的龍湖古寨。
一座古寨,在曆史的煙塵中屹立,雖飽受歲月霜刀雨劍的磨蝕,斷垣殘壁上刻下一道道傷疤,卻千年不倒!
在縱橫交織的巷陌中,我一次又一次踯躅流連,輕輕扣響腳下的石板路,期望與古聖先賢心交神會,探尋他們留給後人的精神寶藏。
“最美古村落”,美在何方?
整座古寨,依韓江逶迤南去,帶狀分布,面積約1.5平方公裏。東面韓水滔滔,堤岸蜿蜒,碧道伸展;西面十多個池塘珠聯玉串,恰似一條項鏈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粼粼波光,幽幽漣漪,清流映帶。湖面小橋虹躍,岸邊花團錦簇,修竹翠柳,綠樹成蔭,一派江南水鄉的靈秀風光。
這些湖池曾被侵占,淤塞荒蕪。近年政府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疏浚整治,修建石橋、亭榭並配套綠化美化,使古村落煥發出前所未有的靈動氣息和青春活力。
古代龍湖寨東倚韓江,西臨古彩塘溪,陸路又是通往潮州府的要道,周圍十裏沃土,又恰處于韓江的出海口,這一切都爲龍湖寨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龍湖曆史上一直是潮州商業貿易十分活躍的墟市。古寨北門堤外韓江邊,就曾是古代龍湖的貨運、客運碼頭,如今被辟爲一處水利公園,成爲一處旅遊景點。
據《龍湖鎮志》記載:“龍湖……元朝末年已初步形成商業貿易的小集市。 到明成祖永樂年間……達官顯貴來往,商賈雲集,市集逐步繁榮。每天從閩西贛南等地通過韓江,運來大批大米、杉、木、紙、炭、桐油、茶、蛋品、香菇、草菇等物品。又從龍湖市購買大批的棉布、紗布、小百貨、日用工業品及新鮮大蕉、香蕉、柑桔等運至閩西贛南及客區等內地銷售;同時,商人還從這裏運出生柑、腌制品、南金等特産到南洋一帶。龍湖碼頭每日船只往來穿梭,一片繁忙;市場貨物擺設,琳琅滿目。清末民初,龍湖市商業貿易,達到最旺盛階段,從市頭磚瓦廠(與三英交界處)至北門的堤頂及市內街道兩旁已個有400多家鋪戶商號。集市規模及貿易額、物資吞吐量在縣內僅次于潮州城,成爲潮汕平原一商業重鎮。”
繁榮的商業貿易,創造了滾滾的財源,給當地人文昌盛提供了雄厚的財力支撐。
曆史上,龍湖寨科甲鼎盛,人才輩出。據《潮州府志》和《海陽縣志》記載,南宋而下,此地共出過進士、舉人一百多人,有據可考者共計69位,高居華南列村之首,最著名當屬南宋甯宗年間“因直言不諱而被下壓名次”的狀元型探花姚宏中。明清時期,潮州古城太平路上共有牌坊39座,用以褒揚府屬各地在科舉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的舉子,褒揚潮州府籍有優秀政績、政聲的官員,其中表彰龍湖人的牌坊就有六座。
高官富商紛紛擇此風水寶地營造府第豪宅,修築祠堂,構建書齋。三街六巷之中,宗祠廟宇、進士第、方伯第、文翰第、儒林第……深宅大院星羅棋布,不少深達五進、七進,個別甚至十進,不僅有少量線條洗煉的宋式構件,更有大量明清及民國風格的建築遺存及經修複活化的整座古建築。這些建築物,外觀古樸厚重,氣勢恢宏壯偉,雖遭歲月塵埃湮沒,于今仍能讓人窺見昔日唯美奢華的風采。千姿百態的石雕、木雕、灰塑、嵌瓷、彩繪等藝術作品,巧奪天工,成爲潮汕建築藝術的典範,無不美輪美奂,令人歎爲觀止!龍湖古建築群,堪稱國寶級的潮汕古建築博物館。
在衆多的府第祠堂中,最值得一提的當屬方伯第、阿婆祠、侗初師祠等處。
方伯第原爲潮州名宦、明朝嘉靖年間禦倭英雄、廣西左布政使劉子興府第,後由劉子興後裔、新加坡僑領劉正興斥巨資重建,曆時三年于1923年落成。方伯第屬三進二門樓格局。首門門匾寫著“進士第”三字,顯示主人的文化層次;二門門匾則爲“方伯第”字樣,表明主人官階官銜。與別處高官豪宅大門極盡宏闊壯觀的特點不同,方伯第門面相對狹窄,越往後越寬,這是“布袋厝”的典型範例。“布袋厝”的意思是賺到的東西進來,不容易外泄。劉正興作爲南洋富商,其商人的守財理念通過一座宅子體現無遺。
方伯第的另一顯著特點是中西合璧。無論是浮壇琉璃圍欄、灰塑安琪兒造像,還是法國瓷磚、羅馬花式窗蓋,無不吹拂濃濃的西洋之風。
阿婆祠是龍湖人濃墨重彩書寫的另一篇精彩的曆史文化詩章!
阿婆祠座西朝東,最大特點是門肚特別大,其寬度超過整座建築寬度的二分之一,非常誇張,所以又被稱爲“闊嘴祠”。
門匾“椒實蕃枝”四字,是清初大儒、進士翁廷資所書,出自《詩經•唐風》“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借椒樹繁茂、碩果累累形象,寄寓主人開枝散葉、子孫滿堂的美好願望。
阿婆祠修建者是明清之際“家資豐盈甲于潮州”的當地富商黃作雨。黃作雨經商發財之後不忘母恩,在其母去世後,本想將母親牌位供奉于宗族祠堂,卻遭到族親的強烈反對。原因是牌主不僅是一位女性,還是婢女出身(當地俗稱“赤腳”或“走鬼”),地位卑微,自古就無女性牌位進祠堂之先例,更無“赤腳”與主人同列的做法。黃作雨一氣之下,在宗祠旁邊另斥巨資興建一座比本族祖祠更氣派、更奢華,專供母親牌位的祠堂——阿婆祠,並且宣稱:“男人貧賤能發達可建祠立廟,女人何有不可!”
黃作雨其人不但擅于經商,而且智勇雙全,急公好義。清順治、康熙年間曾多次組織鄉勇抗擊賊匪,設計誘殺賊首,保全村寨。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爲其母建造祠堂,沖破“男尊女卑”的頑固觀念;前無古人之舉,彰顯的是一種敢爲人先的開創精神和男女平等的意識,開時代先風,實難能可貴!
資料顯示,全國已知安徽、江西、福建等地有幾座女性祠堂。阿婆祠建于清康熙年間,比建于清嘉慶年間,號稱“世界上唯一一座女祠”的安徽歙縣“清懿堂”還早建一百多年。
黃作雨不但建女祠,而且建女書齋。龍湖古寨不但書齋多、書院多,而且有專供女童讀書的女書齋。據記載,明崇貞年間,黃作雨于古寨中平巷頭設立一處女書齋,專供族內小姐讀書。
在男尊女卑觀念根深蒂固的封建社會,黃作雨建女祠堂,開女書齋,單就這兩件在當時屬石破天驚的豪舉,足以讓其流芳千古!
興學育才,尊師重道,在龍湖古寨早已成共識。
龍湖古寨有“五多”,其中就有“書院、書齋多”,“學田”多。明清全盛時期,全寨書齋不少于30處,龍湖書院學田曾一度多達736畝。重視教育程度由此可見。
作爲尊師重教風尚明證的另一典型事件就是興建教師祠堂。在阿婆祠對面,一座教師祠堂——侗初師祠在曆史的風雨中挺立幾百年,成爲一座尊師重教的豐碑!
明萬曆年間,龍湖古寨七戶子弟爲客家人王侗初老師養老送終,並在老師過世後集資爲他建造祠堂,且世代祭拜。100多年後,七位學生後裔又重修祠堂,同時請潮州知府周碩勳撰寫碑記,讓老師流芳千古。
一座鄉間村寨,曆史文化底蘊如此深厚,實屬罕見。那些科舉的功業可以光耀家族門楣,光耀地方曆史,但隨著歲月的流逝,光環會越來越暗淡;唯有尊師重教,興學育才,尊重女性,倡導男女平等的觀念和敢爲人先的開創精神才是龍湖古寨最美的風景。
(這是一個共享、互動平台!“文棚”面向全球華人開放,供作者和讀者交流、推送。其“寫手”欄目向全國征集好稿,凡當月閱讀量達6000次,編輯部打賞50元/篇,12000次則打賞100元/篇;另外,每月由文棚主編推薦5篇優秀作品,給予50-100元獎勵。優秀作品可以參加季賽和年度總決賽。請一投一稿,並注明文體。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1600字以內;請注明真實姓名、聯系方式及銀行賬戶全稱、戶名、賬號等。文責自負,發現造假、抄襲、套改等即予曝光。)
◆中山日報社媒介拓展中心◆圖/作者提供◆編輯:徐向東 實習生 袁隽清◆二審:韋多加◆三審:魏禮軍◆素材來源:中山日報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下載中山Plus, 閱讀更多內容
相關推薦
最新進展!新三鄉醫院總工程量已完成88%
2021-08-11
蘇炳添的家鄉情緣:每次回到中山都會看望啓蒙教練
2021-08-10
快訊!劉雲梅任中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2021-08-12
這些鎮街停課!中山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丨早讀中山
2021-08-10
“九大行動”進行時① 志願服務文明實踐來了,廣東鄉村變了
2021-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