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外國人也過中秋節嗎?外國也有中秋節,他們怎麽迎中秋呢?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張九齡的《望月懷遠》,詩的開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就是傳誦千古的名句。張九齡的這首《望月懷遠》,被曆代評家稱頌爲中秋望月懷思的名篇。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爲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禮記·月令》之中:仲秋至嶽陽衰老,行糜粥飲食。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祭月是中國古代重要祭禮之一,曆史久遠,是古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祭月之祭,始于先秦,是皇室禮儀。
二十四節氣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節”。後來,才由祭月演變成以“家庭團圓”爲主題的祭祀儀式,這就是現代人們所熟知的中秋節。所以,中秋節就是源自傳統的“祭月”。
中秋節起源于上古時代,普及于漢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後。 漢代是我國南北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
中秋節在我國北方地區流行是在唐代之後。唐代十分盛行中秋賞月,許多詩人的著作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開始成爲固定的節日,在《唐書·太宗記》中便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相傳唐玄宗李隆基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于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
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于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譜曲編舞,創作了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由是,民間才開始盛行起過中秋節的習俗。
北宋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爲普遍的民俗節日,並正式定陰曆八月十五爲中秋節。
據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載,宋時的東京,爲迎中秋節的到來,東京的大小酒店在節前都准備了充足的新酒,重新結絡門面彩樓花頭,畫竿醉仙錦旆。
中秋節當天,市人爭飲,至午未間,各家店裏的新酒就會銷售一空,不得已,只得拽下望子,關門歇業。
除了把酒言歡外,吃食也非常豐富,是時螯蟹新出,石榴、榅勃、梨、棗、栗、孛萄、弄色枨橘,皆新上市,可以讓市人一飽口福。夜色降臨後,富貴之家便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
當然,最高興的,當數闾裏兒童了,可以連宵嬉戲,而不必在意家長的呼喚。
“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間裏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骈阗,至于通曉”。(《東京夢華錄》)
明清時期,中秋已成爲中國民間的主要節日之一。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濃厚,功利性的拜祭、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衆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
陸啓泓《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于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
劉侗、于奕正的 《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甯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中秋節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2006年5月20日,中秋節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自2008年始,我國將中秋節列爲法定假期,如當天與周六周日重合,則在下周一補休一天。
台*灣的中秋節當天,也放假一天,若與周六、日重疊則不另外補假,但若與周休假期僅相隔一工作日者,該工作日則調爲假期,並擇另一星期六補班補課。
香港的中秋節法定節假日定在農曆八月十六日(中秋節翌日)。如果碰上星期日,則在星期一補一天假;如果碰上星期六則沒有補假。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那麽,外國人也過中秋節嗎? 答案是肯定的,因爲,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中秋節。
由于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不僅爲國人所獨有,在世界有華人生活的地區以及受華夏傳統文化影響深遠的亞洲各國,也都有過中秋節的民習俗。比如韓國,就把中秋節列爲法定假期,並且,假期長達3天。
那麽,中國之外的其他國家,是如何過中秋節的呢?
韓國的中秋節,其內容上與中國有異,他們把中秋節過成了“感恩節”,其主要內容有二,其一,是掃墓並用新收獲的谷物和果實祭祀先祖的日子;其二,是回鄉探親,向親朋戚友送禮亦是過中秋節的習俗。
日本人過中秋,也賞月吃東西,但是,他們吃的並不是中國式的月餅,而是一種江米團子,日本人稱之爲“月見團子”——日本人稱賞月爲“月見”,月見團子,就是賞月時吃的團子。
越南的中秋節則更特別,因爲,在越南,中秋節更像是兒童的節日。當晚,孩子們會去看舞獅,孩子們還要一起提著鯉魚燈出遊玩耍,這樣的活動有著相當的儀式感,是寓含有長大“跳龍門”之意。
另外,東南亞諸國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及菲律賓等,也都有迎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平時忙于工作的人們,親朋之間疏于走動,中秋佳節來臨,正是聯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所以,親朋好友、商業夥伴之間,在中秋這天會相互饋贈月餅,借此表示問候與祝願。
文化的力量是具有穿透性的,無論身處何地,凡受華夏文明影響的,都會烙下深深的印痕,不論是節俗,還是習慣。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