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食多源自民間,美味常藏于市井。
我們日常探訪的美食,還真是應了這句話 ,就如沙茶醬這一獨特醬料。
閩、粵兩省作爲我國海外華人華僑的兩大省份,沙茶醬是閩、粵兩省都共有的醬料,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閩、粵與沙茶醬之間的“三角關系”。
沙茶醬的曆史淵源
大多數人知道沙茶醬,或許是去廈門旅遊時吃到的那碗湯頭無比濃郁辛辣之余還有點微甜的沙茶面,或許是好奇潮汕牛肉火鍋的火爆卻意外被潮汕牛肉和沙茶醬的絕妙組合圈粉。
與衆多土生土長的醬料不同,被瘋狂打call的沙茶醬實際上是一種舶來品,而非純國貨。
它的誕生就是一段“下南洋”的曆史。
南洋,是明清時期對南海附近東南亞諸國的統稱,地理位置上包括現在的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和印尼等國,而廣義的南洋還包含當今的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附近的太平洋諸島。
中國與東南亞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的漢代。但從明朝末年開始,閩粵兩地不少人去南洋謀生。這些早期移居印尼、馬來西亞的先輩們,第一次接觸到了“沙嗲醬”。南洋地區把烤肉串稱作“sate”,“沙嗲醬”就是在烤肉串時所刷的特制醬料,重辛辣,也偏甜。
從南洋返鄉的番客,把自己帶回家的同時也帶回了南洋地區的一些飲食文化,當然也包括沙嗲醬。
但對不喜辣的閩粵人來說,印尼沙嗲醬太重口味了!辛辣味重,過甜也夠鹹。
爲了更符合本地人清淡的飲食習慣,先輩們便對沙嗲醬大膽改良。改良之後的産品,便是今天大家所熟知的“沙茶醬”。
在閩南語系中,茶的發音與嗲、爹相似,所以譯作“沙茶”。這也比較符合閩粵人喜飲茶的風俗。
回國的沙嗲醬在國內成功改造升級,並在閩南地區和潮汕地區生根發芽。
江湖上,便喚作“閩南宗”和“潮汕門”。雖師出同門,武功樣式卻大有不同。
沙茶醬的味道,和中國的很多醬料都不太一樣。它的口感層次明顯,口味錯綜複雜,有點辛辣,也有點甜,裏面包含了太多的香料,它從東南亞來,是南洋風味的代表。
福建人,潮汕人,他們對沙茶醬都愛得深沉。一般說沙茶,都會先說是“福建型”還是“潮州型”。雖然離的不遠,但兩個地區的人對于沙茶醬的改良和搭配,都有不同的想法。
潮汕人:牛肉配沙茶,絕配!
沙茶醬在潮汕出道就是巅峰,調味料用的類型要比福建型的更複雜一些,一般會包括但不限于:花生、芝麻、蝦米、豆瓣、辣椒、五香粉、草果、姜黃、香菜籽、芥末粉、丁香、香茅、炸蒜蓉、蔥蓉、洋蔥等,再添加生抽、鹽、白糖與香油。而福建沙茶醬是用大劑量的油炸花生米末及適量去骨的油炸比目魚幹末和蝦米末與蒜泥、香菜末、辣椒粉、芥末粉、五香粉、沙姜粉、芫荽粉、香木草粉用植物油煸炒起香,佐以白糖、精鹽用文火慢炒半小時,至鍋內不泛泡時離火待其自然冷卻後裝入壇內。
從19世紀後期開始,各類民間沙茶醬作坊層出不窮,如“淘香”、“益香”、“萬香”、“僑香”、“集香”、“瑞園”、“源益”等。
建國後不久,即1956年,沙茶醬私營作坊以“公私合營”的方式組建成立國營的沙茶醬生産廠。
1978年改革開放,汕頭入選經濟特區,沙茶醬也順勢而爲,注冊商標,對外輸出。“迎春樓牌”和“紅星牌”沙茶醬便是汕頭市食品廠在上世紀80年代推出的名牌産品。
1988年,汕頭市金園區調味食品廠改制重組,新的皇牌食品有限公司生産出“沙茶王”,更是讓潮汕沙茶醬“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沙茶醬以前,潮汕菜崇尚至清至鮮,濃重鹹香的味道使潮汕疊上了一層南洋味。
〈圖源_汕頭美食網〉
一道沙茶牛肉,道出了潮汕人心中的家鄉味道。
潮汕有名的牛肉火鍋,標配必須是沙茶醬,而且每一家幾乎都是自己手工調制的沙茶醬,醬料的選擇也是牛肉火鍋裏最重要的一環。醬料不夠味道,這麽新鮮的牛肉就浪費了。
燙熟的三花趾五花趾匙仁往沙茶醬碗裏一蘸,什麽麻醬油碟都得靠邊站。
沙茶醬好吃又百搭,可拌、可炒、可燙、可煮。吃潮汕牛肉、吃油炸豆腐可蘸沙茶醬,炒河粉、炒粿條、炒牛肉、炒花甲可放沙茶醬,拌面、拌幹粿也能放沙茶醬……
吃潮汕牛肉不蘸沙茶醬簡直是犯罪!
怪不得潮汕人要魔改東坡先生的《惠州一絕》,“日啖丸子三百顆,不辭長作潮汕人”。
沙茶醬拌面
沙茶醬拌粿條(圖源深圳吃貨小分隊)
閩南人:沙茶面,正點!
潮汕人把沙茶醬玩出了花樣,在閩南地區沙茶醬最好的歸屬就是制作沙茶面的湯頭。
在福建人眼中,那些青澀的、甜蜜的愛情,釀成了其中的甜;那些遭遇過的生活困境,是深刻的辣味;鮮,是海風自來悠悠長長的那一味。甜、辣、鮮,就是他們的沙茶醬最重要的味道。沙茶醬沒有標准,各地的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想法去重新搭配,配方每家也不同,就看個人喜好了。
〈圖源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2》〉
在閩南每一家的沙茶面都有每一家的味道,因爲每一家的沙茶老湯都是按主人獨特的口味調制而成,配以豆腐魚丸等各色配料,吃起來層次豐富,風味獨特。以廈門爲例,廣受市民喜愛的沙茶面傳統品牌就有吳再添、月華、四裏、黑糖等,也有創新做出龍蝦沙茶面而成爲網紅的月美等,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獨特味道,承載了食客不同的回憶。
實際上沙茶面的妙處主要是在湯頭。用心的店家會采用新鮮的豬大骨、整只雞及魚頭等熬成鮮美醇厚的高湯;主料之一的沙茶是選用上等的蝦頭,經拌鹽腌制兩個月以上,再磨細,將蝦醬、蒜頭醬按先後順序加入沸油炸透,待冷卻後加入五香粉、咖哩粉、辣椒粉、芝麻等制成。只有澆上這樣的湯頭,才能保證沙茶面甜香爽口、油而不膩的口味。
然而要熬出一碗合格的沙茶湯可不容易。沙茶醬可不能買現成的,一定要自家調配,大骨頭湯的熬制更是考驗著店家的功夫深淺。每家店的熬出的沙茶湯頭也不盡相同,甜鹹濃淡各有把握。
〈圖源微泉州〉
在沙茶面中添加各式配料,從豆幹、米血、鴨血到瘦肉、豬肝沿,再到鱿魚、魚丸、鴨內髒,自主選擇,豐儉由人,當然,少不了點上一份切成薄片的豬腰、豬肝,在滾燙的大骨湯中即刻燙熟,新鮮可口。
吃沙茶面,先喝一口湯,香濃爽滑,清甜中帶著微微的麻辣感覺,一口下肚,全身舒坦,再咬上一口細嫩的油豆腐,讓沙茶的味道與豆腐合二爲一,接下來,再吃各種配料。大蝦、鱿魚、花蛤、海蛎、老蛏、魚丸……
靠海的人,就是有吃福。吸飽了湯汁的豬腸、豆腐和鴨血,每一口都能讓你的精神無比愉悅。
〈圖源時間秩序〉
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想家。沙茶醬裏的鄉愁非常濃郁!沙茶火鍋也好,沙茶面也好,沙茶炒牛肉也好,哪怕拌白飯都好……
不論是面條還是還是牛肉火鍋,只要適當的調配,沙茶醬就能發揮最大的功效,每個地區的人,也一定有一碟百搭醬料,像貴州就是老幹媽,而在福建和潮汕人心中,沙茶醬才是最佳醬料,是無法被替代的。
飄洋過海而來的“沙嗲醬”在國內落地生根成“沙茶醬”,非但沒有水土不服,反而越養越旺盛。沙茶醬讓那些原本普通的食物熠熠生輝,也讓那些珍貴別致的食物錦上添花。
在這段福建,潮汕地區與沙茶醬的三角戀愛之中,勝利的是沙茶醬。因而今天當我們提到沙茶醬,都有了一種莫名的親切感。
當然,隨著愛沙茶醬的人們飄向他鄉,這種散葉與生根,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地方。
來源:閩聲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