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目前的用水量約爲4.3億加侖(mgd),足以填滿782個奧運會規模的遊泳池,其中住宅消耗45%,非住宅部門占用其余部分。到2060年,新加坡的總需水量將會翻一番。到那時,新生水和海水淡化將滿足新加坡未來85%的用水需求。
其實,新加坡人的人均用水量並不高,在2017年,每人每天平均只用了143公升的水。2014年美國每人每天平均用水量爲575公升。2016年全球人均用水量從28公升至631公升不等。
讓新加坡人用水節省的原因很多,包括像政府在節水設施的投資,以及全盤對用水的規劃等。不過,高昂的水價,顯然是促成新加坡人不浪費水的關鍵之一。
不過,即使人均用水量已經很省,新加坡政府並不滿足,他們希望在2030年後,人均用水量能減至130公升,比現在再省13公升。這數字大約是洗一次澡的用水量。
減少用水支出,只是水資源管理其中的一環。根據新加坡政府的預估,新加坡的總用水量還是會持續增,因此需要更積極的多方取水政策。新加坡目前除了進口水與從水庫取水外,大約有3成的水是來自于海水淡化。
根據新加坡政府方公布的國家用水計劃,即使在用水持續成長的情況下,2060年時淡化海水量占比,將提升到30%。爲了達到這個目標,新加坡于2020年會有第5座海水淡化廠。而另一個關系到新加坡整體用水的計劃,則是全球最具野心的民生廢水回收再利用計劃,新加坡叫作「新生水」。
新生水計劃最早在1998年年開始籌劃,打算將民生廢水經過層層淨化消毒後,不是放流到海中,而是重新拿來給工商業使用,如用在半導體工廠或冷氣水塔冷卻水等。自2002年年起,新生水廠已陸續啓用,到爲止已經有3座新生水廠上線運作,每日能供應1.3億加侖(mgd)新生水。
新生水也不只拿來用,也同時可以拿來喝。早在2002年,新加坡爲了讓民衆更了解新生水,大力推廣摻有「新生水」的瓶裝水。政治人物不論是自己代言,或是找來影視紅星暢飲,或是讓其在許多的國際場合亮相,都讓民衆的接受度愈來愈高。曾有調查顯示,有98%的新加坡民衆表示願意飲用新生水,也都將其視作新加坡的驕傲。
在取得國內的共識後,目前已有的5%的新生水,重新注入新加坡的蓄水池,混合後供應到一般民衆家中的水龍頭裏。新生水占比勢將逐步升高。
新加坡對于水資源如此緊張的原因,當然是水源自主的需求。目前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所訂的供水條約,分別于2011年及2061年過期,因此新加坡政府的終極目標,就是即使2061年馬來西亞不再供水給新加坡,它的自有水源將可百分之分供應國人所需。未來,新加坡地表上九成的雨水,都將被收集使用,
中國生産出一噸純淨水的成本大約40-50元,新加坡的成本只有中國的1/20。但相較于馬來西亞政府不斷地想調漲進口水價,新生水只要技術持續進步,價格只會愈便宜,又能確保全城的用水自主,這樣的投資顯然對新加坡政府而言是值得的。
新加坡的例子,對于水資源吃緊的國家來說,無疑是最佳範例。特別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許多國家或城市都已漸把水資源的供應無虞,當成是施政重點,新加坡的例子,正好可以讓許多國家當作借鏡。
未來,新加坡地表上百分之九十的降水,都將被收集利用。而用過的廢水回收制成新生水後,又將占了全城一半的用水量相信也唯有如此赀珠必較較每滴水的來去,城市才能真正調適變遷的氣候,而不是被不確定的氣候未來所擊垮。
對一個有30%的用水,要從鄰國馬來西亞輸入的城市型國家而言,新加坡的經濟宛如套在一個頸環上,只要一拉緊就無法呼吸。也正因爲如此,新加坡對于水資源的經營,相當值得缺水國家所借鏡,而新加坡政府也樂于分享這樣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