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在北京合影,照片上出現9個人,都是哪一國的呢?我們要從鴉片戰爭說起。
在英國統治之下,英屬印度人跟隨英軍,在一百多年的時間中,外戰幾乎全勝,其中三次踏足中國領土,都耀武揚威大勝而去。
1840年至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與英屬印度一共調動1.9萬軍隊,對手清朝則達到20萬。在1.9萬英印聯軍中,陸海軍各約占一半。
印度軍隊只有陸軍,共派出4個團和一支志願軍:馬德拉斯第2、第6、第14步兵團、馬德拉斯工兵團、孟加拉志願軍。這五支軍隊,組成的英屬印度軍隊,已經接近聯軍陸軍的一半。
此戰英國獲勝,整體傷亡英印聯軍只有數百人,不到清朝的1/10,結果迫使清朝簽訂《南京條約》,打開中國閉關的大門。此條約清朝不僅賠款2100萬兩白銀,而且割讓香港島,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印度人大概是從此時大批進入中國。條約還有一條,英國人在中國犯罪可不受中國法律制裁,如果印度人也算半個英國人的話,他們在清朝領土上應該也是有特權的。
1856年至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出動1.1萬人,法國出動6700人,清朝方面軍力則高達29萬。英軍1.1萬中,陸海仍保持各半,英屬印度有7個團,分別為第8、第15旁遮普步兵團、普羅比恩的錫克騎兵團、第47、65、70孟加拉兵團、馬德拉斯工兵團,人數約4000人,英屬印度陸軍超過了英國人。
1859年清軍兩廣總督葉名琛被俘,關押在今印度加爾各答,於次年絕食而死。1860年英法聯軍攻克北京,咸豐帝率慈禧等宮眷逃往熱河避暑山莊,隨後火燒圓明園的強盜中,有不少印度人的身影。
此戰後中英簽訂了《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清朝賠了更多銀子,割了更多領土,開放了更多口岸。
印度人的優越感更勝層樓,站在他們的角度,我擄你總督,破你京城,燒你圓明園,迫使你割地賠款,你奈我何?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這次八個列強派兵最多的是日本與沙俄,英國只排第三位,英軍中有4個印度兵團:第1孟加拉騎兵團,第7、第24旁遮普步兵團,第1錫克步兵團。這次英軍以英屬印度人為主,還有少量澳大利亞人。
這回清軍的表現極為糟糕,帝都北京再次淪陷,慈禧帶著光緒和一幫大臣,千里大逃亡,輾轉去往西安。
八國聯軍將領在北京合影,照片中卻出現了9個人,俄國沒有參加合影,英國將旗下澳大利亞與印度拉進合影。從左至右依次是英國、美國、澳大利亞、英屬印度、德國、法國、奧匈帝國、義大利、日本,印度人位於照片中左四的中間位置,儼然與列強平起平坐,英屬印度人不驕傲才怪。
戰後《辛丑條約》中,清朝合計本息賠款高達9.82億兩白銀。英屬印度人兩次以勝利者的姿態登臨北京城,要說他們對中國沒有優越感,作為中國人都不信。
以上是印度與中國在清朝時期的戰爭,英屬印度三戰完勝中國清朝。
中國人稱印度為阿三,這來源於上海的一個貶義詞癟三,泛指小流氓。清朝與英國多次戰爭後,不少印度人來到中國協助英國統治,其中一部分就在上海租界。而身材矮小黝黑長相行為猥瑣的印度人,被上海人稱為阿三。當時印度警察頭上纏著紅巾,又稱紅頭阿三。
613評論
自渡浮生07-07 19:46
750贊
踩
八國聯軍中的八國
英國、法國、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日本、沙皇俄國、美國。
八國聯軍侵華
1900年6月,英、法、德、奧、意、日、俄、美八個帝國主義國家藉口清政府排外,聯合攻占大沽炮台;7月,攻陷天津;8月,占領北京。八國侵略軍在華屠殺人民,掠奪財物,踐踏中國主權。清廷慈禧等人逃往西安,派李鴻章等人乞和。11月,八國聯軍增兵至10萬人,分別入侵山海關、保定、正定等地,並進兵山西;沙俄還單獨出兵17萬分六路入侵中國東北。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與11個帝國主義列強國家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按 ?《辛丑條約》規定,清政府賠款白銀4億5千萬兩(四億五千萬即當時中國總人口,以示每人一兩,達羞辱中國人之意),分39年付清,被稱為庚子賠款。
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後,對北京皇城、衙門、官府大肆掠奪,因而造成大量中國文物和文化遺產(包括故宮,頤和園,西山以及圓明園)的失竊、損毀,其價值無以估量。
…………..
1900年11月28日,八國聯軍在北京紫禁城舉行閱兵式慶祝勝利。
入侵中國的德國人在觀看對義和團的行刑
入侵中國的日本官兵正在屠殺中國人
入侵中國的美國海軍陸戰隊
入侵中國的俄國兵(又稱老毛子)
入侵中國的義大利部隊
入侵中國的法國士兵
中國人還要分清火燒圓明園與八國聯軍入侵不是一個時間,火燒圓明園發生在1860年8月,由英國和法國組成的聯軍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領圓明園。從第二天開始,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英法侵略軍把圓明園搶劫一空之後,為了消贓滅跡,掩蓋罪行,英國全權大臣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下令燒毀圓明園。大火連燒3晝夜,人們現在看見的遺蹟只是圓明園的一角,當時被掠奪與焚燒的圓明園全園面積合計5000多畝,包括圓明園周圍連綿10公里,由圓明園、萬春園、長春園(綺春園)組成,而以圓明園最大,故統稱圓明園(亦稱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屬園,分布在圓明園的東、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靜宜園、玉泉山的靜明園、清漪園(後來的頤和園就是在此基礎上建造起來的)等,國恥不可忘記 。
明明是八國聯軍侵華,為何八國聯軍在北京的合影照片上卻出現了9個人,剩下的那個人又是哪一個國家的呢?
我想估計很多人都會大吃一驚:那第九個國家居然是印度。
在英國統治之下,英屬印度人跟隨英軍,在一百多年的時間中,外戰幾乎全勝,其中三次踏足中國領土,都耀武揚威大勝而去。
1840年至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與英屬印度一共調動1.9萬軍隊,對手清朝則達到20萬。在1.9萬英印聯軍中,陸海軍各約占一半。
印度軍隊只有陸軍,共派出4個團和一支志願軍:馬德拉斯第2、第6、第14步兵團、馬德拉斯工兵團、孟加拉志願軍。這五支軍隊,組成的英屬印度軍隊,已經接近聯軍陸軍的一半。
此戰英國獲勝,整體傷亡英印聯軍只有數百人,不到清朝的1/10,結果迫使清朝簽訂《南京條約》,打開中國閉關的大門。此條約清朝不僅賠款2100萬兩白銀,而且割讓香港島,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印度人大概是從此時大批進入中國。條約還有一條,英國人在中國犯罪可不受中國法律制裁,如果印度人也算半個英國人的話,他們在清朝領土上應該也是有特權的。
1856年至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出動1.1萬人,法國出動6700人,清朝方面軍力則高達29萬。英軍1.1萬中,陸海仍保持各半,英屬印度有7個團,分別為第8、第15旁遮普步兵團、普羅比恩的錫克騎兵團、第47、65、70孟加拉兵團、馬德拉斯工兵團,人數約4000人,英屬印度陸軍超過了英國人。
1859年清軍兩廣總督葉名琛被俘,關押在今印度加爾各答,於次年絕食而死。1860年英法聯軍攻克北京,咸豐帝率慈禧等宮眷逃往熱河避暑山莊,隨後火燒圓明園的強盜中,有不少印度人的身影。
此戰後中英簽訂了《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清朝賠了更多銀子,割了更多領土,開放了更多口岸。
印度人的優越感更勝層樓,站在他們的角度,我擄你總督,破你京城,燒你圓明園,迫使你割地賠款,你奈我何?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這次八個列強派兵最多的是日本與沙俄,英國只排第三位,英軍中有4個印度兵團:第1孟加拉騎兵團,第7、第24旁遮普步兵團,第1錫克步兵團。這次英軍以英屬印度人為主,還有少量澳大利亞人。
這回清軍的表現極為糟糕,帝都北京再次淪陷,慈禧帶著光緒和一幫大臣,千里大逃亡,輾轉去往西安。
八國聯軍將領在北京合影,照片中卻出現了9個人,俄國沒有參加合影,英國將旗下澳大利亞與印度拉進合影。從左至右依次是英國、美國、澳大利亞、英屬印度、德國、法國、奧匈帝國、義大利、日本,印度人位於照片中左四的中間位置,儼然與列強平起平坐,英屬印度人不驕傲才怪。
戰後《辛丑條約》中,清朝合計本息賠款高達9.82億兩白銀。英屬印度人兩次以勝利者的姿態登臨北京城,要說他們對中國沒有優越感,作為中國人都不信。
以上是印度與中國在清朝時期的戰爭,英屬印度三戰完勝中國清朝。
中國人稱印度為阿三,這來源於上海的一個貶義詞癟三,泛指小流氓。清朝與英國多次戰爭後,不少印度人來到中國協助英國統治,其中一部分就在上海租界。而身材矮小黝黑長相行為猥瑣的印度人,被上海人稱為阿三。當時印度警察頭上纏著紅巾,又稱紅頭阿三。
唉,連印度都跟著列強來欺負我們中國。想想都覺得又恨又氣。
同胞們,我們一定要一致愛國、勿忘國恥!!!
141評論
國家人文歷史 歷史問答專家07-07 17:11
251贊
踩
八國聯軍指的是日美英法德奧俄意八國。然而在攻進北京城的時候,只有七國的軍隊。上圖所示的照片中九個人,有澳大利亞以及印度士兵,當時英國在華的主要軍隊仍然是依賴殖民地士兵,而不是英國本土士兵。八國聯軍入京的過程如下。
1900年春夏之交,包括首都北京在內的華北、東北地區,都爆發了義和團動亂。朝廷對義和團的態度由「剿」改「撫」,想和列強賭一把。
1900年5月29日,從美國海軍「俄勒岡號」和「紐瓦克號」兩艘戰艦上臨時湊了50名海軍陸戰隊員登陸大沽,乘火車去北京保衛美國公使館。
6月20日,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殺事件成為義和團武力圍攻東交民巷的導火索,義和團運動進入高潮。列強出兵2000餘人組成聯軍,在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的率領下,從天津出發趕往北京營救使館區。美國也正式決定出兵參戰,從本土和菲律賓陸續抽調了包括陸軍第9、14、15步兵團、第6騎兵團、第5炮兵團的一個連以及海軍陸戰隊陸戰1團一個營共5000多人馬,組成一個旅,來到中國參加八國聯軍。
到了6月,八國聯軍向中國開戰,開始大舉進攻北京。隨後八國聯軍入侵,大清中央政府流亡西安。
8月4日,聯軍約2萬人向北京進發,總司令為德國元帥瓦德西。具體的行軍序列是:先頭部隊分三路前進,日軍為左翼,英軍為右翼,美軍為中路,別的國家隨後。日、美、英三國軍隊組成的先頭部隊的兵力為:14050人,49門火炮。俄、法、意、奧軍隊的兵力為5650人,34門火炮。
由於德軍還在海上,實際上打北京的是七國聯軍,總計18000多人,其中日軍8000多,俄軍4000多,英軍3000多,美軍2000多,法軍800多,奧軍58人,意軍53人。而北京城有守兵15萬,還有30多萬刀槍不入的義和團,偌大的北京城五個多小時就宣告淪陷了。
經過複雜的台前幕後折衝和激烈的討價還價,中國與11國共同簽訂了《辛丑條約》,按照當時全國人口平均每人1兩白銀計,向列強賠款白銀4億5000萬兩,史稱「庚子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