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處在兩會時間,“高質量發展”這個兩會熱詞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從近日的報道看,很多國際主流媒體都表示:中國高質量發展正在向世界釋放更多正能量。
新加坡《聯合早報》
中國爲今年的經濟增速定下了6.5%左右的目標,低于去年實際取得的6.9%增長,顯示出中國將經濟發展目標從重速度改爲重質量。雖然6.5%左右的增長預期與去年相同,但中國政府顯然是要把注意力引導到高質量發展上來。
同時,“改革”作爲中國今年的關鍵詞,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共出現了97次,這是曆年來最多的一次,反映了中國政府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已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將推出哪些“超出國際社會預期”的開放措施,備受各方矚目。
路透社
盡管中國去年經濟增速遠超預期目標,但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依然將今年GDP增長目標設定在6.5%左右,並首次將城鎮調查失業率作爲預期目標,凸顯中國對民生收入和就業的重視正與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同步。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安排的赤字率2.6%,遠低于去年和此前學界預期的3%,同時維持與去年實際增速持平的M2目標,顯示出中國正采用財政和貨幣政策合力控制資金。在外界對中國債務風險和金融風險高度關注的當下,中國表現出防風險、去杠杆的堅定決心。
美國《華爾街日報》
中國將2018年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6.5%左右,表明中國在應對債務問題的同時,努力確保經濟平穩增長。中國作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得益于海外需求強勁以及政府有關部門盡全力保持經濟平穩運行,中國2017年經濟增速爲6.9%,這是自2010年以來的首次加速。中國經濟超出預期增長,提高了政府財政收入。
《日本經濟新聞》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今年的中國經濟增長目標設定爲與去年相同的6.5%左右,顯示了中國經濟正從量的增長向質的增長轉換,旨在實現可持續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重要年份,將促進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強調爲在2020年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經濟政策將更加重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消除貧富差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中立、穩健的金融政策,嚴格控制貨幣供給量,實現存款總額、融資總額的合理增長,防止金融風險。
《朝日新聞》網絡版
刊登了題爲“中國推進改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消息。報道稱,過去5年是中國發展道路上出色的5年,經濟平均增速達到7.1%。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的經濟發展目標是重點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推進結構改革,在農村全面普及因特網、加大利用人工智能,同時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和新材料産業等。
法國《替代經濟學》雜志
隨著綜合實力的提升,中國對世界發展的輻射作用正日益增強。當前,中國正在國際範圍內與多方共同合作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促進相關各國間的貿易往來,爲這條極具悠久曆史底蘊的貿易古道賦予新的活力。同時,相關各國也以開放、共贏的發展模式,進一步促進了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
保加利亞經濟類網站《投資者》
正在舉行的中國兩會明確了2018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中國將努力保持外貿穩定,完善國民經濟規劃。
新聞多一點
經濟躍上新台階 發展轉向高質量
兩會期間,金記者發現,“高質量發展”成爲代表委員熱議的關鍵詞之一。怎樣實現“高質量”?怎樣的“質量”才算高?跟著金記者一起來看代表委員都說了啥↓
多因素助經濟上台階
2017年,我國GDP規模達到82.7萬億元,首次突破8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工業大學機械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學院教師秦飛認爲:“這表明我們在追趕發達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進程中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
“5年來,我國經濟實力躍上新台階,一個重要原因是全社會經濟發展的理念和行爲發生了許多變化。”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認爲,新發展理念得到堅決貫徹執行,簡單以GDP論英雄的片面發展觀得到修正;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立足于解決人民群衆關心的突出問題來推動發展,而不是簡單地爲增長而增長;經濟發展新常態成爲全社會的共識,對發展階段的認知和對經濟形勢的判斷更加理性;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認識足夠深化,思想逐步統一;對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的自覺性明顯提高;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得到全社會高度認同。一系列積極因素促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
全國人大代表、宜華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劉紹喜表示,對我國經濟實力的變化,民營企業有深刻感觸:“這兩年,我們企業以近20億元收購了新加坡一家有40年曆史的,在沙發、木業、家具等品類的銷量都位居世界前列的上市公司,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我爲國家取得的成就倍感振奮和自豪。”
成爲世界經濟動力源
5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運籌帷幄,以非凡的政治勇氣和戰略定力,統領全國上下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中國經濟巨輪破浪前行。當前,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中國已成爲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和“穩定器”。
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市長陳如桂表示,過去5年,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創造性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發起創辦亞投行,設立絲路基金,爲全球治理貢獻了“中國方案”。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今年我國經濟增長6.5%左右。近期,世界銀行等機構又紛紛上調中國經濟增速,這充分表明我國經濟發展具有強大動力和後勁。
中國越發展,爲世界帶來的機遇越大。全國政協委員、南通大學校長施衛東認爲,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可見一斑。目前,中國通過平等協商,已同80多個國家和組織簽署合作協議,在24個相關國家推進建設7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中國企業對相關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創造近20萬個就業崗位。
加快轉向高質量發展
過去5年,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平穩轉換至中高速,年均增長7.1%。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會長劉世錦認爲,中國的轉型相當平穩,中國的轉型經驗對世界也會有所啓示。在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背後,還有經濟結構、經濟動力、體制機制等諸多成功的變化。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告訴記者,2017年我國經濟趨穩向好的態勢更加鞏固,經濟增長的質量、結構、效益更加匹配,轉向高質量發展邁出了積極步伐。他認爲,轉向高質量發展要具備幾大條件:一是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革,改善了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條件;二是中等收入群體不斷擴大,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市場驅動力;三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爲高質量發展開辟了有效途徑;四是科技創新和技術擴散進入活躍期,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五是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推進,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市長溫國輝表示,我國經濟實力躍上新台階,體現出我國經濟已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深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9方面的部署,都圍繞著高質量發展。今年設定的經濟增速,同樣是充分考慮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考慮了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有利于我們轉方式、調結構,推動經濟健康平穩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表示,在微觀上,高質量發展要建立在生産要素、生産力、全要素效率的提高之上,而非靠要素投入量的擴大;在中觀上,要重視國民經濟結構包括産業結構、市場結構、區域結構等的升級,把寶貴資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在宏觀上,則要求經濟均衡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馬永生認爲,高質量發展在企業層面要重點考慮推進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完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完善有助于大氣汙染治理的價格、財稅、金融、信貸政策,加強政府監管。
代表委員紛紛表示,進入新時代,站上新起點,有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滿懷信心,鬥志昂揚。
來源 /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高偉東、蔣華棟、蘇海河、田原、劉威、李鴻濤、田曉軍、祝惠春、陳靜、周琳、周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