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6月9日電題:富春江畔馬蹄響 “無疫區”裏練兵忙
新華社記者夏亮
立定、慢步、轉彎、快步……“嗒嗒”的馬蹄聲在富春江畔回響。沿錢塘江溯流而上到桐廬,唐人韋莊筆下“水碧山青畫不如”的富春山水漸次映入眼簾。曆史上桐廬不産馬,也不以馬聞名,如今因承辦杭州亞運會馬術比賽,這裏不僅響起了清脆的馬蹄聲,還建成了國內第二個馬匹“無疫區”,並有望成爲中國馬産業的“新高地”。
1300平方千米的超大“房間”
舉辦國際馬術比賽,最特殊也是難度最大的,就是要建成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以下簡稱“無疫區”),即所在區域內沒有馬屬動物(馬驢騾等)、易感動物(豬牛羊等)易感染的19種病種。廣州亞運會時,爲了確保參賽馬匹安全,廣州在從化賽馬場周圍設立半徑爲10公裏的“無疫區”以及監控區,從化也因此成爲國內首個馬匹“無疫區”。
2019年,桐廬全面啓動“無疫區”建設,以桐廬縣富春江爲界,富春江以北桐廬縣行政區域爲“無疫區”,整體面積約1300平方千米,約占桐廬土地面積的四分之三。
“‘無疫區’就是個1300平方千米的大房間,在馬術比賽開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們要把這個房間徹底打掃幹淨並對其進行一定頻次的動物防疫質量監測,確保馬匹入住前後的安全。”杭州亞運會桐廬馬術中心主任鄒建華介紹說,目前桐廬縣域範圍內所有馬屬動物已全部遷出,杭州市域範圍內的所有馬屬動物全部注射了電子芯片,建立專屬的健康檔案和信息數據庫。
鄒建華表示,像亞運會馬術比賽這樣的大型國際賽事,境外參賽馬匹能否順利入境、安全參賽和安全返回,都取決于賽事舉辦城市確保馬匹安全的動物衛生條件以及動物疫病管理能力。
曆時兩年多建設,2022年1月6日,桐廬“無疫區”正式通過國家農業農村部評估,成爲國內第二個馬匹“無疫區”;2022年3月底,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審核通過並在官網公布杭州市桐廬縣“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這也意味著桐廬“無疫區”獲得國際認可。
“全要素、全流程、全過程”測試
6月9日,“韻味杭州”2022年桐廬馬術三項賽邀請賽順利落幕,這是建成後的桐廬馬術中心迎來的首場賽事。盡管9匹賽馬均來自省內,但這批特殊的“運動員”們,還是體驗了一把從國外入境的待遇——隔離檢疫45天。
完成隔離後,參賽馬匹才被轉運至桐廬馬術中心。馬匹轉運曆經了預消殺、農業部門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馬匹裝車、運輸、馬匹進場、消殺、核對馬匹身份信息、現場檢疫、入馬廄、工具場地消殺等10余道程序,其中消殺工作貫穿全流程,保障了馬匹的健康和安全。
“我們這次是完全按照全流程全要素來進行測試。”杭州海關派駐場館檢驗檢疫監管負責人鍾根秀表示,馬匹進場前十天,工作人員已對馬廄等場地完成三次消殺工作;在馬匹進入馬廄後,工作人員還一日兩次對馬廄進行“查房”,測量馬匹的體溫,對馬匹的健康狀況進行監測並做好記錄。
爲了讓它們在馬廄裏住得舒心,賽事期間工作人員將制冰機、鞍具架、專用垃圾箱、運輸用平板車、消毒物資等96種馬廄專用、通用物資以及飼料、飼草、墊料等全部安排妥當。
“馬術比賽是亞運比賽項目裏面唯一一個人與馬共賽的項目,所以這次邀請賽,核心是檢驗場館是否適合馬匹比賽。”場館設施運維執行主任姜貴姣表示,從比賽情況來看,場館在各方面都達到了預期。
借亞運“東風”打造“新高地”
桐廬馬術中心總建築面積約5.4萬平方米,包含一個100米×120米的主賽場、5000平方米室內訓練場,以及3000余個觀衆席位、240個高標准馬廄、近5000米的越野賽道,還有馬僮宿舍、馬診所、飼料倉庫和蹄鐵工廠等相關功能區。
桐廬乃至浙江都不産馬,如何避免場館賽後閑置?杭州亞運會桐廬馬術中心運行團隊常務副指揮長周海靜表示,亞運會結束後馬術中心將作爲國家級馬術賽事、研究和訓練基地,同時也將考慮在有效管理的前提下實現對外開放,開發馬術俱樂部、馬術培訓等與馬相關的文化和旅遊産業。
據了解,桐廬圍繞“奧運級比賽場、國際級無疫區”,相繼編制了《桐廬縣現代馬産業發展規劃》《桐廬縣亞運馬術賽後利用産業培育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著力打造現代馬産業新高地、中國馬術賽事中心、國際馬匹交易中心。
目前桐廬已與浙江大學等10余家單位簽訂了賽後利用合作框架協議,馬術中心所在地瑤琳鎮還與新加坡一家企業簽訂了年産值1.5億元的馬産業配套生産項目。項目已于去年7月份建成投産,填補了杭州市馬具裝備制造産業的空白。與此同時,馬術演藝、馬主題文旅綜合體等一批儲備項目也正在積極洽談。
“亞運給桐廬帶來了重大機遇,馬術將成爲桐廬新標簽。”周海靜表示,未來桐廬將致力于打造布局完備、業態豐富、特色凸顯的長三角馬術基地,努力讓馬産業成爲桐廬又一個特色産業,真正把桐廬打造成“中國馬産業新高地”。
來源: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