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曆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以道家、法家、儒家爲內核,還有墨家、名家、佛教、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態,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傳統文化的全稱大概是傳統的文化(Traditionalculture),落腳在文化,對應于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而謂。其內容當爲曆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例如說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忠孝觀念之類;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文化遺産。
基本簡介
文化(culture)本身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籠統地說,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産物。同時又是一種曆史現象,是社會曆史的積澱物。廣義的文化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所有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曆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爲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根據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的定義,文化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律、道德、風俗以及作爲一個社會成員所獲得的能力與習慣的複雜整體”。其核心是作爲精神産品的各種知識,其本質是傳播。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爲人所特有的。有了人類社會才有文化,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産物。
出來的所有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
文房四寶是中華名族的文化符號
筆、墨、紙、硯
傳承了華夏文明最絢麗的篇章,也是中國獨有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不能摒棄的名族特色。
文房四寶之首的硯台自唐代成名以來,老坑洮硯一直是皇室文豪、富商巨賈才能擁有的。
如宋代趙希鹄曰:“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爲無價之寶”。
晁無咎《硯林集》中有詩並銘:洮之崖,端之谷,匪山石,唯水玉。不可得兼,一可足溫。然可愛,目鸲鹆,何以易之,鴨頭綠。
金代元好問曰:王將軍爲國開臨洮(今卓尼),有司歲饋,可會者,六百钜萬,其于中國得用者,此硯材也。
近代“老坑洮硯”作品屢次作爲國禮贈與國外元首,敦煌菩薩硯以甘肅省政府名義贈與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反彈琵琶硯贈與日本前首相竹下登。
表現形式
諸子百家:
傳統縱覽: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琴棋書畫、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發明、民間禁忌、民間習俗、精忠報國、竹、民謠、黃土、長江、黃河、紅、月亮……
農業文化:農家、農民起義、鋤頭。
皇宮官府:宮廷文化、帝王學。
諸子百家:儒家(孔子、《論語》、孟子、《孟子》、《荀子》 ;仁、義、禮、智、信;《中庸》)
道家(老子、莊子;道德,無爲、逍遙)
墨家(墨子、《墨子》、兼愛)
法家(韓非、李斯、《韓非子》)
名家(鄧析、惠施、《公孫龍子》)
陰陽家(鄒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縱橫家(鬼谷子、蘇秦、張儀、《戰國策》)
雜家(呂不韋)
農家(《呂氏春秋》)
小說家
兵家
醫家
藝術
琴:笙、笛子、二胡、古筝、蕭、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廣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陽箫鼓》、《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陽春白雪》)
棋:中國象棋、中國圍棋,對弈、棋子、棋盤。
書:中國書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寶(毛筆、墨、硯台、宣紙)、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豎排線裝書。
畫:國畫、山水畫、寫意畫;敦煌壁畫;八駿圖、太極圖(太極)。
傳統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傳統文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歌、賦、《詩經》 、《三十六計》、《孫子兵法》、四大名著。
傳統節日: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祭祖)、端午節(粽子、賽龍舟、屈原)、中秋節、重陽節(敬老)、臘八節(大年三十、紅包、守歲、團圓飯)、除夕、春節(正旦、元旦、元日)爲代表。
中國戲劇:昆曲、湘劇、粵劇、徽劇、漢劇、京劇、皮影戲、越劇、川劇、黃梅戲;昆曲臉譜、湘劇臉譜、川劇臉譜、京戲臉譜。
中國建築:長城、牌坊、園林、寺院、鍾、塔、廟宇、亭台樓閣、井、石獅、民宅、秦磚漢瓦、兵馬俑。
漢字漢語:漢字、漢語、對聯、謎語(燈謎)、歇後語、熟語、成語、射覆、酒令等…。
傳統中醫:中醫、中藥、《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本草綱目》。
宗教哲學:佛、道、儒、陰陽、五行、羅盤、八卦、司南、法寶、算命、禅宗、佛教、觀音,太上老君;燒香、拜佛、蠟燭。
民間
民間工藝:洮硯雕刻、剪紙、風筝、中國織繡(刺繡等)、中國結、泥人面塑、
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鳳眼、千層底、檐、鹫。
中華武術:南拳北腿、少林、武當,內家外家,太極八卦
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水鄉、塞北嶺南、大漠風情、蒙古草原、天涯海角、中原。
民風民俗:禮節、婚嫁(紅娘、月老)、喪葬(孝服、紙錢)、祭祀(祖);門神、年畫、鞭炮、餃子、舞獅。
衣冠服飾:漢服、深衣、襦裙、唐裝(盤領袍)、唐巾(襆頭)、直裰(道袍)、舄、雲端履、千層底、繡花鞋、老虎頭鞋、維服、俄服、哈服、京服、朝鮮服、藏服、苗服、銀飾(苗族)、旗袍(滿族)、蒙古袍、肚兜(滿族)、鬥笠、帝王的皇冠、皇後的鳳冠、絲綢。
其他
四大雅戲:花鳥蟲魚、牡丹、梅花、桂花、蓮花、鳥籠、盆景、鬥蛐蛐、鯉魚;
動物植物:龍、鳳、狼、麒麟、虎、豹、鶴、龜、大熊貓…;梅蘭竹菊:梅花,蘭花,竹子,菊花;松、柏。
器物隨身:玉(玉佩、玉雕……)瓷器、景泰藍、中國漆器、彩陶、紫砂壺、蠟染、古代兵器(盔甲、大刀、寶劍等)、青銅器、古玩(銅錢等)、鼎、金元寶、如意、燭台、紅燈籠(宮燈、紗燈)、黃包車、鼻煙壺、鳥籠、長命鎖、糖葫蘆、銅鏡、大花轎、水煙袋、芭蕉扇、桃花扇、裹腳布。
飲食廚藝:出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酒、茶道;吃文化、中國菜、八大菜系(魯、 川、 粵、 閩、 蘇、 浙、湘、徽)、餃子、團圓飯、年夜飯、年糕、中秋月餅、筷子;魚翅、熊掌……
傳說神話:女娲補天、盤古開天地、後羿射日、嫦娥飛天、誇父逐日……
神妖鬼怪:神仙、妖怪、鬼怪、幽冥;玉帝、閻羅王、黑白無常、孟婆、奈何橋
發展形勢
發展方向及觀點
傳統文化形勢——用發展、客觀的眼光來看待傳統文化所處的形勢。
對照
《從世界文化發展的趨勢把握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
中國傳統文化發展方向的一些觀點:
(一)反思中國傳統文化優劣,必須把握人類前進的方向。
優:民本思想,商周時代有“民惟邦本,本固邦甯”的說法。孟子說:“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荀子說:“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精神境界,孟子“我善養浩然之氣”,杜甫“會當臨絕頂,一覽衆山小”。還有“位卑不肯忘憂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劣:推崇守舊,“天可變,地可變,祖宗之法不可變” 。鼓吹皇權,皇帝窮奢極欲,三宮七十二院,生活腐朽靡爛,官僚貴族欺壓人民,鼓吹“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憂道不憂貧”抑制百姓通過商業或其它途徑謀求更多的物質利益。壓制個性,壓制自由思想,阻礙發展等
(二)反思中國傳統文化優劣,必須用比較的觀點和方法看問題。。
“獨在他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崇高天倫。 “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精神。“仁者愛人”高尚道德。馬援馬革裹屍,霍去病“匈奴未破,何以家爲”,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 功業抱負。“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人閑桂花落,月靜春山空”,天人共鳴等都是西方文化望塵莫及的。世界文化時代的到來,終將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難以阻擋的。而中國傳統文化的這些長處,必將成爲世界文化的極其珍貴部分。
中國傳統文化是在漫長的古代曆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會文明爲其背景。而西方文化,嚴格地說,是在文藝複興之前才逐漸形成,是以資本主義文明爲背景的。一個是封建色彩濃厚的文明,一個是資本主義色彩濃厚的文明,這就決定了中國傳統文化不可避免地帶有落後性,在許多方面存在著薄弱之處。
(三)新的時代,呼喚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新的文化
1.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將更加深刻。2.新的文化必然以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爲重要使命。3.新的文化必然大力宏揚人的價值和尊嚴,尊重人的合理需求。
(四)繼承、借鑒與創新,並主動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國今後文化發展必由之路。
中國新文化的建設,必須堅持繼承、吸收、創新。
繼承
主要是有價值的東西,反映事物本質和規律,一些高尚品質。但反對無限拔高。中國傳統文化是在特定時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時代局限性,任何誇大其辭,都是錯誤的。
這些年來,有些人看到周易、論語、禅宗等思想成果的價值,這本是一件好事。但盲目崇拜,極盡溢美之詞,那便走上了歧路了。甚至有人在看到西方文明碰到一些挫折後,便反過來大力宣揚:西方文明已經破産了,儒家文明重新複興是大勢所趨!這純粹是一種意淫,愚昧可笑。中華文明是要複興,但絕不是去複興儒家文化,而是建立在科學、民主、崇高人的尊嚴和價值是新中華文化。
創新
只有繼承、學習是不夠的。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一.要有一定的文化積累。二.要明確方向。說到底是與社會發展趨勢相一致,與以人爲本、以民爲本的價值觀相一致。三.要有寬松環境。要允許磨擦事物存在、發展,不能視新事物爲洪水猛獸,要鼓勵不同思想文化自由交鋒。四.要有勇氣和意志。說到底,是要整個民族的勇氣和意志。舊的文化代表不了社會前進的方向,只要新的文化持之不懈。整個世界文化角度來學習,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長短,應該互相學習,才能共同進步。
中國傳統文化的斷代,已經360多年。由于我們在很長時間內不能以開闊的胸懷理解資本主義,對于資本主義文明一直保持一種強烈的警惕性,不能積極地學習西方文化那些先進成果,結果反過來損害了我民族傳統文化現代化進程。 這十多年間,又出現國學熱,湧現一些國學大師。但筆者發現,一些人只是就國學談國學,已走入歧路。今日談國學,應站在整個世界文化背景去研究。要研究國學,就必須了解現代社會發展趨勢。這樣,他研究國學,才能真正得出比較全面、成熟、中肯的結論。
版權聲明:本文資料由龍網小編取自互聯網改編加工創作,轉載請注明出處,關注龍網。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天天快報:龍文化Loong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