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210萬萬平方公裏,包括長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東,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蘇,陝西的一部分);
二、商(320萬萬平方公裏,除上述土地外,還包括陝西江蘇的剩余土地,遼甯,甘肅,湖南,浙江,重慶和四川的一部分);
三、周(340萬萬平方公裏,基本與商差不多,在遼甯和重慶四川的範圍更大);
四、秦(大概360萬,包括了整個甯夏並包括重慶全部和更大的幾乎整個四川的土地,東晉各諸侯國的國土總合與西周基本相同,是我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只不過沒有維持多久,二世而亡。);
五、西漢( 西漢極盛時(公元2年)時期,疆域東並朝鮮、南據交趾、西逾蔥嶺、北抵大漠,國土面積達609萬平方公裏。);
六、東漢(東漢後期出現嚴重縮水,失去了雲貴和內蒙的土地,新疆北部的土地也喪失殆盡,國土面積在公元140年有580萬平方公裏左右領土。);
七、西晉(543萬平方公裏,晉朝上承三國下啓南北朝,分爲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西晉爲中國曆史上大一統王朝之一,東晉屬于六朝之一,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八、隋(467萬平方公裏(公元612年),突厥占領了甘肅和甯夏相當大的土地,雲南和貴州也正走向獨立,長城以北全失,喪失了所有在越南和朝鮮的國土。結束了漢末長達三個半世紀的戰亂,隋文帝功不可沒。);
九、唐(1237萬平方公裏 (龍朔年間),唐總章元年(公元668年) 滅高麗後,唐版圖臻于極盛,首次將漠北地區和東北地區納入中原王朝版圖。吐蕃興起于七世紀初,據青藏高原一帶,連年與唐爭衡。 唐之西南爲濮子、金齒等部。東北松花江、黑龍江流域爲靺鞨、室韋諸部。);
十、北宋(280萬平方公裏 (1111年),除遼、宋、夏三國之外,其時雲南爲大理國,青藏爲吐蕃諸部及黃頭回纥,西域爲西州回鹘及黑汗王朝,遼之北則爲斡朗改和轄戛斯。與現在中國比沒有新疆,甘肅,甯夏,內蒙,整個東北三省,青海和西藏,雲貴和台灣。);
十一、南宋(約200萬平方公裏 (1141年),南宋的疆域北至淮水,經唐(今河南唐河)、鄧(今河南鄧縣東)二州至秦嶺大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一線與金爲界,西南與越南接界。);
十二、元(1372萬平方公裏 (1330年),根據《中國曆史地圖集》的記載,漢地、漠南、漠北、東北(包括外東北和庫頁島)、新疆東部(元初據有塔裏木盆地西抵蔥嶺)、青藏高原、澎湖群島、濟州島及南海諸島皆在元朝統治範圍內。自滅南宋後雖然多次對日本、緬甸、安南、爪哇等國有所沖突,然而疆域大體趨于穩定。1310年元武宗時期,元朝與察合台汗國瓜分窩闊台汗國,元朝取得窩闊台汗國的漠西領土,國土面積達1372萬平方公裏。元朝首次將青藏高原納入中原王朝版圖。)
十三、明(約997萬平方公裏 (永樂年間),《明史·志第十六》:“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於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其声教所讫,岁时纳贽,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羁属者,不在此数。呜呼盛矣!);
十四、清(1316萬平方公裏 (1820年),整個中國和外蒙和俄羅斯及中亞的一些土地,論大小算是中國各朝代第二,清朝前期面積也超過了1400萬平方公裏,簽定<尼布楚條約>就讓給沙俄100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康熙皇帝第一次把蒙古、新疆、西藏、台灣以及雅克薩問題都解決了。但是,近代又被沙俄割占了160多萬平方公裏。);
十五、中華民國(1141萬,短暫的袁世凱“中華帝國”,是當時世界上的少數大國。);
擴展資料:
提起中國的和平崛起,說到世界大國的曆史,自然會想到古代的中國。古代中國究竟算不算大國,究竟有多大?這是人們了解曆史和進行比較的前提。但到目前爲止,人們對此還存在不少誤解。
首先必須明白,“中國”被正式當作我們國家的名稱是從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才開始的。在這以前,“中國”的概念是不確定的,一般來說是不斷擴大,從僅指中原地區擴大到泛指整個國家。但即使在清朝後期,“中國”有時是大清國的代名詞,包括清朝的全部疆域,有時卻只指“內地十八省”,而不包括東北、內外蒙古、西藏、新疆。
如果因爲青藏高原以後歸入中原王朝的版圖,就將它提前到唐朝,那是不符合曆史事實的。當然,如果要從今天中國的領土往前追溯,在今天的中國範圍內8世紀時的政治形勢,有哪些政權存在,當然應該提到吐蕃,還有南诏、渤海等實際獨立于唐朝的政權。
其次應該了解,不用說曆代之間,就是一個存在時間稍長的朝代,它的疆域也是在變化的,特別是那些延續時間較長,曾經較大規模開疆拓土的王朝,往往前後會有大幅度的變化。如西漢,初期的西界還沒有到達河西走廊,但後期已擴大到巴爾喀什湖,末年又退至玉門關。初年的南界只抵南嶺,連今兩廣都在南越控制下,但中期後擴展到今越南南部。又如唐太宗時滅東突厥後,唐朝的疆域向北擴展到貝加爾湖一帶。但到後突厥複國,唐朝的北界又退回到陰山一線。再如清朝,雍正時的疆域還不包括今新疆,到18世紀中葉的乾隆年間才平定天山南北路,擴展到巴爾喀什湖和帕米爾高原。但到1860年後,黑龍江以北、烏蘇裏江以東和今新疆西北的100多萬平方公裏領土先後被俄國侵占,20世紀20年代後150萬平方公裏的外蒙古實際已經喪失。
再者還必須區分,哪些地方是一個朝代的正式行政區,哪些地方是藩屬國,哪些地方只是“聲威所及”。例如,西漢後期匈奴的單于曾向漢朝投降,但漢宣帝並沒有將匈奴並入漢朝,而是資助單于返回匈奴,並規定雙方以長城爲界,互不侵犯。所以漢朝的北界始終沒有越過陰山,匈奴也不屬于漢朝的疆域。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多次西征,蒙古騎兵橫掃亞歐。但到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建立元朝時,他的其他子孫已分別建國,以後被稱爲四大汗國。
這些汗國與元朝是各自獨立的政權,只是它們的君主出于同一個祖先。元朝的疆域始終沒有包括全部新疆,南疆一直屬于另一個汗國,更不用說中亞、西亞和歐洲部分。又如越南的大部分曾經是從西漢至唐朝的正式行政區,從10世紀開始已經獨立建國,以後只是宋、元、明、清的藩屬。當然它沒有完全獨立,所以法國要將越南變爲殖民地之前,必須迫使清朝政府放棄宗主國的地位,承認越南獨立。但不能將10世紀後的越南看成“中國”的一部分。
朝鮮、緬甸等也有類似情況。至于日本、東南亞各國,從來沒有正式成爲中原王朝的藩屬國,中國史書中所記的“稱臣納貢”實際是打著“朝貢”旗號的國際貿易,或者是臨時的訪問。史書上的“稱臣納貢”大多如此,還有些只是天朝大國因循守舊或自娛自樂的片面記錄,直到清朝前期,還將俄羅斯、法蘭西、葡萄牙、荷蘭、紅毛,即英國等國稱爲朝貢,難道我們相信這些國家是清朝的藩屬嗎?
到目前爲止,還有些人認爲,將曆史時期的“中國”,或中國曆代王朝的疆域說得越大就越能顯示愛國主義。事實恰恰相反,如果中國真想和平崛起,就得了解曆史事實,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立足現實,面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