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交警部門通過電子監控抓拍系統對開車使用手機違法行爲進行查處。記者 張迪 呂之遙 攝
不管《最炫民族風》的手機鈴聲響了多久,有著10多年駕齡的杭州司機吳俊都不會輕易按下綠色的接聽鍵。因爲,他不確定,頭頂之上,路面周邊,有沒有一雙“眼睛”在盯著他,一個接聽電話的小動作,代價可能是——駕駛證扣兩分和50元到200元不等的罰款。
從曾經“手不離機,機不離手”到如今“摸著燙手”,這位“老司機”開車習慣的改變從一場整治行動開始。今年6月10日開始,我省公安交管部門開展集中查處駕車時使用手機違法行爲專項行動。
省公安廳交管局最近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截至7月7日,全省共查處開車使用手機違法行爲12.03萬起,其中現場查處2.07萬起,同比分別上升72.5%、65.3%。
這場大整治得到了全國的關注,點贊叫好聲占據了“輿論場”。此次整治爲何會引發如此多的共鳴,浙江又爲何要狠狠盯住這個不起眼的“小動作”?
史上最嚴:
“人眼+監控”不放過一個小動作
一位車主在杭州紹興路東新路口因開車違法使用手機被交警攔下。記者 張迪 呂之遙 攝
有網友將此次整治稱爲“史上最嚴”,並不誇張,一個明顯的現象是,在城市交通繁忙路口和人流密集區域的路面“見警率”高了不少。
7月2日,趁著早高峰,記者來到杭州市下城區環城北路和中山北路交岔口,這裏地處核心商圈,商場、寫字樓和居民樓集聚,是杭州城區交通流量集中的路口之一。
記者在路口蹲守發現,開車使用手機的情況仍有不少,特別是在等紅綠燈時,不少駕駛員無處“安放”的雙手不自覺地開始玩手機。上午8時10分許,西向東直行車道顯示爲紅燈,路口開始排起長隊,一輛黑色別克車車主正在低頭撥打電話,幾十秒後,他仍然沒有放下手機,直到後方車輛開始鳴笛閃燈,他才放下手機猛踩油門向前開去,還沒過路口就被執勤的交警攔下。“你剛剛是不是打手機了?”面對交警的質詢,這位車主矢口否認,可是30多秒的通話記錄“出賣”了他。交警對他進行了口頭教育,並開具了駕駛證扣2分、罰款50元的罰單。
記者統計了下,短短半個小時,這個路口就有5名車主因開車撥打接聽電話受到處罰,其中大都是“老司機”,還有10多位車主因開車聊微信、刷微博等受到不同程度處罰。一位網約車司機說,自己每天至少要打50個電話 “司機接到訂單要和客人溝通地點,開車用手機在所難免,現在整治這麽嚴,以後他會等車停到泊位後再打。”
在加大路面查處力度的同時,路網上密布的電子監控也提升了“警戒”級別。7月2日下午,記者來到杭州市公安局下城交警大隊朝晖中隊的數字勤務室,民警範魏巍正盯著一張張電子監控傳回的可疑照片進行篩查,紹興路和東新路交岔口的一個畫面引起了他的注意,“雖然是陰天,車子的擋風玻璃有點薄霧,但放大後還是能看到駕駛員在違法使用手機。”經過確認,他將處罰信息發送給車主,“我們通過電子監控平均每天能查處到五六十起。”
不僅在杭州,目前,全省各地都在加大整治力度。近日舟山的一名大巴車司機在運送旅客途中,9次低頭違法使用手機,乘客向交警部門舉報後,這名司機被開除,所在企業受到處罰。溫州、台州、紹興等地交警部門還通過媒體曝光了一批開車違法使用手機的行爲。
根據省公安交管部門部署,6月10日至8月10日的2個月內,全省各地交警部門將布置警力,在城市交通繁忙路口,斑馬線、停止線,以及學校、醫院、商業綜合體等人群密集區域、周邊道路設置固定執法點,一旦發現駕駛人行駛時使用手持手機,立即固定證據,現場處罰。截至7月5日,全省共累計投入警力17.2萬人次,出動警車5.4萬輛次。
同時,交警部門還將加大非現場查處力度,將電子警察、高清視頻監控、移動測速儀設置在燈控路口、易堵及事故多發路段,自動抓拍駕車時使用手機違法行爲。
省交管局秩序支隊副支隊長沈兆霖告訴記者,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駕駛時以手持方式撥打接聽電話的,將處記2分和罰款50至200元的處罰。此外,在行車途中刷微信微博、設置調整導航設備等使用手機行爲也將被嚴管。
模擬實驗:
一低頭可能就是生與死的距離
“開車使用手機又不像酒駕,有必要這麽嚴查嗎?”此次整治措施出台後,心存僥幸和不以爲然的人仍不少。
然而來自省公安廳交管局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省因機動車影響安全行爲共導致交通事故死亡1744人,占全省交通事故死亡總數的43.9%。其中開車打手機、亂用遠光燈等都是影響安全行爲。
冰冷的數據或許還不夠直觀,一起起“帶血帶淚”的悲劇卻足以驚醒一些人。
今年5月22日,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公安分局交警大隊輔警姚曉琦在執勤過程中,被車輛撞擊不幸犧牲,肇事司機事後自述,事發前他一直在使用微信聊天。一個年輕的生命因爲這樣一個“小動作”而離去,他才24歲,家中獨子,父母在搶救現場幾度哭暈。
姚曉琦以生命的代價告誡人們:開車時不要違法使用手機。
近日,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了近幾年來浙江法院審判的8起因開車玩手機造成事故入刑或賠償的案例。其中一起最爲慘痛:2018年10月30日晚,駕駛員顧某駕駛途中點開微信與朋友聊天。當車輛行駛至仙居縣下各鎮南路210號路段時,沉浸在聊天中的顧某突然撞到了同向行走兩位老人,送醫後均搶救無效死亡。顧某因交通肇事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四年,賠償經濟損失188萬元。
很多網友評論:開車使用手機,你們“膽大”的樣子,真讓人憤怒!
本報記者聯合溫州交警實地測驗開車違法使用手機,將造成車輛“盲開”,安全隱患巨大。記者 張亦盈 攝
一個不經意的小動作爲何潛伏著如此巨大的隱患。近日,記者聯合溫州市交警二大隊三中隊進行了一次實驗。有著13年駕齡的民警張維文作爲此次實驗的駕駛員,記者則坐上副駕駛座,使用秒表負責作記錄。
第一次實驗:車輛慢慢加速,當車速穩定在60公裏/小時左右後,張維文拿起手機看了一眼,隨後放下手機踩動刹車,車輛停止後,經過測算,在他看手機的2.27秒內,車子已“盲開”了28.3米,後續刹車耗時3.6秒,制動距離爲16.3米,也就是說雖然使用手機時間還不到3秒,但當出現緊急情況時,車子至少要開40多米才能停下。
第二次實驗:這次,我們將車速限定爲80公裏/小時進行同樣的操作。結果顯示,看手機2.31秒,車子開了整整76米後才停下,且已嚴重偏離車道。
張維文告訴記者,在正常駕駛的過程中,距離前車50至100米一般爲安全距離。但在司機看手機時間內,可能這個距離就已經被消耗了。
另有一項實驗證明,開車使用手機引發交通事故的概率是正常駕駛的23倍。
事實上,對于開車使用手機的違法行爲,公衆早有怨言。2017年,省公安交管部門開展的一項“最讓人討厭的十大交通違法行爲”調查中,這一行爲名列其中。當年我省啓動了“創文明交通、治秩序亂象”系列行動,對多種交通亂象進行整治。
不過相比電動車闖紅燈、機動車隨意變道加塞等違法行爲,開車打手機這一“小動作”因隱蔽性高、取證難使得治理面臨諸多難點。“全省機動車保有量超過1700萬輛,如果單純靠民警人工路面檢查,確實難以整治到位。”沈兆霖說。得益于科技的進步,全省數十萬卡口的監控攝像頭基本覆蓋了11個地市的主城區主幹道。此次集中整治中,我省公安交管部門還對抓拍系統的圖像識別技術進行了升級,把違法使用手機行爲加入到了後台數據的分析模型當中,每天能從2億多張抓拍照片中精准識別出違法行爲,再通過人工二次審核進行確認,大大降低了執法難度。
“猛藥”之後:
還需多方“進補”常態“治療”
浙江啓動駕車時使用手機違法行爲專項行動後,得到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國內不少地方也開始積極跟進,向這一交通“頑疾”開刀。
專家認爲,中國已經多年蟬聯世界汽車産銷排名第一,同時,中國也是手機使用量最大的國家,當這兩個“第一”遇到一起,加大整治開車違法使用手機顯得更爲緊迫和必要。
近日,一項面向近3000人的大數據調查報告顯示,超過80%的人都知道開車使用手機的危害性,但因 “習慣成自然”“來電很重要”“自信技術過硬”等種種理由,依然頻繁使用手機。
猛藥去疴,重典治亂。在省社會學會會長、省政府咨詢委員會資深委員楊建華看來,當前的專項整治很有必要,但僅靠這一手段只能起到一時一地的效果,還不能起到治本的作用,“猛藥”之後:還需常態“治療”,首先應該從法律層面入手加大懲處力度。“我們不妨借鑒治理酒駕醉駕的經驗,這曾經也是一項令人頭痛的交通頑疾,但從‘醉駕入刑’開始,可以看到各地因喝酒而引發的交通事故數量大幅下降,‘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從一句簡單的口號變得深入人心。”
就開車違法使用手機而言,國外的懲戒相當嚴格,在英國這類行爲最高可判入獄兩年,美國把駕車打電話、操作GPS導航等定義爲危害公共安全罪,每次罰款120美元,新加坡會對初犯者處以最高罰款1000新元、監禁6個月的處罰。
同理,整治開車違法使用手機,也應當相應提高“違法成本”。楊建華說,記2分、罰款50至200元的處罰對有的人很難起到觸及“靈魂”的作用,浙江可以率先探索制定更爲嚴厲的法律法規,比如將這類違法行爲納入到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中,倒逼推動機動車駕駛人文明交通意識的自覺。
在執法上,相關部門也應拿出嚴格的執法力度和標准,例如在固定證據等方面投入更多的科技設備,讓駕駛人員感受到開車玩手機無處可逃、無處不罰的強大法治壓力,感受到生命被高度敬畏的交通法治氛圍。
處罰只是治理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缪。治理交通亂象不應是專業主管部門的單一責任,還應當發動各方力量共同參與,例如家庭學校的日常教育,相關部門的宣傳引導尤爲重要。接下來,省公安交管部門還將重點對“兩客一危”重點車輛運輸企業加強監管,聯合交通運輸部門通過動態監控平台抽查,督促企業落實安全主體責任,對情節嚴重的從嚴從重處罰。
同時,在全省繼續推出重點交通違法行爲線索舉報及獎勵機制,將開車使用手機等隱蔽性、動態性強的交通“頑疾”納入有獎舉報範圍,對有效信息和線索實行獎勵,廣大群衆通過交通拍客APP、微信“隨手拍”等平台,協助交警部門取證,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專項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