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廣化寺,位于福建莆田西南郊鳳凰山(又名南山)之麓,是目前中國大陸影響較大的漢傳佛教寺院之一,也是福建省十佳風景區之一。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爲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廣化寺環境幽靜、建築宏偉、曆史悠久,聞名于世。
廣化寺創建于南朝陳永定二年(558年),開山祖師是金仙禅師,因此初稱”金仙院”。
隋朝開皇九年(589年),來自天台山的無際禅師募資進行擴建,改名”金仙寺”。
唐朝景雲二年(711年),金仙寺住持志彥法師奉诏入宮,講解《四分律》,睿宗賜號爲聰明禅師。因志彥禅師向睿宗奏報了無際法師在金仙寺持誦《法華經》時,有”感石上湧白泉”之異,睿宗賜寺名”靈岩寺”,並命書法家柳公權書”靈岩寺”額懸挂在寺門之上。至此,靈岩寺名揚天下,被稱爲閩東一大叢林。
宋朝時,鳳凰山(又稱南山)佛教寺廟盛極一時,在地方官僚的支持下,共興建了2寺、10院、120庵。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宋光宗賜額廣化寺,並修繕廟宇,使之”檐楹相摩,軒宇層出”。979年,宋政府在莆田設置地方政府”興化軍”,故民間有”未出興化,先有廣化”之說。宋朝時,廣化寺建築雄偉,所屬庵堂廟院衆多,僧尼千余人。
元朝至正元年(1341年),廣化寺毀于戰火。直到明朝洪武至永樂年間(1368-1424年)才陸續得到重建,逐漸恢複當年的盛況。明成化進士黃仲昭詠靈岩寺詩稱:”靈岩一百二十寺,多少樓台鎖夕曛”。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時,廣化寺遭倭寇侵擾,再次化作焦土。以後的曆任住持慧廣、極中、源徹等法師相繼修複。到萬曆八年(1580年)時,慧廣等募建法堂;十六年(1588年)時,雲章、圓材等法師修複溪聲閣、大雄寶殿;三十九年(1611年)時,法果法師募建山門,第二年真一、法果等又修建了藏經閣、巢雲樓和香積廚。
清朝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鎮守福建興泉等處總兵王萬祥見廣化寺年久失修,捐俸進行了維修,並將法海寺、小南山庵並入今廣化寺,使寺廟規模擴大。並刻石立碑記之,至今碑仍保存在寺內。後又常年失修,日趨衰落,到光緒十二年(1886年),只有觀音閣保存,僅住2名僧人。
光緒十六年(1890年),善和法師住持廣化寺,立志重建古刹。通過四方募化,陸續重建了大雄寶殿、客堂、禅堂、方丈、淨行堂等,形成今天寺廟的格局。
1910年,宣統皇帝禦頒了《龍藏》7000余卷給廣化寺,本如法師又在法堂之上加蓋了藏經樓。
1933年,又重修觀音閣,重建天王殿,使廣化寺殿堂更加完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廣化寺由僧人自主管理。1949年,住寺僧人約60人。至1965年,仍有57名僧人住寺,他們一邊念經修持,一邊耕種田地,看護山林,過著”農禅並重”的生活。”文化大革命”中,廣化寺被迫關閉,僧人流散,佛像被砸,殿堂也改作廠房。
中國共産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撥亂反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全面落實,這座千年古刹也重現輝煌。1980年2月,福建省政府批准廣化寺作爲宗教活動場所對外開放,相繼成立了”莆田縣廣化寺修建委員會”,對古刹按舊觀進行全面修複。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在海外僑僧和信徒的熱心資助下,1984年12月,廣化寺的主體修複工程宣告竣工。12月7日(農曆閏十月十五日)舉行了隆重的開光法會,中外佛教界人士1400多人參加這了一慶典。
修複後的廣化寺占地面積達3.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爲1.7萬平方米。整座寺廟沿山勢自然上升,層次分明,錯落有致。在坐西朝東的中軸線上,分布有照壁、牌坊、山門、放生池、天王殿(彌勒殿)、大雄寶殿、法堂(上爲藏經閣)、臥佛殿(下爲祖堂)等,全長385公尺,主體突出,巍然壯觀。
東側次第爲東羅漢殿、鍾樓、五觀堂、伽藍殿、尊客尊、水雲鄉、圓通門、溪聲閣等建築。西側次第爲西羅漢殿、鼓樓、學戒堂、祖師堂、淨行堂(念佛堂)、煙霞窟、方丈室、看山樓。寺後東西兩角的最高的密林深處,相對聳立著觀音閣和小南山,玲巧別致。漫步其間,可盡覽全寺風色,聆聽溪聲、泉聲,眼下殿堂密布,身後竹林松柏,清淨幽遠,令人心曠神怡。
這次修複,耗資上千萬。寺廟規模比原來也有所擴大,照壁、山門與牌坊都向前推移重建。在東西兩側也增建了東西羅漢殿和看山樓。羅漢堂內新塑著五百羅漢像。每尊坐像高1.5米,面譜、服飾爲印度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在天王殿內供奉著彌勒佛、韋馱、龍天以及5米多高的四大天王像。山門左右塑有4米多高的密迹金剛,觀音閣中有8米高的觀世音立像。這些塑像都是修複時塑造,造型莊嚴,雕刻精致。
廣化寺始建于558年 (南朝陳永定二年),初名金仙庵。589年 (隋開皇九年),擴建後改名爲金仙寺。711年 (唐景雲二年),唐睿宗贈名靈岩寺,由柳公權書匾。宋太宗于太平興國初年,改名爲廣化寺。宋明時期達鼎盛,于福州鼓山湧泉寺、泉州開元寺、廈門南普陀寺並稱爲福建四大叢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廣化寺一度趨于衰落。文革期間,寺院被廠房、軍營占據,僧人被迫還俗。
改革開放後,宗教自由逐漸開始落實。在印尼椰城廣化寺圓禅法師等華僑的支援下,1979年,年已七十的圓拙老法師主持廣化寺的修複工作,曆時六年,使寺貌大有改善。
1983年,廣化寺被列入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同一年,圓拙老法師出資創辦了廣化寺佛經流通處,福建佛學院在廣化寺正式成立。
1996年夏,與中國佛教協會聯合舉辦了108天規範傳戒,受戒僧人近300名。2003年3月27日至4月28日,廣化寺再次承辦三壇大戒傳戒法會,海內外的340名僧人前來受戒。
目前廣化寺常住僧衆約250人。
廣化寺坐西朝東,建築上是以殿群、院落、樓閣、庑廊組成的一座大叢林。經
過這次修複與擴建,總面積約4萬多平方米。在中軸線上,依序有照壁、牌坊、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上層爲藏經樓)、祖堂(上層爲臥佛殿)。左右兩翼爲庑廊,左邊自臥佛殿旁般若堂起,依次是看山樓、方丈室;經煙霞窟(通中藏庵、地藏殿)而下爲淨行堂、祖師殿、學戒堂直至天王殿。由天王殿前石庭拾階而下是放生池。
放生池左右側建有高達13米的三層鍾樓與鼓樓,與其毗連的爲五百羅漢堂。
其南向與方丈室並列處有如意樓(原爲中藏庵舊址)。樓前隨中軸線而延伸的是長庑雙層樓卻塵居。如意樓南向高坡處是小南山地藏殿,殿在中軸線之右。中軸之左是觀音閣。殿閣雄峙岡阜,遙遙相對,自成格局。大雄寶殿建築在高2.7米的基台上,面闊五間,進深四間,重檐歇山造型,高22米,面積827平方米。
殿後外檐下還保存宋代四根石瓜楞柱。1993至1999年又新建了雲水堂、風月趣兩座雙層建築。重建後的廣化寺,寺宇格局顯得更雄偉、古樸。 寺多文物,寺東側有建于宋幹道元年(1165)的釋迦文佛塔,塔高約36米,爲石築五層八角形仿木樓閣式建築,系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天王殿前兩座石經幢爲宋治平二年(1065)造,呈五層八角形,一座無銘文,另一座刻著《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咒》以及捐金助建者的姓名等,是研究梵文漢譯與莆田方言關系的珍貴實物資料。此外還有貝葉經等。
廣化寺廨院,國內有仙遊九座寺與涵江如意堂;國外有7所,即印尼的萬隆協天宮、三寶壟大覺寺、蘇門答臘喃嗙大興廟、井裏汶巴杞安潮覺寺、雅加達丹基百達新疆廣化寺、蘇門答臘巴東西興宮與馬來西亞的槟城吉打廣福宮。
廣化寺與東南亞各國佛教界有著廣泛的聯系。1949年前,有二十多名廣化寺僧人到東南亞各國傳播佛教,在那裏建立寺院。現廣化寺在南洋有寺院七所。1979年以來,東南亞、日本等國佛教界人士經常前來進香朝拜。1989年,圓拙法師率廣化寺僧人到新加坡參加新加坡廣化寺開光法會。
在廣化寺的照壁上,書寫著趙樸初先生的題詞:”莊嚴國土,利樂有情”。這是時代對中國佛教界的要求,也是廣化寺僧人的心願。
附:福建南紅閩藝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具備的資質有:仿古建築工程一級、文物修繕一級、工程設計(建築、園林)乙級、建築工程二級、市政工程二級、建築裝飾裝修二級。福建南紅閩藝集團繼續在傳承之路上砥砺前行、不畏艱難,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公司董事長吳南華鄭重承諾:客戶第一、質量至上、誠信爲本、坦誠合作。微信公衆號:福建南紅閩藝建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