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是中國最古老的一個民系,在中國近千年的遷移史當中,客家人一直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南美洲,蘇裏南就將客家語定爲法定語言,因此在客家人的曆史當中就流傳著這麽一句話: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就連新加坡開國國父李光耀也是客家人,祖籍是廣東梅州市,新加坡雖然只是由六十多個島嶼組成的島國,土地面積更是只有718.3平方公裏,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成爲了繼紐約、倫敦之後的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有著“亞洲四小龍”之稱,而這一切自然離不開李光耀。
自從1819年,英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雇員斯坦福·萊佛登陸新加坡士以來,英國就開始管轄新加坡,1824年,正式成爲殖民地,直接屬于英屬印度殖民當局管轄,英國殖民期間,也是大量發展新加坡的經濟。
到了19世紀末,新加坡的貿易增長了八倍,經濟的飛漲讓更多國家的人開始移民,不過隨著戰爭的結束,新加坡獨立的聲音也是高速飛漲,李光耀就加入了一個東南亞人組成的“馬來亞論壇”,開始尋求自治。
在1954年,他參加了選舉,當選立法議院議員,他跟馬來亞合作,在不斷的努力下,新加坡終于在1959年邁向的自治,他一直都希望跟馬來亞合並成“馬來西亞”組成聯邦,但新馬合並之後,聯邦政府跟新加坡在經濟以及許多政策上都有很大的分歧。
在多次協商無果之後,新加坡在1965年被逐出了馬來西亞聯邦,被迫選擇了獨立,不過新加坡似乎並沒有就此受挫,李光耀積極推動經濟改革,開發工業園區,創立公積金制度,改善教育,在短短30年當中新加坡成爲了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在幾十年當中,新加坡已經發展成了540萬人國家,主要人口分爲四類:華人占據了74.2%、馬來族占總人口13.3%、印度裔9.1%、亞歐混血爲3.4%,華人幾乎是新加坡的主要構成,那爲什麽李光耀要將英語作爲國語呢?
李光耀能夠在各大國之間縱橫自如,自然有他的一套,對于定國語自然不能馬虎,首先新加坡一直都是英國的殖民地,當地的文化深受英國影響,就像是李光耀自己也是從小讀英語學校長大的,在對日戰爭結束之後,李光耀榮獲大英帝國女王獎學金,開始赴英國留學。
新加坡的大部分的華人國民跟他一樣,而且新加坡除了華人,還有馬來族、印度裔,以及各種國外移民,還有一點新加坡還是英聯邦成員,出于種種考慮還是決定將英語定爲國語,並且把各族自己的語言定爲第二母語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