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李准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欣 柳玉鵬】正在紐約召開的第77屆聯合國大會23日進入第四天。前幾日,西方國家輪番上陣讓俄烏沖突成爲一般性辯論中熱度最高的議題,23日,吸引媒體關注的卻是一場會場外的雙邊會談。當天,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舉行會晤。在佩洛西竄台給中美關系造成重創之後,外界緊盯雙方的這次對話會釋放什麽信號。事實上,在會晤前,王毅22日在亞洲協會紐約總部發表題爲《中美新時代正確相處之道》的主旨演講,已就中方對中美關系的現狀、症結以及應如何相處作出全面闡述。王毅表示,習近平主席指明了中美的正確相處之道,即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這三項原則是審視中美關系半個多世紀風雲跌宕得出的重要論斷,也是當今時代大國之間彼此交往的正確之道。在本屆聯大期間,王毅出席氣候變化高級別會議、安理會烏克蘭問題外長會等,並與相關領導人舉行一系列雙邊會晤。當地時間24日,他還將在一般性辯論中發表講話。對于如何應對全球的重重危機,中國聲音和觀點受到期待。
“是時候要認真反思,重回正軌了!”
當地時間22日,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提前預告布林肯23日將與王毅會面的消息。聲明稱,“作爲我們保持開放溝通渠道,以及負責任地管理競爭的持續努力的一部分”,雙方將討論一系列雙邊和全球問題。
兩個多月前,王毅和布林肯曾在巴厘島的二十國集團(G20)外長會後舉行會晤,對話持續5個多小時。香港《南華早報》稱,當時中美雙方都說會談是“實質性的”和“具有建設性的”。即使存在分歧,中國還是提出了與美國合作的領域。但那之後,佩洛西竄台導致中美關系的前景進一步下滑。王毅和布林肯在聯大期間的會談預計將決定兩國如何緩解緊張關系。
新加坡《海峽時報》認爲,中美兩國高級外交官在紐約會面,顯示出局勢緩和的迹象。一個表現是,王毅在紐約會晤了美國氣候特使約翰·克裏。在佩洛西竄台後,中國宣布暫停中美氣候變化商談——該領域是拜登政府的關鍵優先事項。不過該報同時注意到,在與布林肯會晤前的演講中,王毅重申了中方對美國涉台做法的憤怒。
“當前,台灣問題越來越成爲中美關系的最大風險。處理不好,很可能對兩國關系造成顛覆性破壞影響。”《海峽時報》報道稱,王毅22日下午在亞洲協會紐約總部發表演講時說,正如美國不會允許夏威夷被分裂出去一樣,既然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就有權利維護國家的統一。他譴責美方不顧中方強烈反對,執意在25年後再次允許衆議長訪台。
王毅的這篇主旨演講引起媒體關注。法新社報道稱,王毅表示,兩國元首都認爲中美關系只能搞好不能搞壞,都認爲中美不應該沖突對抗,都主張兩國加強交流合作。但大家看到的是,美方的團隊似乎拿了兩套樂譜,並沒有把領導人穩定雙邊關系的政治意願轉化爲合乎邏輯的政策。報道說,與前任特朗普一樣,拜登政府將崛起的中國視爲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爲配合拜登政府對盟友作用的重視,布林肯22日與日韓外長會晤,預計在與王毅會談前,還將參加“四方安全對話”會議。
“陸克文先生將當前的中美關系比喻爲置身裸露電纜的潮濕車間,約瑟夫·奈先生則形容爲可能步入新冷戰的‘夢遊綜合征’。”《南華早報》報道說,王毅援引他們的話表示,美國如果沿著零和博弈的思維處理中美關系,繼續用“政治正確”來誤導對華政策,不僅解決不了自身的問題,還會使中美關系走向沖突對抗的終點,我們要大喝一聲,是時候要認真反思,重回正軌了!
烏克蘭問題,中方提出四點主張
在本屆聯大期間,俄烏沖突是焦點問題之一。22日,王毅出席了聯合國安理會烏克蘭問題外長會。針對當前局勢,王毅提出中方四點主張:一是必須堅持對話談判方向。二是必須共同推動局勢緩和。三是必須切實緩解人道局勢。四是必須全力遏制外溢影響。在第一點主張中,王毅表示,當務之急是當事方盡快恢複對話,把合理關切納入談判中,把可行選項擺到桌面上,談出結果,談出和平。
當天,王毅應約會見烏克蘭外長庫列巴。王毅表示,習近平主席指出,各國主權、領土完整都應該得到尊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應該得到遵守,各方合理安全關切應該得到重視,一切致力于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應該予以支持。這“四個應該”是中方對烏克蘭問題的最權威闡述,也是中方看待處理這一問題的根本遵循。
《南華早報》的評論文章稱,對于那些希望看到俄烏沖突迅速結束的人,包括許多中國人來說,西方的做法似乎相當奇怪。不太容易理解的是,華盛頓如何能一方面希望在烏克蘭問題上獲得中國的幫助,另一方面又對中國保持敵對和挑釁的姿態?華盛頓不僅沒有注意並歡迎中國的相對中立,反而在這個政治敏感時期以威脅、指責和蓄意挑釁作爲回應。如果維護世界秩序真的是華盛頓的目標,那麽相信一場威嚇運動就能確保這些利益,看起來很奇怪。
當地時間22日,王毅還會見了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今年6月的馬德裏峰會上,北約通過新戰略概念,把中國描述爲“系統性挑戰”。王毅22日表示,中國已經以法律形式確定走和平發展道路,希望北約樹立理性和正確的對華認知。斯托爾滕貝格說,北約並不將中國視爲對手,重視同中國保持和加強接觸,對發展對華關系持積極態度。北約和成員國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沒有改變。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23日報道說,澳大利亞外長黃英賢22日與王毅舉行會晤。這是兩國外長12周內的第二次面對面會晤,此前澳中兩國的高層接觸凍結了兩年多。《澳大利亞人報》稱,這次在深夜舉行的會晤持續40分鍾,黃英賢形容是“建設性的”。不過,從人權到貿易等一系列領域的分歧都沒有取得進展,特別是取消對澳輸華産品加征關稅的希望被澆滅了。黃英賢說,盡管在貿易方面存在分歧,但澳大利亞的目標是同中國建立穩定的關系。
“聯合國”成爲議題
美聯社23日稱,在俄烏沖突耗費世界各國領導人3天時間後,其他沖突和擔憂開始在聯大顯現。巴勒斯坦、伊拉克、巴基斯坦等國領導人周五將發表演講。每年的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爲每個國家提供了表達關切和希望的機會。
而聯合國自身也成爲討論的議題。俄羅斯《消息報》23日報道稱,許多國家提出聯合國安理會改革問題。俄外長拉夫羅夫呼籲擴大安理會,提出發展中國家應在該機構中有代表。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則在視頻演講中呼籲剝奪俄羅斯在安理會的否決權,這一提議得到一些波羅的海國家支持。對此,俄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國際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賈巴羅夫說,這種情況只有在聯合國不複存在的情況下才會發生。
俄新社報道稱,俄外交部發言人紮哈羅娃22日表示,聯合國不是被用來滿足一些西方國家欲望的“金魚”。她說,在西方看來,聯合國安理會改革意味著權力的擴大和重新分配,特別是德國希望成爲常任理事國。但安理會改革應該以積極形式進行,而不是符合西方意識形態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