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通證數據與評級機構 Tokeninsight發布了QTUM的風險評級報告,QTUM項目的評級結果爲BB 級。
該報告觀點認爲:
目前,項目的發展進入瓶頸期,且有停滯迹象,很容易受到內部和外部因素的影響,未來發展有很大不確定性。
在綜合比特幣與以太坊的諸多技術之上,QTUM團隊欲利用改進的PoS打造DApp平台。但是,面對通用平台類項目競爭的愈演愈烈,特別是與EOS、ADA等新一代通用平台類項目相比,其性能指標並無優勢,後期將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
在激勵機制和治理機制設計上,QTUM與ETH的類似,做了部分細節上的改進。在主網上線之後不久,QTUM的谷歌熱度出現明顯下降,遠不及EOS和ETH。而且,QTUM核心代碼庫的Github熱度遠低于EOS、ETH和ADA。
QTUM基礎鏈上DApp項目的創建時間,大多集中在2017年的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且近半年並無新創建的DApp項目。另外,QTUM基金會投資的個別項目被公安機關以涉嫌詐騙立案調查,這對項目的生態建設産生較大負面影響。
以下爲該評級報告正文,請耐心閱讀,方便評估投資風險:
通用平台類市場競爭激烈,DApp的發展瓶頸亟待突破
目前,在全球通證市場上,按照技術應用層次的不同,可以將通證項目分爲基礎鏈、通用技術協議、去中心化應用三大類,還可以將基礎鏈項目按照用途的不同,劃分爲通用平台類和垂直應用類兩種。2018年6月11日,通用平台類通證市值在總市值的占比約爲30%。其中,ETH的市值在通用平台類居于首位,市值占比約爲62.9%,其次是EOS、ADA,市值占比分別爲11.7%和5.3%,而QTUM的市值占比爲1.2%,位列該類第7。近期,一些具有技術創新的通用平台類項目備受市場追捧,部分熱點項目在第二季度進行主網上線。
ETH作爲第一個通用平台類項目,現有17,305個節點參與挖礦,基于基礎鏈開發的DApp數達1,591個,在已發行的通證項目中有515個的市值在27,520美元以上。與之相比較,其他基礎鏈的DApp數和發行的通證項目數都相對較小。其中,NEO和QTUM的已發行通證項目數(持有人數10個以上)分別是45個和36個,已列出的DApp數分別是45個和21個,而EOS在所列出的DApp數達25個。
據Dappboard統計,2017年8月至2017年12月,Ethereum平台上DApp(除遊戲)的獨立訪客數由30,000個增至40,000個,但在CryptoKitties事件之後,DApp獨立訪客數出現明顯下降,在2018年3月左右降至10,000以下,近期回升到20,000左右,大多數的DApp獨立訪客數在1,000以下。DApp的發展需要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然而現有基礎鏈在可拓展性上存在較大不足,這極大的限制了DApp的開發與應用。
通證市場整體震蕩調整,QTUM二級市場波動明顯
目前,QTUM已在多家交易所公開交易,24小時的交易額爲1.29億美元左右(6月11日),占據前三的交易額的交易對是基于BTC、USDT和KRW的交易對。QTUM主要的交易額都集中在Lbank和OKEX上,兩者的份額相加幾乎是總交易額的一半。
2018年6月11日,QTUM市值爲10.2億美元,在全球通證市場上的市值排行18。QTUM前期價格偏低,2017年12月初開始跟隨整個通證市場開始大漲,最高價格達到103.45美元。經過2017年12月到2018年1月初的大漲後,逐步走低,現如今價位回歸到11美元左右。6月1日至6月11日,全球通證市場震蕩劇烈,通證市場總市值的跌幅達20%,QTUM市值的跌幅爲23%。
利用比特幣與以太坊的技術特點,打造基于PoS的通用平台
QTUM項目致力于打造新的通用平台,其借鑒了諸多區塊鏈項目的經驗,例如比特幣、以太坊、Blackcoin等等,並在此基礎之上總結、改進、組合。QTUM區塊鏈底層的交易流轉部分使用了比特幣的UTXO模型,每筆交易都能通過交易記錄追溯到通證的生成區塊,這使得基于Merkle樹結構與SPV(Simple Payment Verification)技術的輕錢包(例如比特幣的Electrum)可以被使用。與此同時,爲了能夠運行智能合約,QTUM在UTXO記賬模型之上建造了一個賬戶抽象層(Account Abstraction Layer),將交易記錄轉換成以太坊的賬戶形式。並且,QTUM還在比特幣腳本語言中加入了三個新的操作碼,以更好地支持智能合約的運行。通過上述改進,QTUM的虛擬機(QVM)可以運行以Solidity編寫的智能合約。
在共識機制方面,QTUM的MPoS共識機制是基于Blackcoin PoS3.0改進而來。而MPoS也是QTUM提出的Smart Staking Protocol的一個組成部分,後者是QTUM提出的一個擁有更廣闊應用場景的共識協議,未來將支持智能合約挖礦等新功能。MPoS機制中沒有限制通證的最小抵押數額,同時去除了原生PoS機制中的幣齡因素,生成區塊的難度只由抵押的通證數量與當前區塊難度系數決定。但是出于安全性等考慮,QTUM在抵押通證參與挖礦過程中加入了別的限制因素。首先,QTUM通證在完成一次轉賬或者完成一次抵押之後,新收到的或解除抵押通證需要等待500個區塊的生成時間(大約需要20小時)。其次,每當一個新區塊生成,它的生成者只能立即收到總收益的十分之一,余下的收益將分給五百個區塊高度之前的九個區塊生成者,這將減少垃圾交易攻擊的風險,同時也爲用戶參與生成區塊提供了相對公平的機會。
QTUM目前使用的虛擬機是基于EVM改進而來的QVM,其運行原理與EVM相似。由于使用了類似以太坊的賬戶體系與虛擬機,QTUM的智能合約語言也是圖靈完備語言,其交易費用也有類似以太坊的gas limit等限制。最近,QTUM團隊公布了新的x86虛擬機的開發進度與實現細節。據稱,該虛擬機將支持多種成熟編程語言,如C/C++、Rust等。這意味著開發智能合約的學習成本將進一步下降。成熟語言所具有的一些優勢,如第三方庫、成熟的編譯器與開發環境等等可以使智能合約的開發更加簡便與規範。同時,新的運行環境將使得原有的交易費用模型、數據存儲方式等機制都會有所變化,給降低交易費用帶來了可能。x86虛擬機是基于QTUM團隊核心成員Jordan Earls的一個早期項目改造而來,但其原型與支持多種語言的智能合約虛擬機差距較大,其功能的實現還需要大量開發與改進。
由于綜合了比特幣與以太坊的諸多技術,QTUM既能實現基于比特幣electrum的輕錢包,又可以運行智能合約。且由于使用MPoS共識,其吞吐量要大于比特幣與以太坊。而其QVM虛擬機向後兼容的開發方式使以太坊開發者可以容易地在QTUM平台上進行開發。與比特幣和以太坊相比,QTUM有其獨特的優勢(吞吐量、智能合約與輕錢包相結合),但與近來湧現的新一代通用平台類項目相比,其性能指標並無優勢,今後將面臨激烈競爭。
激勵機制設計一般,治理機制設計相對簡單
QTUM通證的最大供應量爲1億枚,其中20%分配給創始團隊、私募投資人和開發團隊,20%用于商業落地部署,9%用于學術研究、教育及市場擴張,51%用于社區衆籌。量子鏈基金會計劃將29%(商業落地的20%和學術研究、教育及市場擴張的9%)分階段逐步分配給社區,三到四年後最終將這部分全部投放于社區。根據QTUM的官方博客透露,屬于創始團隊的12%將會在未來四年分發完畢。
在Gas的設計上,QTUM與ETH的類似,每筆交易都需要消耗Gas,且會受到Gas價格的影響,但與EOS的設計比較,對基礎鏈上開發的DApp用戶來說需要支付Gas費用,這會降低DApp用戶的使用體驗。在區塊生産者激勵設計上,QTUM通過對挖礦計算方法的細節修改降低了PoS的挖礦門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挖礦的安全性。但與傳統的PoS設計的區別不大,創新性略顯不足。
在社區治理機制上,QTUM提出了DGP(Decentralized Governance Protocol)的概念,以部署智能合約的方式實現一定程度的民主治理。社區成員可以通過提案、公布、投票的方式對QTUM網絡的基本設置進行改變,可更改的項目包括區塊大小、gas限制、gas價格等。這些功能的實現利于社區的治理,但與ADA和EOS的線上治理設計相比較,其實現的治理功能相對單一。
團隊區塊鏈項目經驗豐富,投資隊伍以個人投資者居多
量子鏈基金會于2016年11月在新加坡成立,負責QTUM的項目開發和社區治理。決策委員會每屆任期爲兩年,首屆量子鏈基金會決策委員會成員一共九位。其中,QTUM的創始人帥初是量子鏈基金會的主席,具有多年的區塊鏈行業經驗,但其個人背景複雜。
根據Linkedin顯示,帥初還兼任BitSE的聯合創始人與CTO、Factom的技術顧問等職位。帥初曾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期間擔任Vechain的CTO,也參與過數字貨幣交易所項目Bitbay,後因團隊成員意見不合等原因離開。另外,帥初早期曾擔任一家提供區塊鏈底層技術的公司快貝的CTO,但最後遭到快貝解雇。
在投資者隊伍當中,在Crunchbase顯示其私募除了Tally Capital之外,並沒有機構投資者。在量子鏈官網顯示的支持者(並沒有描述爲投資者)當中,皆以個人身份而非機構名義出現。比特幣早期投資人Roger Ver、快的打車創始人陳偉星、以太坊早期參與者Anthony Di Iorio、OKCoin CEO徐明星和分布式基金合夥人沈波。
在支持者當中,只有沈波和李國權(David Lee)在決策委員會中。除了沈波之外,分布式資本有兩位相關人士在決策委員會當中,可以看出,分布式資本在QTUM發展的決策當中是有一定話語權的。
社區人氣指數較低,Github更新速度一般
相較于其他通用平台的幣種,QTUM的谷歌趨勢熱度偏低,2017年8月,在其他幾個幣種的熱度下降的趨勢下,QTUM憑借主網即將上線提升了熱度,之後又很快回落。即使在2017年年底整個區塊鏈行業爆紅的背景下,其熱度提升幅度也並不大。
QTUM的社區熱度一直都在緩慢提升,但與其競品EOS和ADA的相比,自從兩者在反映社區熱度的人氣指數超越QTUM之後,它們的人氣指數與QTUM開始拉開差距。說明QTUM的社群熱度提升速度與競品相比並不高,與ETH項目的人氣指數相距甚大。
根據Github統計,QTUM項目的主要代碼庫QTUM在6月11日前得到的Watch、Star、Fork的數量分別是209、905、236,與ETH的主要代碼庫go-ethereum各參數相比得到的Github熱度是0.06。 對比不同項目的 Github 熱度指標可以發現,越是相對成熟的項目(或者代碼開源程度越高的項目),其熱度指標相對越高。QTUM的Github熱度偏低。
存在部分大礦工退出的可能,DApp生態發展進入瓶頸期
目前,QTUM主網平均産生一個區塊的時間在2-3分鍾,每個區塊的平均礦工獎勵在4-5個QTUM。參與QTUM挖礦的地址數爲10,469,挖礦總數前100的礦工地址挖取了50.18%的區塊獎勵,說明礦工過于集中。其中,最大的挖礦收益者已經挖出6,337個區塊,占已生成區塊總數的3.80%,而前十大挖礦地址中已有三個地址完全清空,這表明原有礦工或社區參與者的退出比例較高。
截至2018年6月12日,QTUM的地址數共有126,504個,而持有通證數量超過1個的地址數有53,521個,前十大地址的通證持有比例達29.33%,集中度相對較低。
基于QTUM發行的通證有36個(地址數10個以上),其中持有人數(地址數)在3,000個以上的通證共有19個,各通證的持有地址數多數集中在10,000左右。
通過觀察QTUM的公開資料可以發現,官網所列DApp項目數量共有27個,多數的創建時間集中在2017年的5月至2017年10月之間,但近半年來QTUM上所創建的DApp項目數幾乎爲零,目前顯示的已上線項目也只有9個(其中兩個項目的官方網站無法打開)。根據Coinmarketcap的市值查詢結果發現,有10個DApp項目的通證市值在800萬美元以上。其中,SPACE CHAIN在近期被曝出虛假新聞,並被公安機關以涉嫌詐騙立案調查,而QTUM的創始人帥初是該項目的顧問,QTUM基金會也是該項目的投資者。這些迹象表明,QTUM基礎鏈上的DApp發展已陷入瓶頸期,而且個別DApp項目方存在圈錢的可能,這將對其生態的後續發展産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項目部分進度節點未完成,目前沒有明確的路線圖
據官網資料發現,QTUM共有兩份技術白皮書、一份經濟白皮書(草案)與兩份路線圖。但是三份白皮書中所涉及的産品功能規劃並不能完全重合。較早期的技術白皮書與經濟白皮書(草案)中均出現了身份識別、主控合約、合約賬本、預言機與外部數據源等模塊,但這些功能既沒有在兩份路線圖或新技術白皮書中做出具體規劃,也沒有在上線版本中體現(QTUM已于2017年9月發布了第一個正式版本)。
現有的兩份路線圖涵蓋了QTUM公鏈本身諸多組件的開發與改進、多種錢包與客戶端的開發以及開發工具的完善。除此之外,路線圖中還包括了一些社群項目與在QTUM生態內的DApp。其中春郵(SpringEmail)與微夏(Qloha)分別是基于電子郵件和微信小程序的轉賬錢包,在現有路線圖中已經被Soma Wallet所取代。而Qbao Wallet與SPACE CHAIN等項目都是基于QTUM平台所開發的DApp,並不直接被QTUM團隊所控制。
根據官方博客四月的更新,QTUM團隊聲稱這兩份路線圖都已經完成,新的路線圖正在制作當中,但至今爲止並未發布。但路線圖中包括了閃電網絡、eSML合約語言(一種全新的經過形式化檢驗的智能合約語言)、全新虛擬機等內容,這些功能與組件並沒有包含在現有的QTUM版本內。根據今年年初對核心開發者Jordan Earls的采訪可以發現,eSML的開發仍在研究之中;而x86虛擬機也只完成了一個非常原始的測試版本。QTUM的Github賬號內共有56個代碼庫,包括核心協議、開發工具、各個終端的錢包、智能合約部署工具、x86虛擬機相關組件等內容。其核心代碼庫QTUM最近幾次更新主要集中在漏洞修複與系統改進上。而近來QTUM發布的最新組件——QTUMx86虛擬機,在Github上的相應代碼庫只有4位貢獻者,其中三位共有37次commit,Jordan Earls貢獻了剩余的157次commit。且其master branch在今年只有約30次commit,代碼只有少量增加,其整體開發速度並不樂觀。
QTUM公鏈的核心組件均有較強的借鑒痕迹,符合其技術白皮書的描述。近期,QTUM的博客更新並不頻繁,關于開發進度的更新只有數次,從公開信息上無法判斷QTUM下一步的開發目標與當前進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