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特斯拉Model Y在美國再次漲價,漲幅爲500美元(約合人民幣3229元)。這已經是今年第二季度以來,Model Y在美國第五次漲價了。對此,特斯拉的理由是原材料和芯片漲價帶來成本上升所致。
芯片短缺“魔咒”未解,繼大衆、福特、本田、現代、斯巴魯、鈴木等多家車企由于芯片短缺造成局部停工減産後,6月28日,日本馬自達宣布其生産工廠將于7月停産兩周。今年以來,全球因此造成汽車減産已達299萬輛。
重壓之下,芯片行業終于有好消息傳來:台積電將再建5座晶圓廠,格芯將在新加坡建設晶圓廠,三星首爾第二條晶圓産線下半年運行,博世德國晶圓廠已經落成即將投産……
缺芯壓力增大
全球車企缺芯現狀,並未緩解。
6月28日起,大衆汽車集團旗下品牌斯柯達由于芯片等零部件短缺,將在當周暫時停止其位于捷克科瓦斯尼工廠的生産,斯柯達其他一些工廠也在此期間暫停部分生産工作。
同時,斯特蘭蒂斯(Stellantis)集團也計劃延長兩座裝配廠的停工時間。該集團表示,受全球汽車芯片短缺的持續影響,集團位于伊利諾伊州的貝爾維迪爾裝配廠、位于墨西哥的托盧卡裝配廠將在7月5日當周暫停運營。這兩座工廠主要生産Jeep品牌的自由光和指南者車型。專業研究機構AutoForecast Solutions估計,由于芯片短缺,北美汽車行業在今年夏季可能損失超過34萬輛汽車産量。
芯片短缺沖擊全球,日本車企也未能幸免。馬自達新宣布的停産計劃中,其位于日本山口縣的河福第一工廠,將于7月5日-9日、12日-16日停産兩周。該工廠是生産SUV和緊湊型轎車的工廠,也是馬自達旗下首家因爲芯片短缺而停産的工廠。而斯巴魯公司也已宣布,其位于群馬的兩家工廠將從7月16日起暫時停産。這兩家工廠生産的是出口至美國市場的多款核心車型,包括森林人、Crosstrek、BRZ和WRX。
日産的日本工廠多條生産線將在7月停産。其中,日産枥木工廠將停産3天,而日産九州工廠中的一家將停産2天,位于九州的另一家工廠將改爲單班生産,其位于東京追浜的工廠則將取消晚班生産。日産表示,今年4月到9月本公司全球産量或減少50萬輛。目前,日産正采取措施確保熱門、新款或高營利車型的芯片供應。如目前已經暫停了英菲尼迪Q50轎車在日本國內的生産以降低芯片消耗量,節省下來的芯片將被分配給新近發布的QX55跨界車以及即將上市的改款QX60跨界車使用。而日産的聯盟夥伴三菱也將削減産量,其位于日本水島和岡崎工廠的計劃産量將削減2萬輛,該工廠生産的是三菱微型車以及歐藍德和Eclipse Cross跨界車。
目前,雖然豐田汽車公司表示芯片短缺對其影響非常小,但其所屬公司大發汽車在6月下旬已經宣布旗下工廠暫時停産,另一家生産小型車的工廠計劃在今年7月停産2天。
事實上,“芯片荒”已經是近期以來各大車企繞不開的難題,芯片供不應求的狀態,也導致越來越多的芯片企業加入漲價行列,去年以來全球芯片市場價格已經多次上浮。
新建、擴建正趨熱
汽車芯片短缺,引發多家芯片廠商新建擴建産能。
台積電方面近日透露,已經全面啓動3年1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458億元)的投資計劃,包括新建或擴建12座晶圓廠,新建2座封測廠。其中,項目含4座5nm晶圓廠,4座3nm晶圓廠,還有計劃中的2nm晶圓廠;同時,台積電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的5nm晶圓廠已開工建設,計劃2024年月産能達2萬片晶圓。值得注意的是,台積電新推出了5nm的“N5A”制程新技術,支持智能駕駛輔助系統(ADAS)及智能座艙,並獲得了車規級芯片認證,將于2022年第三季度上市。目前,在全球芯片短缺背景下,作爲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廠,台積電2020年收獲滿滿,其2020財年淨利潤爲1198億元,同比增長46.32%,營業收入爲3100億元,同比增長25.17%。今年以來,汽車芯片短缺,台積電訂單量激增,産能滿負荷,未來有可能繼續創下盈利新高。
作爲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企業,同時也是少有的同時擁有芯片研發和生産能力的巨頭之一,三星近日也表示,其自去年5月在首爾以南平澤市建設的第二條晶圓生産線將于今年下半年開始進入量産,將生産基于極紫外技術的7nm和5nm芯片。此外,即使三星美國奧斯汀市14nm晶圓廠遭遇今年2月暴雪帶來大停電導致停産事件,三星仍將在奧斯汀市建設先進的極紫外線(EUV)5nm制程晶圓生産線,計劃今年第三季度動工,2024年投産。該項目計劃投資20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138億元)。
同樣是芯片代工巨頭的格芯(格羅方德),近日也已宣布將投資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8億元)在新加坡新建一座晶圓廠,這將是新加坡最先進的晶圓廠,而且目前已經開工,計劃在2023年投産。由此,格芯每年將增加45萬片晶圓的生産能力。同時,格芯還計劃在其美國與德國的廠區進行擴産,兩地共投資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9億元)。
而自今年3月起,中芯國際已經在深圳擴建晶圓廠,重點生産28nm及以上芯片,旨在實現每月約4萬片12英寸晶圓的産能。目前,中芯國際新的12英寸晶圓廠房主體建築與已經投産的8英寸晶圓廠相連,且主體部分已經建設完成,並有望于2022年投産。
研發巨頭“下海”造芯
不僅是三星,汽車等芯片短缺帶來的巨大市場空間,也吸引了一些芯片研發巨頭紛紛“下海”造芯。
芯片研發巨頭英特爾近日宣布,將投資2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00億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建兩座晶圓廠,借此跻身代工業。目前,英特爾正在與德國政府談判,計劃在德國巴伐利亞州建立晶圓廠,如果順利開工,這將是英特爾在歐盟的第二座晶圓廠,另一座位于愛爾蘭的晶圓廠正在建設之中,爲7nm制程。此外,英特爾已獲准投資1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46億元)在以色列新建一座晶圓廠。
安世半導體日前宣布,將在未來12個月至15個月內投資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5億元)擴建歐洲晶圓廠、亞洲封測廠以及全球研發基地。預計到 2022 年中期,這項投資將使公司在德國漢堡工廠的産能提高20%。該晶圓廠目前每月生産超過3.5萬片8英寸晶圓。與此同時,安世在曼徹斯特的功率器件工廠將在2022年中期將産能從目前的每月2.4萬片8英寸晶圓提高10%。
令人意外的是,博世近日宣布其位于德國德累斯頓的新晶圓廠正式落成。據悉,新工廠投資額約1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7億元),是博世集團130多年曆史上總額最大的單筆投資。其實,博世的晶圓廠項目自2017年就已經計劃並開工建設,本來只是爲了自給之需,沒想到落成時間與汽車芯片短缺期巧合重疊。于是,博世決定新工廠的汽車芯片生産將于9月啓動,比原計劃提前了3個月。“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我們在德累斯頓把芯片制造提升至全新水平。” 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沃爾克馬爾·鄧納爾表示。
來自國際半導體産業協會(SEMI)的最新市場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全球半導體制造商將于今年年底前啓動建設19個新的高産能晶圓廠,2022年會再建10個,由此,近兩年將有至少29個晶圓廠開建。其中,中國內地及台灣地區各有8個,美洲有6個,歐洲及中東有3個,日本和韓國各有兩個。這些新建廠以生産12英寸晶圓爲主,全部建成後,這29個晶圓廠每月可生産260萬片晶圓。
“從中長期來看,晶圓廠産能擴張將有助于滿足自動駕駛汽車、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以及5G至6G通信等領域對芯片的強勁需求。”國際半導體産業協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阿吉特·馬諾查 ( Ajit Manocha ) 表示。
文:趙建國 編輯/ 版式:李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