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區圖書館瑜源分館時常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孩子和家長樂在其中。(黃埔區文廣旅局供圖)
大洋網訊說到圖書館,你會想到什麽?一排排的書架,一桌桌的讀者?輕微的腳步,小聲的問詢?當然,這些都是一間圖書館的組成部分。不過在今天的廣州,大大小小的圖書館,正在擁有比這多得多的變化:可以看書,可以上課,可以辦展覽、看演出,還能談融資、搞路演。它們成了無門檻的公共空間,成了市民客廳的延伸。這種以“文化綜合體”形式呈現的“平台化”轉型,正在廣州大街小巷的衆多圖書館中迅速擴散,而且越來越爲市民和遊客所歡迎。
本文試圖探討,這種由頂層設計和基層演化共同促進的圖書館形態變化,是否可以預示未來圖書館乃至公共文化服務的新發展方向?“廣州經驗”是否具有普遍的價值和可複制性,是否能在更廣大的範圍裏推廣?
瑜源兒童劇團正在演出《菠蘿蜜奇遇記》
這,是公共圖書館嗎?
每周三,到圖書館赴一場童話之約
每個星期三的傍晚,位于科學大道科彙金谷3街2號1樓的“瑜源兒童劇團”都會早早擠滿人。笑嘻嘻的團長龔邁程和他的同事們一道,放下收在圖書館大廳一邊架空層下的大投影屏,在人群中穿梭著安排即將開始的節目。
18:30,節目准時開始。身份各異、形態多樣的童話人物出現在大廳裏。和他們幾乎臉貼著臉、或坐或站在階梯式看台的孩子和家長們,嘻嘻哈哈地樂起來。每段節目都不長,一個小節演完,龔邁程和同事會用輕松通俗的語言給觀衆們講童話劇的各種小知識。好奇的觀衆經常走到演員中間,問這問那。
19:30,這個被稱作“我們的星期三”的互動式小劇場演出結束。有的觀衆轉身回家;有的留下來看書;還有的在櫃台要一杯咖啡,坐在門外的小花園中,看著逐漸浮起的夜色。
龔邁程的另一個身份,是館長。實際上,這個藏在商務樓群間的劇場同時也是黃埔區圖書館瑜源分館以及區文化館瑜源兒童分館,擁有閱覽席位80個,藏書15000冊,爲周邊4萬多企業職工、社區居民群衆提供公共閱讀服務。圖書館今年9月3日開業,到10月底共接待讀者26725人次。
帶著孩子看完《神奇兔媽》親子劇,一位媽媽直呼“很有教育意義”:“寶貝看完後跑過來和我擁抱,還深情地說‘媽媽我愛你’。超級感動!”另一位家長則表示:“這種小型的戲劇表演時間不會太長、也不會嘈雜,小朋友很喜歡,結束後不僅可以小憩,還可以親子閱讀。”
海珠區素社街“瑤溪書屋”實現市、區、街圖書館“一館辦證,多館借書;一館借書,多館還書”。
社區裏的一間書吧,溫暖了一條街
“瑤溪書屋”這個名字,很容易讓人想到海珠古名勝瑤溪,以及它的“二十四景”。記者在這裏用身份證借了四本書。館內的服務員小姑娘說,你不用跑回這裏還書,在家附近的任何一間公共圖書館都可以還。
聽它的口號“一間書吧,溫暖一條街道”,好像這只是一個屬于這片社區的文化空間。該圖書館所在的海珠區素社街負責人告訴記者,這裏已實現市、區、街圖書館“一館辦證,多館借書;一館借書,多館還書”,依托廣州總分館體系,可以把最新、最流行、最實用的書籍第一時間放在圖書館。
人性化的服務是書屋的特色。它提供早10點到晚10點12小時無縫服務(周一閉館),除了傳統的閱覽,還安排了視聽鑒賞區、水吧等,每月組織讀書會等文化交流活動。
瑤溪書屋采用的是第三方營運模式。街道通過招標方式引入公司管理。按約定,書屋內外部的硬件、書籍等由街道一次性投入,公司可在書屋預置位置上,銷售一定規模的飲料和零食,用于營運過程中書屋的水電、人工費用等開支。
黃埔區圖書館萬科山景城分館活動現場。(黃埔區文廣旅局供圖)
老港區圖書館,與家綜中心是一家
黃埔區黃埔街地處臨港經濟區,是一個人口高密度城區。黃埔區圖書館黃埔街分館就位于黃埔街道文化站內。
2016年,黃埔街投入財政資金約60萬元,對閱覽室、兒童閱讀室等進行升級改造,實現無線網絡覆蓋和與市、各區圖書館通借通還。黃埔街文化站站長何麗紅說,只要憑有效的身份證件,就可以在這裏免費閱覽。附近的學生們,放學最愛來這裏查資料和做作業。
一樓進門右手邊的大廳裏,是家庭綜合服務的櫃台。二樓與圖書館相鄰,是幾間課室,舞蹈課正在進行。實際上,這裏就是一個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文化站、圖書館、家綜中心、志願服務多項功能集成在一起。每間房門額位置寫著“體驗艙”“機械艙”“升帆艙”的字樣,告訴大家,這裏是黃埔老港區域,輪船、大海、水手是這裏最閃亮的文化底色。
園區裏的圖書館,打破企業“圍牆”
黃埔區圖書館華新園分館是廣州東部首個企業園區分館,也是區裏首個與社會力量合作的示範性分館。它整合了公共圖書館資源和企業園區公共服務內容,提供政策發布、産品展示,商務交流、技術對接、項目申報、政策、金融等各類與園區服務相關的延伸服務,惠及園區11000多創業人才及周邊數萬居民。創新園總經理劉崇孝說,圖書館給園區裏的企業提供了一個文化附加值很高的公共空間。依托圖書館做的“華新大講堂”“華新小課堂”已成品牌。企業的産品發布、路演,也常假座這裏進行。由于圖書館的開放性,成爲園區裏分散在各自“鴿子籠”裏的企業“聚攏”的平台。
贊!企業與圖書館一同壯大
在本月12日-14日于廣州舉行的“公共文化建設現場”——2019廣東公共文化研討會上,國家文化和旅遊公共文化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李國新教授表示:廣州圖書館之城建設,是目前中國最好的圖書館服務網絡體系之一,也是全世界一流的城市圖書館服務網絡之一。廣州引領了中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方向,也引領了世界公共文化發展方向。
評價極高。
舉凡謀事,首要綱舉目張。作爲公共文化服務的圖書館建設,要做到均衡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必須高站位和通盤考量,也即“制度保障”。
圖書館制度體系建設領跑全國
據廣州市文廣旅局公共服務處處長彭小群介紹,2015年5月1日,廣州頒布實施《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這是全國第一部省會城市公共圖書館法規,明確政府投入保障責任,創新中心館與總分館相結合的管理機制,全面規範了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事業行爲,首次在地方立法中規定了公共圖書館的建築面積等人均指標。
2015年12月,《廣州市“圖書館之城”建設規劃(2015—2020)》頒布,對標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對全市公共圖書館事業作出了整體設計,計劃到2020年,實現每8萬人擁有一座公共圖書館,建成全天候、全方位、多形式的公共圖書館網絡體系。隨後,又陸續出台了《廣州市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意見》《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規範》等一系列文件。
隨之,廣州在圖書館建設上,有的放矢地投入“真金白銀”。數據顯示,僅2018年,全市公共圖書館財政總投入4.51億元,文獻購置費9359.24萬元、總建築面積40.58萬平方米、館藏總量2446.23萬冊(件)、年新增藏量294.85萬冊(件),與2014年相比分別增長73.11%、33.63%、62.06%、58.31%、24.52%。目前,全市共有公共圖書館(含分館)216個,公共圖書館建築面積力爭2021年超過60萬平方米。
海珠區“瑤溪書屋”采取第三方營運模式
量化效能指標 讓投入變成品牌口碑
公共服務不能用純商業的眼光考量,但也不能不算經濟賬。《廣州市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以2020年爲時間節點,對注冊讀者率、人均外借紙質信息資源量、人均訪問圖書館次數、參加圖書館活動人次、數字信息資源利用量五項服務效能指標做出量化,爲科學核算政府財政投入與産出、有效提升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提供了標准規範。
近年來,廣州在圖書館建設上的投入,紮紮實實轉變成了服務、品牌和口碑。
數據顯示,2018年,全市公共圖書館讀者進館人次達2427.18萬,外借冊次2868.19萬,累計注冊讀者量317.47萬,通借通還外借文獻量270.75萬冊次,較2014年分別增長91%、148%、105%、971%。據測算,去年,廣州市公共圖書館冊均外借成本比2014年下降30%,服務投入産出效益明顯。預計今年全市公共圖書館外借文獻量將超過3000萬冊次,到2020年將基本達到常住人口人均外借文獻2.3冊次的目標。
建成與社會力量合建分館55個
廣州“圖書館之城”構建的,是一個以廣州圖書館爲中心館,區圖書館爲區域總館,鎮(街道)圖書館爲分館,以村(社區)圖書室、農家書屋、流動圖書車、24小時自助圖書館和其他服務點爲延伸,學校圖書館、科學與專業圖書館及其他類型圖書館爲補充,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網絡體系。這種體系既能發揮資源聚合優勢,又有利于將服務延伸到城市的“毛細血管”中,打通公共服務的“最後一公裏”。
近年,在總分館體系框架下,廣州積極探索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共建成與社會力量合建分館55個;從2018年至2019年7月底,累計社會資金投入超過6700萬元。
通常情況下,公共文化是需要“補血”的。但廣州的總分館圖書館體系,卻創造性地實現了“造血”功能,讓人看到“孵化器”的影子。
2014年,廣東拓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瞄准圖書館智能設備領域。恰逢黃埔區圖書館新館香雪館進入籌備階段,雙方開始了第一次合作。截至今年,拓迪科技攜手黃埔區圖書館共建成1個區域總館、2個直屬分館及26個分館。在與黃埔區文廣旅局、黃埔區圖書館的合作過程中,拓迪公司也逐漸進入高速發展階段。近期,該公司研發了總分館設備管理、信息發布、物流管理綜合管理平台,計劃在黃埔應用並向全國推廣。
黃埔區圖書館黃埔街分館
2016年,黃埔區圖書館總分館建設試點啓動,創新“政府主導+企業自主運營+社會力量參與”的分館建設模式。廣州思想者咖啡管理有限公司主動提出讓民企參與圖書館建設運營。2018年10月,企業與萬科合作,運營其第一家企業圖書館分館——萬科山景城分館,向市民讀者提供文獻借閱、閱讀推廣、互動課程等多種社區活動。目前該企業參與黃埔區公共文化建設的分館已有3家。公司負責人表示,與圖書館的合作,爲品牌延伸提供了高質量的公共空間,增強了傳播效果。
基層思考
孔少華(黃埔區圖書館館長)
“一館一策”全社會參與
我們的分館建設按照“一館一策”原則,創新“政府資源補給+企業自主運營+社會力量參與”建設模式,模式和經驗已向全國推廣。截至2019年10月,全區與社會力量共建的分館就達15個。
通過探索這種“共建、共管、共享、共融”的方式,希望能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建設的生動局面,共同推動公共圖書館多元化服務的發展,打造可複制和推廣的圖書館總分館制“黃埔模式”,爲服務于當地經濟發展的軟實力和長遠發展提供文化軟支撐。
專家點評
方家忠(廣州圖書館館長)
從大衆服務到分衆服務
從全球的範圍來看,在互聯網環境下,一些發達國家、地區的圖書館人氣出現流失,所以大家都在轉型。廣圖對業界的引領主要是在服務方面,也就是從傳統功能向交流中心、文化中心的轉變。不僅體現在服務項目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功能的變化,比如館裏的多元文化館、紀錄片中心、繪本館,就不是傳統的設置。圖書館從傳統的大衆服務發展到今天的分衆服務,需要有針對性的、區分主題的、專業的分析。廣州有全國最好的制度設計,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這是它的優勢。不過當前也存在著區域間不平衡的問題,需要更充分地發展。
專欄統籌:畢征、湯新穎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蔔松竹
圖、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維宣(署名除外)
視頻剪輯/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維宣、李文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