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發生全球性的災難,如惡劣的自然災害:洪水、飓風、幹旱等導致農作物全部滅絕,沒有了農作物種子,人類又如何繼續生存下去?
不要擔心,在挪威北極圈內的“末日種子庫”25日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6萬個種子樣本。這個全球最大農作物儲藏庫爲了保護作物免于全球性災難,已經開始啓動囤積各類種子計劃。
種子將被存放在挪威斯瓦爾巴特群島斯匹茲卑爾根島(Spitsbergen Island)朗伊爾城(Longyearbyen)附近的一座山中的穹頂中,距離北極約1000公裏。
“隨著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步伐加快,拯救面臨滅絕風險的糧食作物的努力出現了新的緊迫性。掌管種子庫的作物信托基金執行長施密茨(Stefan Schmitz)表示,隨著氣候變遷和生物多樣性喪失速度增加,針對瀕臨滅絕作物的拯救工作産生新的急迫性,現今寄存種子的機構和國家已擴及全球”。
據悉,巴西、美國、德國、摩洛哥、以色列和蒙古國等國家的機構寄送常見及野生等不同品種的作物。
據悉,最新運送的一批將讓種子庫藏提升至約105萬種,這些種子放置在種子庫的3座地窖,這個種子庫被譽爲糧食作物的“諾亞方舟”。
種子庫成立目的在于全球面對氣候變遷、戰爭和其他自然或人爲災難時,能夠保護生物多樣性。這裏能容納多達450萬份種子。
種子庫于2008年建成,由挪威挹注資金營運。
其實,隨著我國自古以來,中國農民便自留稻蔬種子,而對外開放的最近50年,爲了高産,發明了非自留種和轉基因,于是農戶逐漸抛棄了自留種。目前,在專業化種植區域,中國幾千年的稻蔬老種子幾乎已經絕迹,只有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偏遠山區,一些農戶家還自留了一些老種子。目前,中國水稻種子99%采用的是種子市場化後由種子公司生産的“絕育種”。這種“絕育種”,種出的糧食無法選種,農民第二年被迫再次買種。並且,中國有些地方甚至用上了爭議極大的轉基因種子。
但是,這些事情是農民朋友無法掌控的,畢竟農戶首先要保障生存問題,辛苦的勞作還想多創造點效益,所以,大環境如此,農民朋友只能選擇廠家推廣的種子,但是選擇的時候,也要謹慎,首先品種要穩定,合法,又一定的産品支撐,如最近發展迅速的稻蝦田,既要保障米質又要良好口感的香米,目前市場上適合蝦稻田的品種,如湖南金健種業的“桃優香占”品種,就是蝦稻田非常適合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