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部兼人力部高級政務次長劉燕玲(右起)和“與聲劇來”廣播劇創作比賽的冠亞季軍得主——國家初級學院的黃玄惠、克信女中的杜昱,以及新加坡女子學校的馬玉琪和戴蕊琦合照。(新加坡《聯合早報》/莊耿聞攝)
新加坡華文傳播喜憂參半(僑界關注)
近日,新加坡第五屆“與聲劇來”廣播劇創作比賽在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大廈舉行頒獎典禮,這次比賽不僅參賽人數創新高,同時出現了非華族的獲獎者。華語學習帶動了華文的跨族群傳播。
另一方面,據新加坡有關人士表示,新加坡本地的雙語優勢在逐漸減弱,在吸引年輕人學習華語方面,新加坡仍需有所作爲。
華語學習始終不渝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近日,新加坡第五屆“與聲劇來”廣播劇創作比賽在國家圖書館大廈舉行頒獎典禮。這次比賽由新加坡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和電台UFM100.3聯合舉辦。比賽吸引了來自新加坡40所中學、初級學院和理工學院的561名學生參加,收到參賽作品共236份,是曆年來參賽人數最多的一次。
擔任頒獎典禮主賓的教育部兼人力部高級政務次長劉燕玲致辭時表示,超過八成的學生認爲,參與和比賽相關的一系列活動,激發了他們學習華文的興趣。
學習華語,是每一位新加坡華人的“必修課”。從幼稚園開始,新加坡的華人小孩還要經過小學6年、初中4年的學習,漫長的華語學習對他們了解中華文化的好處是毋庸置疑的。
在這次比賽中尤其矚目的是一位印度裔的女孩馬玉琪,她與來自新加坡女子學校的戴蕊琦共同以華語創作廣播劇《爸爸最重要》,奪取了本屆廣播劇創作比賽最佳劇本獎的季軍。目前正在修讀高級華文的她說,“這次能以華語創作廣播劇,在空中聽到自己的作品,讓我覺得之前的努力沒有白費,家人也爲我感到驕傲。”
新加坡非華族加入華語學習的行列,展現了華語魅力與華文傳播的潛力。
華人以外的族群學習華文,對于加強各族群對中國以及中華文化的理解,以及促進文化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都會發揮積極作用。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段穎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道。
曾獲得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獎學金,目前在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就讀的新加坡華人陳柏男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道,自己受益于新加坡政府推出的“講華運動”,華語進步明顯。“講華運動”,或稱華語運動,是1979年由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發起的語言推廣運動,該活動在2017年重新啓動。
除了新加坡“土生土長”的華人,新近移民也表達了對華語學習的堅持。2016年入籍新加坡的華人安安在接收本報采訪時表示,會讓子女繼續接受華語教育,她注重于華語的實際運用,表示,“學好漢語,不代表會有更好的工作生活,但是還是希望學好中文。”
雙語政策“紅利”減弱
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也要學習母語。雙語政策讓新加坡在東南亞地區獨具特色。
“新加坡華文教育的發展曆史和李光耀的政治布局和國際視野都有很大關系,從最初淡化華文教育到最後重視華文教育,隨冷戰、新美關系、新中關系變化而有所變化,對內則與政府的族群治理政策相關聯。”段穎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道。
李光耀先生曾自豪地將雙語政策稱爲“建國基石之一”。他曾說道,正是由于新加坡這種獨特的雙語優勢,才使得新加坡在不丟失文化傳統及華文這個大市場的基礎上又能夠與世界自由對話,實現充分的國際化。
然而目前,新加坡的雙語政策也面臨著挑戰。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日前報道,資深媒體人文樹森表示,隨著越來越多中國人通曉英語,新加坡本地的雙語優勢逐漸減弱。
暨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研究員張應龍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一方面,新加坡面臨著周邊國家的挑戰,例如馬來西亞、印尼等,這些國家的雙語教育正在穩步發展與提升。另一方面,新加坡面臨自身的問題,多年來推行“英語至上”的政策,使得新加坡精通雙語的人才實際上越來越少。
關于新加坡“英語至上”的政策,陳柏男也表達了自己的切身感受。“新加坡的年輕人的確缺乏學習華語的環境與動力,你可以想象,在一個以英語爲工作語言的大環境中,在數學、科學、地理等科目都是英文教學的校園環境中,大家對華語的興趣並不是想象中那麽大。”
華文傳播再接再厲
如何提升新加坡年輕人學習華語的興趣?
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日前在華文書籍獎頒獎儀式上,鼓勵學生與師長改變學習華文華語的態度。他認爲,學習華文的關鍵不在于程度而在于態度,學習態度要好,家長與學校也應多鼓勵程度不好的學生,先掌握語言的技能,再了解背後的文化。
張應龍在接受本報采訪時也表示,要提升學習華語的興趣,首先要超越把華語僅僅當作一門工具語言的角度,把學習語言和學習中華文化相結合。其次,要把學習華文與實用結合起來。“隨著中國與世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擴大,懂得中文,會有更大的施展空間。”
段穎也表示,“海外華人學習華文的積極性有所回升,一是出于自身的族群認同,二是出于中國崛起,走向世界所帶來的各種發展機會,內外因素一起激發了海外華人學習華文的興趣。”
在華語傳播具體的方式方面,文樹森提出,新加坡本地華文媒體與影視可以“黃飛鴻大戰喪屍”這種吸睛的人物組合、混搭的故事背景,去獲得年輕觀衆群體的高點擊率。
談及對新加坡政府推廣華語的期待,陳柏男說道,他希望自己曾受益匪淺的“講華運動”可以一直持續下去,希望政府可以看到保持母語的價值,關注華語背後的文化價值。而他自身也致力于華文傳播,創建了自己的教育科技公司,通過與新加坡政府合作,開發一系列講授華語的軟件和線上平台。
“這些年新加坡也引進了大量的中國新移民,這些中國新移民可以發揮雙語特長,爲新加坡保持自己雙語教育的優勢做出貢獻。”張應龍表示。
華語學習不僅是新加坡華人文化傳承的載體,同時也是華文傳播的重要途徑。面臨“喜憂參半”的現狀,新加坡仍需再接再厲。
(楊 甯 王 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