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水利高校介紹
水利高校推薦 高考新人必備
又是一年報考時,
高考成績已經可以查詢,
考生們即將面對艱難的抉擇~
今日特別奉上國內部分水利高校風采,歡迎更多的年輕人加入水利大家庭,共同爲我國水利事業添磚加瓦,貢獻力量!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簡稱水利系)建于1952年,其前身是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水利組。水利系的學科布局覆蓋水利工程一級學科的全部二級學科(水文學及水資源、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水工結構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港口海岸與近海工程)以及歸屬于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的岩土工程學科和歸屬于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的建設項目管理學科,其中“水工結構工程”與“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爲全國重點學科。水利工程一級學科在2003年教育部組織的一級學科評估中綜合排名全國第一,並于2007年首批被認定爲全國重點學科。
對應于上述二級學科,水利系內設有七個所級研究機構,分別爲河川樞紐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水文水資源研究所、河流研究所、水力學研究所、項目管理與建設技術研究所、水利水電工程設計研究所,同時依托水利系建有水沙科學與水利水電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爲貫徹清華大學“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積極適應社會發展對于綜合型人才的需求,水利系的本科生按照水利工程一級學科培養,並在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過渡的形勢要求下,將人才培養逐步向涉及到水問題基礎理論研究的水科學範疇進行拓展。長期以來,水利系始終以人才培養爲本,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創業精神、團隊精神和實幹精神,近年來在清華大學教學效果綜合評比中始終名列前茅。《水力學》、《土力學》、《水工建築學》、《水文學原理與應用》四門課程被評爲國家級精品課,《緊密結合重大水利水電工程建設、 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獲2001年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新生研討課建設與發展-新生與名師互動的研 究型教學實踐》獲2009年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弘揚樂水興業的水利文化,創新知行並舉的育人體系》獲2012年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全系現有教職工96人,其中兩院院士6人,教授40人、博士生導師61人;有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7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人,青年拔尖人才計劃2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5人、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2人、北京市名師2人;有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研究群體及兩個教育部創新研究團隊。
水利系培養的優秀畢業生遍布祖國大江南北,活躍在國家水利水電建設的各條戰線上,許多人已成長爲學術大師、興業英才、治國棟梁。他們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有工程局局長、設計院院長、總工,也有市長、部長以及黨和國家領導人。在2002年清華大學水利系建系50周年之際,在新水利館門前樹立起了由水利系65屆校友捐建的“人”字型紀念雕塑,取名爲“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由山石與流水組成“人”體現了學校最根本的任務是培養優秀的人才。
清華大學相關鏈接
網址:
http://www.civil.tsinghua.edu.cn/he/103.html
河海大學
教育部直屬重點高校
“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高校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設有研究生院的高校
全國畢業生就業“50強”高校
河海大學是一所擁有百余年辦學曆史,以水利爲特色,工科爲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實施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國家“雙一流”建設、經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學校學科實力強勁,擁有10個國家重點學科及培育點,水利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2個學科入圍一流學科建設名單;5個學科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我校超過三分之一的參評學科跻身全國前30%,水利工程位列A+,繼續保持全國第一,環境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位列A類,馬克思主義理論、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等13個學科位列B類。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環境工程、法學、社會學、思想政治教育、英語、數學與應用數學、海洋科學、工程力學、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土木工程、地質工程、農業水利工程、工程管理、會計學等都是學校強勢專業,也是近年來考生報考較爲熱門的專業。
河海大學相關鏈接
網址:
http://sdxy.hhu.edu.cn/5765/list.htm
天津大學
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于2001年12月在原環境工程系和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系的基礎上,新增環境科學系組建而成。2013年天津大學農業與生物工程學院遺傳學並入環境學院。學院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成爲環境、暖通、能源、市政、海洋、生態等方面的人才培養基地和科學研究中心。學院初期定位和建設目標爲“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現在定位“國際一流”,將“創新機制求發展、特色強院創一流”設爲學院建設方針。
學院現設環境工程系、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系和環境科學與生態系3個教學單位,並設有本科教學中心實驗室,擁有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1個國家級國合基地,4個天津市國合基地。學院現有環境科學與工程1個一級學科,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市政工程、環境能源工程、環境信息與規劃管理、環境生態學、海洋環境科學與技術、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熱能工程、遺傳學10個二級學科,擁有覆蓋全部二級學科的碩士點和博士點,1個資源與環境類別的工程博士、碩士專業學位點,1個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本站在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共同開展的2015年全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評估工作中,獲評優秀。一級學科環境科學與工程在2016年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評爲A-。
學院現有教職工124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49人,講師21人,教輔10人,管理18人。學院獲得各級人才稱號6人次。學院成立以來具有校級人才稱號33人次,具有市級以上人才稱號53人次。
學院科研實力雄厚,年度科研經費穩步增長,多年保持全校人均科研經費名列前茅。近五年,先後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級8項、課題級16項,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4項,其他國家級大項目10余項等;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獎1項,其他各類省部級科研獎勵10多項。
學院積極推動國際化建設,與佐治亞理工學院、密歇根大學、阿德萊德大學、南澳大學建立聯合研究中心和聯合特色研究生院,與杜克大學、加州大學歐文大學、佐治亞理工學院、愛丁堡大學創建“3+2”環境科學與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另外,學院建有國際留學生班。
學院已經形成了包括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後以及高端培訓在內的較爲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通過教育教學改革和學科建設,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與時俱進,根據社會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培養方案;以天津大學“新工科”教育理念爲引領,堅持“工程與科學結合、技術與管理結合”,以“創新、務實、開放式、國際化”的培養模式,培育了大批環境領域優秀人才,畢業生普遍在科研、教學、工程實踐和管理等領域發揮了骨幹作用,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近年來學院先後承擔多項國家和省部級教改項目,取得了豐碩成果。
天津大學相關鏈接
聯系方式:022-87402072
網址:
http://www.tju.edu.cn/info/1044/1235.htm
武漢大學
江城多山,珞珈獨秀;
山上有黉,武漢大學;
九州治水,院名是揚。
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可追溯至1928年國立武漢大學工學院土木系水利組,1952年成立武漢大學水利學院,1954年國務院批准成立武漢水利學院,1958年更名爲武漢水利電力學院,1993年更名爲武漢水利電力大學。2000年四校合並成立新的武漢大學,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的水利工程系、水力發電工程系、水資源與河流工程系及水利水電科學研究所整合成立水利水電學院。經過長期建設與發展,學院現已成爲綜合實力雄厚、享譽國內外的人才培養重鎮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學院現有教職工 232人,其中教師 158 人,包括教授78人,副教授 66 人。教授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 1 人,中國科學院院士 1 人。
學院開辦有農業水利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等4個本科專業;擁有水利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流體力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以及能源與環保領域工程博士授權點;此外,還有材料科學和環境工程2個二級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水利工程和工程管理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水利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形成了以水利工程一級學科爲主體的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2007年水利工程學科被評爲國家重點一級學科,2017年水利與土木礦業工程學科群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
自1952年建院以來,學院先後培養本科生、研究生等各類畢業生4萬余名,其中留學生300余名;教師和校友中有9位當選爲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所培養的畢業生廣泛分布于水利水電、交通市政等行業以及黨政機關、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成爲推動行業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
依托學院的學科優勢,建有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水利水電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水工岩石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水力機械過渡過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海綿城市建設與水系統科學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水利部泵站測試中心、水安全保障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等多個國家和省部級平台基地。各類實驗室總面積 16200 平方米,儀器設備9000 余台套,設備資産總值 1.3 億元。自主開發的儀器設備在國內 20 余所大專院校得到推廣應用。此外,還擁有 9 個野外實習教學基地和 10 個校外聯合研究基地。學院現有本科生 1342 人、研究生 840 人。人才培養體系健全,專業培養系統嚴格。
學院先後承擔了國家“973”、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一批科研項目,承擔了三峽工程、南水北調等一批重大水利水電工程的技術咨詢和科研攻關項目,取得了一批具有原創性的科技成果,推動了我國水利水電科技的發展。2006 年以來共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0 項,其中第一完成單位 5 項、第二完成單位 3 項,以第一單位獲省部級科技一等獎 14 項。2000 年至今出版專著、教材 80 余部,現有國家級精品課程 3 門、省級精品課程 1 門、武漢大學精品課程 3 門。2001 年、2005 年和 2009 年三次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
武漢大學相關鏈接
電話:027-68772215
網址:
http://swrh.whu.edu.cn
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簡稱“水院”)源于1958年10月原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創建的農田水利化系,1984年更名爲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水利與建築工程系,1985年更名爲北京農業工程大學水利與建築工程系;1994年經水利部和農業部批准並聯合發文,撤系建院,成立北京農業工程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1995年更名爲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2011年,學校成爲教育部和水利部共建的全國8所重點大學之一,學院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學院下設水利工程、流體機械與流體工程、農業建築與環境工程、土木工程4個系,有教職工112名,具有博士學位者75人,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52人、副研究員1人、高級工程師3人、高級實驗師1人。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5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中科院百人計劃2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名、國家“青年千人計劃”1人、青年長江學者3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北京市教學名師3人、農業部産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5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9人、寶鋼優秀教師獎獲得者7人、霍英東獎勵及基金獲得者3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人、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計劃入選者2人。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農業部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創新團隊1個。目前在冊本科生767人,研究生537人(其中博士生178人、碩士生359人)。
學院牽頭建設了中國農業水問題研究中心和農業部設施農業工程學科群,擁有農業部設施農業工程(綜合性)重點實驗室、農業節水與水資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畜禽健康養殖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市供水管網系統安全與節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農業部作物高效用水武威科學觀測實驗站、農業部沼氣質量測試中心華北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在甘肅武威、北京通州、內蒙古巴彥淖爾等地建有多個科研教學基地,其中石羊河實驗站入選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與集成示範基地。建設有科技部溫室設備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和北京市畜禽健康環境與福利養殖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現代節水灌溉技術與設備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學院堅持圍繞國家、地方、行業的重大需求和學校的總體發展目標,開展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1958年招收第一屆農田水利專業本科生,1979年創建了國內第一個農業建築與環境工程本科專業,開設了水力機械本科專業,1988年開設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本科專業,2000年開設水利水電工程本科專業;1982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6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996年招收工程碩士研究生,1996年開始招收農業工程博士後,2014年獲批水利工程博士後流動站。現有農業水利工程、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5個本科專業;水利工程、農業水土工程、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土木工程4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水利工程、農業工程、動力工程、建築與土木工程、項目管理(非全日制)5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以及設施農業(非全日制)農業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水利工程、農業水土工程、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3個博士學位授權點;2014年起與美國康涅狄格大學農業與自然資源學院合作開展了本科生“3+2”聯合培養項目。曆經近60年的發展,學院目前已建立了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以及國外合作辦學的人才培養體系,擁有農業水土工程、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2個國家重點學科和水文學及水資源北京市重點學科,形成了作物高效用水理論與技術、節水灌溉技術與産品、農業水資源與水環境、水動力學與水力機械、動物健康養殖環境工程、設施園藝環境工程、城鄉建築及村鎮規劃等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研究方向。在2016年教育部組織的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我校農業工程一級學科獲評A+(農業水土工程、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爲其二級學科),水利工程一級學科獲評B+,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獲評C-。農業水利工程、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本科專業入選教育部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農業水利工程本科專業通過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創辦以來,學院已經爲國家培養了各類人才1萬余名,其中包括原水利部部長鈕茂生、西藏昌都水電事業開拓者孫英傑、北京奧運會珠峰火炬手黃春貴等知名校友。學生在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風景園林國際競賽和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相關專業創新設計競賽、北京市大學生建築結構設計競賽和北京市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創業計劃大賽等活動中屢獲佳績。學生就業率一直在學校名列前茅,畢業生遍布于全國的水利、土木建築、設施農業、流體機械、生物環境與能源等行業的研究、設計、制造、施工、管理單位和各級政府相關部門,以及國外相關教育、研究機構與企業。每年有50余名優秀學生赴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以色列、加拿大、日本等國的著名高校和科研機構聯合培養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自2010年以來,承擔國家級、省部級和地方科研課題500余項,科研經費3.2億元,其中:國家自然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1項並延續資助、國家自然基金傑出青年基金2項、國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集成項目2項、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9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項、課題12項、“863”計劃項目7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6項、公益性行業專項8項。發表SCI論文428篇、EI論文515篇,授權發明專利170件,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52部。獲國家科技獎勵10項,省部級獎勵21項。
學院建設有“農業高效用水”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牽頭成立了“動物環境與福利”國際研究中心,與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組織(USDA-ARS)、伊利諾伊大學、佛羅裏達大學、康涅狄格大學、新墨西哥州立大學,英國蘭卡斯特大學、斯旺西大學,以色列農業研究組織(ARO)、希伯萊大學,澳大利亞聯邦科工組織(CSIRO)、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及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中國水科院、中國農機院等國內外高校與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交流與合作關系。
中國農業大學相關鏈接
網址:
http://water.cau.edu.cn/col/col2157/index.html
大連理工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建設工程學部水利工程學院成立于2009年9月22日,由水利工程一級學科相關的8個研究所組建而成。學院現有1個一級學科——水利工程,涵蓋5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水文學及水資源、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水工結構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和5個碩士學科點。
水利水電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兩個本科專業,均創建于1949年建校初期,已經爲國家培養了大量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和科研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目前,兩個專業均有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權,並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學院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海岸和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省重點實驗室(遼甯省水資源調控與防洪減災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水科學與水利工程實驗室)。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在職教職工108人,其中教授48人,副教授38人,博士生導師43人,年輕教師均具有博士學位。學院現有兩院院士3人, 兼職教師中的兩院院士2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4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人,教育部跨(新)世紀優秀人才基金獲得者10人。國家創新研究群體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遼甯省創新團隊1個。
學院現有的國家和遼甯省一級重點學科(水利工程學科),始建于上世紀50年代,是國內高校中實力較強、學術基礎較爲雄厚的教學科研單位之一,在幾個重要領域形成了優勢突出、特色鮮明、趕超前沿的優勢學科方向。依托實力雄厚的科研隊伍和先進、配套的實驗室群,完成了衆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國家攀登計劃和省部級重點基金項目等重要的科研課題,獲各級科技獎勵百余項。
大連理工大學相關鏈接
網址:
https://www.dlut.edu.cn/
鄭州大學
鄭州大學水利科學與工程學院始建于1959年,其前身爲鄭州大學水利系。1963年鄭州工學院成立,水利系由鄭州大學整體調整到鄭州工學院,更名爲鄭州工學院水利工程系;1986年增設環境工程本科專業,更名爲水利與環境工程系;1996年鄭州工學院更名爲鄭州工業大學,更名爲鄭州工業大學水利與環境工程學院;2000年7月10日鄭州工業大學、鄭州大學、河南醫科大學合並組建新的鄭州大學,更名爲鄭州大學環境與水利學院,2007年11月更名爲鄭州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2019年7月更名爲鄭州大學水利科學與工程學院。
學院下設水利工程系、市政工程系、交通運輸工程系、水文水資源系、實驗教學中心和綜合管理辦公室等6個二級單位。現有在職教職工120人,其中專任教師88人。專任教師中,教授34人、副教授(含高級工程師)31人,獲博士學位的79人;博士生導師20人,碩士生導師79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2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水利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河南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獲得者1人、中原學者2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國家“863”計劃主題專家1人、水利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專業建設指導組專家2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2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河南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555人才工程)8人、河南省優秀專家3人、河南省科技功臣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3人、河南省教學名師2人、鄭州大學教學名師2人、寶鋼優秀教師4名。具有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河南省創新型科技團隊3個,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4個,鄭州市科技創新團隊1個,鄭州大學教學團隊2個。
學院有水利工程和交通運輸工程2個河南省一級重點學科。在2016年全國高等學校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水利工程學科被評定爲B+,並列第五名,被列爲鄭州大學一流學科建設序列。設有水利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水利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涵蓋水工結構工程、水文學及水資源、水利水電工程、水力學與河流動力學、港口海岸與近海工程、工程安全與管理、水利信息技術7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有水利工程、交通運輸工程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在讀研究生618人,其中碩士研究生559人,博士研究生59人。水工結構工程、岩土工程、水文學及水資源等3個學科設有河南省特聘教授崗位。
學院設有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等4個全日制本科專業,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94人。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爲國家及河南省首批特色專業建設點,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爲河南省高等學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水利與環境實驗中心爲中央與地方共建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國家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河南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正式簽約挂牌的實習教學基地16個。有國家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河南省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河南省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河南省高等學校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鄭州大學精品課程6門,鄭州大學視頻公開課4門。獲河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及以上獎勵7項(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河南省信息技術教育優秀成果一、二等獎20余項,鄭州大學教學成果一、二等獎6項。正式出版國家“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教材、全國高校統編教材一批。
學院擁有重大基礎設施檢測修複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地下基礎設施非開挖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兩個國家級科研平台,水利與交通基礎設施安全防護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2011計劃)、重大基礎設施安全檢測修複技術與裝備河南省工程實驗室、教育部纖維複合建築材料與結構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岩土工程檢測與防護重點實驗室、河南省工程材料與水工結構重點實驗室等9個省部級科研平台。承擔國家973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和面上項目等國家級科研項目近70項,省部級科研項目50余項,獲國家科技獎6項,省部級科技獎40余項。近十年來,學院科研經費到款超過3.5億元,發表SCI/EI論文80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75部。
學院堅持“成人、成才、成就”教育相結合,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工作連續多年被授予鄭州大學學生工作先進集體、大學生學科競賽和科技創新先進集體、畢業生“三個一”主題教育活動先進單位、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近五年,本科生發表學術論文913篇,專利授權494項,軟件著作權120項;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科技創新獲獎1446人次。
學院與美國、日本、德國、加拿大等20多個國外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聘請美國、日本、德國等5名知名專家爲客座教授或特聘教授,王複明院士擔任中國非開挖協會主席。近年來,學院通過搭建國際科研合作平台,舉辦國際會議,選拔優秀中青年教師到國外進修、考察、講學、訪問,選派在校生到國外聯合培養、學術交流、遊學、學習,招收國外本科留學生、博士留學生等多種途徑,逐步實現師資隊伍、人才培養、學術科研、學生生源的國際化,國際交流合作工作向範圍更廣泛、更多元的方向健康發展。
鄭州大學相關鏈接
網址:
http://www5.zzu.edu.cn/slyhj/info/1057/1814.htm
四川大學
四川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曆史悠久,源于1944年的四川大學理工學院土木水利系,1952年成立成都工學院水利工程系,1978年成立成都科技大學水利工程系,1998年成立四川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學院,2001年更名爲四川大學水利水電學院。
學院現有教職工211人,包括正高級職稱65人,副高級職稱68人,博士生導師45人。其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雙聘院士1人,特聘院士3人,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人、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有突出貢獻專家23人。
學院設有水利水電工程系、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系、農業水利工程系、岩土與地下工程系、能源與動力工程系及水利水電工程實驗中心。有水利工程、土木工程2個博士後流動站,水利工程、土木工程2個一級博士點學科,14個博士點和17個碩士點。學院學科建設先後經曆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現代水利水電科學與工程”與985工程“西南資源環境與災害防治科技創新平台”,2017年四川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行列,學院牽頭的“深地岩體力學與地下水利工程”學科(群)列入四川大學重點建設學科(群)。
學院設有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農業水利工程、地下空間工程5個本科專業,其中水利水電工程和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爲國家特色專業,農業水利工程爲省級特色專業,水利水電工程爲國家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建設專業。學院現有在校生1927人,其中博、碩士研究生622人,本科生1305人。自2006年起陸續與英國諾丁漢大學、德國克勞斯塔爾大學等國外高校開展本科生國際聯合培養項目。
學院有水力學與山區河流開發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四川省山區流域水災害與水環境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四川大學深地科學實驗室、四川大學智慧水利中心等科研平台與基地。近年來,學院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國家重大工程科技攻關等項目200余項,參與了我國200m以上所有高壩工程的科學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標志性成果,爲我國水利水電工程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技術進步做出了顯著貢獻。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9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和教學成果獎60余項,年均到校科研經費逾億元。
學院積極開展國內外交流與合作。近年來,主辦和承辦中國水利學會年會、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世界大會等國內外大型學術會議30余次,與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12個國家和地區的20余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實質性科研合作關系。
四川大學相關鏈接
網址:
http://cwrh.scu.edu.cn/index/listshow-65-73-163-1.html
西安理工大學
水利水電學院是我國西北地區的水利水電教育、科研中心之一,學院辦學曆史可追溯到1937年的西北工學院,至今已有八十三年的辦學曆史。學院現有雙聘院士1人,院士工作室、講座教授工作室院士6名,全院教職工197人,其中:教授56人,副教授及高工3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優青、世紀百千萬人才、陝西省教學名師等國家級及省部級以上人才稱號20余人。
目前在校本科生1800余人,博士碩士研究生1000余人;已培養水利水電技術人才3萬余名。其中,水利水電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環境工程3個專業爲國家一流專業;水文與水資源工程、農業水利工程2個專業爲陝西省一流專業;水利水電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2個專業爲國家級特色專業;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水利水電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農業水利工程4個專業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水利水電工程獲全國首批(本、碩、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水力學、水利水電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3個核心課程教學團隊爲國家級教學團隊;《水力學》課程爲國家級精品課程;學院爲陝西省首批創新創業教育試點學院,設有陝西省水利水電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並具有國家水利行業定點培訓機構資質。
學科建設可以更好的促進本科專業發展與學生培養。水利水電學院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學院擁有水利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農業工程等3個博士一級學科和12個二級博士點,14個碩士學位點,並設有水利工程博士後流動站。水利工程爲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爲B+,並列位列全國第五。學院2010年獲批水利工程專業學位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單位,是全國64個試點高校之一,2014年獲批全國示範性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是全國28所高校之一。
學院建有省部共建西北旱區生態水利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西北水資源與環境生態重點實驗室、陝西省水資源與環境重點實驗室、陝西省水力機械及其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水利水電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西部生態環境協同創新中心,全院現有6個教學、科研系所。
學院立足西北、面向全國開展水利水電科學研究,特別在旱區治理與水土資源開發利用、黃河上中遊大中型骨幹工程開發建設關鍵技術問題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近5年,學院承擔科研項目110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8項(重大、重點項目4項、國家優秀青年基金1項)。其中,“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自然基金重大項目和國家優秀青年基金項目在我校實現了零的突破;獲國家級、省部級科研成果獎60余項,其中2014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獲國家專利授權150余項;發表SCI論文500余篇;出版科技著作(專著、編著、教材)30多部。
學院廣泛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與英國、日本、新加坡、美國、澳大利亞、比利時等國的高校或科研機構簽署了合作交流協定或開展學術交流,互派學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張光鬥科技教育基金、潘家铮水電科技基金、陝西省水力發電工程學會、陝西省水利學會、劉光文水文科技教育基金、錢正英教育科技基金/沈晉教授、美籍華人章梓雄教授、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銀河電力電子通訊有限責任公司、西安山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社會團體、著名學者及企業在學院設立各類獎助學金10余項。從2010年開始,學院選派留學生與英國胡弗漢頓(University of Wolverhampton)開展“2+2”聯合培養,學生畢業後可獲得中英兩國互認學曆。
學院以人才培養爲中心、學科建設爲龍頭、科學研究爲支撐;秉承優良傳統,依托優勢資源,構築高水平辦學平台;提出並踐行知識、能力、精神、素質協調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爲國家培養了30000余名水利水電建設人才。近年來,本科畢業生考研率接近40%,部分學生分別被清華大學、河海大學、武漢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等名校錄取;每年有近200家用人單位來我院招聘學生,畢業生踏實肯幹,工作適應性強,深受用人單位歡迎,並用“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頂得上”評價我院畢業生。湧現出一批在水利水電建設行業有重要影響力的專家、學者,爲國家建設作出巨大貢獻。
西安理工大學相關鏈接
網址:
http://whe.xaut.edu.cn/xygk2/xyjj.htm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水利學院(原水利工程系)是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辦學曆史最長、規模最大的主幹學院。伴隨著學校六十多年的發展,已成爲一個綜合實力較強,在國內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教學科研單位。
學院設有水利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有水利水電工程、農業水土工程、水文學及水資源、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水工結構工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水利工程、農業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有水利工程、項目管理和農業工程專業學位授權點。設有水利水電工程系、農業水利工程系、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系、港口航道與治河工程系、工程管理系等5個系;有水利水電工程、農業水利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價、水務工程等7個本科專業。
學院有水利水電工程、農業水利工程等2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專業,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農業水利工程,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有水利水電工程,國家級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有農業水利工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有河南省水利勘測設計研究有限公司;有工程管理、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等2個河南省特色專業建設點專業,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等2個河南省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省級實驗教學中心有水工程水文化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學院有省級精品課程4門,省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名師1人學院有校級教學名師培育對象5人、卓越教學團隊2個,多次在全國水利學科青年教師講課競賽和學校青年教師講課大賽獲得優異成績。
學院設有水力學基礎實驗室和水利實驗中心,其中水力學實驗室爲專業基礎教學實驗室,承擔全校23個專業的水力學及流體力學實驗教學任務;水利實驗中心爲學院的專業科研實驗實訓中心,下設有水工結構實驗室、農業高效用水實驗室、水利水運及治河實驗室、水文水資源實驗室和工程管理實驗室等5個專業實驗室。1996年水工結構實驗室獲批爲水利部重點實驗室;2009年水利實驗中心獲批河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12年農業高效用水實驗室獲批爲河南省節水農業重點實驗室及河南省農業節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0年水利水運及治河實驗室被評爲河南省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另外水利實驗中心分別獲批爲鄭州市水沙災害防治重點實驗、鄭州市水利工程安全重點實驗室和鄭州市水工結構震動與安全重點實驗室。
學院擁有2個院士工作站,擁有水利工程設計、工程管理、水資源工程、水力學與河流動力學、城市水務工程、鋼結構與工程、水利工程BIM技術等12個研究所(中心)。學院建設有水資源高效利用與保障工程河南省協同中心,是河南省水資源管理與政策軟科學研究基地。學院目前在農業節水、水工結構工程、水資源高效利用、河庫泥沙調度管理、工程項目管理及工程建設監理等研究領域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和優勢,是河南省農業節水和水資源管理領域最主要的研究基地,並與國際上水利工程高水平的研究機構建立了廣泛的聯系。學院圍繞國家需求和區域經濟建設,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及社會服務,解決了黃河中下遊泥沙問題、南水北調中線大跨度輸水結構的技術攻關問題等重大技術難題,爲中原地區區域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學院共獲批科研項目400余項,其中,省部級以上項目120余項,863課題7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15項,水利部公益性行業專項等課題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近50項。近年來,累計發表論文1200余篇(SCI/EI收錄170余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6項;授權發明專利50余項。
學院積極開展國際合作,主動拓展國際合作交流空間,先後有來自法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以色列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多個代表團200余人次交流合作。
經過六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水利學院積澱了深厚的學術底蘊,形成了和諧的育人氛圍,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面向未來,我們將繼續開拓進取,不斷加強內涵建設,積極開展合作交流,持續提高辦學水平,爲學校早日建設成爲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爲我國水利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相關鏈接
網址:
http://www5.ncwu.edu.cn/shuili/contents/3044/28981.html
中國海洋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80年的海洋工程系,經過三年籌建,從1983年開始招生,1993年成立工程學院,目前已發展成爲以海洋爲特色的、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協調發展的高水平工科學院。
學院現設有海洋工程系、土木工程系、機電工程系、自動化及測控系四個系,擁有較爲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設有8個本科專業,分別是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輪機工程、自動化;設有5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分別是船舶與海洋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設有6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分別是水利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建築與土木工程、動力工程、機械工程、控制工程;擁有水利工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博士後流動站。水利工程下的二級學科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是國家重點學科。
學院現有教職工17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15人,工程/實驗系列教師23人。教授30人(含博士生導師16人),副教授42人,講師43人,74%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教師中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2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2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撐計劃”7名,山東省泰山學者攀登計劃1名、特聘教授1名,“山東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山東省教學名師1人,山東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
學院堅持“立足本源、突出特色、引導創新、質量爲本”的專業建設理念,以“培養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紮實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卓越工程師”爲目標,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學院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山東省特色專業2個,2個專業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1個專業入選了“山東省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省級精品課程3門,校級精品課程10門。擁有全日制博士、碩士研究生600余人,本科生1600余人。
學院主持了數十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和面上項目、國家863項目等國家級科研項目,承擔了一大批省部級重點攻關項目和企業合作開發項目,年均科研經費達到了5000萬元。出版專著和教材數十部,發表學術論文近千篇,其中SCI、EI收錄200余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省部級科技獎勵多項,獲得發明專利數十項。
學院擁有海洋工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海洋機電設備與儀器山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海岸與近海工程研究所、城市與工程管理信息化實驗室等教學科研機構,建設工程檢測鑒定中心、節能技術中心、行遠海洋工程設計院、榮成專家工作站等社會服務機構。
中國海洋大學相關鏈接
網址:
http://coe.ouc.edu.cn/9077/list.htm
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水電與數字化工程學院成立于2001年3月,其前身是華中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及自動化工程系,她不僅是我校建校時前蘇聯援建設立的第一批重點學科,而且也是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第一批重點學科,而且也是國務院批准的首批博士學位授權點和首批博士後流動 站,同時,亦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單位。近五十年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和奮鬥,學院已在相關領域處于國內一流水平,並在水電能源規劃、設計、開發、運行、控 制以及計算機數字仿真與三維可視化信息系統虛擬現實技術等交叉學科研究領域跻身國內領先的地位。研究成果獲得國內外學術界的聲譽,成爲華中科技大學學科建設具有很高顯示度的亮點,吸引了國內學術和大批著名企業的瞻目。
學院已形成以提高水電能源綜合利用效率爲目標,以信息、仿真和控制科學爲依托以系統科學理論爲基地,以流域資源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經濟及環境系統的相互促進與發展、以及國民經濟長遠目標–水火核能的合理結構及電力市場發展爲總背景,在水電能 源開發和利用的主要領域進行系統研究,綜合解決水電能源工程的關鍵技術與重大問題的能力。在水電能源綜合開發與利用、計算機仿真與可視化虛擬現實技術、地理信息系統關鍵技術、水電系統綜合控制與信息處理、大壩安全與工程地質理論、計算機網絡與通信技術、電力市場運營以及企業管理、城市建設與規劃、系統分析與集成等研究企及國 際學術前沿水平,取得一批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內的並在國際學術界具有影響的研究成果、學術論文和專著,獲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成爲一個在流域梯級水電能源開發利用和區域經濟領域進行系統研究與仿真,並具有一定國際影響的研究、 開發與教育基地。
一流大學是培養和造就高素質創造性人才的搖籃。目前,學院以研究生培養爲主, 每年招收博士生約20名,碩士生約120名,本科生約70名。在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過程中 注重教學科研並重,著重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長期以來,本科學專業已爲我國培養 出了大批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的高層次的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
學院全體師生員工願同社會各界攜起手來,用我們共同的勤勞與智慧爲學院的美好未來而努力,爲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奮鬥!
華中科技大學相關鏈接
網址:
http://hae.hust.edu.cn/xygk/xyjj.htm
中國地質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環境學院(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是全國黨建工作標杆院系、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學院和湖北省試點改革學院。學院60余年來累計爲國家培養了2萬余名優秀人才,包括水文地質學家王焰新院士、凍土學家程國棟院士、地熱學家汪集旸院士、岩溶學家盧耀如院士,“鳥巢”(奧運會國家體育場)和“冰絲帶”(冬奧會國家速滑館)總工程師李久林,我國著名登山家、國際登山健將和中國登山隊隊長王勇峰等一批傑出人才。
學院擁有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全球生態/環境領域領域ESI前1%,第四輪學科評估爲B+)和博士後流動站、水利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第四輪學科評估爲B)和博士後流動站、水文地質學博士點(國家重點學科、納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計劃)和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博士後流動站、生物科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地質微生物爲特色)、大氣科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國家氣象局共建),形成了覆蓋水、地、氣、生、環等大環境學科生態系統;擁有環境科學與工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和特色專業)、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和特色專業)、地下水科學與工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生物科學(菁英班)、大氣科學(菁英班)等五個本科專業,形成了本-碩-博“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
學院構建了“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野外科研基地”三維立體的研究平台,包括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自然資源部地質環境修複創新技術工程中心、自然資源部高寒幹旱區礦山地質環境修複工程技術創新中心、生態環保部國家土壤詳查實驗室、中國氣象局極端天氣氣候與水文-地質災害聯合研究中心、湖北省水環境汙染系統控制與治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地下水與環境國際合作示範中心、湖北省地下水汙染修複中試基地、湖北省大氣環境超級監測站以及江漢平原地球關鍵帶監測網(入選國際Critical Zone Exploration Network)等平台。擁有湖北省實驗教學重點示範中心、湖北省虛擬仿真教學中心各1個。
學院現有中科院院士1人,國家自然科學創新研究群體、國家教學團隊、教育部高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即111引智計劃)各1個;擁有湖北省創新團隊和自然資源部科技創新團隊各1個。承擔國家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委、生態環保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等多個部門的重大科研課題,人均可支配科研經費60萬元。獲得包括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頒發的應用水文地質獎(Applied Hydrogeology Award)和“John Hem科學與工程傑出貢獻獎”(John Hem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等多項科技獎勵。
學院試行全年級導師制,課程教學小班制,探索開拓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等地海外地質實習;專業試行模塊化,每位學生可自主選擇一個主修專業模塊和一個輔修專業模塊,可獲得兩個專業學位;學院試行實驗班(本碩博一體化培養)、菁英班(與中科院、中國氣象局聯合培養)、國際班(與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聯合培養)、卓越工程師班(與自然資源部聯合培養)等多種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學院建立了完善的獎助學金資助體系,包括國家獎助學金、王大純獎學金、同心獎學金、水科學之星獎學金、82級水文校友獎學金、宇馳獎學金等各類校友獎助學金。近年來,學院本科生就業率平均在96%以上,其中,讀研率爲53.21%,出國率爲5.28%,在國家、省市級自然資源、地質調查、生態環保、水利等部門以及大型企事業單位就業的比率約爲42%。
中國地質大學相關鏈接
網址:
http://www.civil.tsinghua.edu.cn/he/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