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屆(新加坡)全國傑出華文教師獎(前稱“全國模範華文教師獎”)有93所學校的超過120名教師獲提名。
新加坡10位充滿熱忱的華文教師,從600多個提名中脫穎而出,榮獲“全國傑出華文教師獎”。
《逗號》訪問其中兩位得獎者,了解他們如何在華文教學上注入創意,讓學生對學習華文産生興趣。
從一年前不專心聽講,華文成績差也不喜歡華文,到現在對華文感興趣,成績也突飛猛進……德惠中學中二生何志豪(14歲)的轉變是巨大的。而這一切都要歸功他的華文老師趙慧媛。
趙慧媛是今年全國傑出華文教師獎得主之一。她因對教育有濃厚的興趣而從辦公室白領中途轉行成爲教師,現已有近10年的教學經驗。
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趙慧媛認爲“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第一步”,因此她堅持鼓勵學生閱讀華文,對課堂紀律也從不松懈,爲的就是希望引導學生接納和喜歡上華文。
她說:“其實新聞也一樣,很多時候學生知道讀報的好處卻不會去主動閱讀,所以老師要帶領學生去做,等他們有了這個習慣,即便老師不再緊盯,學生也會照樣去做。”
趙慧媛也在教學中善用科技。比如,她會讓學生在網上對所收集的話題先進行資料查找,然後再做小組討論和對其他同學的建議進行點評等。
受訪的學生告訴記者,趙慧媛應用多媒體讓學習華文不再枯燥,而且還能在網上對同學的答案進行點評,不僅能從他人的錯誤中學習,也能同時鞏固知識。
何志豪是其中一個提名趙慧媛的學生。他說,趙慧媛對所有同學都很有耐心,沒有因爲學生程度參差不齊而放棄任何人,這讓他非常尊敬這名華文老師。
“我一開始因爲覺得華文很難而不喜歡華文,但趙老師卻一直在鼓勵我,我每有進步都會得到表揚,這給了我很大的鼓舞。”爲了不讓老師失望,何志豪開始嘗試改變,最終在華文考試上得了全班第一。
不拘一格的教學方法
讓學生爲《三國演義》裏的人物安排現代職務,並寫下任命理由,學生不僅認識了書中人物的性格,也增加了閱讀名著的樂趣。這是另一名全國傑出華文教師——裕華中學高級華文教師王潤佳(30歲)給學生設計的其中一項活動。
王潤佳小時候曾對教師職業有誤解,以爲這只是一個“每年給學生講一樣內容”的工作,直到自己在大學修讀了教育方向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後,才意識到做老師也是要推陳出新的。
她說:“雖然與學生講解的中心內容是一致的,但是針對不同的學生,老師的授課方式就要有所不同。”因此,在裕華中學任教後,王潤佳不斷嘗試能讓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法與教學活動。
例如,在教導《西遊記》時,她會讓學生用自己的文字重寫《西遊記》裏的一個故事,然後制作成一本“八格書”,與其他同學分享。她說:“學生們通過自己的理解、探索和動手參與後,對所學的知識印象會更深刻。”
采訪當天,她正在給中三快捷源流的學生訓練口試。她讓學生觀看視頻後,在各自的小白板上寫或畫下自己印象深刻的一個詞彙,調動學生的直覺性思維,建立整體感知。再借由“看-想-問”(See-Think-Wonder)三個思考步驟,引發學生進行聯想與表達。
班上學生黃琬縈(15歲)認爲王潤佳的教學方式有別于傳統授課,讓她對華文學習更感興趣。她說:“老師的教學方法很實用,讓我們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一個問題,對口試跟寫作都有幫助。”
更看重能力與興趣培養
在裕華中學執教八年的王潤佳希望培養學生對華文的認同和對中華文化的了解。
她說:“現在教的大部分知識是爲了幫助學生應對考試,但是未來學生不見得會記得這些。在學生印象中最深刻的會是對這門課的認同或是對文化的一些感受。”
在她看來,培養學生的興趣與能力比關注學習成績更重要。她在設計活動時就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能力。
“我覺得我能教給學生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但是如果我把一種學習方法教給他們,他們就可以用這種方法去學習更多的知識,這將會讓他們終生受益。”
教學方式以學生爲中心
第21屆全國傑出華文教師獎(前稱“全國模範華文教師獎”)有93所學校的超過120名教師獲提名。評審團成員之一,教育部課程規劃與發展司(第一司)母語處副司長、高級專科督導林美君博士指出,今年獲獎的教師特別重視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方式,出于對學生的了解,教師們能及時有效地給予學生反饋。
頒獎典禮當日,配合《聯合早報》95周年,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媒體集團也在頒獎典禮當晚舉辦謝師宴,邀請過去20屆的“全國模範華文教師獎”得主出席,以感謝曆屆得獎華文教師的支持及對中華語文與文化的貢獻。
貿工部兼教育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是當晚的主賓。他在頒獎禮上,以華語致辭時向新加坡華文教師致敬。
他說:“你們積極參與專業培訓,提升教學素養。你們在課堂裏因材施教,不論學生程度的高低,都盡心盡力地教導他們,讓學生體會學習母語的樂趣。”
全國傑出華文教師獎由《聯合早報》、zaobao.sg及早報校園聯合主辦,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新加坡華文教育學會、新加坡華文教師總會、新加坡中學華文教師會協辦,並獲得李氏基金贊助及教育部支持。
如需了解更多,請點擊下方